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胜利街小学

<h3>  2019年11月15日——11月17日,聚焦上海,聚焦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不同的课堂文化、不同的教学视野、不同的教学路径汇聚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图景。</h3> <h3>  美丽的校园,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学习者。</h3> <h3>  三天的学习,汇集了全国名师,为我们呈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最新的教育理念。 </h3> <h3>  26年前,初次走上三尺讲台的我就是学着刘德武老师的理念、方法逐步成长,如今73岁的他仍坚持登台授课,仍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教育理念,仍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敬佩!感动!点赞!</h3> <h3>  浙江省特级教师袁晓萍老师令人耳目一新的课题《平均数不中用了,怎么办?》,在思维的碰撞中探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更注重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的体验过程,让孩子们现场采访听课教师,孩子们根据现场老师使用的手机品牌就判断出采访人群的收入状况,虽然现场老师一听哄堂大笑,但背后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孩子们不是不知道,而是老师认为孩子们不知道!</h3> <h3>  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一节《折线统计图练习课》紧密联系当今时事政治:美国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变暖是谎言吗?等等热议话题,孩子们用自己算出的数据说话,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才是真正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数据要看表面分析,但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分析能力!</h3> <h3>  不同年级、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专家的研究课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震撼着我的内心,“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教!”、“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下次我也可以试着这样设计!”……</h3> <h3>  板书的内容和形式,更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创建知识结构全景图。</h3> <h3>  “统计与概率”教学往往忽略学生亲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即便是教材上也仅仅是给定数据让孩子们进行整理,缺失的正是统计设计。为什么要统计,什么时候需要统计,怎样设计统计……学生只有在亲历活动中才能亲近数据、感悟数据,建立起统计观念。</h3><h3> 这次研讨会,让我领悟到“求真务实的教学”、“创意求新的教学”、“构建整体的教学”。常言道:借别人的光,照自己的路,就借这次学习机会,照亮我的教学之路吧!🙂🌞🌸</h3>

教学

统计

老师

不同

数据

孩子

概率

特级教师

学生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