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争做智慧少年

温柔虎妈

<h1>曲阜深秋话游学,恩师伴陪访圣贤――记实验小学泰伯学堂曲阜游学记</h1><p><br></p> <p>  2019年的11月,已是深秋时节,当深秋的凉意裹着对丰收喜悦的眷恋,又开始了为下一季的收获积蓄着力量。她和着秋风吹落了满树的金黄,当落叶融入大地变为肥料的那一刻,秋也露出了她满意的笑容。四季的轮回就是这么妙不可言,年复一年的变换,我们的大地变得越来越肥沃,我们的硕果也越来越丰裕,就像我们汲取的知识,一点一滴的积蓄,使得我们的文化底蕴变得更深厚,让自己变得更睿智!</p><p> 在这个一叶知秋的季节里,有这样一群学子,在郭老师和孙老师的带领下,踏着秋的凉意,用他们好学的热情来追循着至圣先师孔子的脚步,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瞻仰圣人,研学孔圣之道。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孩子们的国学启蒙老师郭盼云,郭老师是孩子的语文任课老师,又是孩子们国学启蒙老师。她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带领着孩子们读完了《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孝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等多部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里面的智慧不仅仅影响着孩子们,而且也让家长们受益匪浅!学以致用,把经典搬出课堂,是郭老师在用她的智慧引领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经典路上走向更高点。</p><p>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也是孔子的出生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他教出了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孔子的博学,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他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p><p> 孔子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钩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中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轴。</p><p> 孔子把他的智慧和思想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学生,使得后人世世代代的能千秋伟业,国泰民安!而我们的郭老师,她的大智若愚就如同圣人的情怀,教授孩子们学术习礼,以仁爱之心处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郭老师,遵循着孔子的古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来一次心灵的洗礼,积蓄我们的文化底蕴。</p> <h3>一、游孔庙,访孔府</h3> <h3>  一座醒目的石碑座落在泮水桥,上面的雕刻的“曲阜”两个大字彰显着孔庙的庄严而神圣。</h3> <h3> “万仞宫墙”的大匾是由乾隆皇帝亲笔御书。它的寓意取自于《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家之富,得其门者则寡矣。”“万仞”象征孔庙的庄严雄伟,也象征着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至高无上的。</h3> <h3>  宫墙外,人头攒动,好不容易见缝插针挤到一空隙落脚,每天早8:00外万仞宫墙外开城门仪式很是隆重。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载歌载舞,这场面反映了当年朝代的繁荣,另一方面也是对开启城门瞻拜孔子以示尊重。</h3> <p>  每天的开城仪式,隆重又亲和,演员们的表演古朴而优美。</p><p>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这种方式隆重的欢迎各方来客来曲阜做客。</p><p><br></p><p><br></p> <h3>  城门外,泰伯学堂的学子们也在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抑制不住期待的心情,一个个的小脸蛋上露出了期盼。</h3> <h3>  进了城门,眼前就是取意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也者,终条理也。”</h3><h3> 坊额上笔力雄健的“金声玉振”四个填色大字,是明嘉靖年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以此象征孔子思想千古圣贤之大成,就如同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已过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玉”字的一点点到中间横上,而不是在右下角,这也是想表达孔子的中庸之道。</h3> <h3>  同学们跟随着导游,依次经过了泮水,棂星门。过了棂星门就是孔届的第一院落,院内建有二座石坊,南为太和元气坊,北为至圣庙坊。二坊均为汉白玉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宝珠。此坊寓指孔子的学说就像太空天体一样,能哺育万物。天地之合,阴阳之合,宇宙之太和,人间之元气,循环往复,永不磨灭,万世长存。</h3> <h3>  圣时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建于明代。门高12米,宽23米,深11米,为三拱门,前后石阶上又各有红色龙陛。门之名取寓意清雍正八年(1730)据《孟子·万章下》中,把中国古代四位圣人做了比较:“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之语意“钦定”为圣时门。</h3><h3> 在以往的历朝历代,圣时门平素间不轻易开启,只有在皇帝到来时,要先行三跪九叩大礼,方可开启通过,或逢历代“衍圣公”出生时亦可开启。</h3><h3> 从圣时门建筑构造和风格来看,孔庙的建筑是以皇家建筑为标准来建造的,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少见的,可见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h3><h3> </h3> <h3>  抬头仰望“至圣庙”坊,同学们发现,坊上的“至圣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这时,郭老师用我们学过的汉字宫给大家讲解了迷感。</h3><h3> 这三个字是清朝雍正七年(1729)至圣庙改建时写的篆体字。大家看中间的“圣”字的繁体,它是由“耳、口、以及谦卑的人型”组成的,这个字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圣贤之人就要多听少说,做人还要谦虚。</h3><h3>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真的深奥,字里行间都在告诫我们一个个做人的道理。</h3> <h3>  孩子们无论到哪个景点处,都不忘自己是泰伯学堂的学子,一言一行,彬彬有礼,就如《论语》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3> <h3>  我们跟着导游一边听一边仔细的观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小脸上写满了对学习知识的渴望。</h3> <h3>  在孔庙,像这种有这上千年历史的柏树也很常见,有些柏树由于年龄长久,在树干的受伤处就会生出一些树瘤,由于它长的奇特,已被游人们抚摸的非常光滑。</h3> <h3>  在一个已有1000岁左右的圆柏上,同学们也好奇地上前抚摸据说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状如“龟”形的树瘤。</h3><h3> </h3> <h3>  在一棵柏树旁,有七八个孩子手牵手环抱圆柏,这棵圆柏,直径大概有2米多长。孩子们对对着这棵柏树啧啧赞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太有思意了。”是呀,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万事万物,在我们祖圣先师精雕细琢下,把精髓留了下来。</h3> <h3>  这就是我们早有耳闻的五柏抱槐,它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共用一棵树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百年不倒。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吗?团结友爱,互敬互爱的五柏抱槐精神要从小就灌输给我们的孩子,这样才使得他们在通往圣贤的道路上离圣人越来越近。</h3> <h3>  跟随着导游,我们来到了大成殿。</h3><h3> 现在的大成殿是经过历代王朝的扩建和改修而成的。它建在2米多高的双层须弥做台基之上,台分三阶,占地1836平方米。殿高</h3><h3>24.8米,阔45.78米,深24.8米,九脊重檐,横架高空,黄瓦覆顶,雕梁画栋,斗八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画,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嵌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是全庙的最高建筑。</h3><h3> 极其华丽而庄重的大成殿,无论是台基阶陛还是梁柱之间,均刻绘有大量的精美图案。整个建筑的色彩设计也十分的考究:朱红之门,深红之墙,黄金之顶,黛青之拱等等,都使大殿显得更为金碧辉煌,典雅非凡。大成殿的建筑艺术,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才华和智慧。</h3><h3> 各朝各代的帝王之所以用这么高的标准来建造此建筑纪念孔子,足矣说明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上他是以“述”为</h3><h3>“作”,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孔子一生中的成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h3><h3><br></h3> <h3>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所以祭孔大典就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h3><h3> 今天,虽没有赶上祭孔大典,但来大成殿祭拜至圣先师,依此来表我学子的崇敬之心,敬仰之意。在大殿前聆听圣哲先训,让圣人的哲思充盈自己的内心。</h3> <h3>双手重叠,扣首祭拜,至圣先师,渡我铭心!</h3> <h3>  在大成殿前拍张大合影,郭老师手中平放的戒尺时刻在提醒着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3><h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就如我们今天来孔庙游学,有好景好心情,亲临圣贤之地,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熏陶。</h3><h3> </h3> <h3>  听: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巨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孩子们朗朗上口的背诵声瞬间充满了整个园子,在孔子的居住地,时刻谨记圣人的谆谆教导。</h3> <h3>  《论语》作为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里面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的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h3><h3> “ 仁、仪、礼、智、信”是儒家的为人之道,“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所提倡的为人之美德。</h3><h3> 《论语》书中所阐述的道理,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去研学,品味。论语中告诉我们的道理,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滋润、渗透。</h3><h3> 就如孩子们背诵的内容:</h3><h3>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3><h3> “君子无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h3><h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莫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h3><h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h3><h3>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h3><h3>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h3><h3> ……</h3><h3> 字字句句充思着哲理,它告诉我们要有理想,要有抱负,要有责任,要有担当!</h3><h3> </h3><h3> </h3> <h3>做谦谦君子是孩子们这一生的追求!</h3> <h3>  看到这个建筑,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成语:“勾心斗角”。</h3> <h3>这个凳子后人给它命名叫“冷板凳”。</h3> <h3>从这个水槽的构造来看,孔府的家风家训是森严的。</h3> <h3>“跪搓板”的目的是为了惩戒有违家规的人。</h3> <h3>  这块保存完整的石碑,上面雕刻的是皇帝的圣旨。由于孔子的思想影响着历代的帝王,所以孔府会经常接到皇帝的圣旨,每道圣旨都代表着孔府至高无上的荣誉。</h3> <h3>  这副“贪壁图”绘于内宅门的内壁上,(其实贪字应该加个犭旁。) 旧时,官宦人家常把这幅画,挂在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像“贪”那样贪得无厌。它时刻提醒自己,以此为镜,引以为戒,切不可贪。</h3><h3> 今天,借着这幅画,教育我们的孩子,做人做事要勤、要仁、要善、切不可贪心,不要一山盼着一山高,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心!</h3> <p>  在孔府游历结束后,我不仅感叹于孔府的雄伟华丽的建筑,更加切身体会到了孔府的浓厚的文化背景。孔府是名符其实的“道德文章”、“诗礼传家”之府弟。</p> <h3>  这幅画保存在孔府后花园内,它是无名画匠所作。这条名为“天无绝人之路”的画作很受人们的喜欢。当我们迷茫碰壁时,看看这幅画,是不是心中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h3> <p>  阜曲孔庙孔府游学,想给孩子们留下更多的瞬间足迹。你们的认真倾听,你们的翘首企盼,还有你们那对知识渴求贪婪的眼神,都统统被装进镜头里,留下了你们美好的记忆。</p> <p>传承国学经典,争做水韵少年。</p><p>万仞宫墙大门外的一张大合影,孩子们的喜悦心情洋溢在脸上。</p><p>做谦谦君子,担国之重任!这是孩子们以后要为之奋斗的目标!</p> <h3>二、小小巧手制竹简</h3> <h3>午饭之后,我们稍作休息,下午两点的动手制作竹简活动也开始了。</h3> <h3>  在开始之前,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了文字的演变过程及当时记录文字所使用的工具。</h3><h3>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的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h3><h3>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勤奋,付出心血,才会有收获!</h3> <h3>  在解释韦编三绝意思的同时,郭老师又给同学们单独讲解了“韦”和“册”的字根。</h3><h3> 在汉字宫里“韦”是“圍”和“衛”的本意。我们看到,甲骨文中,韦字是由“口(城邑),两个‘止’、即两个‘趾’,借代两双脚”,表示在城邑东西两侧出警巡逻。有的甲骨文用三“止”代替两止,表示南北东都有士兵把守。韦造字本义:动词,士兵围绕城邑巡逻守护。</h3><h3> 在“韦编三绝”中,“韦”表示用皮绳把竹简围起来。</h3><h3> “册”字,甲骨文字形,像是用绳子串联起来的大量竹片或木片。</h3><h3> 造字本义:名词,用竹片或木片串成的书简。古代可移动的文件中,用竹片书写的叫“札”或“牍”,若干“简”或“札”编缀在一起叫“册”。</h3><h3> 生活中,你如果用心就会发现,知识和学问无处不在,就如某酒店的墙上所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出自《论语·乡党》里的句子。</h3> 有时候,你如果仔细的观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汉字是那么的有趣!<h3><br></h3> <h3>  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竹简的时刻了。在爸爸妈妈们的帮助下,孩子们用他们灵活的小手把自己完全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匠人。</h3> <h3>  和小伙伴们一起认真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这种好学认真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在场的所有人都加入了这个学习的阵容中来。或许,这就是蝴蝶效应的结果吧!</h3> <h3>三、孔子博物馆之行</h3> <h3>  结束了竹简制作活动之后,下午3点半,孩子们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孔子博物馆。</h3><h3> 孔子博物馆位于曲阜城南北轴线大成路的正南端,与世界遗产三孔相呼应。它是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规划设计的,2013年一年的时间完 成。孔子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展馆包括展陈面积1.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7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中心面积1万平方米。</h3><h3> 孔子博物馆,是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孔子文化的集大成之所,是当代杰作,也是未来遗产。</h3> <h3>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块大屏幕,屏幕上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几个大字醒目的提醒着我们,圣人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h3> <h3>  同学们席地而坐,认真地观看着大频幕上播放的参观导游视频。</h3><h3> 孔子博物馆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多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直至1948年的30多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四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还有20多通著名的汉魏碑刻,是极具文化品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综合类大型现代化博物馆。</h3><h3> 孔子博物馆的展陈以“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其作为展示孔子文化的主展线,以及孔府家传文物及孔府历史为副线,另外设一个特色展厅展陈曲阜著名的汉魏碑刻及汉画像石。</h3><h3> 该展馆展陈以孔子文化为核心,以文物为基本载体,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服务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为主要目标,突出互动体验与感悟。</h3><h3><br></h3><h3> </h3> <h3>  同学们跟随着导游来到展陈柜前,眼前琳琅满目的宝物看得我们眼花缭乱。</h3> <h3>一件件躺在展柜里的文书和古董像是会说话一样,在和同学们“心心相印”的交流着,沟通着。</h3> <h3>这些文物不仅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而且还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h3> <h3>在一处处的展品面前停留,感受一下2000多年前孔子的教诲。</h3> <h3>  这幅图展示的就是著名的“鲁壁藏书”。</h3><h3> 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后当时秦始皇为在全国推行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政体,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下令焚烧除《秦史》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于不属于博士官的私藏诗、书等也要限期交出销毁。这就当时先秦的“焚书坑儒”。魏国人陈宇告诉孔鲋:“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孔鲋回答说:“吾为无用之学,知我者唯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遂收其家所藏《论语》《尚书》《孝经》等书,藏于旧宅的墙壁中,而后隐居嵩山,教弟子百余人。孔鲋到死都没有把这些书取出来。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h3><h3> 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三年,皇帝刘启将他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即鲁恭王。恭王好宫室,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零光殿”,并在孔府附近修建别宫,为扩大其规模拆除孔子旧宅旧墙时,忽然听到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壁中发现了《尚书》、《仪礼》、《论语》、《孝经》等书,这些经典使用先秦时期“蝌蚪文”书写的,所以被称为“古文经”和“孔壁古文”。</h3><h3> 这就是“鲁壁藏书”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典的传承保留是多么的不易!</h3> <h3>  高大雄伟的藏书架,没有哪个建筑比它更雄伟壮观了!它里面所珍藏的是孔子一生的智慧!</h3> <h3>  参观结束,已是夕阳西下。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孔子博物馆外的广场上,显得是那么和谐。座落在广场中心的孔子雕像也在夕阳的衬托下,显得是那么雄伟高大。</h3> <h3>四、百善孝为先</h3> <h3>  结束了白天一天的研学,孩子们有些累了。吃过晚饭,在领队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休息了大概一个小时。晚7:30,我们又开启了学习模式――上晚课。</h3><h3> 我们的晚课安排了薛老师给大家做讲座,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共同探讨“百善孝为先”的话题。</h3><h3> 记得《弟子规》里曾说过:</h3><h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h3><h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h3><h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h3><h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h3><h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h3><h3>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h3><h3>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h3><h3>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h3><h3>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h3><h3>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h3><h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h3><h3>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h3><h3>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h3><h3>丧尽礼,祭尽城;事死者,如事生。</h3><h3>这些耳熟能详的“入则孝”大道理,我们都做到了吗?</h3> <h3>  “百善孝为先“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这句话的白话释义:孝道是百善之首,淫邪为恶毒的源头。经常怀有仁义孝顺的心理,那么天下凡是不可以去做的事,都能够忍住不去做。</h3><h3> 单看一个“孝”字,孝字是会意字,上部是一个不全的“老”字,下部是一个“子”字,“老”字不全说明老人体衰需要子女撑持,没有子女撑持老人就要跌倒。《说文解字》对孝字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因此,尊老,敬老,养老,传承子嗣,养育儿女,光大先业,是孝字的基本含义,也是孝道的基本精神。</h3> <h3>  另外,孝字的小篆体很像一个躬身驼背的老人用手抚摸着他要腰下的一个小孩儿,而小孩儿很温顺的接受老人的爱抚。因此,孝道的另一层含义是上辈人要对下辈人关爱,特别是当下辈人未成年的时候要爱护,哺养他们。而下辈人对上辈人要尊重顺从,接受上辈人的哺养,教育和传承。“父慈子孝”,“尊老爱老”是对孝道精神的经典总结。</h3><h3>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薛老师的课堂,聆听他对孝道的解读吧。</h3> <h3>  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孝道之人,这和从小父母的教育有密切联系。</h3><h3> 就像这个图片里所演示的那样,</h3><h3><font color="#010101">“思想</font><font color="#010101">”</font><font color="#ed2308">――决定――</font><font color="#010101">“意识”,“意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引导――“行为”,</font>“行为”――养<font color="#010101">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归结为――“思想”。很有意思的一幅循环轨迹,孩子从出生至习惯养成前,需要父母付出</font><font color="#010101">大的精力和心血来培育我们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科书。因此,孩子习惯的好坏和我们做家长的培育密不可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母孝,则孩子孝,父母三观正,则孩子能差到哪儿去?</font></h3><h3> </h3> <h3>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时事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就变成天性了,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时候、习惯所支配的。</h3><h3> 可见,小时候养成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h3><h3> 台上薛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听得孩子都入了迷。孩子们一个个仰着笑脸认真地倾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眼。</h3> <h3>  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小故事,通过大屏幕的播放,件件故事都像一温清泉流进了我们的心田,暖着你的心,润着你的肺。</h3> <h3>  薛老师图文并茂的讲座,已让孩子们的大脑里灌满了关于孝道的知识,同时也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拷问着家长们的灵魂和信仰。</h3> <h3>  到了最感动人的环节,讲座结束之后,郭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根据今天薛老师所讲的“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一个个小故事,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写写自己的感受,感谢生活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感谢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辛苦的付出,感谢爸爸妈妈……当心中的肺腑之言、千言万语从笔尖中流过,那字字句句,就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能牵动爸妈的心,戳动我们的泪眼。</h3><h3> “妈妈,非常感谢您平时对我的照顾,为了这个家,您每天不辞辛劳的工作,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待我们休息之后,还要洗衣拖地,太辛苦了!妈妈,每当看到您那爬满眼角的皱纹;看到您那泛白的两鬓;看到您那双不再纤细的手;看到您那不再挺拔的腰身,我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了我就可以照顾您了!您就不用这么辛苦了!”</h3><h3> “爸爸,对不起,今天听了讲座,我才真正认识到我错了。上个星期我不该和您顶嘴,不该对您大声吼叫、发脾气。我知道,您指出我的毛病和缺点,都是为了我好,想让我能成为一个正人居子,可我还嫌弃您太唠叨。想起那天我和您犟嘴之后,您什么都没说,就一个人躲在阳台抽烟,我当时心里还有点小确幸,爸爸败给了我,我感觉自己当时特威风。可是,第二天,我发现阳台的烟灰缸里被水淹没的烟头足足有四十根,平时很少吸烟的您为什么一晚上一下子就抽了两盒烟?从那天起,您在家说的话语变得比以前少了,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感觉我战胜了您,特高兴!可今天,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我才真正认识到,我错了,错的特别不像个爷们。平时,您常教育我,男子汉就要活的有男子汉的样,男子汉就是要有担当,有责任心。而我以前的表现,特别没有担当。爸爸,对不起,我没有做到郭老师常教导我们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爸爸,真的对不起,我错了。”</h3><h3> “妈妈,您好!我爱您!好爱好爱您!……”</h3><h3> “妈妈,您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神!……”</h3><h3> “爸爸妈妈,我爱您!……”</h3><h3> 在孩子们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中,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途。我想,枕着孩子们的家书入眠,爸爸妈妈们会睡得更香甜。</h3><h3> </h3><h3> </h3><h3> </h3> <h3>五、“拜师礼”篇</h3><h3><br></h3> <h3>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有教无类,不论贫贱、贫富、智愚、长幼、国别都一视同仁。教授知识、并因材施教,助其成才。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也应感谢孔子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所以我们都是孔子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他认真严谨的态度、广阔的知识以及大家风范。</h3> <h3>  中国人尊师重教,乃久远之传统,古周代已有尊师之礼。</h3><h3> 而今天,我们来到了曲阜学习孔子文化的研学基地,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朝拜古圣先师,敬拜我们的恩师。</h3> <h3>  拜师礼,是古代学子向师长虔诚致敬的规范礼仪,是尊师、敬师的崇高礼节。自兴起之时就承载了厚重的师生情怀,并由此而发展演成一种尊师的礼仪形式――儒家文化推行的拜师礼。</h3><h3> 拜师礼不仅是一堂研学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拜师礼让学子们学会尊师、敬师的崇高礼节。人有三命,一为父母所生之命,二为师造之命,三为自立之命。父母生其身而师造其魂,而后自立其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为师父。拜师的礼仪反映了对受业解惑之师的尊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学子们拜师,要明白老师在我们学习生活和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懂得尊师重道,心存感恩。</h3> <h3>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同学们身穿汉服,向立在演讲台上的孔子及我们的恩师郭老师、孙老师、张老师行一个大大的拜师礼,以感谢恩师们对我们的教诲以及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给予我们指点迷津。</h3> <h3>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h3><h3> 郭老师在台上宣读了她作为一名老师所担负的责任和职责。</h3> <h3>  孙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h3> <h3>  偌大的礼堂,孩子们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心在聆听着这来至先师的古训。他们用心在感受着这心灵的灌溉!</h3> <h3>  莘莘学子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恩师的崇敬和敬仰!</h3> <h3>  同学们击鼓明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之情,二来立志要成为圣人的学子,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文化,饱经诗书,担国之重任!</h3> <h3>  老师们 净手给先师献花篮,圣人面前立誓言,学生向恩师端茶侍奉,是拜师礼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才能表达我们对老师的崇敬和敬仰!</h3> <h3>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h3><h3> 向恩师深深的鞠躬,以表我内心的独白。</h3> <h3>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h3><h3> 一家三口的拜师礼也是那么的认真肃穆。身着汉服,让汉服的绚烂多彩,它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以及汉服的朴中见华一一的展现在我们面前。</h3><h3> 由汉服之质朴可见我华夏之华美矣。</h3> <h3>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的人。”更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的内涵。是啊,教师如果没有红烛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怎么会蒸蒸日上?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从何而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谁来创造?</h3><h3> 老师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巨匠,他们用柔弱的双肩承载着民族腾飞的希望,传播着社会进步积蓄的力量:科技、理念、信仰!</h3><h3> 为了桃李芬芳,老师们呕心沥血、挂肠牵肚,为了培育栋梁,他们废寝忘食,执着顽强。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从慷慨激昂到退休还乡,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到天亮?有多少汗水播洒在课堂?引领学子披荆斩棘攀登书山殿堂,乘风破浪泛舟知识海洋。</h3><h3> 老师,我该用什么话语来赞美您?用什么语言来歌颂您?用怎样的行动来感谢您?</h3><h3> 今天,您的学子们带着一颗感恩来朝拜您。您对学子们一生的教诲,就是用三跪九叩的拜师礼也无以表达对您的感谢!您的信仰岂止是:仰止弥高,钻之弥坚?您的情怀却堪比“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还要高贵!而您却说:您就是一汪清泉,带着满腹的经纶走到哪儿滋润到哪儿!</h3><h3> 今天莘莘学子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叩拜恩师:老师,感谢您!您辛苦了!</h3><h3></h3><h3><br></h3> <h3>  通过此次庄严肃穆的“拜师礼”活动,师生们学习了古礼,涵养了性情,端正了尊敬师长及恭敬他人的道德情操。我们相信,在传统文化的洗礼滋润下,新时代的学子们一定拥有干净、端正、儒雅、勤奋的人生。</h3> <h3>六、尼山之行、和孔子隔空对话</h3> <h3>  来曲阜游学,不来尼山观赏尼山圣景,可谓枉费此行。</h3><h3> 在尼山,矗立着一座72米高的孔子雕像,孔子像背山面湖,面南而立,非常宏伟,成了当地的标志之一。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雕像的高度设计为72米也是以此为基础。尼山原名尼丘山,后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改名为尼山。尼山不高,海拔仅340余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出生于此,尼山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启智慧源头的圣地之一,被称为“儒家摇篮”。</h3><h3>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行,去领略圣人之风范,感受儒家之思想。</h3> <h3>  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徒步前行。沿途边欣赏尼山圣景,边听导游讲故事。</h3> <h3>  导游边走边告诉我们:尼山景点很多,其中最为显赫的要算“坤灵洞”了,该洞又称为“夫子洞”,是当年孔子出生的山洞。此洞不大,就如同仲尼母亲当时的身份一般,很普通。据说,孔母在此洞中生下孔子后,便急忙回家去取衣物,这时跑来了两只老虎卧在洞口为孔子守门,又因天热,洞中闷热,孔子啼哭不止,于是又飞来两只苍鹰,用翅膀为他扇凉。于是孔子也就有了“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故事让尼山变得更为神奇。</h3><h3> 同学们们对这个传说感到非常的好奇,孔子这么神奇,多想更进一步的去了解他,瞻仰他啊!</h3> <h3>  通过尼山圣境门,拾级而上,孔子的雕像渐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h3> <h3>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尼山圣境里的大学堂。</h3><h3> 沿着中轴线缓缓走来,一步步攀登而上就来到了而立门,迈过而立门,就是金声玉振广场,一直走就来到了孔子像下。抬头仰望高大的孔子,瞬间就感觉我们是那么渺小,敬畏之心油然而生。</h3> <h3>  大学堂是尼山圣境之精华,威严高深的大学堂,是孩子们游学最理想之地。明礼走天下从这里步步攀登至最高学府,人的一生所经历的又何止这些,这才是人生的开始。</h3><h3> 大学之道,一步一阶,循序渐进,止于至善。进入大学堂开始“登堂入室”的求学之旅。登堂入室来源于孔子教学典故,由此开启步履艰辛的求学之道,孩子们一步步坚辛向上攀登81个台阶,方可抵达他们求学的最高峰。大学之道的两侧设立长明灯烛,代表孔子高举生命之道。</h3> <h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古人的典故至今依然让21世纪人的受用,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让我们更加高大起来。</h3> <h3>  正对门的影壁上书写着孔子一生遵从的大学之道。</h3><h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h3><h3> 这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先要修好品德,修好一颗公平正直的心!然后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努力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家庭管理好后去考取功名当公务员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把国家治理好,待国家治理好后,把整个天下都治理成理想的“大同”社会!大家都生活得很祥和快乐!</h3> <h3>  这就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看懂了这些,你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入学的真正含义。</h3> <h3>  经过大学之道,同学们步入了七十二贤廊。这里是孔子和他的七十二弟子的塑像。高大的塑像矗立在这庄严的大厅两侧,每一组塑像都是一个故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色彩鲜艳而柔和。他们或者在争论,或者聆听……细碎的脚步声在一瞬间嘎然而止……听,那来自远古的对话。</h3> <h3>  同学们一边聆听着古圣先贤们的一个个小故事,一边欣赏着这大学堂的宏伟。</h3> <h3>大学堂内金碧辉煌的装饰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h3> <h3>  每一处的建筑装饰都有它不同的意义所在。每一物品的摆放都有它不同寻常的小故事。</h3> <h3>  绚丽的灯光秀《天下归仁》,集灯光,多媒体,传统器乐,古调吟唱于一体,精湛的古典声乐演艺与美轮美奂的灯光,将我们带入梦幻的时空中。静心体悟“仁者动,智者静”的意境,体会文化艺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h3> <h3>  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厅,是大学堂的核心部分,其中“仁厅”居中,是最大的主厅。这是一个面积达到3000平米巨型的“课堂”。可容纳上千人在这里听课,中央是一列列的书案,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领取毛笔和字帖,读论语,抄经典。</h3> <h3>  同学们对这个非常感兴趣,虽然毛笔字写的还不是很熟练,但却能很认真的描红。</h3> <h3>  同学们手执毛笔,屈膝端坐,神态自若,颇有大家风范。</h3> <h3>  描红纸上的论语经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论语片段。“既来之,则安之。”</h3> <h3>孔子说过: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h3> <h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h3> <h3>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h3> <h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h3> <h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h3> <h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h3> <h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h3> <h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h3> <h3>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一直影响着我们,它时时刻刻告诫着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h3><h3> 我想,孩子们有爸妈的引导和陪伴,必将成为国之栋梁。</h3><h3> 美好的时光顺着孩子们的笔尖在慢慢地溜走。拿起笔,给我们愉快的研学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 <h3>七、总结篇</h3> <h3>  结束两天的研学之旅,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两天的心路历程和收获。</h3><h3> 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通过这次的研学,正像行走在课堂一样教育着孩子进步,陪伴着孩子成长。</h3> <h3>尊师重教,向自己的恩师行拜师礼。</h3> <h3>至圣先师雕像下的合影,使得我们的心及思想离孔圣人越来越近了。</h3> <h3>  认真地聆听薛老师对孝道的解读,使得孩子真正理解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h3> <h3>  席地而坐,认真观看孔家留给后人们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h3> <h3>传承国学经典,争做水韵少年。</h3><h3>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智慧充实自己。</h3> <h3>  和恩师的大合影,孩子们一个个脸上的笑容像绽放的花儿一样美!那笑容又像一汪清泉是那么的清、纯,净。把那满足、快乐、收获统统地写在了脸上。</h3> <h3>  曲阜研学虽然已结束,但孔子故里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h3> 孔子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和弟子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纂成《论语》流传了下来。2500多年过去了,风霜雨雪,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社会更迭。然而,论语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深邃的教育观念,博大的道德思想,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人文思想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所传承,为西方国家的哲人所青睐。</h3><h3>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h3><h3> 孔子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因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h3><h3>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认为仁就是要爱人,要求仁与仁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3><h3>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h3><h3>&nbsp; 孔子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慈祥、博学的大教育家,每每谈到孔子我只有一种敬佩和敬仰的情怀,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心情。他的那种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大学者都能折身向别人请教,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呢?孔子的大智慧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随!</h3><h3>&nbsp;</h3>

孔子

孩子

我们

老师

孔府

父母

曲阜

大成殿

论语

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