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冈山接受红色教育

涟河渔翁(聂克宗)

<h3>2019年11月16至17日,涟源市老科协交通分会部分成员去井冈山游览,接受红色教育。</h3><h3><br></h3> <h3>一路上,大家兴致勃勃,欢声笑语,有诗为证。</h3><h3><br></h3> <h3>晨曦送我沐朝阳,一路歌声赴井冈。</h3><h3>有幸今生圆夙愿,名山圣地上黄洋。</h3> <h3>井冈山是革命摇篮,1927年10月,毛译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被誉为”共和国的奠基石”。</h3> <h3>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景点有:茨坪革命旧址群、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毛译东旧居、黄洋界、红军广场等,景区很大,景点分散。</h3> <h3>这里是红军广场,当年红军操练地。</h3> <h3>井冈山的标志景点,我们在这里留下了纪念照。</h3> <h3>这里是烈士陵园。曾有人写了一首词:</h3><h3><br></h3><h3>临江仙.谒井冈山烈士陵园</h3><h3>雕像尊尊神合,丰碑座座巍峨。岩头扬日放长歌。鬼神凝傲骨,豪杰灿星河。 盛世太平鸿运,忠魂沃土祥和。佛台邀月细吟哦。峰峦摇五指,林海涌清波。</h3> <h3>这里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外景。</h3> <h3>这里是井冈山标志景点。</h3> <h3>聂克宗留影井冈山</h3> <h3>我们来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大厅。</h3> <h3>大家向先烈们默哀。</h3> <h3>游客们向先烈敬献的花圈。</h3> <h3>我们一行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h3> <h3>他们在认真参观。</h3> <h3>这里是黄洋界。1928年8月,红军在黄洋界打了一场保卫战,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胜利后,毛主席写了一首词,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词曰:</h3><h3>西江月.井冈山</h3><h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己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h3> <h3>这里是井冈山革命烈士博物馆进口处。</h3> <h3>刘红平在认真参观博物馆。</h3> <h3>晚上,大家观看了”井冈精神,代代相传”的文艺晚会,观看了毛主席1965年回井冈山的纪录片和一些文艺节目,毛主席的扮演者来到了会场和大家见面。</h3> <h3>聂克宗在博物馆认真参观。</h3> <h3>大家参观了革命烈士王佐故居。曾有人写了一首诗,</h3><h3>七绝 缅怀袁文才、王佐</h3><h3>茨坪瞻仰茅坪谒,觅迹寻踪话井冈。</h3><h3>翰墨丹青当重彩,史诗长卷献袁王。</h3><h3>注:袁王分别为茅坪的袁文才、茨坪的王佐两位”山大王”。</h3> <h3>黄洋界标志景点。这里敬录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词:</h3><h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h3><h3>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h3> <h3>这是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的住处。</h3><h3><br></h3><h3>游览结束,录了一位作者的七律,作为美篇的结尾。</h3><h3>七律 井冈抒怀</h3><h3>昆仑脉起聚华韶,五指擒云日月调。</h3><h3>复岭运筹天下动,群峰角势太霄摇。</h3><h3>丰碑雕塑芳魂垒,史卷长诗热血描。</h3><h3>荏苒光阴存浩气,忠魂沃土更妖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