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18号上午8:20理综组七八年级教师进行了结构化教学的探讨和理科教学中实验探究题型的深入研究,姜校长全程参加,并做了详细讲解,大家都有很大收获!</h3> <h3>姜校长做实例分析:理科中数学和数理化都有学科相同之处,深入浅出讲解课堂教学实例,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h3> <h3>武晓彬: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运用思维导图让思维显性化,学生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就是先把自己隐性的思维显性化,让学生先形成显性思维,吸收理解的过程再把思维隐性化,考试是把隐性的思维显性化。</h3> <h3>赵燕飞:</h3><h3>如何更好地开展习题课:明确目标,根据目标筛选,调整,合并。</h3><h3>1.创建知识结构。</h3><h3>2.知识结构与题对应。</h3><h3>3.对题进行筛选,合并。</h3> <h3>马冬慧:探究实验题是中考中常见题型,由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及评价等能力要求逐年提高。要突破探究实验题除了抓好常规复习、关注科学研究思维及科学方法培养,还要将学生在答题时常见失误题型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h3> <h3>李倩:随着新课标得实施,教学方式也</h3><h3>在不断地变节,实验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方式,又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因而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白主学习表现之一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培养,理应成</h3><h3>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课题既是对传统实验救学模式的反思与再认识,也是对利用新的</h3><h3>实验教学方式的深入思考。</h3> <h3>范黎明:物理教学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传统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导致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受应试教学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当前物理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中演示实验、随学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设不到位,第二课学效果不好导致学生</h3><h3>的实验探究能力不够。因此今后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h3><h3>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h3> <h3>李伟伟:</h3><h3>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h3><h3>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h3> <h3>董润潭:</h3><h3>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h3> <h3>吴金钟: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主要有:</h3><h3>(1)等效(替代法);</h3><h3>(2)建立理想模型法;</h3><h3>(3)控制变量法;</h3><h3>(4)实验推理法;</h3><h3>(5)转换法;</h3><h3>(5)类比法等.</h3> <h3>张球昌:课堂教学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正好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空间与合作的广阔平台。探究性实验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探究性实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实验的魅力。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一些难度稍小的演示实验。实验时要特别强调注意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对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补充。此过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与观察的能力、探究问题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或将演示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以增加学生探究实验的机会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在化学课堂做好探究性实验呢?要想做好探究性实验,我认为离不开三化:即知识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有序化。</h3> <h3>俗话说,"独行快,众行远",在当代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们更要共同学习,团结协作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走的又快又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