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童喜喜老师在《智慧行动创造教育幸福》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土壤,学校教育是施肥、浇水。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收获最美的教育之果。”家校共育,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也不再只是学校的独角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鹅公镇中心小学六(2)班,又名启航教室,是由48位可爱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h3> <h3> 48位孩子中,有22位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尽管如此,我们的亲子共读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算只有一个家庭参加,那至少也会有一个孩子受益!</h3> 亲子共读 <h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认真阅读的模样吧!</h3> <h3> 自从我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来,班群里总是书声琅琅。</h3> <h3> 孩子们在阅读之后,也将自己的读后感写在了班级群,我也会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及鼓励。</h3> <h3> </h3> <h3>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将自己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在阅读中的感受记到读书笔记中,每周一篇,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家长们也会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孩子的期望。</h3> 好书分享会 <h3> 每周打卡结束后,周五我们将举行“好书分享会”,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分享给其他同学。</h3> <h3> 佳玲的好书分享:《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h3> <h3> 细妹的好书分享:《城南旧事》、《俗世奇人》</h3><h3> 分享过程中,细妹同学有些紧张。台下的孩子们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样的举动给了台上的同学莫大的勇气。</h3> <h3> 把书放在家里,每位同学只可以拥有一本书;把书分享到班级“图书角”,互相借阅,那么每位同学都将拥有48本书。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捐到“图书角”供全班同学借阅,不知不觉,我们的“图书角”图书已超百本。</h3> <h3>午读时间,同学们聚精会神地阅读。</h3> 颁奖大会 <h3> 分享会结束后,我们紧接着举行本周的打卡评比大赛以及颁奖大会。</h3> <h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奖品和奖状,孩子们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h3> <h3> 从最初的全班只有4组家庭打卡,到如今18组家庭参与阅读打卡,虽然并没有做到全班百分之百的参与率,但是我相信,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共同阅读的活动中来!</h3> <h3> 家长会上,我把童喜喜老师那句话送给了家长们。</h3> <h3> 孩子是植物,家庭教育是土壤,学校教育是施肥、浇水。有了肥沃的土壤、有了合理的浇灌,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h3> <h3> 通过亲子共读,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对阅读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家人的陪伴阅读也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h3> <h3> 亲子阅读,让书香飘入千家万户,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今天,我们只是在孩子的心田上播下幸福的种子,还需要我们一起行动、坚持,将阅读变成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一种享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