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三)

陈隆生

<h3>11月2日一早便开始游览市区。重庆中心区(渝中区)是夹于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山地,好像一个长长的半岛,自古有江城、山城和雾都之称。两江上的缆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线。</h3> <h3>近年来江上大桥造了三十多座,缆车的交通功能尽失,两元一张过江票无人问津,缆车大量拆除,市民扼腕叹息。但是换个想法就能产生财富:变交通工具为观光项目,过江缆车票价升至20元也一票难求。</h3> <h3>缆车和大桥,从“你死我活”的“天敌”,变成“相得益彰”的“伴侣”。</h3> <h3>在缆车上看“重庆的外滩”。沿江风景如画,正前方“双子星”金塔是当地最豪华的宾馆—“喜来登大酒店”。</h3> <h3>缆车站旁边的高层建筑是重庆最早的“江景房”,一幢楼上有三个楼层都在地面上,被称为“天下奇观”。</h3> <h3>拆除的缆车设备变成了“文物”在车站博物馆展出。</h3> <h3>车站陈列许多为观光缆车做广告的照片。</h3> <h3>还有文人写的《长江索道赋》让游客评头论足,添些兴致。赋及美女大腕,文字优美,亦可欣赏。</h3> <h3>缆车站附近的居民楼和办公楼,巍然凌空,亦为一景。</h3> <h3>沿江看到多座大桥,且还在不断建设中。重庆人称:“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重庆”,作为江城、山城,此言不虚。</h3> <h3>江对岸建筑的三个层次:二层、多层、高层,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需求。</h3> <h3>因“轻轨列车穿楼过”而成为“网红景点”的李子坝车站。</h3> <h3>轻轨列车横空出世,在大楼里穿梭行驶,吸引无数游客的眼球。</h3> <h3>列车进楼“三部曲”。</h3> <h3>观光平台人如织,观江观楼两相宜。嘉陵江对面的高楼大厦密密麻麻。</h3> <h3>楼下岩边也搞了个景点,由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江碧波设计,请蜀中才子魏明伦先生写《岩之魂》:“年华似水,人生有限,高龄难比峰峦寿;品格如山,魅力无穷,雄魄可追岩石魂”。有怀念“红岩革命烈士”之喻意。</h3> <h3>接着去歌乐山瞻仰革命烈士纪念地。小说《红岩》,歌剧《江姐》,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等作品,让红岩烈士的光辉事迹教育了中国几代人。</h3> <h3>烈士陵园里满是诗碑和雕像,有点像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这是我们熟悉的对联:“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出气”,横批:“乐在其中”,反映了先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h3> <h3>尚未完工的程仿尧烈士雕像。</h3> <h3>小说《红岩》中“许云峰”原型之一许建业烈士雕像。</h3> <h3>“白公馆”和“渣滓洞”两个纪念馆附近人山人海,汽车难进,我们只好弃车爬山前往。</h3> <h3>“白公馆”由四川军阀白驹所建,他认为白居易是其先人,便取名“香山别墅”。门口对联是:“洛社风光闲中适,巴山云树望中收”。这么优美的地方被“军统”收购后变成特务机关和牢房及杀人场。</h3> <h3>进门左边是许晓轩烈士手植的石榴树。许晓轩也是“许云峰”的原型之一。</h3> <h3>许晓轩烈士住过的牢房里陈列着有关他的照片和事迹介绍。</h3> <h3>右边是“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雕像。他出生八个月入狱,九岁被杀,是我国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父亲宋绮云将军是“西安事变”主角之一杨虎城将军的秘书,杨遇害后,即被国民党特务灭门。</h3> <h3>牢区写着特务对所谓犯人“整齐”、“严肃”和“自觉、自动、自治、自律、自制”的要求。</h3> <h3>牢房墙上有西汉大儒董仲舒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意思是讲求正义,不谋私利。</h3> <h3>内墙上书国民党党员的十二条守则。</h3> <h3>特务办公室里有部分“军统”特务名单。不久前看了电视剧《特赦—1959》,对徐远举、周养浩等大特务还有点印象。</h3> <h3>罗广斌和陈然同志同住一个牢房,罗有幸逃过一劫,给我们留下不朽著作《红岩》,办《挺进报》的陈然遇害。</h3> <h3>牺牲在重庆解放三天前的刘国鋕烈士,众多烈士牺牲时已经能听到解放大军的枪炮声了。</h3> <h3>得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同志们按自己的想像制作了这面“五星红旗”准备迎接解放,但大部分都牺牲在黎明前夕。</h3> <h3>惨无人道的刑讯室。</h3> <h3>“渣滓洞”原来是个煤少渣多的小煤窑,“军统”逼死矿主后在此建了个大牢房。</h3> <h3>在牢房下面的坑道就是“渣滓洞”。</h3> <h3>所谓“渣滓”,就是人们常说的“煤矸石”。</h3> <h3>墙上劝诱“犯人”改过自新的标语口号。</h3> <h3>小特务拍大特务马屁,表忠心的标语口号。</h3> <h3>两处牢房都是两层楼,现在楼上和地下室暂不开放,人们在一层牢房里观看革命志士的事迹介绍和当年情景。</h3> <h3>《红岩》里提到的那个由汽车轮箍做的“警钟”。</h3> <h3>这是革命者精心设计的突围口,最后时刻发挥巨大作用,但不巧有一个特务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仍然在岗,使侥幸逃出的同志又牺牲大半。</h3> <h3>牢房附近明岗暗哨林立。我一个老校友曾在此附近上小学,说每次经过这里都小心翼翼,有人不小心走错路就再也没有出来。</h3> <h3>戒备森严,电网密布的牢房。</h3> <h3>附近还有两所大学,其中四川外语学院以美女而闻名。这是走在“红岩魂广场”上的女生。</h3> <h3>“川外”建校六十周年本校佘德银副教授作《川外赋》,巴蜀奇才书法家朱墨书于墙,文书俱佳。有兴趣者可以在“百度”上查出全文。</h3> <h3>最后去“磁器口”古镇,此镇始建于宋,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之称。牌坊上对联是“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足见其自古繁华。现在列为“新巴渝十二景”之一,是国家“4A景区”。</h3> <h3>景区里人满为患,举步维艰。我们只好浅尝辄止,在古镇边缘地带转悠。我原来“下水看码头,上山进寺庙”的想法只好作罢。</h3> <h3>请服务员解释“杂包”的意思,答案是:不管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可以打了包卖。</h3> <h3>我们的集合地点—大黄桷树。此树是重庆的市树,枝繁叶茂,常作为地标。“桷”读音jue,但重庆人读guo,我说像榕树,他们说不是,查一下竟是榕树属的桑科乔木。</h3> <h3>在“黄果树瀑布”也碰到这个问题。据说瀑布因黄桷树得名,当地人把“桷”读成“果”,久而久之,就变成“黄果树瀑布”了。</h3> <h3>又见“张飞”卖牛肉。</h3> <h3>“磁器”通“瓷器”,这里曾经以出产优质瓷器出名。</h3> <h3>“千年磁器口,非遗陈昌银”,到处都是推销“陈昌银麻花”的广告。</h3> <h3>“磁器口”商铺以食品小吃和纪念品店为主。</h3> <h3>问服务员这个“狼牙棒”似的水果叫什么?她不屑地说:“给你讲你也听不懂”,真是“店大欺客”啊!</h3> <h3>古代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经常表现为“清君侧”与“削藩”的斗争。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夺取侄儿朱永炆(建文帝)皇位,后迁都北京。传建文帝曾在此金轮寺出家避祸,故又称“龙隐寺”。</h3> <h3>“磁器口”亦称“龙隐镇”。这次与“龙隐寺”失之交臂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h3> <h3>集体活动到此结束,明天部分旅友去成都、贵州,我们四人在重庆自由活动。临别与导游晏儿合影留念。她的知识和服务使我们重庆之游丰富多彩。</h3> <h3>晚上老伴的老同学来访,安排明天的自由行,他们是55年前的大学同学。</h3> <h3>11月3日,老同学驾车带我们去“朝天门”码头。这是重庆的门户,面向东方天子所在地南京(明都)、杭州(南宋都),接钦差大臣亦于此,故名“朝天门”。这张老照片与我1966年看到的码头还有点像。</h3> <h3>这张截图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的照片,嘉陵江清长江水浊的情景清晰可见。</h3> <h3>我们拍的“朝天门”,大楼是新加坡的“来福士广场”,感觉有点不伦不类。</h3> <h3>广场上有重庆公路零公里起点。</h3> <h3>江泽民题词的“重庆朝天门广场”。</h3> <h3>四川多才子,喜欢舞文弄墨。广场碑后刻有“重庆朝天门广场赋”,我分三段拍摄,有兴趣者可以欣赏。</h3> <h3>广场下面的“重庆历史名人馆”。我同事的祖父杨沧白先生就是重庆历史名人。在纪念他的“沧白堂”曾发生过著名的“沧白堂事件”。</h3> <h3>背后是嘉陵江上游。</h3> <h3>过了前面的大桥直向“三峡”奔去。左边奇怪的建筑物是重庆大剧院。</h3> <h3>这两张照片背后是长江上游。</h3> <h3>借助朋友的广角镜才拍下“来福士广场”大楼全景。</h3> <h3>老同学请我们在重庆名店“陶然居”品尝重庆美食。</h3> <h3>包房窗下竟然是重庆过去的制高点—“解放碑”。</h3> <h3>下午去江边的“海棠烟雨广场”,据说是留给重庆市民自用的广场。</h3> <h3>亲水平台上钓竿成行,市民享受渔翁之乐。</h3> <h3>金碧辉煌的“喜来登”大酒店。</h3> <h3>旁边的“郎豪大酒店”也毫不逊色。</h3> <h3>两座“双子星”大楼比肩而立。</h3> <h3>老同学在海棠花下合影留念。</h3> <h3>11月4日离开这个美丽的网红城市,飞机两个多小时就到上海。这次难忘的重庆游到此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