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苦与甜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苦,甜也就没有滋味。即便当下是苦的,但只要我们有梦想,那我们也因有这份期盼而甘之如饴。</h3><h3><br></h3><h3>成功总会伴随着汗水与艰辛,在体坛上,总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健将,让我们感到无比钦佩。然而,在他们运动场光鲜的背后,确实不断地磨练与坚持。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2位中国体育明人的励志故事,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正能量。</h3><h3><br></h3> <h3><br></h3><h3>篇一:体育名人刘翔的励志成长故事</h3><h3> </h3><h3><br></h3><h3></h3><h3>刘翔,一个响彻全球的名字。作为中国运动员中的佼佼者,刘翔的生活中,不仅处处充满着鲜花、金牌、掌声,还饱含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励志故事。</h3><h3><br></h3><h3>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脚伤不得不退出比赛,这件事成为了刘翔运动生涯中的最大遗憾!这是一个四年的等待,又是一次伤心的关注,倒下的你,失望的我们,原来那一份期待只能属于八年前地中海之畔的雅典,而不能跟随我们到别处!可是我们不遗憾,不抱怨,更不记恨,毕竟这一切,这所有的期待都是因为你的横空出世而随之到来的!</h3><h3> </h3><h3><br></h3><h3>回想起在雅典的那个夏天,似乎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一般,依然历历在目,那个在起跑点婉如火箭一般冲出的黄种人,瞬间就让我们屏住了呼吸,那种感受、那种感觉,如何能用言语和文字抒发清楚?多少年了?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谁能让我们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国旗飘扬在那些总让欧美人认为是他们称霸的赛场上?</h3><h3><br></h3> <h3> </h3><h3><br></h3><h3>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汗水经营,刘翔出现了,就像是在宣告我们黄种人同样可以在田径赛场耀武扬威一般的出现了,你们能赢,我们为什么不能赢?你们究竟比我们有多少优越性?我们不服输,我们不放弃,因为这个赛场没有了我们,注定会变的不精彩。那一刻,刘翔身披五星红旗昂首挺胸站在了颁奖台的最上方;那一刻,多少代人期待的一个梦想终于在刘翔的身上得以实现;那一刻,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体育强国,终于有了引以为傲的新招牌项目!</h3><h3> </h3><h3><br></h3><h3>可是你可知,为了这一枚金牌刘翔付出了多少?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那是多少载汗水和伤痛的百般阻挠,但是刘翔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挺过这些难关、摆平这些拦路虎后,他就能荣登殿堂。没错,他做到了,他也成功了,在我们只关注到他风光的一面时,还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过于激烈的训练和参赛,早已让他的全身布满了伤痕?为了2004年的那一幕,可以说他燃烧殆尽了自己的运动岁月,今后怎么办?难道要饱含期待的大家每每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他吗?</h3><h3><br></h3> <h3><br></h3><h3>所以刘翔很努力的进行着每一次受伤后的康复训练,更是相当谨慎的安排着自己每个赛季的赛程,只要能时不时的出现在赛场上,只要保持好自己的竞技状态,只要让大家认为他还可以跑,那就心满意足了。只可惜无情的病魔就仿佛每夜都会出现在你面前的梦魇一般,让人厌恶的挥之不去,。</h3><h3> </h3><h3><br></h3><h3>所以当奥运之火首次在他的故乡—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点燃之时,在我们都在期待刘翔千呼万唤使出来之时,刘翔却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无奈的退场了。那一刻有些人不乐意了,整个奥运赛程就为了看这短短的十几秒钟,就为了看你这一跑、一跨,结果你不战而逃,这什么意思?这怎么能让人心平气和的去接受?我们承认那一刻,刘翔的退赛确实让许多支持他、关注他、喜爱他的人们伤心了、气愤了。可是你们可曾想过,作为一名运动员来讲,他的职业生涯能有多久?他的伤病会将他的身体摧残到什么程度?他究竟是害怕失利不敢参赛?还是为了能让你们多看他跑几年,才选择退赛这一下策?诚然不能在自己的故乡出战,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宗忘祖,可是若不是为了雅典那一枚金牌,会导致他此后伤病缠身吗?</h3><h3> </h3><h3><br></h3><h3>带着四年前的遗憾,我们跟随着他一起来到了伦敦,可是令我们吃惊的是四年前反复困扰他的那个病魔,怎么也来了?难道它又想在这关键的时刻作乱?再不跑,或许就难以再登奥运的舞台了;再不跑,对于自己也无法交待了……</h3><h3> </h3><h3><br></h3><h3>因此,这一刻的刘翔咬紧牙关,踏上跑道,就算是摔倒了,也要再度爬起,就算是没有了晋级的可能,也要坚持到终点!这一跑或许就是他在奥运赛场的最后一刻了,但是这一跑却远远要比04年的金牌加身时刻更加荣耀,他将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他更将永远都是田径赛场上的骄傲!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成功的谱写了一曲“2012刘翔决不放弃”的励志故事!</h3><h3><br></h3><h3>如今刘翔已经退役,离开了他所钟爱的赛场。</h3><h3>但他通过苦练所创造出的田径史上的神话,却让人们难以忘怀。他的辉煌战绩,和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励志故事,永远值得我们为之骄傲。</h3><h3><br></h3> <h3><br></h3><h3>篇二:体育名人郭晶晶的励志成长故事</h3><h3> </h3><h3><br></h3><h3>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经历了17年的水拍浪打。<br></h3><h3> </h3><h3><br></h3><h3>错练跳水</h3><h3> </h3><h3><br></h3><h3>17年前的她只有6岁,还在幼儿园。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便逐渐在她面前铺开。</h3><h3> </h3><h3><br></h3><h3>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h3><h3><br></h3> <h3><br></h3><h3>曾经沧海<br></h3><h3> </h3><h3><br></h3><h3>1994年和1995年两年的异彩乍放,让国人对她的期望值迅速攀升,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她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h3><h3> </h3><h3><br></h3><h3>虽然在女子十米跳台的奥运预赛时,她的积分还领先于所有对手,但到决赛时却因失误终落第五。之后她从板台两项兼顾改到了专攻跳板,而“跳水天后”伏明霞的复出,使得郭晶晶往往只能屈居亚军。来雅典前,郭晶晶参加了两届奥运,只捞回两枚银牌。</h3><h3> </h3><h3><br></h3><h3>出征雅典</h3><h3> </h3><h3><br></h3><h3>不管外界对郭晶晶是何种看法,中国跳水队教练非常清楚郭晶晶的实力所在。带过她的几个教练都说这个队员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悟性也高,若非“野心”不足,伏明霞在役时恐怕也会被郭晶晶击败。事实的确如此。多年的积累使郭晶晶在伏明霞退役后迅速巩固了中国在女子跳板上的霸业。2001年世锦赛、2002年世界杯、2003年世锦赛,每年跳水最高级别赛事的女子三米板单人冠军都没逃出她的手心。出征雅典,心里有底的郭晶晶,求胜心很强。首战便和队友吴敏霞合作,夺取了双人三米跳板的金牌。</h3><h3><br></h3> <h3><br></h3><h3>心静夺冠</h3><h3> </h3><h3><br></h3><h3>单人预赛她跳砸了一个动作,但曾经沧海的她已经磨出了一颗平常心。平静地比过了半决赛后,郭晶晶由规定动作的积分已经升到了第一位,决赛四轮动作下来,郭晶晶几近完美,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h3><h3><br></h3><h3>最后一跳,郭晶晶平静地理了理头发,走板起跳,向外翻腾一周半接转体两周半,她在空中干净地完成了动作,“刷”的一声入水,现场的五星红旗立即挥舞不止。出水后的郭晶晶笑容像碧池中的涟漪漾了开来。</h3><h3><br></h3> <h3><br></h3><h3>篇三:体育名人邓亚萍的励志成长故事</h3><h3> </h3><h3><br></h3><h3>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h3><h3> </h3><h3><br></h3><h3>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h3><h3><br></h3> <h3><br></h3><h3> </h3><h3>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h3><h3> </h3><h3><br></h3><h3>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h3><h3><br></h3> <h3><br></h3><h3>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h3><h3> </h3><h3><br></h3><h3>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h3><h3><br></h3><h3>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h3><h3><br></h3> <h3><br></h3><h3>篇四:体育名人林丹的励志成长故事</h3><h3><br></h3><h3>体球网为您带来一位中国羽毛球超巨—林丹,林丹做为中国羽单第一人同时也是世界羽毛球史上唯一一位大满贯选手。</h3><h3><br></h3><h3>没人知道我曾摔坏了多少球拍。</h3><h3><br></h3><h3>可能很多人会为林丹的18个世界冠军而感到骄傲,也会觉得特别了不起,其实他自己最看重的是我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4年的汤姆斯杯。在印尼的雅加达,当时的成员里有我、鲍春来等一批1983年出生的年轻运动员。所以当时我非常激动,也非常骄傲,我觉得,至少我从5岁开始练羽毛球没有白练。但从那以后,我开始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有很多人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h3><h3><br></h3><h3>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很遗憾地第一轮就出局了。在雅典的21天,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21天,因为第一天比赛结束还要拿着摄像机去给我的队友摄像。其实当时我很想回国,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是队伍不同意。输球的第一天晚上我印象非常深,我几乎是回了一个晚上的短信告诉所有朋友——“你们放心我会很好很好”,其实我一点儿都不好。让我最难受的是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关心我的人,甚至我的父母。坐飞机回国时我又特别害怕,很希望自己能够在一瞬间就回到房间,让所有人都看不到我。</h3><h3><br></h3> <h3><br></h3><h3>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林丹把目标放到2008年的奥运会上。2007年的上半年,他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很难听进别人给他的意见。因为那个时候,林丹要保证足够的自信,不想太多人说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同时又害怕自己在2008年那一刻来临时,完成不了很多人对他的期望。印象最深的是每天的训练中,林丹摔断了无数的球拍,因为觉得压力太大了。2008年即将来临时,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睡不好,吃饭时也会一直想着我的球或者对手。</h3><h3><br></h3><h3>金牌只是一种标准 人生允许失败。</h3><h3><br></h3><h3>从进奥运村开始林丹就有点封闭自己,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可能在当时很多人都会觉得林丹是一个非常非常难搞定的人,而且非常有脾气,非常有个性。其实,林丹只能找到这种方法让自己专心比赛。</h3><h3><br></h3><h3>2008年的奥运会,真正的是改变了林丹的一生。但有一点点让我感到伤心的地方,那就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决赛上——林丹跟李宗伟的比赛。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他最后一个扣杀,李宗伟没有接起来,林丹振臂欢呼拿了冠军。但没有人知道,在过去的半年、一年里他摔坏了多少球拍,发了多少火,甚至跟教练吵架,都是为了2008年赛场上的最后那一个球。经过这样的磨炼,拿到冠军以后,到了2012年,林丹反而觉得我可以允许自己失败,但只有一点要求——你李宗伟想拿走这枚金牌没那么容易。</h3><h3><br></h3> <h3><br></h3><h3>2012年蝉联奥运会冠军后,林丹休息了6个多月。广州世锦赛时,一个记者说:“现在所有人都觉得你不是最好的了。”他听到这话时,有一些难受甚至愤怒。林丹只想跟他讲——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击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超越。即便离开赛场6个多月,他依然有能力回去给任何对手制造很大的麻烦。其实很少人知道,离开后我每天都在训练。参加活动、拍广告甚至去度假,林丹都带着自己的体能教练。从2000年6月份进入国家队到现在,他的职业生涯已有14年了,经历了3届奥运会、4届亚运会和无数大大小小的比赛。林丹很感谢这样的职业,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h3><h3><br></h3><h3>你们除了看到林丹以外,也可以看到他的对手李宗伟,林丹不觉得他是失败的。他通过努力让很多人也认可他,他觉得这就足够了。金牌只是一种标准,不能够代表所有。有时林丹也会向李宗伟学习,他会想他输给了自己这么多次重要比赛,为什么还能够放下一切,继续跟他再拼一次重要比赛。林丹为什么不能做到?难道林丹一定要背着所有的金牌跟他比赛吗?</h3><h3>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已不那么重要了。林丹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对于目标的一种态度。</h3><h3><br></h3><h3>2002年8月22日,不满19岁的林丹竟登上国际羽联排名第一的位置,尽管保持的时间仅有一周。自2002年首夺公开赛冠军起,林丹在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获得大量冠军。从2004年到2008年几乎四年时间占据男单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被世界羽联和媒体称为“超级丹”。</h3><h3><br></h3> <h3><br></h3><h3>篇五:体育名人孙杨的励志成长故事</h3><h3><br></h3><h3>孙杨是中国男子游泳运动员,中国男子游泳首位奥运冠军。 他曾打破奥运会记录1次,世界纪录2次。其个人世锦赛金牌总数已达到11枚,排历史第二,仅次于菲尔普斯15金。他是世界上首位在200、400、800、1500米中长距离上全部夺取过金牌的大满贯选手。孙杨是2012伦敦奥运会游泳双冠王。父母眼中的孙杨:聪明,懂事,和父母无话不谈,性格单纯,逐渐成熟。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有一次孙杨在武汉比赛,孙全洪提起:“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出了一个歇后语:大热天盖被子,让他猜一个地方名。结果他马上说‘捂汗(武汉)’。这孩子还是比较聪明的,这几天还跟我提起了这件事,呵呵。</h3><h3><br></h3> <h3><br></h3><h3>“我也见过身边很多例子,男孩子到了15、16岁,就到了一个叛逆期。一般这个时候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在这点上我们孙杨感觉很好,他非常愿意和我们沟通。他和我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们讲。”</h3><h3><br></h3><h3> </h3><h3>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h3><h3><br></h3> <h3><br></h3><h3>最近两年孙全洪感觉到儿子孙杨越来越成熟了:“有一次张院长(张亚东)跟我说,‘你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理健康。’自2009年罗马世锦赛后,教练布置任务,他不光想着完成任务,还想着要超额完成。我也相信他会逐渐成熟起来。”</h3><h3> </h3><h3>“有一次我邀请同事去看我儿子训练,众所周知,他的训练要游2万米,结果同事看一会就不敢看了,想想我也心疼。”孙全洪说:“2003年儿子被选拔到游泳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要求孙杨一定要得什么奖,只是告诉儿子‘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却没想到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我们也很欣慰!”</h3><h3><br></h3> <h3><br></h3><h3>篇六:体育名人傅海峰成长励志故事</h3><h3> </h3><h3><br></h3><h3>傅海峰(1983年8月23日-),出生于广东揭阳,原中国职业男子羽毛球运动员。</h3><h3><br></h3><h3>翻了水桶,得了羽毛<br></h3><h3> </h3><h3><br></h3><h3>顽皮的傅海峰和年长自己3岁的蔡赟几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开始了与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让他打球,完全因为他太淘气。为了防止儿子闯祸,只好找件事来“拴住”他的心。五、六岁的时候,小海峰闲来无事总喜欢骑着自己的小三轮自行车满农场溜达。一次,他远远望见邻居家的姐姐挑着两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傅海峰眼珠滴溜一转,一个“馊”主意便涌上心头:他瞄准了水桶,调整好车把的方向,脚底下加紧蹬起来,车速也随之越来越快。只听“砰”地一声,女孩挑着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溅,打湿了衣裳。眼见自己的辛苦劳动因为这个讨人嫌的小男孩付之东流,女孩也气昏了头,她顺势抄起一只木桶,将剩下的半桶凉水劈头盖脸地泼在傅海峰身上。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吓呆了。瞬间变成“落汤鸡”的他本想掉头逃跑,无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结结实实挨了一顿骂。从前都是他把别人弄哭,这次轮到傅海峰哭鼻子了。</h3><h3><br></h3> <h3> </h3><h3><br></h3><h3>他狼狈地回到家,跟母亲诉苦。林银婵气愤地跑到邻居家“兴师问罪”,可这女孩却委屈地说:“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么不问问他干嘛要骑车来撞我的水桶?”林银婵哑口无言。</h3><h3> </h3><h3><br></h3><h3>从那以后,她开始琢磨,有什么办法可以管住儿子,不再让他到处闯祸。可是,自己的小孩那么皮,交给谁都不太放心。思来想去,她觉得把傅海峰放到丈夫的羽毛球队里最为妥当。一来,儿子从小最怕他父亲。有丈夫严加管教,说不定孩子能收敛不少;二来,打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于是,夫妻俩“下通知”似地为傅海峰选择了羽毛球之路。</h3><h3><br></h3> <h3><br></h3><h3>其实,这个决定对于小海峰而言并不完全算强制性的。他记事时起,就知道爸爸酷爱羽毛球,而且是小镇上有名的教练,带过许多队员。听说父母想让自己也练习打球,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帮小伙伴凑在一处打闹玩耍,而关于日后的出路、未来的成绩还全无半点概念。就这样,他和羽毛球的缘分糊里糊涂地开始了。</h3><h3><br></h3><h3>1998年,傅海峰进入省队,2002年上半年转为男双选手,后入选国家队。2006年、2009年-2011年,傅海峰和蔡赟搭档获得四次获得世锦赛男双冠军,成为羽毛球男双史无前例的世锦赛四冠王。2012年,傅海峰和蔡赟搭档获得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决赛冠军,这也是中国队首次获得奥运会男双金牌。2015年,世界羽联苏迪曼杯双人冠军。2015年,世界羽联双打排名第七位。2016年,傅海峰与搭档张楠获得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双冠军。2016中国十佳劳伦斯最佳组合奖,被授予2016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2017年5月28日,退役。</h3><h3><br></h3> <h3><br></h3><h3>篇七:体育名人伏明霞励志故事</h3><h3> </h3><h3><br></h3><h3>1996年伏明霞, 这个中国的小明星, 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 11岁就照亮了天际, 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冠军; 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 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金牌, 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h3><h3><br></h3><h3>小明霞7岁开始练跳水。她吃了不知多少苦, 流了不知多少泪。为了加强关节的柔韧性, 矫正孩子们的关节, 教练每天都让小家伙在各自房间里练功。他们坐在小板凳上, 把双腿平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 然后由教练或探望的家长帮忙, 坐在小家伙的双膝上。大人100多斤的重量, 一压就是几十分钟, 孩子关节疼痛难熬的程度, 是可以想象出来的。</h3><h3><br></h3> <h3><br></h3><h3>小明霞疼得眼泪像决堤河水哗哗流个不止。她用小手使劲拍打着妈妈, 尖声喊着: “到时间了吧?到时间了吧?”妈妈为了让孩子成才, 真是铁石心肠, 不为所动。小明霞尽管连声哭叫求饶, 但第二个晚上, 她还是乖乖地坐在板凳上, 等着压韧带。这是一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 成功正是孕育在坚韧不拔的毅力之中。</h3><h3> </h3><h3><br></h3><h3>1987年, 小明霞被国家跳水队教练於芬看中了。经过精心培养和严格的训练, 小姑娘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1990 年7月, 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 徐益明教练果断地把伏明霞推到疾风暴雨中考验, 让她参加了比赛。面对人高马大的外国运动员, 伏明霞就像童话里的小矮人。但小明霞犹如鹤立鸡群, 技压群芳, 终於夺得友好运动会女子10 米跳台跳水金牌。中国小女孩一下子爆出了世界大赛的冷门。</h3><h3><br></h3> <h3><br></h3><h3>1991年1月4日, 在佩思世界锦标赛女子跳台赛中, 伏明霞又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从此, 伏明霞像九霄彩霞一般照亮天际。然而, 任重而道远, 正如她在1992 年7 月26 日的日记中所写: “今天预赛成绩不错, 我排在第一; 但那已经成为过去, 明天我要重新开始, 一轮一轮地拼。”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1992 年7 月27 日跳台跳水决赛中, 伏明霞沉着稳健地一轮一轮拼到底, 战胜了所有的对手, 为祖国赢得了又一枚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14岁的小明霞再次成为万众仰慕的世界级明星。</h3><h3><br></h3> <h3> </h3><h3><br></h3><h3>篇八:体育名人张梦雪励志故事</h3><h3> </h3><h3><br></h3><h3>张梦雪这个出生于1991年的济南槐荫姑娘,2002年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师从王红丽教练,“我带了梦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运会,当时张梦雪参加了我们的选拔夏令营,一开始表现很不错,也就正式开始了射击生涯。”而据了解,因为那时张梦雪的学习还不错,当时也有不少人还为她惋惜过。张梦雪2006年进入省队,之后入选了国家队,2015年世界杯拿到银牌,就在里约奥运会正式赛前,这个济南姑娘还说,自己是年轻队员,里约奥运会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只是希望通过奥运会为以后更多的大赛打好基础,能走到今天要感谢济南母校的王红丽教练。</h3><h3><br></h3> <h3> </h3><h3><br></h3><h3>在教练眼中,“稳”是张梦雪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济南体校教练王红丽是张梦雪的启蒙教练,她至今还记得她第一次见到张梦雪时候的情形。“我记得那次是她的学校组织夏令营,老师选了几个小孩送到我们的射击馆。”王红丽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张梦雪是一个练射击的好苗子,“射击必须稳定,她的稳定性是很好的。”在王红丽的指导下,张梦雪进步非常快。2004年,张梦雪进入济南市体校射击队进行训练,2006年,进入山东省队集训。“射击首要的是把心稳住,最难练的一关就是练心。”张梦雪的省队教练石震说,他从2006年带张梦雪一直到2014年她进入国家队,张梦雪“心稳枪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应该算是射击界的新人,能表现出这种稳定大气的风范,我相信,梦雪将来会继续为国家争光。”<br></h3><h3><br></h3> <h3><br></h3><h3></h3><h3>在父母眼中,张梦雪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张梦雪的母亲刘振华说,前两天是她的生日,以往过生日的时候,张梦雪不管训练再怎么忙,总会在晚上0:00左右给她发一条信息,祝福她生日快乐。为了让她安心备战,奥运会开始前几天,家人就不主动联系她了,怕她分心。刘振华生日当天,张梦雪还是记得发来了信息,这让她非常幸福和自豪。</h3><h3> </h3><h3><br></h3><h3>教练所说的“稳”,在父母心中是张梦雪的“韧劲”。其实,张梦雪走上射击道路,还曾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刘振华说,张梦雪从小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一个“学霸”,当年要走上射击道路时,家里不是特别同意,经过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射击。</h3><h3><br></h3><h3> </h3><h3>“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张梦雪的父亲张杰生说,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张梦雪的韧劲表现了出来。以前,无论刮风下雨,张杰生都用自行车送张梦雪去训练,晚上接回家后往往已是夜里9:00。训练中,有时遇到挫折,或者有厌倦情绪,张梦雪都靠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十年磨一剑,最终站上了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十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张杰生说。</h3><h3><br></h3> <h3><br></h3><h3>篇九:体育名人郎平励志故事</h3><h3><br></h3><h3>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中国女排的头号明星依然是郎平教练。伴随中国女排三十多年成长历程的“铁榔头”郎平,永远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八十年代初期,从改革开放中缓缓醒来的中国人民,对于金牌的渴望恐怕还不是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这一代的“迷弟”、“迷妹”们所可以理解的。以郎平为代表的那支中国女排的拼搏与奋斗精神,是八十年代初刚刚打开国门、亟需振兴中华时期的一抹最亮色!</h3><h3><br></h3><h3>女排的敢拼精神,与爱国情怀感染了经历过八十年代初期的每一位华夏儿女。作为运动员,“铁榔头”毋庸置疑地被公认为中国女排实现5连冠的功臣。退役后转型当教练,她在1995年回国执掌低谷中的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周期,她出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4年之久。2013年,她再次临危受命回国执教,先后获得了女排世界杯冠军和里约奥运会女排冠。<br></h3><h3> </h3><h3><br></h3><h3>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的绰号,先后协助中国女排夺得了4次世界冠军。1995年被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3年后辞职,2013年4月再度上任,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赢得奥运会冠军,成为世界上分别以球员和教练身份都获得奥运会女排金牌的第一人。</h3><h3><br></h3> <h3> </h3><h3><br></h3><h3>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冻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h3><h3> </h3><h3><br></h3><h3>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爬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树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r></h3><h3><br></h3> <h3><br></h3><h3>随着岁月的改变,郎平的个头儿也是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非常突出。郎平十三岁那年,她进入到了北京的一所工人体育馆练习排球,凭着她对排球的喜欢和热爱,她每天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在排球上。一年之后,她又转去了排球培训班,在这里,她得到了专业的训练,虽然每天都很苦很累,但是她却很开心,因为这是她喜欢做的事情。</h3><h3><br></h3><h3>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及自己不断的努力,她从市排球队冲到了国家集训队,谁都不曾想到,身体这么一个虚弱的女生竟然能走这么远,也正是因为她的体能不好,排球的很多动作要领不会,她总是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天集体联系完之后,你会发现,她还在球场上继续练习。</h3><h3><br></h3><h3>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 伟 民教练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练,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惊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知道,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h3><h3><br></h3> <h3><br></h3><h3>篇十:体育名人刘国梁励志故事</h3><h3><br></h3><h3>刘国梁从6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89年入选国青队,1991年入选国家队。运动员时代的刘国梁多次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得过男子双打世界冠军、混合双打世界冠军,作为主力队员多次与队友一起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是首位在正式比赛中采取直拍横打技术并取得成功的乒乓球手,是中国男子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h3><h3><br></h3><h3>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教研组组长兼男队总教练。2017年4月,刘国梁卸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同年6月,刘国梁卸任中国乒乓球总教练,2018年出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h3><h3><br></h3> <h3><br></h3><h3>2010莫斯科世乒赛,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勇夺冠军,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凯旋后,刘国梁带领他的"五虎上将"做客中央电视台《成长》节目。当主持人要他用简单的一句话谈成长励志的体会时,他再次深情地说:"我要感谢折磨我的人和被我折磨的人。"在场的听众立刻报以掌声和笑声。人们知道,他说的折磨他的人就是他的恩师,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原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被他折磨的人是中国乒乓球男队。</h3><h3><br></h3><h3>刘国梁第一次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10年的1月,他荣获2009CCTV年度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发表了励志感言。</h3><h3><br></h3><h3>是的,"折磨"了他。无论是当乒乓球队员还是当主教练,他都被置于的严格监管之下,使他励志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诚如刘国梁所说:正是有了师傅的折磨、敲打、修理,我才有了今天。他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成为中国第一个乒坛大满贯得主,获得最佳教练的殊荣。</h3><h3><br></h3> <h3><br></h3><h3>同样,刘国梁折磨了他的队员。就说这次莫斯科世乒赛,马琳在中国队对德国队的决赛中,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临危上阵,力克奥恰罗夫、波尔两位名将,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终夺取冠军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两分。但这位励志功勋人物当初在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中并不顺利。刘国梁明言:在中国乒乓球队谁也不能吃老本。马琳虽然是奥运冠军,虽然是历经种种大赛,战绩辉煌的一位30岁的老将,却必须和普通队员在一条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第一次选拔赛,马琳失利了,第二次失利了,第三次又失利了,直到第五次他才搭上了末班车。<br></h3><h3><br></h3><h3>可以说,正是这样的磨砺,才使马琳宝刀不老,并且具备了特别能战斗的抗压能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大将风范,既铸就了中国乒乓球男队集体的荣耀,也续写了他个人职业生涯中极为精彩励志的一章。</h3><h3><br></h3><h3>"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人生的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便宜可占,只有励志实实在在付出自己的辛劳、汗水,才会有沉甸甸的收获。从一定意义上说:经受折磨,其实是一个人的福分。</h3><h3><br></h3> <h3><br></h3><h3>篇十一:体育名人姚明励志故事</h3><h3><br></h3><h3>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br></h3><h3> </h3><h3><br></h3><h3>敦厚谦让 乐于助人</h3><h3><br></h3><h3>姚明记忆中的朴素快乐的童年是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过的。上海住房紧张,他家住的是那种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体宿舍。公用地方小,势必多了那种小伙伴间的摩擦。姚明小时人高马大,但与同伴玩不但没占便宜反而吃亏。一次,邻家孩子向姚明母亲告状,说姚明欺侮他,母亲便批评儿子,姚明也不解释。后经过了解,母亲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这时有邻居说:"姚明这么单纯老实,长大要吃亏的。"母亲则说:"我相信姚明以诚待人,别人也会对他好的。"以后母亲碰到什么事就都先问清楚,并经常教导姚明为人要宽厚大度,还告诫说:"你被别人欺侮,总有讲理的地方。千万不要别人不对,你也跟着不对。"</h3><h3> </h3><h3><br></h3><h3>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谦让。学校每次组织春游,他都让座给弱小的同学,自己总是站在车后。小学四年级时他长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里的高玻璃窗归他擦拭,到后来任何老师、同学都可以对他说:"姚明,你帮忙擦一下我们教室的高玻璃窗!"他总是乐意地答应,从不斤斤计较。最后他"承包"了整所学校所有的高窗户。这种敦厚善良在球场上也不时地显现出来。</h3><h3> </h3><h3><br></h3><h3>姚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荣誉感,排在队伍后面的他在国歌声中一脸羡慕地望着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这种荣誉感也是促进姚明拼搏的动力。</h3><h3><br></h3> <h3><br></h3><h3>循序渐进 不骄不躁<br></h3><h3> </h3><h3><br></h3><h3>姚明小时候成绩一般,小学一年级参加运动会才第一次投篮。在篮球架前,老师问:"同学们,投篮比赛让谁投好呀?"其实目光已经投向姚明。谁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篮球运动员。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姚明。姚明两手捧着篮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许是紧张,他没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篮板,落在地上蹦到一边。他平生第一次投篮就在同学的期待中失败了。而另一个小朋友用俗称的"倒马桶"业余动作倒准确投进了。姚明尴尬得满面通红。姚明其实并不喜欢篮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样喜欢枪,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地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对考古发生兴趣。他还爱做航模,爱游戏机。总之,他爱好广泛。</h3><h3> </h3><h3><br></h3><h3>为篮球事业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带有伤病,一开始并不想儿子子承父业。父母还是想让他读个好学校,考重点中学。可以说,父母在姚明9岁那年送他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无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学校时加几分。</h3><h3> </h3><h3><br></h3><h3>从此,每当休息天或课余时,父亲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边与孩子玩篮球。父亲做了个篮球网,投进了便买小玩意儿奖励他。再看姚明,未满14岁身高近2米。就身高来说是打篮球的好料。因此,父亲也着意对儿子进行培养。渐渐地,篮球给姚明带来越来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来越发觉其中的魅力。</h3><h3> </h3><h3><br></h3><h3>徐汇区少体校分尖子、重点、普通三种班。姚明一开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钱补贴。人高马大的篮球队员对父母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贫寒,父母两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节衣缩食省给儿子。姑姑带来的鸡,他一下子能吃1只,蛋一口气能吃6个。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父母到处托人弄牛奶票。</h3><h3> </h3><h3><br></h3><h3>刚到少体校时的姚明,除了身高,没别的优势。但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认真。凭着这点,他的天赋一点点得到开拓,很快从普通班跳到重点班再到尖子班。</h3><h3><br></h3> <h3><br></h3><h3>指导切磋 走向世界<br></h3><h3> </h3><h3><br></h3><h3>父母对姚明比较低调。姚明在少体校的训练中由于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这时媒体要采访姚明,母亲拒绝了。母亲认为媒体的宣传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而不是在媒体的夸耀中飘飘然。也应该说姚明正碰上好时候:体改风起云涌,全国篮球赛专业联赛从12座城市开始,CBA诞生。1996年姚明16岁,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对帮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h3><h3> </h3><h3><br></h3><h3>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一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h3><h3> </h3><h3><br></h3><h3>父母经常指点姚明。东方男篮主场比赛,父母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父母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h3><h3> </h3><h3><br></h3><h3>姚明于1997年八运会开始了他的篮球生涯。从CBA联赛到亚锦赛、奥运会,南征北战四处奔波。每年就几天在家里,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个人在家睡觉。母亲知道儿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节也就是在家吃顿年夜饭,年初一就得赶回去。可以说,姚明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母的心血。</h3><h3> </h3><h3><br></h3><h3>父母、老师、教练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从单独为他设计训练方案到不忙于让他过早进入NBA,他们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16岁进上海男篮,17岁出战八运会,19岁进国家队,21岁被NBA选为状元秀,成为休斯顿火箭队主力。</h3><h3> </h3><h3><br></h3><h3>在雅典奥运会上,姚明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唤:“姚明,姚明,中国人,了不起!”这时的他是多么自豪!</h3><h3><br></h3> <h3><br></h3><h3>篇十二:体育名人李宁励志故事</h3><h3><br></h3><h3>李宁(1963年3月10日-),出生于广西省来宾,前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现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中,一人夺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称为“中国体操天王”。1988年退役后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并带领李宁成为了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h3><h3><br></h3><h3>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李宁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80后励志网在《李宁的创业故事》一文中简述了李宁的励志创业经历以及他在体操事业上的成就——在李宁18年的运动生涯中,他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比赛金牌106枚,其中全国冠军92次,世界冠军14次。</h3><h3> </h3><h3><br></h3><h3>说起李宁在体育事业上所创造的传奇,几乎所有人都说他是个天才,是的,单就体操而言,李宁确实是个天才,不过正如他的教练张健说的:"这里有他与生俱来的素质,也有他后天练就的本领。"来说说李宁的体操励志故事。</h3><h3><br></h3><h3>少年时代的李宁,被父亲送到广西柳州乡下的爷爷奶奶处抚养,在那里,他和小伙伴们曾经尽情地戏耍,翻跟头,打把式,捉了蚂蚱烧了吃,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童年,给了他健壮,也给了他智慧。回到柳州市上了小学之后,大约是在二年级吧,李宁那时八岁,他爬上一个窗口,从此发现了他的"新大陆"。那是学校里的小小体操队员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练翻跟头。李宁一下子入了迷,回到家里,他就把被子铺到地上,开始了他的体操"自修"。</h3><h3><br></h3> <h3><br></h3><h3>本想让李宁在音乐事业上发展的父亲,发现孩子迷上了体操,不免有些伤感,但他开明大度,和儿子认真谈过之后,忍痛割爱,把李宁送进了学校的小小体操队。</h3><h3> </h3><h3><br></h3><h3>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也不假,李宁个子虽然小,但跟头却翻得特别好,广西自治区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到小学里选"苗子"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他,只是因为他还太小,所以一年后才把他招到队里参加集训,而且,对这个他认为对体操颇有灵气的孩子另眼相看,他并不急于求成,只是让李宁对每个基本动作要做到一丝不苟、准确和到位。三年后,李宁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一不留神,竟获得了自由体操的第一名。梁文杰心里非常高兴,对李宁的训练也更为严厉了。早操,从跑1000米增加到2000米;引体向上,要给他腰间坠上15公斤的杠铃;练踢腿,要绑上沙袋再踢……严师出高徒。这一切的一切,李宁当时自然觉得苦,但却让他今后受益匪浅。</h3><h3> </h3><h3><br></h3><h3>198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李宁只获得了男子自由体操第二和吊环第三的成绩,全能分也排在第三,但却赢得了大名鼎鼎的国家体操队教练张健的青睐,张健最欣赏的,就是李宁被梁教练"磕"出来的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自然,还有张健执教多年才有的敏感--这个小伙子,细心雕琢,将来的体操动作一定是既有美感又有魅力。他找到梁教练,这个队员,国家队要了。</h3><h3> </h3><h3><br></h3><h3>当时的国家体操男队,已有童非、李月久等不少成名人物。张健就要求李宁在优美、独特、惊险上下功夫。他让这些老队员给李宁做示范,他亲自保护李宁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而李宁练得也很刻苦,那么多成名人物都在认真训练,他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李宁的聪明,或者说是天才,表现在他会认真地看这些师哥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看够了,记牢了,他会很快做出合格的动作来。往往一个新动作别人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成功,而他李宁,也许只失败一两次就能掌握了。</h3><h3> </h3><h3><br></h3><h3>和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一样,李宁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有一次练单杠,他在杠上旋转时发力过猛,双手抓不住,整个身体沿斜线飞了出去,而就在他从高空倒栽下来的一瞬间,教练张健跨步上去,伸臂一托,李宁没事了,但却听到教练的胳膊发出了"咔嚓"一声。后来他才知道,为了保护他,教练的手臂骨折了。又有一次,在练吊环时,李宁空翻不到位,同样大头朝下掉了下来,还是张健又一次伸出手臂,保护了他,这一次教练是肌腱断裂,开刀住院,两个月才回到训练场。</h3><h3> </h3><h3><br></h3><h3>又是一年之后,李宁成为队里的主力队员,参加了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也就是在这次比赛中,他把自由体操、单杠、跳马、吊环和鞍马的五枚个人金牌收入囊中,同时成为全能冠军,成为那届体操世界锦标赛上最明亮的一颗星。</h3><h3><br></h3> <h3><br></h3><h3></h3><h3>洛杉矶奥运会,李宁并不轻松。男子体操团体赛中,尽管他和队友们表现也很出色,但还是以0.6分的微小差距,输给了表现更为出色的美国队,只获得了银牌。而在单项决赛中,队友中的名将李月久、李小平已经出局。而他李宁,将是中国队中第一个出场的选手,因为首先决赛的是自由体操。</h3><h3> </h3><h3><br></h3><h3>李宁是憋足了劲出场的。自由体操是他的强项,他将在自己的强项中,吹响向奥运会金牌进攻的冲锋号。</h3><h3> </h3><h3><br></h3><h3>其实,在教练的指导下,天才的李宁不断有着自己独创的高难动作,他会把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移到自由体操中,而练鞍马时,他又把托马斯全旋,改为托马斯平移。这些移植和改动,让张健惊奇不已,兴奋不已。出其不意的变化,使他的动作独具魅力。以他的功底,他的灵气,他有实力拿冠军。</h3><h3> </h3><h3><br></h3><h3>果然,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李宁拿出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720度"旋",接着就是潇洒自如的托马斯全旋,最后空翻两周落地时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在场的四名裁判,不约而同全部给了他十分的满分。</h3><h3> </h3><h3><br></h3><h3>鞍马,他和美国的维德马尔一样获得了所有选手中的最高分;吊环,他又和日本名将具志坚并列第一。接下来,李宁一发而不可收,从洛杉矶奥运会以后,李宁的名字响彻世界和中华大地。</h3><h3><br></h3> <h3><br></h3><h3>篇十三:体育名人宁泽涛励志故事</h3><h3><br></h3><h3>199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宁泽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运动员。他出身军人世家,父母和姥爷都是军人。宁泽涛的姥爷对他母亲刘文红的管教就非常严格,如果谁吃饭时在餐桌上说笑打闹,就立刻被剥夺进餐资格。刘文红对宁泽涛的管教也是如出一辙。宁泽涛小时候害怕水,"越不敢,就越要把他弄进去",因此他被送进了游泳班。</h3><h3> </h3><h3><br></h3><h3>在河南省体育场学习游泳时,宁泽涛被教练慧眼识珠,从此走上专业游泳运动员之路。2004年,11岁的他成为河南省体工二大队运动员。</h3><h3> </h3><h3><br></h3><h3>2006年,刘文红将儿子送到著名教练叶瑾门下。叶瑾第一次见到宁泽涛时,他只有1.6米多,身材瘦弱。但这个游泳"动作轻飘、水感好"的少年还是让叶瑾当场拍板,收下了这个弟子。北京奥运会后,叶瑾从国家队回到海军队,开始专心辅导宁泽涛。弟子"有目标、有追求"这一点让叶瑾印象深刻。当时宿舍里他住架子床的下铺,将破亚洲纪录贴到了床板上,别人看不到,他能看得到。后来其他小队员告诉我,宁泽涛想破亚洲纪录,让教练吃了一惊。</h3><h3><br></h3> <h3> </h3><h3><br></h3><h3>这些年来,宁泽涛已多次打破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亚洲纪录。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男子选手尚未在自由泳短距离项目上有所突破,而宁泽涛的目标就是:"在职业方面,我希望能在2016年奥运会站到游泳的最高领奖台上去。"他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自己30岁的时候还在游泳,仍然处在世界游泳最高水平的行列中。</h3><h3> </h3><h3><br></h3><h3>成熟之路:有委屈,有挫折</h3><h3> </h3><h3><br></h3><h3>和那些十几岁就少年成名的游泳天才不同,宁泽涛的运动生涯从来不是坦途一片。2009年10月,16岁首次参加全运会仅获200米混合泳第八名;2011年4月,18岁首次从混合泳转自由泳,以预赛第一晋级全国游泳冠军赛,100米自由泳决赛却以0.06秒之差无缘领奖台;在这之后,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他又因"瘦肉精"事件被中国泳协禁赛一年。彼时,宁泽涛刚过完18岁生日,接受了一次兴奋剂检查。一个月后,他在参加武汉的全国游泳冠军赛期间,被告知他的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蒙掉了的他觉得特别委屈--"祸从口入,那时自己太贪吃,后来也贪吃,经常会在放假的时候出去吃东西,爱吃肉类产品,爱吃泡面。吃泡面时,还会放一些火腿肠、午餐肉,然后再放咸蛋,但自己真不知道这些食物会有问题。"当被告知检验不合格时,他还有一大包从超市买来的、没有吃完的火腿肠和午餐肉。对于此事,宁泽涛把它看作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坎坷和挫折。</h3><h3> </h3><h3><br></h3><h3>的确,在2013年之前,宁泽涛的职业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即使是在2013年全运会,他再次拿下短池自由泳双冠并两破亚洲纪录,很多人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只是"全运现象",还有一些人则对他兴奋剂禁赛历史冷嘲热讽。但是面对着诸多的误解、质疑,他从来都选择默默承受,不去辩解,静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h3><h3> </h3><h3><br></h3><h3>47秒70!2014年9月25日在第十七届亚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所有人都在强调宁泽涛用这个48秒内的成绩创造了亚洲人在泳池飞人大战的最短时间。1天后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出任最后一棒的他上演惊天大逆转,在落后0.86秒的情况下以0.33秒的优势击败日本队。46秒91,一个新的传奇数字诞生了。</h3><h3> </h3><h3><br></h3><h3>23天后的全国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再次以47秒65的成绩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亚洲纪录,并成为2014年唯一一位两次游进48秒的选手。</h3><h3> </h3><h3><br></h3><h3>仁川亚运会一"会"成名,也让他用最好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当一个人跌倒了,能及时站起来向前迈进,是变成熟的必经之路。</h3><h3><br></h3> <h3><br></h3><h3>成名之后:有素质、有内涵的新男神<br></h3><h3> </h3><h3><br></h3><h3>宁泽涛凭借一个月内的强劲表现,人气甚至盖过了孙杨,随之他的生活也改变了。"海军游泳队运动员"和亚运冠军的身份,再加上俊朗帅气的外形,使他成为一名最受关注的偶像,粉丝数量在狂飙。在人们心中,他代表了军人风范、为国争光、勤奋努力、积极向上、阳光少年,以及"实在太帅"等关键词。</h3><h3> </h3><h3><br></h3><h3>常年体育锻炼为宁泽涛塑造了远胜职业模特的流线、健康体形,时装在他身上轻易幻化出了多样的美感。虽然腼腆、谦逊有礼,但赛场的打磨和万众的瞩目已经让他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气势。对应接不暇的关注,他依旧保持着邻家男孩的形象:温柔低调,谈吐得体,彬彬有礼。他坦言,长相只是皮囊,重要的是素质和内涵。</h3><h3> </h3><h3><br></h3><h3>因为面对父母,他感恩、孝顺;面对教练,他聪明、乖巧;面对队友,他率真、友善;面对训练,他勤勉、努力;面对制度,他自律、无私;面对赛场,他勇猛、霸气;面对镜头,他俊朗、帅气;面对采访,他谦逊、低调;面对粉丝,他优雅、亲和;面对成名,他淡定、从容......<br></h3><h3><br></h3> <h3><br></h3><h3>篇十四:体育名人李小双励志故事</h3><h3><br></h3><h3>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1989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着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h3><h3><br></h3> <h3><br></h3><h3>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1983年9月进入湖北体操队。1985年首次进入国家队,后来因为伤病返回湖北省体操队。1988年他再次进入国家队,几天后,因身体条件的影响,再次返回省队。</h3><h3><br></h3><h3>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好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h3><h3><br></h3> <h3><br></h3><h3>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br></h3><h3><br></h3><h3>1996年的亚特兰大,李小双再次出征奥运会。男子团体比赛中中国队由于李小双的失误再次屈居亚军,这一度让这位当时中国体操队的领军人物无法自拔。不过在随后进行的个人全能比赛中,李小双很快摆脱了团体失利的阴影,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金牌。</h3><h3><br></h3><h3>李小双没有李宁幸运,他错过了改革开放最好的商机,李小双也没有姚明这一批运动员幸运,在他身后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化运作团队将他的商业价值完全地挖掘。但起码,离开赛场后的李小双有自己幸福的人生。“</h3><h3><br></h3> <h3><br></h3><h3>【励志感悟】很多成功人士被人们称为天才,但我们不知道是他们的天才促成了他们的成功,还是他们的成功,使人们承认了他们的天才。可以确定的是,天才都是通过奋斗而最终获得成功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