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8年九月,以天津市12中六六届初中毕业生为主体的38名学生,奔赴到内蒙古武川县厂汉木台公社七号大队插队落户,成为知识青年。1969年四月份12名投靠哥哥姐姐的弟弟妹妹们,随着第二批赴内蒙古插队的洪流,也来到了七号大队。1973年五月,两名投奔哥哥的北京女知青也分配到了七号大队。1975年春天,六名武川初中毕业生,分配到了七号大队插队。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川县厂汉木台公社七号大队,一共接纳了58名知识青年。</h3><h3><br></h3> <h3>1968年9月12日,天津知识青年来到内蒙古武川县厂汗木台公社七号大队插队。这是当天在厂汉木台公社,同来迎接的乡亲们合影留念,这应该是一张永载史册的珍贵纪念文物。</h3> <p class="ql-block">分配到六七号北队的九名知青和两位队长,妇女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位女知青,手捧红宝书在住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七号北队知青,亲手建设的知青屋。</p> <p class="ql-block">69年四月,随着第二批赴内蒙古插队落户的洪流,马建新,苏建学,赵立平,王家辉投靠哥哥姐姐来到七号大队</p> <h3>梁晶,刘琪,孟学敏,来投靠她们的姐姐</h3> <h3>在厂汉木台公社,同接我们来的赵立雄,闫国强,复转军人胡大娃,北队车官老区娃合影留念</h3> <h3>1974年春夏之交,马淑绢,李凤林,田舒然,刘琪,孟学敏,和当地青年在大队专业队时合影。</h3> <h3>1970年初春,北队同组的六名男生,回天津探亲时,在解放桥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75年我参加了县党校学习班,一班的同学中,除了我和季主任,都是女生。(另外两个男生不是我们班的)我是当然的“党代表”,班里的体力工作都由我来承担,(比如打饭等工作)可惜现在没有一个认识的。</p> <h3>2017年清明时节,在天津的七号大队老知青,欢聚在一起。</h3> <h3>在一个村里经历过的老知青,合影留念。</h3> <h3>2020年初,大五号村的老知青,都已年过古稀,今天欢聚在当年的组长李静家,应该是永久的佳话。</h3> <h3>2019年春夏之交,以七号大队老知青为主体的老朋友们欢聚在天津蓟州盘山景区</h3> <h3>当年同在北队吃一锅饭的兄弟姐妹们</h3> <h3>知青50年,我们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武川县。</h3> <h3>这是七号村当年知青的住房,也是七号大队仅存的知青故居</h3> <h3>李凤林看到当年和田舒然,张勇共同种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激动不已。这是一棵永留史册的友谊树。</h3> <h3>回到村里,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款待。饭后和乡亲们合影留念。</h3> <h3>2007年夏秋之交,当年的武川知青温秀清,韩忠,赵明亮,设宴款待返回第二故乡的天津知青马建新,李端和,赵立平。</h3>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天,肆虐了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终于结束了,我们七号大队的部分知青,同积极参加“武川知青家园”建设的北京知青欢聚在黄崖关长城。</p> <p class="ql-block">2023年九月26号“武川知青家园”建成一周年的日子,我们五个七号大队的知青,再次回到第二故乡,参加了纪念“家园”一周年活动。</p> <p class="ql-block">和接待我们的乡亲在希拉穆仁草原</p> <p class="ql-block">在“武川知青家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加纪念“家园”建成一周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周年纪念活动。</p> <h3>已经古稀之年的老知青,是否还能找到当年的芳华?</h3> <h3>让我们以知青的名义永葆青春,安享晚年!</h3> <h3>几帧黑白的照片,不知翻看了多少次,再见到时,还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靓丽新潮的色彩,不如当今影像的光鲜。那是我们年少的身影,那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段。五十几度春秋交替,五十几载冬夏轮换。仿佛时光并未远去,一切都像是在昨天。本应放飞理想的年纪,身不由己成为了知识青年。告别父母来到千里之外,那是走入社会的起点。眉宇间流露的是稚气,又有些惆怅和迷茫。极目远望想知道前方的路通向哪里,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是苦还是甜。</h3> <h3>感谢为我们拍照的大哥,留下了永恒的瞬间。不再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再说几十年人间的五味俱全。</h3> <h3>不是把曾经的过往忘掉,无奈纸笔不能把每个人的经历说清道全。</h3> <h3>还好,照片中的我们依然健在,知足了,你言我语,我们还能共叙当年。</h3> <h3>像远航的船就要进港,似长途的列车就要到站。是时侯了,放下一切,让我们安亨晚年。</h3> <h3>我们已年至古稀,不再争曲直长短。愿朋友们身体健康,盼大家行稳走远。</h3> <h3>几帧老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h3> <h3>以上是苏建学,看见美篇以后有感而发,为这美篇的题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