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h3><h3>时间:2019年11月19日</h3><h3>地点:南充市涪江路小学</h3><h3>执教:刘欣仪(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h3><h3>教学目标:</h3><h3> 1、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以及课文的写作顺序。</h3><h3>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去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h3><h3>教学重点:</h3><h3>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h3><h3> 2、体会从不同方面去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h3><h3>教学难点:</h3><h3> 体会课文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围绕中心意思去写,把课文表达的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入。</h3><h3>教学流程:</h3><h3>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h3><h3>1、朗读课题。(提示:要读好停顿)</h3><h3>2、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h3><h3>二、感知体会万物的生长。</h3><h3>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物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梳理出并板书:生物、事物、人物。) </h3><h3>2、作者在描写生物时,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h3><h3> 课件依次出示句子,并用颜色强调出长得快的词语,暗示学生朗读时要注意。 </h3><h3> 再次出示中心句,体会生物的快速成长。 </h3><h3>3、默读描写事物的句子,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h3><h3> 1)、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依次回答,老师板书下来。</h3><h3> 2)、这些事物是怎么长的呢?</h3><h3> 以“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为例说明。</h3><h3>(朗读,加关联词说一说,再读出来)</h3><h3> 采用同样的方法,加上“因为......所以”,说说地、河、铁轨、柏油路分别是怎么长的?(自己说——说给同桌——指名说)</h3><h3> 3)、全班通读这一自然段。</h3><h3> 4、理解这些事物安排的顺序</h3><h3> 1)、出示句子,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h3><h3> 理解句子意思,师生配合朗读。</h3><h3> 2)、这个句子放在描写山、地、河与铁轨、柏油路之间,它有什么作用呢?(过渡、承上启下)那它又是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h3><h3> 3)、可不可以交换一下这两句的顺序呢?</h3><h3>提示:山、地、河他们的生长,轻易发现;</h3><h3> 铁轨、柏油路的生长,不易发现。</h3><h3> 4)、师生、男女配合朗读,加深理解与感悟。</h3><h3> 5、学习人物的生长。</h3><h3> 1)、出示文中两句谚语,理解意思,它们想告诉我们什么?</h3><h3> 2)、过渡:人也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用力去生长。</h3><h3> 3)、你认为赶时候、赶热天,赶的是什么时候?长又长些什么呢?</h3><h3>(青少年时候)(长身高,体重、知识、能力经验等等)</h3><h3> 三、梳理写作方法与写作顺序</h3><h3> 1、作者围绕中心句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夏天里的成长。(生物、事物、人物)、(状态、原因、启示)板书:多个角度</h3><h3> 2、能调换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吗?为什么?</h3><h3> 3、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呢?</h3><h3>(从生物、事物的生长,得到人成长的启示。从课题中也可以看得出来。)</h3><h3> 四、拓展阅读《夏天》片段</h3><h3> 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圈出描写的几个方面的关键词。</h3><h3> 2、引导学生从中心句中去抓关键词。</h3><h3> 如“万物”就从生物、事物、人物三个层面去写;</h3><h3> “训练人”就从农人、商人、医生、学生层面去写。</h3><h3> 五、初试身手</h3><h3> 1、 如果请你写班里一位爱读书的同学,你会怎么写中心句呢?</h3><h3> 2、指名说一说。</h3><h3> 3、指导选择材料</h3><h3> 出示材料,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h3><h3> 针对有异议的进行讨论</h3><h3> 4、指导学生安排三个材料的顺序。</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