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金山岭长城,遥想当年千古事——长城系列之十一

Gao Ping

<h1>初冬,大地萧瑟,山丛路边的红枫落叶纷纷,褐色枯叶在微风中乱舞,金山岭长城像卧龙一样横贯滦平县与密云县交界,它是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1586)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h1><h3></h3> <h1>从示意图能分析出来,所谓金山岭,系指西起历史雄关古北口,东至高耸险峻的望京楼,与著名的司马台长城相接邻的一段长城。<br>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古北口路关寨一十八……,古北口关,龙王谷关,砖垛子关,沙岭儿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后由抗倭名将戚继光主修。由于所处的燕山支脉地较平缓、易攻难守,金山岭长城素以敌楼密集精巧闻名,全长 10.5 公里的墙垣沿线共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烽火台)3座,防御体系严密而独特。</h1><h3></h3> <h1>景区门口合影。本次活动由小吴领队精心策划并联系车辆,共24名伙伴报名参加:山后老刘、小吴、枝子、敏xixi、易拉罐儿、绿叶、陶醉、gaoping、崖崖、崖崖 挂、冬雪、曹学贵、子野、山间百合(芍药居)15.老虎(芍药居)16.山百合、西山晴雪、H魏、跟随、樂泊、叶鹭、面包、大蚂蜂、如歌。<br>队伍根据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A、B两队,强队有小吴带队,余下跟山后老刘走。<br></h1><h3></h3><h3></h3> <h1>使用锦绣江山一卡通和身份证,我们从景区东门而入。</h1><h3></h3> <h1>开始山路平缓,我有意自己慢慢走,四周枯黄的树叶没有落尽,紫色,黄色,纷纷扬扬,太阳已经隐藏在密云之中,天没有那么瓦蓝,有点雾蒙蒙的,但空气清新,弥漫着树木的芳香,一个人无思无虑在大山里,真是一种莫名的享受。</h1><h3></h3> <h1>七绕八拐,大约一公里山路,来到最后东五眼楼,我们从这里计划到西侧砖垛关,需要经过21个城楼,全程7公里。<br>所谓「东五眼楼」,望文生义,就是在砖垛关之东,城楼南北侧有五个并排的瞭望孔。</h1><h3></h3> <h1>从东五眼楼向东就是小狐顶楼,这段是残长城,许多地方已经塌陷,残桓断壁,十分险峻。</h1> <h1>乱云飞渡,加上崇山峻岭之上的长城蜿蜒曲折,显得十分伟岸和雄浑。</h1> <h1>前面是麒麟楼,麒麟楼顶铺房门的对过南侧垛口墙的墙体上,保存着一座由青砖拼制成麒麟图案的影壁,这是明长城建筑中迄今唯一一幅保存完整的麒麟图,也是长城建筑艺术中的精品,必须爬上梯子才能看到。</h1><h1>这座麒麟影壁充分表现了戍守长城的士兵祈盼和平、吉祥,憧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麒麟影壁长1.84 米,高1.1 米,由壁顶、壁身、壁座三个部分组成。壁顶为歇山顶,筒瓦屋面,现仅残存三分之二,顶层唯余一块滚龙砖,瓦条一层,下部瓦件的筒瓦高0.25 米,长2.02米,部分已残破。<br>可惜里面没有梯子,无法登上二层,只能放弃。</h1><h3></h3> <h1>这段城墙已经变成单边墙,只能从下面下路绕道而行。<br>长城从建筑学角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是汉族人性格的表现,耗费国库,举国上下修长城,从秦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开始修长城,带来孟姜女的故事,到明代继续重修长城,真正抵御外患了吗?没有。<br>长城从军事学角度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整个民族缩进城池内无所进取,尤其明代长城最为完备,也是汉族王朝最为腐朽的,整个社会花天酒地。<br>在国外也是如此,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如此完善,战壕里可以通行坦克,每个塔楼,每个地堡都有明沟暗道相通,称为世界最强大的战略防线,但它能挡住德国铁蹄吗?不是一夜之间就崩溃了吗?<br>凡是有进取的民族是不需要任何防御工事的,在当今也是如此,进攻是最好的防御。</h1><h3></h3> <h1>金山岭长城小狐顶到大狐顶楼附近的城墙上有一段500米的文字砖墙,这在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城砖上刻有汉字,记载了什么时间由谁制造的字样。<br>我发现文字砖,十分兴奋,赶紧拍照。字迹模糊了,只有断断续续的文字,用手仔细抚摸每一块青砖,聆听恢弘的历史,遥想当年事。</h1><h3></h3> <h1>文字砖用楷书或隶书分别刻着「万历四年镇虏奇兵营」、「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有营造」等明代隆庆和万历年间各兵 种、各路军队烧制长城用砖的年代和 部队番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历四年镇虏奇兵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历四年镇虏奇兵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历六年镇掳奇兵营造</h1> <h1>墙角扔着半块砖,可有文字,我拾起来仔细端详,万历六年至今441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不算遥远,岁月就像一道流星一样划破天空,瞬息而过。</h1> <h1>远望群山莽莽,苍茫无际,蕴燕赵慷慨悲壮。那高峰巍巍,横无际涯,育塞外剽悍粗犷。</h1> <h1>仔细观看,城墙垛面向关内和关外是不一样的,面向关外箭孔密集,面向关内有箭垛,当敌军破城入关后,士兵只能站在城垛之间向下射击或扔石头。</h1> <h1>这种半圆形孔,上面覆盖弧形石头,叫「礌石孔」,一般面向关内,所以上方有45度切角。大多修建于垛墙底部,守城兵士会由此投放礌石攻击敌人。据说投放的礌石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光滑球体,靠着滚动砸伤敌人;另一种则是装入火药的圆柱体,别对所谓火药有太多期待。根据介绍,这种圆柱体运作方式是靠着引爆炸药,使礌石碎裂四散,借以增加杀伤力打伤敌人。</h1><h3></h3> <h1>面向关外箭孔,下方有一个斜坡,这是为了射箭能达到75度范围。</h1><h1>仔细观看外面孔小,里面四边有斜坡,目的是射箭时可以射向不同角度,它负责外围左右和下方向。</h1> <h1>面向关内的「礌石孔」,可以清楚看到上面覆盖一块弧形石头,这是士兵投放炸药时,防止碎石崩溃城墙。</h1> <h1>远际烽燧,又名烽火台,是古代边防发出报警信号的设施,白天放烟叫烽,晚间举火叫燧。烽火台建立在长城外侧山脊的制高点上,用以传递军事信息。</h1><h1>当发现敌情时,在烽火台上燃起烽火,紧急情报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从远方传到京城。</h1><h3></h3> <h1>地扼襟喉趋溯漠,天留销钥枕雄关,弹指一挥间,已是数百年。</h1> <h1>回到东五眼楼,因南北两侧个建有五个箭窗而得名。始建于1579年,砖石结构,一层东西设有通拱,呈船顶形状,二层原有铺房,现已毁损,上下楼用木梯相连,现仅存楼梯脚座。</h1><h3></h3> <h1>登楼西望,视野开阔,支墙、楼台以及远近的长城建筑均历历在目。望着远际,隐约的烽火台,让我突然想起褒姒、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情景,其实那个烽火台至今还在临潼的骊山山顶上,当年我延着公园台阶爬到山顶,站在烽火台上远望群山起伏,第一个想法就是褒姒和周幽王怎么爬这么高的山?一定是登山爱好者,真不容易。</h1><h3></h3><h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楼的门槛</h1> <h1>望着远际的「四眼楼」,这段城墙又有其特点:面向关外的没有箭垛,是在城墙内部挖暗箭孔,上下两排,相互交错,这是由于墙外是平缓的山坡,不需要用于向下射击,直接平射,所以这样设计是保护士兵着想。<br>面向关内有箭垛,没有箭孔,当敌军破城入关后,士兵只能站在城垛之间向下射击,别无选择。</h1><h3></h3> <h1>望着前面是四眼楼,从顶部观察,皆是戚继光任总兵修筑长城时创建的空心敌楼或敌台。它们多由砖石堆砌而成,为上下二层建筑,下层用于作战及存放粮草、兵器;上层则设有瞭望台与铺房,供士兵遮风避雨。<br>取代了传统夯土敌楼或瞭望台,为守城士兵们提供了更多便利,纵然边境烈日当空或朔风凌冽,至少是有了一方安身的天地。粮草不再受风吹雨淋,也大大的延长了保存期限,降低了运输粮草的人力物力消耗。</h1><h3></h3><h3></h3> <h1>来到「四眼楼」内部,我总感受悠悠岁月几乎穿透历史直扑而来,那么多的金戈铁马与悲欢离合,那么多的诗词曲赋与思念寂寥,最终也不过浓缩成眼前的坍塌半壁。</h1><h3></h3> <h1>照片为城楼内部房柱基石。四眼楼是一个敞楼,这是景区的叫法,其实是个砖木结构的敌楼,四周墙壁是砖的,楼芯是木结构梁柱式建筑,现在地面上的柱础依然保留着,这种结构就怕火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壮与灵秀齐飞,险峻共奇妙一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通往外侧城墙</h1> <h1>宇墙下方满布的孔洞为通风孔,用以疏导由垛口吹入的强力北风,降低对城墙的冲击;同时用于排水孔。<br>而上面呈75度角的箭孔,射击覆盖面积广。由于岁月变化,箭孔被土山掩盖。</h1><h3></h3> <h1>前方是「车道沟」楼,一片片叶子落下,冬日来临,外面世界开始单调起来,带来一种莫名的忧伤和迷茫。<br>此时我特别有感触,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在最美的年华里,不辜负韶华,不辜负自己。无论以前多么鲜亮夺目,无论怎样的繁华亮烁,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一切皆归于静美。</h1><h3></h3><h3></h3> <h1>乍暖还寒,刚才阳光轻柔温和,此时西风敲窗,寒气逼人,大地呈现一层幽远的寒意。</h1> <h1>来到「车道沟」楼,里面建筑保留完好,从瞭望孔观察,关外群山起伏。</h1> <h1>仔细观看箭窗多有窗扇,下部是固定窗扇的是石窗框,做得十分规矩。</h1> <h1>金山岭长城很多敌台的券门都采用了大理石石材,同时上面还刻有花草、祥云等各式吉祥图案,结构上可分为拱卷式、回廊式、钻天顶式、无梁殿式、十字交叉式等多种形式。</h1> <h1>这里障墙特别多,路比较陡,向下走,有点气喘吁吁,低头望着前面艰难地攀登的人,甚至有点得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首观看障墙和个人掩体</h1> <h1>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城墙砖上面的白灰及沙浆,远处城墙外侧有2个方孔,那是镶嵌修缮石碑的位置,石碑不知踪影。<br>古代往往用糯米煮浆加在石灰里,用它来砌砖缝,这样使灰浆干涸之后非常坚硬,用铁镐头也敲不碎。</h1><h3></h3> <h1>前面就是「冰沟道楼」,台阶十分陡,胆战心惊,我走过无数次野长城,去过箭扣和司马台,本想直接翻越,但看见前面人慢慢蹭着爬城墙,犹豫之间,胆怯了,没有前几年那种挑战精神了,是不是岁数大了?</h1> <h1>以前旁边提示牌写道:翻越过去400米,绕道而行是352米,这个提示牌让我没有成功翻越,看来古人云:绝路逢生,如果没有绕道可能,只能咬紧牙关攀登。反过来想,当年士兵每天在这样险峻的长城上穿梭是何等艰苦啊。<br>现在旁门提示牌写道:「游客止步」,啥意思?从这个门洞钻出去,沿着山路向前,半路中不时有人问我:前面能过去吗?能绕过去吗?最终来到「后沟楼」。</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绕道而行</h1> <h1>从另一个旁门进去,观看「后沟楼」方向,同样这里十分陡峭,需要手脚并用爬上去。</h1><h3></h3> <h1>拐角楼的下面是「花楼」,因其门窗为汉白玉石构件,刻有很多花卉猛兽等吉祥图案,石构件比较新,怀疑是否为原物。</h1> <h1>不远就是「沙子楼」,是纵向3眼孔横向4眼孔的砖木结构敌楼,地上的柱础历历在目。</h1><h3></h3> <h1>望着年久失修的断壁残垣,望之顿生历史的苍凉拙朴之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沙子楼视频</h1> <h1>沙子楼下面是「后川楼」,也是是一个纵向4眼横向3眼的敌楼,它的旁边是有个关口门洞,叫后川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川楼视频</h1> <h1>后川口关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由明代开国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年建谭纶、戚继光主持蓟镇防务时,对关隘进行了修改和扩建,是金山岭长城最早修建的四个关隘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咽喉要道之一,多次受到战争洗礼。</h1><h3></h3> <h1>我用中国古典构景手法之一,利用箭孔将有选择的摄取空间景色,将远山、天空、树木及长城收于一框,自然形成一景。</h1> <h1>望着前面的长城,心中颇有感慨,历史消逝如此之快,当年守戊将士是谁?他的后人如何?这些都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人在历史长河中实在渺小,甚至连一个浪花都没有。</h1> <h1>前面是「障墙」,修筑于马道之上,横亘于垛口墙一侧的军事设备。它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障墙的主要用途是在敌楼攻上长城马道的情况下,利用障墙进行防御和反击。</h1><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兵掩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向关外的箭孔</h1> <h1>艰难地走下障墙就是「高尖楼」,也是砖墙木心结构的敌楼。</h1><h3></h3> <h1>这里有出售水、饮料、长城冰箱贴和明信片的摊位,我翻阅书籍,内容很粗糙,实在没有购买的欲望。</h1><h3></h3> <h1>垛口用于阻击来犯的敌人,它呈扇形,不仅可以扩大守城士兵的攻击范围,增强视野,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h1> <h1>箭垛之间有石板加固,这是为了使用铁兵器时不至于毁坏城垛,也可以架设红衣小炮,可以一个人扛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台阶,拐弯就是另一段城墙</h1><h3></h3> <h1>高尖楼后面是高高的一列障墙,建于马道之上,横亘与垛口墙一侧(关外),占据马道近2/3的宽度,垛口墙一侧下面有的开有礌石口,横断面墙上开有射口和瞭望口。</h1> <h1>来到「窑沟楼」,也是砖墙木心结构的纵向4眼横向3眼敌楼,它的二层雉堞,一块垛墙上开了那么多箭孔,可想而知,当年战争是惨烈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濛一片,让人遐想万千</h1> <h1>接着来到「京沟楼」,已经残破不堪,但四面墙壁依旧存在。</h1><h3></h3><h1>从外墙望着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让我想起这里曾经发生过何等惨烈的战争?是何等人在此守护?我们的民族对过去遗忘得太快,恐怕年轻人没有几个记得黄继光和邱少云了,实在让人可悲,那些英雄们的牺牲不就是用生命换取今天新中国吗?有多少人还遵循他们的信仰?值得我们深思。</h1> <h1>前面是「大金山楼」,此楼始建于1569年,砖石砌筑,楼梯内部呈船篷顶形状,上下层有楼梯链接。上层建筑有砖仿木结构的铺房一座,仿木砖磨制的檐、檀、枋等建筑构件精巧别致。据传说,此楼由江浙籍士兵所修,他们为了寄托对家乡的思念,遂决定用家乡镇江的金山岛命名此楼,故金山岭长城也来于此。</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层,新修建</h1> <h1>来到小金山楼,建于1368年,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关隘。</h1><h3></h3> <h1>我站在「小金山楼」向左右望去,能见山峦叠翠、起伏若海,只见长城在一片苍茫中随山势迂回蜿蜒,群峰顶端敌楼密布,几乎到了每个起伏之处皆有一楼的地步。</h1><h3></h3> <h1>小金山楼台阶依石头而修,有的地方人工凿成。</h1> <h1>箭孔有五个固定箭杆的槽,这样可以辐射不同方向 </h1> <h1>继续向西,前面为「黑姑楼」,此楼始建于1569年,原本为砖木结构,后改为砖石结构,传说此楼在当时遭遇雷击起火,随父修城的战地玫瑰黑姑在救火中丧生,将士们重修后命名为。</h1><h3></h3> <h1>楼内出售服装及食物,粗糙滥制,大冬天谁还穿这样的旗袍啊?不动脑子想一想。</h1> <h1>面向关内垛口有台阶,为了士兵可以俯身攻击城墙底下敌人。</h1> <h1>然后来到「西域城」,始建于隆庆三年(1569年),相传为宁夏兵所建,在内墙基础处用凹形方式修建拱门,只能一人通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h1><h3></h3> <h1>障墙是修筑于马道之上,横亘于垛口墙一侧的军事设备,远看极为雄壮。</h1> <h1>城墙南侧有「挡马墙」既是防御工事又是安全建筑,即可防御敌方骑兵又可防止自己的马匹跌下悬崖。</h1><h3></h3> <h1>前方为岔路,向南为「四方台」,向北为「将军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军办公室</h1> <h1>临将军楼,始建于1569年,修缮于1985年。该楼海拔475米,北侧由远及近梯次分布着烽燧、支墙、挡马墙、月墙和敌楼两侧的障墙,构成了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br>回首望去,横筑着一排排障墙,上面设有射击孔和望孔,看去特别壮观,它由城墙或山峰最高点「峰燧」和用于守护将军关及砖垛关的又一道外墙及阻挡敌人接近城楼的「挡马墙」加上用于防御敌军直接冲撞城楼的「月墙」组成。<br>这样由峰燧、马墙、支墙、月墙和敌楼两侧的障墙构成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实在让后人叹为观止。</h1><h3></h3><h3></h3> <h1>上层城楼内为戚继光祠堂,这应当是后人改造的,当初应当是戚继光指挥部,故曰「将军楼」。</h1> <h1>炮台,当年使用红衣大炮,注意有一尺高台阶,放置大炮,垛口用石头垒砌,防止开炮时震坏城墙。</h1> <h1>我仔细观看,大炮呈交叉火力,由三座炮台构成,十分科学。</h1> <h1>城墙,障墙,月墙形成一个整体防御体系,我不能不为古人的聪明而惊叹。</h1> <h1>前面是「砖垛关口」,始建于1368年。重修于1569年,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进出关内外的重要通道之一,曾设重兵防守。<br>这是一个用砖拱起来的弧形券门,纵深与城墙的宽度相等,这里离古北口约10公里,一旦失守,就会直接威胁到古北口,它是密云方向的京城北大门,当年冯玉祥部队与日本军队在古北口大战,最后失守,日军长驱直入占领丰台等要地。</h1><h3></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敌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门</h1> <h1>「砖垛关」石碑,这是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题词。</h1><h3></h3> <h1>砖垛关城池上陈列仿古铁炮,其实这是复制明代向荷兰政府订购的「红衣大炮」,灌注黑火药和铁沙,可以打击1公里之外,当年满清皇太极攻打锦州时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毙命。</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戚家军</h1> <h1>景区主干道到处是路椅和商铺,出售一些不伦不类的工艺品,实在粗糙,毫无特色。</h1> <h1>路过当年守卫长城将领的指挥部,也看见复修的所谓农耕景观,也有近年撰写的碑文。</h1> <h1>出中门,走木栈道,特别安静,只有脚步声,两侧大山,一侧长城,行走其间,十分惬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轨迹图</h1> <h1>金山岭长城之美,之壮哉,让我惊叹,让我想起许多许多,我喜欢一个人慢慢走,边走边思考,能给我一些悟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是大的书本,在书斋里是永远无法体会的,我需要继续走下去,无穷无尽。</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11月1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