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落叶推开秋天的门,雪花推开冬天的门,经典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h3> <h3> 11月17日上午,我们很荣幸聆听了两位年龄最小却又颜值担当,才学出众的博士讲座,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成就,更激发了我听课的积极性,我很认真的听了他们的讲义。毋庸置疑,这两位小老师的学术为我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好引领孩子开蒙启智,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孩子们向着一个更好的人生目标奋进。</h3><h3> </h3> <h3> 王继源教授从字义理解的重要性;文字的产生和属性两大方面,引经据典、点面结合,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如何从字义入手推开经典大门》。</h3> <h3> 汉字无不含有非常丰富庞大的自然真实和客观现实的信息,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解读古代经典的关键钥匙就在文字对字义的理解上。</h3> <h3> 以《诫子书》中“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解读字义、句意;分析《寡人之于国也》序的含义;古文选段中“学”的解析。</h3><h3><br></h3> <h3> 教之道,贵以专。学之一专,专即积年累月地围绕着一个目标去行动。为释义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亲自拍射视频,把专和现实的信息相统一,其钻研求学的精神是我们大家的榜样!</h3><h3> 三字经的核心概念的阐述让在座的每一位感受到开蒙启智的重要性。</h3> <h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李沛然博士的讲座“离经辨志”--伯牙鼓琴与高山流水给我们带了了一场“懵懂”的经典音乐盛宴。</h3> <h3>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经典有一定的学习门槛,艺术要有一定的休养,此时“懵懂”无不激发了在座老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省。</h3> <h3> 李学红老师就上午两位博士导师的课作了总结发言,教者,应自有所成,自有所长。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心里要有东西。上课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上课的情境还原,把我的思维方式,我的文化体系等等传达给学生,让孩子经历和我们一样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认真读文本,拓展更多课外知识,只有那样才能更接近文本,更能体会文本所言意境。</h3> <h3> 培训接近尾声,老师们还也是意犹未尽,老师们就“学生开蒙是否越早越好!”近距离和专家们进行了探讨。</h3><h3></h3> <h3> 开蒙启智越早越好,但前提是要有一位好的启蒙老师那就是孩子的妈妈! “开蒙”并非只是知识的传递,拓展有依据,是视野形式拓宽,还是在狭窄的只是堆积,填鸭式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拓的同时注重建立和自然的联系。</h3> <h3>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徜徉其中,何不逍遥。国学教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而又功在千秋。只要我们从事小学教育的同仁们虚心学习,潜心研究,不懈努力,顽强拼搏,一定会把学生带进国学殿堂,让他们知之、好之、乐之,享受知识盛宴,长成擎天栋梁!</h3> <h3> 由衷的感谢两位教授的分享交流,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原来我们的语文还可以这样教!原来,我们的语文本来就应该这样教!</h3><h3> </h3> <h3> “ 教之道,贵以专”让我们继续启智之旅,开启经典之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