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走进徽州,感受时间的老去和岁月的回转。一种回忆总是弥留心底。其实,徽州本身就是一首诗,跟着诗词读徽州,总有一种诗境,温暖了心,走进了梦。</h3> <h3>四年前,我再次来到秋意正浓的徽州,而拍摄的图片一直没有系统整理。今日之秋,一种心底涌动的“秋梦轻幽”带我走进那年那月……。</h3><h3> 第一站是“屯溪老街”。屯溪,位居新安江,横江和率水交汇之地,故称为屯溪。老街至今还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明清风貌,是中国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徽州古街。</h3><h3><br></h3> <h3>那夜,我打着雨伞☂️走在屯溪老街青石路上,摇曳的灯光拖着我长长的身影,仿佛把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感受着百年的街市情趣。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h3> <h3>我喜欢“徽州”这个地名,在我心里它代表着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徽州包含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现如今,按照行政地域划分为安徽的皖南地区和江西的婺源地区。按照事先做好的“攻略”,我们走进一处处美丽的山村。这是皖南的阳产,秋收的果实让我顿感秋天内涵的笃定和厚实。</h3> <h3>指尖轻轻拂过挡在眼前的枫叶🍁,穿过秋叶的缝隙,透露出白墙黛瓦的古朴,雕花门楼的清绝,过往的岁月在这些精湛建筑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h3> <h3>徽州多牌坊,而歙县又被称之为“牌坊之乡”。就建造意图来说,牌坊可分三类。一是标志坊,二是功德坊,三是科举成就坊。牌坊对徽商的兴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h3> <h3>清晨从黄山出发,迎着初升的太阳向着那梦中的古村落进发。</h3> <h3>一踏上徽州这片土地,迎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古思,浓浓的墨韵,碰撞出一种深深的情愫。</h3> <h3>一寻古徽州,如遇前世梦。</h3> <h3>这是皖南黟县的宏村,被誉为“最美画里乡村”,是国家5A级景区。“青山向晚盈轩翠,碧水含春傍槛流。”如诗如画的地方,难怪乎让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h3> <h3>在这个秋意阑珊的季节,宏村白天的游人真的是太多了,然而,如此之多的四方来客,不就是想在这“秋风悲画扇,落叶唱晚歌”中听那马头墙讲诉几百年来的徽州的传说。</h3> <h3>宏村是从画里走出来的,画里水墨青染,胜却五色霓裳,一切也似乎都在这黑白的晕染中虚幻起来。</h3> <h3>每每提及徽州梦,不知为什么总会记起“月光如水照缁衣”这句古诗。无关内涵,只关乎意境,虚幻与真实缠绵之间的意境。</h3> <h3>“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夜色,家家灯火读书声。”那夜,我住在宏村,夜色撩人,触景生情。有人读起南宋诗人赵师秀的这首《徽州》,朦胧间,朗朗读书声伴着星星灯火徘徊在静谧之中,宏村俨然是一处“世外桃源”。</h3> <h3>逆着白墙青瓦间的水流,便能到达宏村的中心———月沼。月沼呈半圆形,水面似绸缎般平静圆润。</h3> <h3>这位大姐舀起的仿佛不是一瓢水,而是倒影水中的一处风景。在这里,我好像能拾回久违的一种情感———乡愁。</h3> <h3>这是皖南坡山,给我最深印象就是漫山飘来拂去的云雾,仿佛这里是神仙居住的仙境。</h3> <h3>春天我也到过坡山,此景和上一张图片是一个地方。在一片金黄与翠绿的油菜花铺设的“地毯”上,陈旧的黑白两色嵌镶期间。就是这个“坡山”,还是一片云海,一次次让人醉心迷离。</h3> <h3>好喜欢这张图片!清晨早起,上到所住农家的晒台上,远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撩人心弦。淡淡的光线从薄薄的云层中透过来,正好洒在晒秋的簸箕上,拍了几张图片,我忽然不想再按快门了,搬个小板凳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呼吸着沁人肺腑的空气,顿觉自己也是“神仙”。</h3> <h3>秋色中那层薄薄的雾气,它轻轻的来,悄悄的走,缥缈的气息沁人肺腑。</h3> <h3>人在坡山走,仿若画中游。</h3> <h3>这是一处让我心甘情愿为之停留脚步的地方,我期待着与之再次的久别重逢,也庆幸能与它刚刚好的相遇。</h3> <h3>这是卢村。那个早晨,许许多多的摄影人站在田埂和山坡上,静候晨曦初露的美妙时刻。</h3> <h3>粉红色的朝霞辉映着那条淡淡的雾带,晨岚晓雾弥漫着的是深䆳和厚重的徽派文化。</h3> <h3>秋梦轻幽,天地渺渺,平添了几分姿色。飘然出尘,留存的却是光耀瞬间。</h3> <h3>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果然,卢村下起了时大时小的秋雨。那天我发烧咳嗽,还是冒雨穿过云里雾里的卢村。回到停车的位置,先回来的影友都在车上避雨,而我打着伞一个人静静站在山坡上,望着细雨绵绵的卢村,心底荡起阵阵涟漪。伫立静思,也就成就了我下面的一段感情寄语。</h3> <h3>一树落叶🍂渲染了秋色,一地落花🌸沧桑了流年。一片枫叶🍁,一叶木落,飘摇着萧瑟;一滴秋露,一缕秋风,遮掩着心扉。岁月在白墙黛瓦上留下时间的痕迹,终将沉淀为历史的记忆。</h3> <h3>在皖南黟县小桃园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村——塔川。塔川的美丽在于秋色随着气候变换的色彩。</h3> <h3>这是一个网红景点,从村头到村尾,从山上到山下,游人如梭,红叶似毯。在塔川我没有遇到秋高气爽的天气,只有濛濛细雨伴我同行。</h3> <h3>秋风,细雨,白墙,红叶,我一个人穿梭在田头巷里,静的只听见淅淅沥沥的细雨声,心里感受的是一种淡然。</h3> <h3>站在塔川路口远眺山川,细细的雨,蒙蒙的雾,飘飘的云,红红的叶,很有情调的画面,心情却有些伤感。大自然的造化总能和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h3> <h3>其实在皖南,能与塔川有一场细雨绵绵的“约会”是幸运的。尽管心绪有些凄迷,但却安静。歙砚研徽泼墨,一幅湿漉漉的山水卷掩映在眼前。于是我就应个景吧,用另一种方式拍下此刻的塔川秋意。</h3> <h3>这是皖南的石潭古村。早早赶到石潭村,又见日光倾谷,薄云出岫,那炊烟袅袅,晨雾依依的意境让人又一次跌进恍如隔世的心谷。</h3> <h3>人世间,那些最美妙的风景总是隐秘在深深的山里,那些最淳朴的乡情也总是存在于人迹罕至处。尽管石潭不再闭塞,前往拍摄的影人也是络绎不绝,但给我的感觉这里依然如故。</h3> <h3>枯树老藤,古道西风。晨雾炊烟中的石潭,在光影流转,云烟轻绕中美的如诗如画。</h3> <h3>那个清晨,我沉醉在光影明灭,云烟流溢的石潭山谷里。手中的相机舍不得放过身边的每一处风景,不觉得日头已高升,恍惚中,才发现四周的影友早已散去。我意犹未尽收起脚架回到我下榻的民居,眼前忽然一亮,急忙按下快门,如此甚好的这张图片被我收入镜头中。</h3> <h3>亦如一卷卷风华绝代的水墨画,美到了极致,雅出了风韵。徽州将人文,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才有了独特的风格姿态,并传承百年。</h3> <h3>这是皖南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村子的地名叫“姬公尖”,实在是一个绕口不好记的地名。我们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宣传图片而被“忽悠”追寻来的。(现在看来真要感谢这本杂志)。</h3> <h3>这个小山村很僻静,我是颇费一番周折才找到的。走进这个山村,那种寂静,那种祥和,让我感觉好像走进一个暖暖的大家庭。清晨,这个山村就是在云雾缭绕,朝霞起舞中开始了新的一天。</h3> <h3>晨曦初露,那一抹摄影人梦寐以求的,耀眼却柔和的光芒撒进村宅,独具特色的姬公尖村沉醉在金色家园中。</h3> <h3>还很封闭的山村游人很少(现在大概游人多了吧),没有住宿和饭店。山里这个季节的早晚已经有些冻手冻脚了。天刚蒙蒙亮,我们已经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了这里,专心拍摄之后觉得又冷又饿。这个农家的大哥大嫂让我们去他家吃个早饭,柴火🔥大锅煮的粥,自家腌的咸菜,我吃的好香。那种感觉就是在自己家一样,和初识的他们也没有生疏感。早餐后,我又要去拍片了,房东大哥硬是不收我们的餐费,那种真诚朴实让我感动。临走,我还是悄悄把20元钱压在厨房,也算是一个念想。</h3> <h3>跟着这位老乡去摘柿子,实质是想拍摄这样一个画面。他们就是攀着这长长的木梯采摘柿子。红红的灯笼柿子十分诱人,忍不住想品尝一下。这位兄弟从树顶上摘下熟透的柿子叫我尝尝,我也顾不上“形象”了,一口气吃了两个。姬公尖的“灯笼”柿子真的又糯又甜,好吃极了。</h3> <h3>白墙黛瓦,红柿悬挂,阳光正好,猫狗🐶卧园,好一派徽州好时光。</h3> <h3>这是我钻到柿子架下,趴在地上拍的一张图片,我觉得自己“很敬业”,可那些削柿子皮的老阿婆,小媳妇却抿嘴笑我,也许觉得我有些“精神不太正常”😂😂😂</h3> <h3>这个季节走进姬公尖,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画面。对他们来说这只是经年劳作,以此为生计的一种方式,而在我的眼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温馨的和谐家庭画面。</h3> <h3>勤劳朴实的农家妇女,和她聊聊天感受到的是亲切。</h3> <h3>这个村子大部分居民都是“汪”姓家族。房前屋后,山上山下挂满了只有这里才有的“灯笼柿子”。(比山东临朐的柿子大许多。)</h3> <h3>这个村子还不富裕,特产的柿子当时正在寻找销路。我离开姬公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拍的图片分享给我的朋友们,用我拙劣的文字记录那里的人与事,让更多的人知道皖南有个叫“姬公尖”的柿子村。</h3> <h3>那里会因为您的光临而充满能量;那里会因为您的宣传而充满希望!</h3> <h3>这里属于江西婺源了。在秋口镇金盘村和石门村之间,有一个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亮🌙,这就是摄影人必去的月亮湾。</h3> <h3>山村的风吹在脸上,岸边的秋留在心上。这一刻,会感到别样的安静舒爽。原本的困顿,烦扰,焦虑在此刻都暂时消失。</h3> <h3>“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h3> <h3>我喜欢细雨绵绵的月亮湾,觉得更有韵味。打把伞☔望着渔翁蓑笠,鱼鹰🦅捕鱼,杨柳依依……,感觉到的是时间的老去,一种从唐宋的画卷里走出墨韵书香,夹杂着岁月的沉淀。</h3> <h3>这是“网红村”菊径。菊径是个典型的水环山绕的美丽村庄,柏油公路沿着河流呈圆弧形绕村而过,当地也称它为“脸盆村”。村口有一座廊桥和宗祠,村内巷陌交错。原本也能称为“世外桃源”的菊径,随着交通的发达,车辆的来往而变得有些纷扰,摄影团队安排在此拍摄“雨夜车的轨迹”倒也别有山村现代化的风情,下次再来时,我也该复制一张这种氛围的图片。😁😁😁</h3> <h3>这是菊径村里一个农家,也成了当今一个“网红拍摄点”。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有着浓郁徽派气息的百姓人家。柴火,灶台,水缸……,走进去,我仿佛看到江南外公外婆的老家,多了一份亲切感。这两位老人平和真实面容,让我们看到是他们心底岁月沉淀的厚重;你烧火我做饭,最平常的日复一日的劳作,把曾经也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演绎成今天的《老伴》。(我把这幅图片题名为《老伴》,而看到某个影展得奖的这个地方的图片叫《农家厨房》,大概感觉到的意境不同吧)。</h3> <h3>虹关村察关水口是风景秀丽的村庄,破败的古迹,苍天的古树,精美的拱桥随处可见。这里还是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外景地。</h3> <h3>山村清浅宁静,石拱桥,老黄牛,看枫飘花落,似水流年,在浅浅的岁月里沉淀了深深的生活痕迹。</h3> <h3>这是思溪延村。我有意识在夕阳西下时来到这里,只想领略那个时分的美丽,只想找回那个瞬间的感觉。古意盎然的延村,山水间飘渺这朦胧雾纱,民居,石径,廊桥,在晚霞中全然剔透玲珑,让人心旌摇曳。这里也是电影《闪闪红星》的外景地,站在小河边,望着暮色中的廊桥,似乎眼前会出现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的潘冬子撑着竹筏顺流而下的身影——那个年代的印记,无法抹去。</h3> <h3>青山之外,牧人夕归,河水清澈,浣女身姿,几百年的沧桑画卷浮想联翩。那曲折斑驳的老巷,青石铺路的驿道,遮天蔽日的古树,带着我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回归原始的宁静。</h3> <h3> 古巷很深很窄,街贯巷连,青石板路面,泛着淡淡的弱光,秋雨中更感几分幽静的寒意。</h3> <h3>走进深巷去看老宅,推开重重的木门,随着咯吱吱的响声,一道阳光迫不及待射进庭院。</h3> <h3>走进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的古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摸着昏暗的木梯,爬上屋顶,拾阶而入,觉得熟悉,又心生敬畏。邂逅这样一座气势犹在的厅堂和院落,弥漫在老宅古旧气息里将心慢慢沉静下来,对于恋古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h3> <h3>找到一根竹竿,把超广相机绑在上面,用遥控线控制,站在咯吱咯吱的仿佛要掉下去的木地板上,半个身子探出去,冒着一旦相机失落,必将“粉身碎骨”的危险,颤颤巍巍就拍了这样几张图片。今天回看,我竟然莞尔一笑,值了!</h3> <h3>幽静的天井里,有一口大缸,缸里飘着几片浮萍,厅堂里有雄健刚劲的槛联,道出自古徽商都是儒家,遵循诗书礼仪,孝悌传家的古训。</h3> <h3>这一份淡泊宁静,只有在这样的老宅方能体会。独有的洒脱姿态,独立于芸芸众生。这样的情怀,应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本质和原来。</h3> <h3>经过的事,路过的人,总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故事。走进老屋,总会有种诗意的奇妙感觉,也很容易把人拉回到古代徽州的岁月里。</h3> <h3>这位徽州老人,见证了山村的变迁。岁月催老,不变的是他那平和的心态,安详的面容。</h3> <h3>古镇小巷里独有的一股轻幽,是诗书中飘逸而出的从容;是青花瓷盘旋而知的淡雅;是悠扬笛声回环往复的绕梁;历史的回忆,惘自流连。</h3> <h3>“君到李坑见,人家尽枕河,古村闲地少,水巷小桥多”。</h3> <h3>雨天李坑是多情的,如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闪烁着光阴浸润的微芒。</h3> <h3>一袭旗袍,一把纸伞,曼妙轻盈。别致考究了岁月,时光隧道溢满馨香,犹如清丽脱俗的女子立在那粉墙黛瓦中,永远静谧婉约。</h3> <h3>这是紧邻皖南的江西婺源篁岭古村。秋风飘香时,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h3> <h3>每当日出东方,晨曦微露,整个山间村落的徽式民居的外墙和晒架上圆圆的晒匾里,五彩缤纷的农家秋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上独特的“晒秋”农家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h3> <h3>曾有人指责篁岭晒秋是人为作假,对此网上也贬褒不一。我一路走过很多徽州古村,看到沿途村民都有晒秋的习俗,由此我想说:晒秋并不是为了迎合摄影人和游客的喜好而刻意的“作秀”,而是数百年以来,居住在山里的村民依据自然客观环境的局限性激发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久而久之造就了今天独特的“晒秋人家”。</h3> <h3>人来人往,谁人走,谁人留?谁人来去谁人愁;花开花落,谁错过,谁落寞?落花有意水自流。</h3> <h3>许久以来,篁岭晒秋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和书画摄影大家!纵算水尽山穷落叶成空,那逝去的年华依然可以风情万种。徽州的晒秋成了亘古不变的优美旋律。</h3> <h3>“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几次到黄山,印象黄山和许许多多人描述的大致相同。她是雄伟壮丽的,她是奇特秀美的,她是虚无缥缈的, 而更深的感觉是若隐若现琢磨不透的。我苦思冥想了许久,感觉,说她是回味无穷的仙境更让我信服。神仙隐居的地方凡人往往难以驾驭。仙境似一扇门,似一个局,是一个谜。</h3> <h3>进了黄山这扇门,似乎就没有了退路。一山又一山,一景又一景,永远都是低着头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关于“还有多远”的距离问题,无论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回答的都是“善意的谎言”。上山的人“欺骗”着冻得瑟瑟发抖的下山人,下山的人“欺骗”着累的气喘吁吁的上山人。好像每个人都心甘情愿被骗着,继续走自己的路,去圆那个美丽的谎言,并十分默契的为对方留下前行的动力。</h3> <h3>我三上黄山,有惊有喜,有痛有忧。黄山日出,黄山晚霞,黄山云海,黄山雨雾……,我都幸运遇上,虽然不是我期待的最好最佳的景致。满山大雾,什么都看不清,窝在酒店近三天我也遇到了,那种无奈沮丧也很难忘。</h3> <h3>“日照金猴岭”</h3> <h3>“猴子望海”———只是一个“猴山”,就能拍出不同的意境。</h3> <h3>幽梦魂魂秋千语,化作柔情千万分,只为江山故。</h3> <h3>黄山静静的,把人世间的美演绎的淋漓尽致。</h3> <h3>最销魂黄山雾,飘来拂去,雍容华贵而不娇柔造作;稀稀疏疏却又错落有致。突破云层,与天地争辉。</h3> <h3>惊愕之余,我不敢草率的用语言表达赞美之意,害怕自己有限的学识水准用句不当亵渎了仙境之美。千人千评,我能做的就是按下快门,留下永恒!</h3> <h3>再多不舍,也要匆匆离去。来过了, 就值了。即使是不得不离开,也将是最难忘的记忆。黄山是一扇温柔的门,黄山是一个美丽的局,迷失的是自我,获得的是重生。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依然愿意沉迷黄山!</h3> <h3>这是婺源最经典的拍摄点———石城。掐着一年中秋色最浓,秋意最深的时段来到石城。凌晨四点就出发,还是漆黑一片就到了石城拍摄全景的那个村外山坡,原以为我们来的很早了,未曾想,村头路边停满了挂有不同省的号牌的大大小小的车辆,难怪乎,这里被称之为“中国最具人气的赏枫地”。我左穿右插,从密密麻麻的三脚架中挤进去,好不容易占领了一块刚刚能安放我两只脚的地盘。只是瞬间,那一缕霞光斜射在山村,飘渺的烟雾已从村子的每个角落蔓延。那一刻,惊艳的美丽似乎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成百上千人的山头竟然没有喧嚣嘈杂声音。</h3> <h3>宁静致远,古意幽幽的村落,让人一遇,总想把余生安置在这里,朝夕悠然,蹉跎时光。</h3> <h3>霞光慢慢褪去,山谷中的村庄睡眼朦胧,在缱绻的晨风中醒来。我们清楚的看到淡泊素雅,丽质天成的石城轮廓,宛如一幅恬静绝美的水墨古画。</h3> <h3>阳光如瀑,打在“粉”墙黛瓦上,原本静美如水墨画的村庄变成了流光溢彩灵气四溢的水粉颜料画。在光影的流转中,石城每一次的光影交错变幻都是一帧帧截然不同的美丽画卷。</h3> <h3>徽州那一个一个古村落从我脚下走过,我在心里把它们穿联在一起,就是一场最美的秋梦!</h3> <h3>我作为一名摄影人,一个行走者,在一个时光里走进了徽州。四年过去了,原以为渐渐模糊的场景又清晰展现眼前,抑或感动抑或伤感,都是我人生旅途中最真实的写照。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云烟飞扰的流光溢彩,还是觉得最初的样子最安然。就像我经过的古村落,风雨沧桑中,不变的是自己开始时的坐落。巍然不惊于世事炎凉,心怀有情于人间烟火。</h3><h3> 路走的远了,走的多了,走着走着心就静了。人生就是如此,心里装满风景,眼里都是瑰丽,还会去与世计较什么呢?这也是我爱上摄影爱上行走的理由:因为在我的眼里心里装满了五彩缤纷的色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