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忘记了自己的感觉?

庄如澖xian亲子导师

<h3>  </h3><h3> 上作文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口头表达很好,眉飞色舞,说的头头是道,一动起笔来没有感觉,没有感受,甚至连内容都没有。</h3><h3>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什么让孩子们丢掉了本来应该有的感觉和感受,是什么让孩子们丢掉了写作能力?</h3><h3> 一路探究下来,原来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出生就开始有了差异。虽然孩子们模样不同,性格各异,智商也有所不同,但是差异更多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们小的时候的教养方式的不同,自此有了差异。</h3><h3> 一个婴儿,他本身的美好足以激起我们成人对他的爱,对他的无限的爱与付出。但是如果从那时起,我们做父母的细心倾听,他们已经在用他们的语言来跟我们表达啦! </h3><h3> 不信,你听!他们有不同需要的时候,哭声是不同的,他们每一句“喔、哦……”是不同的。有的爸爸妈妈也在不同的时刻,做着不同的回应,孩子就从他那清澈眼睛里看见了爱。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孩子还小,哄着她就可以了,孩子就没有从这个世界里更好地学会互动。</h3><h3> 孩子看似没有记忆,看似没有任何差异,他也在该吃饭时学会了吃饭,也在该走路时学会了走路,也在还说话时学会了说话。但是,亲爱的,一年365天,每天和爸爸妈妈有交流的孩子和交流很少的孩子,真的是一样吗?</h3><h3> 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一天长大了。</h3><h3> 因为他们渐渐长大了,我们就会建立一个内心的标准,希望他是一个乖巧懂事的、礼貌可爱的、活泼开朗的孩子。</h3><h3> 孩子的思维还没有跟我们成人一样,我们却又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在不想分享玩具时,我们会说:“你这样太小气了。”其实那个时候,他只是想我的东西,不要被别人抢走! 孩子们在想要哭时,我们会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其实那时,孩子只是想表达情绪,也不知如何表达!因为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没有教过他!</h3><h3> 殊不知,这正在阻断孩子们做他本来的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感觉会打架。</h3><h3> 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太多孩子的感觉被阻断了的现象,有的孩子在上课讲故事时,还故意用屎啊屁啊的,来引发大家的注意和笑声。</h3><h3> 所以在一到三年低年级段的作文课上,都多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辩识情感,触摸自己的情感。</h3><h3> 正是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孩子在寻找美的东西来讲,不再以讲那些屎屁为自豪了!</h3><h3> 当然,这项工作的补救,最好的效果是在家庭中,在家庭中重新补给。比如:陪他一起种花草,陪他一起下棋,陪他一起做饭,陪他一起读书,重塑生活中的美好,让我们把孩子当孩子!</h3><h3> 我们作为父母和教师,要了解孩子原本的样子。他是大师,我们就以大师的方式对待他;他是孩子,我们就以一颗童心对待他;他是自然,我们就以自然的方式对待他。然后才有下一步——教育的可能性。</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