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之旅___城步行

Yanghuiling

<h3>父亲自参军走出大山至今已有54年有多,期间也有回去过几次。这次趁伯母八十大寿,父亲想回家给她祝寿,其实我们知道他主要还是想再次回到那片故土;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路途较远,经姐弟三人商量由我陪同二老完成此次回乡探亲之旅。一个月之前就对此次行程进行策划:路线、车票和住宿全部提前在网上预订完成,包括拜访亲戚的路线也预先设定好,并与老家的五位堂兄进行了确定。按既定时间于11月9日开启了本次陪伴之旅,也是我的第一次回乡探亲之旅。 </h3><h3> 父亲的老家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境内崇山峻岭,山川秀丽,有八十里大南山独特的江南草原风光、长安营胜迹、大寨侗族古村落等旅游景点;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饮食文化。</h3><h3>一:风景篇</h3> <h3>平均海拔1760米的八十里大南山,23万亩集中连片的草山草坡,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h3> <h3>长安营乡大寨村:居住着以侗族为主,苗、瑶、满、汉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5%,其中侗族人口占65%以上。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古色古香的侗族吊脚楼、风雨桥,有中国杉树王之称的古杉群。</h3> <h3>长安营镇长坪村:为纪念当年红军在这留下的英雄史诗,修建了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红军亭和红军桥,常有游客到此瞻仰历史。</h3> <h3>二:民族特色建筑篇</h3> <h3>传统的侗族吊脚楼多是杉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一般为三层,底层一般为关养家禽牲畜,堆放杂物用;二层为住层,是住宅的主要空间;三层主要为储藏粮食的地方。五个哥哥家目前只有大哥家是这种结构了,二哥、三哥和四哥家都为现代式的木房,五哥家已改建成砖结构的小洋楼了。</h3> <h3>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的迎宾接客。大寨村的迴龙桥建于乾隆年,已经风雨沧桑200多年,依然在为村民们的安全服务。</h3><h3>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有侗寨必有鼓楼。鼓楼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岩寨花鼓楼是城步至今保留的唯一侗鼓楼,建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年,已被列为城步县县级文物保护</h3> <h3>三:饮食文化篇</h3> <h3>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茶即油茶,是侗族人饭前必食的饮料,也是迎宾待客的风味食品。油茶的制作工序较多,主料有阴米(把糯米蒸熟,晒干而成)、黄豆、花生、糍粑等,茶汤是将茶饼加水煮沸,捞出茶叶用擂钵擂烂,再煮成浓茶汁,加油、盐、生姜等制成茶汤。</h3> <h3>四:寿宴篇</h3> <h3>为庆祝伯母八十大寿,五个哥哥大摆30桌宴席,杀猪宰羊,鸡鸭鱼全齐,还有打糍粑。厨师不是专业的,都是来自本村厨艺较好的一些帮忙的,但菜的味道还是不错。从摆酒的前一天开始,各家各户都会派人来帮忙。女的负责准备油茶的材料、打油茶、择菜、洗菜,洗碗的工作;男的负责搭灶、杀猪宰羊、杀鸡、鸭、鱼,切菜、炒菜等工作,一切都有条不紊,按序进行。 </h3><h3>因侗族人喜爱唱山歌,三哥特意请了专业山歌队来助兴,一直唱到凌晨三点。村里人也一直听到结束,过程中也可以亮亮嗓子与专业人士对上几句。</h3> <h3>五:亲情篇</h3> <h3>从镇上下车开始,就有不少人和跟父亲打招呼,因父亲在家排第二,大家都称呼他“二叔“或“二爷爷“。父亲用几十年后没忘的侗话与他们交谈,他说的最多是“我不太清楚你是哪家的孩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喝油茶。</h3><h3>父亲还来到当年他亲自开采的一丘稻田,从他自豪的讲述中可以感觉到他当年生活的不易。好在这丘田一直有人种植,并没有荒废。</h3> <h3>后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鬂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是对父亲的写照。希望父亲在有生之年还能再次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故土,与家人们一起喝油茶、说侗话,唱山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