<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军长,傅全友上将,</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时任南京军区第一军军长,带领我们一军将士从江南水乡远赴云南老山地区作战,历时一年。</p><p class="ql-block"> 一军所辖步一师,炮九师,三十六师共26642名(战死404名,战伤1278名)一军将士们,无一人被俘,无一人后退,无一人自伤,作战凶猛,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英雄气势,打了12.21,1.15,2.11,3.8,5.4等五次大的战役。战果辉煌。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p><p class="ql-block"> 当时,军长傅全友破格提升为成都军区司令员(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老军长傅全友90大寿。在京一军战友为他庆生日,席间即兴高唱十五的月亮。</p><p class="ql-block">南京军区1军炮九师参战老兵:陈苏 编辑宣传。</p> <h3>从老山战场走出来的傅全有上将</h3><h3>原创 沈听雪2017.4.447条评论关注</h3><h3>傅全有生于1930年11月,是山西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县)人。16岁那年,他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在八路军晋绥军区独立第2旅当了一名战士。当时独立第2旅的旅长就是后来的开国大将许光达。傅全有在部队积极要求进步,作战勇敢,于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独立第2旅6团先后升为副班长、班长。当独立第2旅随晋绥军区第3纵队加入西北野战军战斗序列后,傅全有又相继升为了6团副排长、排长。</h3><h3>1949年初全军整编时,傅全有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3军7师21团。7师是一支很能打仗的部队,抗战时期该师19团的前身冀中军区22团曾在著名的宋庄战斗中以2个连对抗千余日伪军,予敌以重创(我军战史记载此战击毙日军坂本旅团长以下官兵600余人,击伤300余人,同时毙伤伪军约200人。我军伤亡73人,包括4名连级干部;日军战史记载宋庄战斗日军战死26人,负伤27人,指挥战斗的第26师团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并未战死,同时“地上遗留敌人尸体264具”),打出了模范战例。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荔北、陕中、扶眉、兰州等重要战役战斗,立下不少功勋。特别是在兰州战役中,7师19团4连一口气抓到了2500多名马家军俘虏,创造了一野战史中抓俘虏的纪录。</h3><h3>在7师21团,傅全有参加了解放大西北及新疆剿匪等战斗,先后担任了6连排长、5连副连长、6连连长、4连连长、2营参谋长等职。1953年初,他与所部随志愿军第1军奔赴朝鲜,参加了春季反登陆作战和夏季进攻战役,经历了现代化战争的战火考验。在朝鲜期间,傅全有相继升任为2营副营长、1营营长、7师教导营营长等职。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傅全有被授予了陆军上尉军衔。</h3><h3>1958年10月,傅全有随部队从朝鲜回国,第1军被划归武汉军区领导,驻防河南中原地区。其后傅全有被选送到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不久又随学校并入了刘伯承元帅创建的南京军事学院,成为了合成军队指挥系学员。后来与傅全有一同进入中央军委的张万年,此时是广州军区第41军123师368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军衔为陆军少校,也被选送到了南京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学习,与傅全有成为了同学。1960年傅全有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不久被任命为陆军第1军7师19团参谋长。从1961年到1968年,傅全有相继担任了7师21团副团长、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69年12月,7师改称陆军第3师,傅全有升任为副师长。1973年8月至1974年7月,傅全有进入北京的军政大军高级系学习。1975年7月,武汉军区陆军第1军与南京军区陆军第20军换防,进驻浙江,改隶南京军区序列。第1军从此迎来了历史机遇,在南京军区如鱼得水,被确定为重点建设部队,直至发展成当今应对美日和台海局势的“东海尖刀”。</h3><h3>1978年,傅全有升任陆军第1军3师师长。1979年2月,他被选派到北京的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军事学院位于海淀区红山口,当时刚由军政大学军事系为基础重新组建,院长兼第一政委是萧克上将。巧的是,此前不久,时任武汉军区第43军127师师长的张万年也曾在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只是因为要率部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而提前离校了。后来到了1985年,军事学院与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而成为了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80年1月,傅全有从军事学院高级系毕业,相继担任了陆军第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83年,傅全有被任命为陆军第1军军长,时年53岁。而比他大两岁的张万年,此时已升任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h3><h3>1984年4月至5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部队先后收复了云南中越边境被越军侵占的老山、者阴山地区。越军总部和二军区不甘心失败,制定了代号为“MB-84” 的战役计划,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大举反扑。6月11日,越军就向老山当面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团级规模反扑。在攻势被中国军队挫败后,越军二军区继续大量增加兵力、火力,又于7月12日又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猛烈反扑,这就是惊天动地的7.12大战。鉴于越军在老山地区的反扑企图明显,持续与中国军队纠缠,中央军委因势而动,改变了原定在边境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的决心,决定从外区抽调部队入滇轮流参战,对越南施加军事压力,实行坚守防御作战,长期牵制越军,以配合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斗争形势,并达到锻炼军队的目的。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接到中央军委命令,成为了第一批入滇参加轮战的部队。时隔31年之后,傅全有又迎来了一次勒马边疆,为国征战的历史机遇。</h3><h3>接到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的命令后,傅全有立即与政委史玉孝、副军长冯金茂、参谋长吴铨叙、副参谋长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等军领导开会进行研究,着手实施各种组织,指导司令部制订机动方案,并迅速展开收拢部队、完善组织、调整兵员、补充装备、储备物资等临战准备工作。7月19日,第1军参战部队及配属部队即分乘火车向云南开进。到达云南曲靖、昆明后,又改为摩托化长途输送。至7月31日13时前,所有参战部队全部到达云南文山州的文山、砚山两县指定地域集结,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h3><h3>指挥老山作战时的傅全有</h3><h3>此次参加轮战的南京军区部队计有:陆军第1军军部和军直分队、1师、第12军36师、军区炮兵第9师,共26624人、各型车辆2231台、火炮700门、步兵武器19194支(挺、具)、电台1539部。另外,还有来自各军区抽调的工兵、高炮、汽车部队和总参直属的工程兵部队,以及抽调各军区精锐侦察兵组成的数支昆明军区侦察大队配合作战。</h3><h3>第1军长期驻防于江南沟湖河汊地区,对于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比较陌生。因此,进入云南战区集结地域后,傅全有、史玉孝等军领导即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和急用先训、先主后次等原则,组织部队迅速转入了全面的临战训练。在军事训练上,首先狠抓了适应性训练。根据亚热带山岳丛林地的地形、敌情,借鉴先期参战的友邻部队经验,部队狠抓了以攀登、越野、爬山、穿林为内容的体能训练,培养能走、打、吃、住、藏,会打枪投弹、埋雷排雷、土工作业、自救互救、利用地形地物、识图用图能力的战场生存训练,以及适应作战对象、任务特点的“小火炮、小分队、小课目、小动作、小行动”的灵活性战术训练。其次是加强了针对性训练。针对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组织指挥的复杂实际和越军的作战特点,重点训练了山地作战的组织指挥、协同方法、阵地构筑、战术手段等科目,逐一研究了对越军常用战术的反制手段。并进行了连级的攻防实弹战术演习和攻防战术实兵综合演练,以及团、营级的防御战斗步炮合练演习。各部队还根据本身担负的作战任务,结合作战预案,选择与战区相似的地形,采取相似地形练动作、结合任务设战法、编组合群练协同的方法,反复进行了综合演练。</h3><h3>进行临战训练的同时,还开展了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由党委会组织,全军进行了广泛地动员学习。集中学习贯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揭露控诉了越南当局侵扰中国边境、搞地区霸权主义的罪行。同时进行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五种革命精神”(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教育,并提出向“四山”(即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学习。从而使参战的干部战士加深了对这次坚守防御作战的重要意义和正义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了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敢打必胜的战斗热忱。</h3><h3>经过3个多月战区驻训后,奉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命令,第1军加强沈阳军区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昆明军区辛柏林雷达两部、14军坦克团1连、40师“红缨—5号”导弹连,并指挥边防15团,在昆明军区的统一组织下,于1984年11月16日开始进入一线阵地,至12月9日全面接管了昆明军区第11军前指所属部队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防御作战任务。</h3><h3>第1军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防御正面宽约23公里,纵深长约35公里,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共防守大小121个阵地。由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副军长冯金茂、副参谋长李乾元、政治部主任石磊组成了军前指,统一指挥所属各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在防御部署上,部队仍沿用第14军的番号实施伪装(代号:14军甲),以第1军1师配属炮兵第9师1个团坚守老山诸阵地;第12军36师配属炮兵第9师4个营坚守八里河东山诸阵地;以炮兵第9师3个营编为军炮兵群,担负支援昆明军区第1侦察大队出境侦察捕俘的作战任务;军前指设在落水洞。</h3><h3>初上阵地的第1军军容、军纪都很好,营地设置规整有序,指战员脸刮得干干净净,军装、武备整整齐齐,利利落落,绑腿也打得扎扎实实,很有点电影中老八路的意思。话说第1军的前身还是贺龙草创的湘鄂西苏区红3军,贺老总向来以注重军容著称,看来这个光荣传统也在第1军中保持了下来。在老山地区这样自然环境恶劣的战场上,原来守备阵地的第14军、第11军部队都很快顺应环境,不再顾忌军容形象,留长须,打赤膊,蓬头垢面,怎么容易生存怎么来。而第1军一上阵地就显出了很突出的特点,甚至引起了当面越军的注意,感觉出了对面的中国军队突然面貌大变,显然是又有新部队上来了。</h3><h3>空前规模的7.12大战过后,越军仍然在老山战场重兵云集,保持有3-4个步兵师的10-13个步兵团,还有2个特工团、2个炮兵旅主力及工兵一部协同作战。越军总部和二军区吸取了7.12反扑失败的惨痛教训,于1984年8月召开了第三次北光会议,制定了“第三战役计划”,再次集结重兵,进行积极准备,企图伺机与中国军队决战,收复老山失地。越军在“第三战役计划”中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针对中国军队的炮火优势,采取了“堑壕延伸式”的新战术来予以反制。所谓“堑壕延伸式”,来源于越军在抗法战争的奠边府战役中成功运用过的战术手段。当时越军不善运用攻坚战法,在围攻法军据点群的战斗中伤亡很大。后来在援越中国军事顾问团的作战指导和增调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的经验传授下,采取挖壕掘进的战术,贴身紧逼法军阵地,不断将其分割包围,进而夺占;再继续掘进,步步压缩法军防线,直到取得战役胜利。越军曾将这种战术吹得很神,一度大加宣传。这回越军要故伎重施,表演起了徒弟打师父。</h3><h3>从1984年8月初开始,越军以小分队偷袭及零星炮击为掩护,施工掘进,挖壕打洞,昼夜不息,逐段延伸,逐段加固。至12月上旬,越军从清水河以南4公里起,一直向北延伸到中国军队防御阵地前沿,以松毛岭、那拉方向为重点地域,构筑了前后相通、纵横交错的9条堑壕和交通壕,总长度达15公里以上。这些堑壕和交通壕多沿便于隐蔽作业的密林、草丛、低凹处向前延伸,与自然沟坎、陡坡、深谷相连接,部分暴露地段还进行了伪装和覆盖。其多从中国军队前沿阵地的翼侧、接合部之间楔入,直插纵深,对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形成了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越军还沿壕新建了各种掩蔽部800余个,并改造自然溶洞、岩洞60多个,大洞能屯兵数百人,小洞能屯兵几十人到十多人。越军依托这些堑壕和屯兵洞机动兵力,随时可以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偷袭和进攻。双方阵地经常相隔只有数十米到十余米,顺手就能甩个手榴弹过来,导致伤亡时有发生。越军还在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后方布设地雷,并用炮火轮番轰击覆盖中国军队阵地及后方运输线。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多与越军直接接触,易遭敌迂回包围,侧后攻击,态势非常险恶。特别是从634高地至116号高地、143号至541高地、148号至142号高地前沿,被称为是“三道生死线”。中国一线守备部队长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且难于及时得到补给,态势非常被动。</h3><h3>第1军刚刚接防阵地时,</h3> <h3><br></h3><h3>第1军刚刚接防阵地时,正值越军“第三战役计划”的猛烈炮击阶段。仅12月9日、10日,越军就向老山主峰、那拉等方向发射了几千发炮弹。第1军前沿阵地的工事、堑壕损毁高达60%-85%,有的阵地工事几乎被炸光,有的阵地只有少量防炮洞,前沿守备分队的官兵只能躲在树底下防炮,甚至有的人被迫只好在哨位上挨炮弹。越军还频繁进行特工袭扰,埋雷断路,阻断中国军队前沿阵地与后方的联系。在这种艰难的运输条件下,据统计,按正常情况,从后方供应点向前沿阵地运送一次物资需要5-10小时,后送一名重伤员或烈士(需要8-10人)就要更长的时间。通信联络问题也很大,有线通信常被越军炮火炸断,无线通信受干扰大,保密差,速度慢,与前沿阵地经常中断联系。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第1军上阵地后打无坚固依托,藏无可靠工事,走无隐蔽通道,生活无安定处所,前送后运困难的严重被动局面。</h3><h3>傅全有、史玉孝等军领导仔细研究了目前的困难形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四期阵地建设计划,并提出了“宁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让炮弹炸死”的战斗号召,组织部队利用作战间隙和不良天气,抓紧时间构筑阵地和交通线。全军官兵怀着必胜的信心和饱满热情,进行了艰苦而危险的阵地构工改造。经过既有工事改造维修、土石山工事构筑、修建断续掩盖交通壕和加固完善抢修增构屯兵洞、指挥所、观察所、炮阵地的四期工程,全军共计开挖堑壕、交通壕47717米,构筑各种掩体工事10571个、短洞172个、坑道3条(长911米),施工总土石方达12万立方米。由此基本实现了能藏、能打、能战斗、能机动、能生活的阵地要求,改善了部队的坚守条件。同时,一线各部队还完善了通信联络指挥,大量使用专业联络方式和地方方言、自编秘语进行联络,达到了速度和保密的要求。为巩固阵地,借鉴朝鲜战场的经验,各部队又广泛开展了冷枪冷炮活动,积极主动打击越军,取得了毙敌77人,伤敌61人,击毁敌火炮16门的战果。经过巨大而艰苦的努力,第1军终于稳住了阵脚,改善了防御态势,为其后的夺取战场主动权打下了基础。</h3><h3>鉴于恶劣的战场防御态势,傅全有、史玉孝等指挥全军部队调整状态,针锋相对,施展各种手段对越军予以反制。针对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首先动用了各种侦察手段,在前沿阵地和纵深建立了完整立体的观察配系,及时查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情况和屯兵方位,准确掌握了其活动规律和最新动向。接下来,第1军各部队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法,对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屯兵点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如以炮破壕。使用火箭筒、直瞄火炮和107火箭弹直接打击越军的堑壕和交通壕,将其逐点逐段摧毁;障碍破坏。在已查明的越军堑壕、交通壕终点或附近设置障碍,并采取抛射炸药包和地雷的手段破坏越军施工;以壕制壕。从己方阵地掘壕与越军对进,拦截、切断或包围越军的堑壕和交通壕,使其无法延伸;适时从翼侧反击。利用复杂地形和相互对峙的几个前沿要点阵地作为掩护,从翼侧突然出击,拔掉越军的部分前沿防御要点,将其挤回去;步炮协同分段歼敌。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出动精干分队,逐段毁壕歼敌,改善防御态势。通过上述的各种灵活战法,第1军部队逐渐将越军的堑壕、交通壕和屯兵点摧毁、截断或挤了回去,歼灭了已渗入前沿阵地间隙的越军,解放了越军设置在松毛岭、那拉阵地前沿的“三道生死线”,并控制了越军可能延伸堑壕的间隙,终于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夺回了战场主动权。</h3><h3>以傅全有为首的第1军前指领导班子运筹帷幄,以硬对硬,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指挥所属部队给了越军以狠狠打击。</h3><h3>1984年12月20日、21日,第1军挫败了越军356师153团在313师122团、198特工团各一部配合下对松毛岭、那拉地区发起的大规模反扑,付出伤亡65人的代价歼敌433人。</h3><h3>1985年1月15日至18日,第1军与敌人激战4昼夜,互有攻防,胜利击退了越军对那拉方向发动的加强团规模攻势,并趁势拔除了越军在968高地和116号高地东南2、3号无名高地的据点,打得越军狼狈不堪。战斗中第1军付出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歼敌1356人。</h3><h3>1985年2月11日,第1军出动6个加强连兵力,向汉扬、1442高地、140号高地、913高地和41号高地等地区的越军18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经过激战于当天全部攻占各预定目标,共歼灭越军419人,自己伤亡106人。</h3><h3>1985年3月8日,第1军一次出动5个步兵连兵力,同时对越军的156高地、166号、167号、168号、138号高地、小尖山、南嘎等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经过4昼夜激战,成功夺取了小尖山、156高地、138号、166号、168号高地及南嘎地区的控制权,并出击了167号高地,接连抗击了越军从班至团规模的反扑30余次,牢牢守住了既得阵地,共歼灭越军1200余人,自己伤亡200余人。战后第1军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通报表扬及通令嘉奖。</h3><h3>在进行较大规模出击和抗敌反扑作战的同时,傅全有、史玉孝等军前指领导还广泛组织部队开展小规模歼敌行动。最著名的就是“三防三反”活动,即防炮击,反炮击,以炮对炮;防偷袭,反偷袭,以偷袭对偷袭;防渗透,反渗透,以渗透对渗透,积极主动寻歼越军。并且灵活运用大炮压制、小炮游击、冷枪冷炮等战法,不断拔除对第1军阵地威胁较大的越军前沿目标和以炮火突袭敌纵深目标,杀伤其有生力量,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战果。</h3><h3>1985年5月10日,根据中央军委的轮战指示,昆明军区前指下达命令,由济南军区第67军接替第1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在傅全有等人组织指挥下,从5月21日起,第1军与第67军开始交接船头地区的防务,至31日全部交接完毕。6月1日,军前指率第1军参战部队全部撤至云南文山、砚山、平远街地区,进行休整、总结和战评。</h3><h3>在这次老山作战中,第1军部队共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营、团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完成了昆明军区赋予的3次出击作战任务,拔除了越军28个阵地。总计歼敌5007人,其中毙敌2840人,伤敌2164人,俘敌3人(后因伤重死亡),毁伤敌火炮128门、军车65辆,缴获各种枪炮112支(门)及大批弹药器材。第1军总计牺牲404人,负伤1278人。</h3><h3>配属第1军作战的第12军36师坚守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同样抗住了越军长期的炮火袭击和反扑袭扰,很好地完成了防御任务。这片地区地势高耸,后勤保障困难,作战条件相比第1军坚守的多数阵地更加艰苦。特别是东山主峰1175.4高地,上山台阶有1045级,不但要经常面临越军特工偷袭,无日不与其周旋,而且吃水异常艰难,都要上下台阶走几公里山路去背水,最前沿阵地的单程背水路线甚至长达9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吃水贵如油”状态。后来,这个高地就被誉为是“八十年代上甘岭”。</h3><h3>第1军部队自1984年12月初进入老山阵地至1985年6月初撤离阵地,半年作战没有丢失一个阵地,没有一个人被俘虏,没有一个人违犯军纪,以硬对硬,坚决打掉了越军自7.12大战后的猖狂反扑气焰,打出了国威军威。全军官兵喊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主题口号,英勇作战,无私奉献,胜利完成了轮战任务。</h3><h3>从云南边疆胜利班师后,1985年6月,傅全有被擢升为成都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解放军实行新军衔制,傅全有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5月,傅全有被调任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党委副书记之职。</h3><h3>1992年10月,傅全有进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93年3月,傅全有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3年6月,傅全有被晋升为上将军衔。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张万年、迟浩田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傅全有接替张万年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在1997年9月的中共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傅全有继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委员。1998年3月,傅全有在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h3><h3>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傅全有退出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并卸任总参谋长职务。2003年3月,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傅全有退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至此,这位73岁的功臣宿将正式离休。</h3><h3>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h3><h3>用户热评</h3><h3>U12981325</h3><h3>老将军健好!将士们都怀念您……敬礼</h3><h3>2017.4.4</h3><h3>U142572551</h3><h3>嗯我当兵的时候他就是总参谋长</h3><h3>2017.4.4 2条回复</h3><h3><br></h3> <p>《老山精神》</p><p><br></p><p>老山精神,是矗立在一代人心灵上的丰碑,曾经净化过十三亿人民的灵魂,一个个老山英雄曾经是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偶像。“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人在阵地在,誓于阵地共存亡”“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一句句在血火战场上叫响的铮铮誓言,鼓舞过无数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p><p><br></p><p>硝烟散去,和平降临,当年那场边境军事冲突成为历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然而,老山精神蕴含的对党忠诚,为国牺牲,勇于担当,甘愿奉献的信念追求30多年来一直占据着几代人的心灵制高点。</p><p><br></p><p>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拥有这样一批又一批义无反顾勇于担当、奋勇献身的军人,才能建设自己的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才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正是千千万万个热血儿女的无私奉献,才撑起了我们共和国蔚蓝的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