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 ‍(金秋山东行之二)

马克

<h1><b>  集结号吹响之后,老兵们朝思暮想等待着进军的那一刻,去向陈干事报到,会师安丘!<br>  兵分几路,战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那些几乎全是东西南北中最辉煌的著名城市,扩大一步,也可以说是从海内外集结而来。</b></h1> <h1><b>  11月16日,进军号吹响。<br>  大西北西安,关龙勤夫妇乘k1132次直达火车,16号上午9点13分到潍坊。<br>  魔都上海,濮焕鸿、陆永嘉乘飞机HU7369航班,16号下午3点10分到潍坊机场。</b></h1> <h1><b>  黄海之滨,启东王爱东、杨祥林乘长途汽车,风尘仆仆,长途跋涉,颠簸十多个小时,要入夜后下午七点到安丘。</b></h1> <h1><b>  华中之心脏武汉,钱寅卯乘飞机JD5528航班,下午1点到青岛,魏则芳开车接机后同往安丘,约于下午4点半到达。</b></h1> <h1><b>  渤海边的天津卫,宋广明乘高铁G173,下午16:54到达潍坊。<br>  山东省会济南,李钧照乘G1847,16日下午17:21到潍坊站。<br>  人间天堂苏州,孙文陵夫妇乘G222,16日中午12:17到潍坊站。</b></h1><h1><b> 陈干事的女儿晓婷开着奥迪A4L,儿子晓波开着别克GL8,来回奔波于安丘与潍坊之间,把战友们接至安丘最好的宾馆新东方。</b></h1> <h1><b>  战友们陆续报到,陈干事早就在宾馆等待。</b></h1><h1><b> 本来说好的,战友们16日陆续到达,不要惊动陈干事,怕他太激动,17日正生曰时,再给他一个惊喜。</b></h1><h1><b> 可陈干事的儿子晓波说,这么大的事</b><b>我可不敢,老爷子知道战友们不远千里赶来了,还不让他知道,那还得了!</b></h1><h1><b> 想想也是。</b></h1><h1><b> 事实是,陈干事不但来了,还早早赶来了,等待战友们的一个个出现。</b></h1> <h1><b>  陈干事的老伴麻大嫂是最重感情的人,见到大家激动地一一抱紧,喜泪直流。</b></h1><h1><b> 当我们拥抱在一起,互相用手拍着对方的后背,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b></h1><h1><b> 我记得刚入伍不久,陈干事聊到过麻嫂家书中的一段语录,她在信中娇嗔地说:人家把心窝子都掏给你了,你却把它当窝窝头吃了!</b></h1><h1><b> 陈干事讲述时,小有得意。</b></h1><h1><b> 当时,绝大多数战士都未曾有过恋爱经历,但能听懂,这就是爱情!</b></h1><h3><b> </b></h3> <h1><b>  人们在尘封的影集中寻找往日的痕迹。</b></h1><h1><b> 人老了,许多东西淡忘了,但有些东西永远忘不了。</b></h1><h1><b> 陈干事记性真好,</b><b>绘声绘色地演绎着</b><b>陈年旧事。哪像八旬老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依然谈笑风生。</b></h1> <h1><b>  围坐在一起的感觉真好!</b></h1> <h1><b>  我坐在陈干事身边,翻阅着他珍藏的数以百计的照片。</b></h1><h1><b> 这一次我们聊了很多,几十年的话都聚在一起说了。</b></h1> <h1><b>  满腹文才的钱寅卯,此时,你的脑海里在翻腾着什么?</b></h1> <h1><b>  天各一方,很多战友已经四十多年未见了。</b></h1> <h1><b>  半个世纪前,哥俩一起出过黑板报。</b></h1> <h1><b>  那可是吃一锅饭,睡一间房,日日夜夜在一起的兄弟。</b></h1> <h1><b>  陈干事曾经指挥过这支队伍,今天他要带着我们再把军歌唱响!</b></h1> <h1><b>  陈干事,集文体才华于一身。</b></h1><h1><b> 在团里运动会上,33岁的他,得一百米冠军,12秒!还是全团跳高冠军,球类活动样样精通。</b></h1> <h1><b>  孙文陵也分享了不少压箱底的好货。</b></h1> <h1><b>  十五六岁的军人"孙猴子",脸上还有三分稚气。</b></h1> <h1><b>  一张张保存完好的照片,珍藏了我们相伴的青春。</b></h1> <h1><b>  当年,陈干事英气勃发,代表了我们海军将士的威武形象。孙文陵说,这都是可以上解放军画报的英姿。</b></h1> <h1><b>  手握钢枪,方显我乃铮铮铁汉。</b></h1> <h1><b>  多少熟悉的身影,多少熟悉的面孔!</b></h1><h1><b> 在外人看来清一色的军装,千篇一律,而在战友眼中都是鲜活的个体,各有风采。</b></h1> <h1><b>  电影组得天独厚,我们照相的机会相对多一些。</b></h1><h1><b> 多少次留影,似乎都是为今天,拂去影集上的积尘,重温和回味。</b></h1> <h1><b>  兵营中的文艺生活中,留下的都是流年的芳华。</b></h1> <h1><b>  大家感叹,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在我们中间引发强烈的共鸣,因为戎马生涯中,我们也有芳华。</b></h1> <h1><b>  欢乐在青春里徜徉,只有弱者才会忧愁。</b></h1> <h1><b>  这张照片里的战友差不多齐了,可惜"遍插茱萸少一人",缺了经常与均照、寅卯嘻笑打闹的上海宁赵平。</b></h1> <h1><b>  一张张五十年前的黑白照片。</b></h1><h1><b> 那个年代黑白分明,没有五色炫目。</b></h1><h1><b> 但我们眼里,看到了五彩缤纷。</b></h1> <h1><b>  照片中有不少战友与军嫂的合影。</b></h1><h1><b> 这里有许多铁血柔情的故事。</b></h1><h1><b> 当过兵的人,最懂军嫂的辛苦,心中有一首首愧欠军嫂感激的歌。</b></h1> <h1><b>  岁月留痕,存留着我们青春记忆的礼堂拆了,营房变样了,很多回忆只能在照片中了。</b></h1> <h1><br></h1> <h1><b>  站如松的军人们。</b></h1> <h1><b>&nbsp; &nbsp; &nbsp; 在部队大熔炉中,我们开始知道了什么叫官兵一致,也知道了怎样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b></h1><h1><b> 这些理念不是书上读来的,而是真实生活中与陈干事这样的领导,朝夕相处中体会感受出来的。</b></h1> <h1><b>  非常庆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在军中最早遇到的都是好领导。</b></h1><h1><b> 他们真心待人,做出了好榜样。</b></h1><h1><b> 做一个好军人,首先是一个好人。</b></h1> <h1><b>  我们与陈干事的关系,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军中友谊,还有赤诚相见、推心置腹、兴趣相投、嘘寒问暖之兄长般的亲切。</b></h1> <h1><b>  王爱东录制,宋广明配音的陈干事三维相册。</b></h1> <h1><b>  太久没有开会了,</b></h1><h1><b> 五十年前,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说,没有一天没开会,</b></h1><h1><b> 五十年后,连围在一起开个会,也成了奢望和享受。</b></h1> <h1><b>  这次山东行,我的感觉,我们一直在开会,从早到晚,在早餐厅,在宾馆的房间里,在饭前,在饭后,时时刻刻,都团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b></h1><h1><b> 没想到,老了老了,连开个会、发个言都会珍惜了!</b></h1> <h1><b>  半个世纪过去了,已经再也找不回那份青春的容颜,白发和皱纹都在告诉我们</b><b>青春已逝。</b></h1><h1><b> 有趣的是,聊着聊着,又找回了青春的感觉,脸上会重新绽放青春的光辉!</b></h1> <h1><b>  我们相聚的第一餐和最后一餐都在酒店最好的包间。</b></h1><h1><b> 包间的墙上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墨宝,莫言是潍坊当地人。</b></h1><h1><b> 我们自呜得意地说,电影组有一半人的书法胜过这位名人。</b></h1> <h1><b>  年已八十的陈干事目光如炬,精神矍铄。</b></h1> <h1><b>  部队锤炼过的政工干部,一开口就能感受到他的魅力。</b></h1> <h1><b>  陈干事的老伴麻大嫂心地善良,贤惠重情,是</b><b>军嫂中的典范。陈大哥在军中,嫂子只身拉扯二女一男,三个孩子特别出色,工作努力,勤奋能干,</b><b>待人诚恳,</b><b>孝敬父母。</b></h1><h1><b> 大家都羡慕老俩口,教子有方,老有福报。这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大城市里,是最为难能可贵的!</b></h1> <h1><b>  我们队伍中还有两位令人敬重的军嫂孙夫人和关夫人。</b></h1> <h1><b>  73年入伍的关龙勤继魏组长后当家,宋广明负责团广播站。</b></h1><h1><b> 大家同属电影组,濮班长71年复员,小关与小宋73年入伍,今天,初次见面,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分别前夜还促膝长谈。</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濮班长高度评价后来人小关:<br></b><b> 你作风严谨,做事认真,可见一斑。这既是部队的优良传统,也是军工企业刑侦人员的职业操守。</b></h1> <h1><b>  魏则芳,是电影组的组长,也是灵魂人物,每次聚会,数他为大伙想得最多。</b></h1><h1><b> 凝视这位四十多年前的老领导,慈眉善目,面有佛相,军营三载,学习工作,同居一室,情同手足,真是三生有幸,阿弥陀佛!</b></h1> <h1><b>  濮焕鸿是我们最早的领导,一开始电影组是班的编制,他是班长。每天清晨,是他带领我们跑步,白天晚上带领我们工作学习。他68年入伍,是班里最老的兵,71年退伍后,四十八年了,这趟第一次回队,原班人马,又</b><b>当班长,</b><b>再次发令,重振雄风。我们也一下子回到了从前。</b></h1> <h1><b>  李均照,电影放映员,与魏组长同时入伍,复员后把部队熟悉的一套延续了一辈子,当了县里的文化馆长,他在战友心目中,是石缝中倔强茁壮的硬汉。</b></h1> <h1><b>  武汉的钱寅卯,一手好字,勤于笔耕。复员后,在南北通衢的都市武汉政府机关大有作为。这次活动,他是最积极的推动者,有病之躯,执意前来,真情感人。</b></h1><h1><b> 我们不仅是战友,而且成了笔友。</b></h1> <h1><b>  孙文陵,当年是编外"电影组"成员。他在部队那种铁的纪律的环境中,奇迹般地读完电大。而且抓紧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步步进取,二十年前就是大校正师,成为我们部队的美谈。</b></h1><h1><b> 不可否认,他的命运是自己书写的。</b></h1> <h1><b>  晚上七点,启东的王爱东、杨祥林经过一整天折腾,终于到了。</b></h1><h1><b> 劳累一天,千里来聚。相聚一堂后,再颠一天回去,看看都觉得心疼。</b></h1><h3><b> </b></h3> <h1><b>  金秋山东行全班人员,齐了。</b></h1> <h1><b>  我们盼这一刻,头发都盼白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