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作者:铁砚堂传人 桑恩伟</h3><h3><br></h3></h3><h3>称石敬瑭为儿皇帝,<br>有古代部族习惯等因素。<br>骂他出卖“燕云十六州”,<br>也要了解清楚当时历史背景。<br>枢密使桑维翰忠心耿耿,<br>天地为证,日月可鉴。<br>骂他所谓卖国帮凶,<br>其实是韬光养晦权宜之计。<br>敬请圈内朋友们,<br>持续关注文章更新。<br></h3> 五月初,桑维翰等刚回到镇州,洛阳就传来了消息。末帝发布任命诏书,任石敬瑭北都(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蕃汉马步总管。事隔三个多月,又被调回了河东。<br>先前,石敬瑭偶感风寒,又因为担惊受怕,导致病情逾加严重,以至于形容枯槁。魏国公主李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断向曹太后求情。曹太后在末帝面前,屡屡替石敬瑭说好话。末帝不能驳了太后的面子,念石敬瑭有顺从之意,又见其赢弱的样子,所以就放下心来,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对身边将佐们说:“石郎与朕是近亲,又曾同甘共苦,你们说除了石郎,我还能依靠谁呢?”将佐们自是无话可说。<br>石敬瑭发来的命令,也前后脚到了镇州。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进驻河东战略要地,着急心情表露无遗。末帝放他返回河东,只是一时疏忽,随手下的这着臭棋,迟早会悔棋赖子的。命令还专门提到,其不急于赴河东。大家心里也都明白,主公大度的样子,是做戏给别人看的。<br>留守镇州的赵莹,临时负责军政事务。赵莹,字玄辉,华阴人。相貌俊美,风度翩翩。为人忠厚,处事恭谨。后梁龙德年间,任部校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年间,跟康延孝到陕州。明宗赢得帝位后,石敬瑭任陕州留后。赵莹谒见石敬瑭,两人一见如故,任掌书记之职。石敬瑭镇守各地,他都跟随在左右。多次派他进宫觐见,官至御史大夫,赏赐黄金紫服。石敬瑭返回河东时,提拨他为节度判官,桑 维翰接替任掌书记。<br>赵莹召集桑维翰、刘知远等商议,刘知远认为兵贵神速,议定大军即刻集结,由东向西三路齐发。中军走中间井陉路,直奔北都(今太原)。左翼走南边滏口陉路,目标潞州(后称上党,今长治)和临汾。右翼走北面蒲阴陉路,占据大同和朔州。<br>所谓“陉路”,是太行山山脉中断处,经东西向河流切割,形如“咽喉”的通道。从南到北平行排列,古称“太行八陉”。是古代穿越太行山,往来晋陕冀豫等地,必须经过的八条通道。<br>好在调防镇州不久,有些淄重尚在河东,大军能够轻装行动。所以行军速度很快,不日都到了指定位置,很快控制了河东全境。<br>一晃半年过去了,九月二十二日,云州(今山西大同)上报契丹入侵,北面招讨使石敬塘,上奏已领兵进驻百井(今山西曲阳西北),以防备契丹人南下。<br>石敬塘几时回的河东?何时任职北面招讨使?《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大概率的原因是:桑维翰等幕僚将佐,上报契丹叩边情况时,往程度严重方面陈述。末帝感到边关危急,需要石敬瑭去抵挡,任他为北面招讨使。就这样一来二去,顺理成章返回了河东。<br>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常在牧草干枯季节,拍马南下“打谷草”,劫掠粮食、牲畜和人口,契丹人也不例外。这次南下的借口,则相对冠冕堂皇,讨伐李从珂弑君。契丹有否资格讨伐?这里暂且不作评论。<br>据《辽史·太宗本纪》记载,闵帝被鸠杀以后,在洛阳的耶律倍,写信给耶律德光:“李从珂弑君,请发兵南下讨伐。”耶律倍是何许人? 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父亲。又名耶律突欲,后唐明宗赐名李赞华。<br>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耶律倍出生了,自幼聪明好学。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三月,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改称大辽国),定年号为“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赤峰巴林左旗南波罗城)。那年耶律倍十八岁,被阿保机立为太子。<br>后梁贞明五年、契丹神册四年(公元919年)十一月,耶律阿保机北征乌古部,耶律倍为先锋都统,破乌古部大获全胜。后梁龙德二年、契丹神册七年(公元922年)一月,耶律倍攻打后梁,一度打到定州(今属河北),扩张了契丹的势力。<br>后唐同光四年、契丹天赞元年(公元926年)二月,耶律阿保机东征渤海国。耶律倍与其弟耶律德光,担任东征军先锋。攻下渤海国都城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市),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采用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封耶律倍为“人皇王”,并赐予天子冦冕。因阿保机尊号是“天皇帝”,述律平皇后是“地皇后”,确立了耶律倍“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br>同年七月,阿保机班师途中病逝。述律平奉梓宫西还,耶律德光先到“行在”,耶律倍兼程赶往上京。契丹国皇位争夺战,因为述律平的属意,尚未开始就有了结果。她对满朝文武百官说:“我俩个儿子都很优秀,都具备当皇帝的资格,我难以决定让谁来当。现在请你们来选,选谁就执谁的鞍辔。”<br>若让太子登上皇位,还用演那么一出戏么?述律平的心思明摆着, 谁会不执耶律德光鞍辔?耶律倍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向述律平请命:“大元帅(耶律德光)功勋卓著,驰名海内外,适宜当皇帝。”<br>耶律德光即位后,迁移东丹国首都,削弱东丹国实力,派人监视耶律倍,兄弟关系就此恶化。后唐明宗李嗣源得悉,出于分化契丹的目的,极力邀请耶律倍去中原。<br>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契丹天显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从金州(今辽宁大连)渡海,毅然决然地前往后唐。临行作《海上诗》一首:“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br>明宗以天子礼仪,热情接待耶律倍。赐姓东丹,名慕华,后又赐姓名李赞华。将庄宗妃子夏氏,下嫁作他的妻子。拜怀化军(今江西高安)节度使,后调义成(驻滑州,今河南滑县)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契丹天显八年(公元933年)九月,遥领昭信(驻虔州,今江西赣州)节度使,只须留在洛阳领俸禄。<br>当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病死。第二年,即后唐应顺(清泰)元年、契丹天显九年(公元934年)四月,后唐朝廷陷入内乱。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耶律倍写了那封信。《辽史·太宗本纪》有记载,而《资治通鉴》未见记录。<br>到底有没有写过那封信?从史料掌握的角度分析:辽朝的档案资料,先是被金国获得,后又落入蒙元手里。《辽史》为元朝时所编,可能有原始资料。《资治通鉴》为宋朝时编篡,涑水先生司马光,没有辽朝原始资料。这样推测分析起来,那封信是写过了的。<br>作为耶律氏子孙,无论何时何地,都希望契丹强大。耶律倍非常 清楚,辽国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南向企图中原。亲历后唐朝廷混乱,切身感受机不可失。负气出走三年多,心境也已逐渐平复。再说兄弟耶律德光,还算比较重情重义。关爱侄子耶律阮,带着他南征北战。耶律阮因战功卓著,已被封为了永康王。另外,与未帝李从珂相处,可能也遇到了问题。<br>所以耶律倍不计前嫌,主动联络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收到来信,第一个反应必定是,此中是否设有圈套?虽说南下确是契机,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原仍然比辽国强大。贸然举兵南下远征,不胜反败该如何收场?<br>耶律德光犹豫再三,决定作试探性进攻。由于权衡时间延长,起兵南下有些迟缓。此时,后唐已经初步稳定,北面招讨使石敬瑭,也已作好了迎敌准备。契丹人没有必胜信心,稍遇挫折便退回去了。九月二十四日,振武(云州)节度使杨光远,报告击退了契丹人。<br>石敬瑭回到河东以后,庆幸摆脱了末帝控制。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积极实施自保之策。<br>对外编了一套说辞,在往来宾客面前,常说自己身体虚弱,无法胜任统帅重任,以期消除末帝的猜忌。<br>对内加强军政建设,增强河东军镇实力。石敬瑭指示桑维翰,对刺史、团练使和防御使,进行考察甄别录用,牢牢掌握军事指挥权。要求刘知远加快军事部署,完善哑玲状战略布局。以太原为中枢,大同、潞州为南北犄角。抓紧修葺巩固城防,编制操练马步诸军。既防契丹铁蹄南下,又防朝廷禁军北上。 利用在洛阳的眼线,掌握朝廷相关动向。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李崧,应该是石敬瑭的暗桩。李崧,字大丑,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自幼聪明,十几岁文章已出彩。早年效力于后唐,历任镇州参军、太常寺协力郎、盐铁推官、成德掌书记、尚书郎和翰林学士等职。<br>早在后唐明宗朝,确定出镇河东人选时。枢密使范延光、赵延寿等人,讨论了许久不能决断。太尉、六军副使石敬瑭,与上级李从荣有矛盾,想借机外出避祸,请求前往河东任职。李崧向枢密使进言:“太原乃国之北门,应选重臣为主帅,非太尉石敬瑭不可。”赵延寿等采纳了建议,向明宗推荐石敬瑭,得以出任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br>事后,石敬瑭致谢李崧:“为浮屠者,必合其尖。”浮屠(浮图)即佛塔,造佛塔的关键,在于合拢塔尖,感谢李崧关键时刻帮忙。那时的石敬瑭,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创制了成语:“浮图七级,重在合尖。”<br>随着时间不断推移,朝廷与河东反目那会,李崧左右了末帝决策。后晋取代后唐时候,李崧平步青云当了宰相。足够印证前面的猜测,李崧是石敬瑭的暗桩。至于如何左右决策,怎样登上宰相之位,留待后文详细叙述。<br>晋国长公主李氏(本年,已由魏国公主改封),走母后曹太后路线,不时前往后宫请安,探听有关内幕消息。石敬瑭两个儿子,石重殷及石重裔,时任右卫上将军和皇城副使。也贿赂宫人宫女,暗中探听相关消息。通过这些不同渠道,对朝廷动向了如指掌。<br>后唐末帝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契丹人又南下骚扰。五月,进 攻新州(今山西北部)和振武(公元916年,已被契丹占领,估计史书有误)。六月,进攻新州和应州(今河北涿鹿),威胁后唐北部边境。<br>河东石敬瑭和幽州赵德钧,处在抗击契丹最前线。以契丹入侵为借口,不断向朝廷索要兵粮,乘机扩充军事实力,“太阿倒持”风险在增加。面对险恶的局势,末帝担心节外生枝,不敢贸然撤换他们,深感左右为难。<div><h3>说末帝无所作为,那也不见得。至少在人事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年初三月份,将赵德钧儿子赵延寿,从天雄节度使任上,调回朝廷任枢密使,典型的明升暗降。剥夺了赵延寿兵权,断了赵德钧臂膀。六月三日,封赵德钧北平王,回头给以笼络一下。</h3>镇守幽州的赵德钧,本就是幽州人,原为沧州节度使刘守文的部将。刘守光杀哥哥刘守文,赵德钧投降刘守光。庄宗讨伐刘守光时,赵德钧见势不妙,赶快投靠了庄宗。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庄宗命其镇守幽州。明宗夺取帝位后,其儿子赵延寿被招为附马,赵德钧因此成了皇亲国戚。明宗对赵德钧非常倚重,交给他北疆戍边重任。从后唐同光三年开始,镇守幽州已逾十年之久。<br>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上半年,末帝分别向两地,派去了大量禁军。六月二十二日,下诏收购、暂借粮食,令冀州百姓长途运粮,驿道上尘土飞扬,运粮大车络绎不绝 。<br>那一年河北之地,恰逢水旱灾害。朝廷大规模征粮,犹如雪上加霜。百姓流离失舍,社会动荡不安。末帝加重了刑罚,后唐清泰二年下诏:“凡犯盗窃罪,等同抢劫放火,捉拿一律处死。”民怨由是累积,民心逐渐背离朝廷。<br>石敬瑭为应对契丹,已带兵进驻忻州(今山西忻州)。当年六月份,朝廷派遣使者,前来慰问将士。传达皇帝慰问诏书,向将士们分发夏装。突然军中骚动起来,喧哗着高呼万岁。《资治通鉴》后唐</div> 纪八载:“军士呼万岁者数四。”是向末帝高呼万岁?还是向石敬瑭高呼万岁?从后来处置情况看,应是向石敬瑭高呼万岁。<br>段希尧向石敬瑭建议,提请诛杀领头呼喊者。段希尧,河内(南)人,明宗时任卫州录事参军,后追随石敬瑭任从事。桑维翰等幕僚也认为,要当机立断采取措施,避免事态不可收拾。石敬瑭采纳了建议,命牙门都校刘知远,斩李晖等三十六人,并传首于三军之中。<br>在这次偶发事件中,石敬瑭态度值得玩味。《旧五代史·段希尧传》记载,石敬瑭被“惑之”,受到如此蛊惑,有点心疑不定了。《资治通鉴》后唐纪八则记载,“敬瑭惧”,害怕座实谋反猜忌。石敬瑭虽有不臣想法,但此时实力还不济,量他也不敢公开谋反。<br>此事传到洛阳以后,加重了末帝的猜忌。七月三十日,末帝调宁武节度使张敬达,任北面行营副总管,领兵进驻代州(今山西代县),以牵制石敬瑭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