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妹山西游(三)

璞玉

<h3>平遙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格,有3798所古民居极具保存价值,其中448处保存完整,古城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古城城池布局对称,形似神龟,以市楼(南楼)为轴心,南大街为轴线,城内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h3><h3>这就是南楼和最繁华的南大街。</h3> <h3>这几张图来源网络。</h3> <h3>据说绕古城墙走一圈要两个小时。</h3> <h3>漂亮的的屋顶。</h3> <h3>灯光点缀的古城夜景,从网上搜到以慰贤玉的愿望。</h3> <h3>定制游的第六天是自助游晋祠。</h3><h3>一早我们打车从晋祠公园的南门进入。</h3><h3>晋祠始建于北魏,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br></h3> <h3>从南门走到东门,见到这块照壁。</h3> <h3>再往里走,耸立着这组雕像。中间高人一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h3> <h3>“对越”二字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充执笔,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对”意为报答,“越”即为宣扬,两字意为宣扬报答祖先功德,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h3> <h3>晋祠主殿圣母殿,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h3> <h3>晋祠三绝中的“周柏”,顾名思义此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虽已半倒斜长,但形似“卧龙”,这么多年来,依然郁郁葱葱,周柏是晋祠的根,是晋祠三千年的见证。</h3> <h3>圣母殿西侧的四铁人塑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照片来源网络。</h3> <h3>进入唐叔虞祠堂的山门。</h3> <h3>唐碑亭——“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字。</h3><h3><br></h3> <h3>水母楼,为水母而建,这其中有一段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h3> <h3>为三晋名泉——难老泉而建。</h3> <h3>在“难老泉”前留影,象征我们的意愿。</h3> <h3>相传古代一官员为解决民事纠纷,即使用泉水多少的纷争而做出的“给水三七开”评判形式。</h3> <h3>就要离开晋祠了,导游推荐了“美人照”窗口给每人留念。</h3> <h3>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历代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八景之一,为太原的标志。</h3> <h3>永祚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双塔均高五十四余米,八角十三层,系楼阁式建筑,全部用青砖磨砌而成。</h3> <h3>这三张照片来源于网络,为永祚寺增辉。</h3> <h3>每当立夏之际,寺内牡丹紫霞仙率先开放,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为太原美景之一。</h3> <h3>山西六日游圆满结束了,可以说是乘兴而去,满意而归,也为下次出游积累了经验,期待2020年的再次旅游!</h3><h3>影集照片系姐妹四人各自抓拍的综合,感谢大家的宝贵资料,如有不妥之处可以及时修改,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