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秋摄3】到徽州梦里走一走

(蓝紫)

<h3>  很偶然的机缘,几个同学都有去婺源的拍摄计划,促成了这次秋天的闪聚。</h3><h3> 我是第一次去婺源,有同学是去过一次,有同学是不同的季节都去,自然是最省心跟着轻车熟路的他们去到了最美的风景,从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转到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黟县。</h3><h3> 先上婺源石城的日出。</h3> <h3>  石城日出的美,随着日出光线的变化,烟雾的聚散,千变万化,转瞬而逝。</h3> <h3> 小小的石城小村庄,每到乌桕树红时,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晚上抵达江西婺源石城,小村庄接待能力有限,同学提前预订了摄影宾馆。晚饭后,大家决定认一认穿村而过弯弯曲曲的明早上山小路,打着手电筒爬上山坡,拍摄地已经有村民叫卖脚架机位,100元一个,当地村民带着烤火凳,帐篷,值守着一排三脚架。我们不想被一个位置禁锢没有买机位,早餐4点半起床。5点出发,抵达竟已经找不到好位子。幸运终于在别人占领的山头的次高峰,找到一个机位。</h3> <h3>  半蹲了很久,终于可以站直了。</h3> <h3>  婺源红叶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天气,加之周末,人气超旺。</h3> <h3>  石城清晨的雾霭是合成的,除了山村秋天可能出现的薄雾和村民们早晨烧火做饭的炊烟,还加入了村里安排人员,早晨合着日出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燃起的油茶子壳炭盆的烟,以确保每天早晨前来摄影的人都能拍到云遮雾绕的石城村庄。进村收门票,每人60元,车辆40元,也为小山村带来一些收入。</h3><h3><br></h3> <h3>  有人批评婺源摄影是虚假的,是一大俗,我倒不愿苟同。秋色天南地北各不同,为何情有独钟爱徽州?</h3><h3> 看山不是山,在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古徽州,透过它的一带小瓦粉墙,几缕袅袅炊烟,满树嫣红橙黄,人们在心中勾画的是心中的山水,各自不同的田园梦想。</h3> <h3>  离开石城村,路过菊径村,20元的门票,爬上观景台打卡了一张。同学说,黄昏时这个景点最美,红灯笼点亮,天还有蓝光。在路口看见一个广告招牌,原来还可以付钱请村民放焰火,雇村民开车跑出慢门灯带,完全围绕摄影一条龙服务。</h3> <h3>  俯瞰菊径的民居</h3> <h3>  挺喜欢这张,建筑格局很有节奏,生活细节点缀视觉协同。</h3> <h3> 中午赶到婺源晓起村吃农家饭,同时希望遇见这种小鸟,熊猫脸萌得一塌糊涂,可爱极了!名字很文艺:“小隼”,同笋的读音一样,但它可不是吃素的哦,猛禽!大学同学孤鸿影是小有名气的打鸟人,带领一干同学爬上观鸟平台,但时近中午,小隼外出觅食去了。此图是孤鸿影上次在晓起所拍。</h3> <h3>  下午去了彩虹桥风景区。这是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意而得名。走上桥面,比很多廊桥更宽阔,约3米多宽,廊亭中有石桌石凳,11座廊亭首尾相连。</h3> <h3>  彩虹桥周围景色优美,山青水碧,特别适合坐在这里发呆,静赏婺源之美。</h3> <h3>  拍完彩虹桥我们即离开了江西去到安徽。徽州六县原为:歙县(包含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以及黄山区汤口镇)、黟县、休宁县(包含黄山市屯溪区)、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虽行政区划分分合合,但无法割舍人文徽州的血缘。</h3> <h3> 第二天一早,开始在安徽黟县拍奇墅湖。有一颗风姿卓约的树独立湖心,在早晨湖上薄雾中美得仙气逼人。我们去的那天,湖面一丝雾也没有,仙境未遇,幸好早霞驾到。</h3> <h3>  奇墅湖遇到一个萌娃。吃过早饭后去黟县芦村和塔川拍红叶。</h3> <h3>  芦村秋天美得像一个梦。</h3> <h3> 散落在田陇间的乌桕树任意组合都是美图。</h3> <h3>  遗世独立的时光美人。听当地人说,这种树也是风水树。风水先生看村里的树,就知这里能不能出大人物 ,一村之人与一村之树仿佛同呼吸共命运。</h3> <h3>  同学说,乌桕树的树干苍劲似老梅桩,的确,拍下来回去当国画素材。</h3> <h3>  “微霜未落已先红”,最懂得乌桕树之美的,大概要数宋人,陆放翁也写下过“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辛弃疾笔下“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h3> <h3> 乌桕树之美,可以是深秋经霜后满树红叶之美。</h3> <h3>  也可以是落叶尽时,一带青山一叶秋。</h3> <h3>  即使秋叶落尽,桕树籽亦如早梅挂缀,美得梦幻,引寒鸦栖息,以籽为食,乌桕树也因此得名。乌桕籽是中药材料,也可提炼类可可脂。</h3> <h3> 有乌桕树的秋天,原野可以浓得化不开,像一幅油画。</h3> <h3> 有乌桕树的秋天,原野也可以袅袅婷婷,似水墨。</h3> <h3>  阳光里,满树嫣红。</h3> <h3>  流水中,倒映一树繁花。</h3> <h3>  徽州的秋天,像上帝遗落的调色板</h3> <h3>  在这里,你才懂得,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画师。</h3> <h3>  在这里,你才明白,语言有时是多么苍白。</h3> <h3>  五彩的山林</h3> <h3>渲染的时光</h3> <h3>  最自然最完美的季节轮转</h3> <h3>  进入宏村。宏村镇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  黛瓦翘角中,几枝柿子出墙来。(右上部)宏村完好保存明清民居。</h3> <h3>  宏村标志:南湖上的小桥。《藏龙卧虎》电影中,周润发扮演的李慕白牵马在烟雨苍茫中从这座桥走过。宏村也因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名声大噪。</h3> <h3>  </h3> <h3>  宏村始建于南宋,村庄呈牛的形状,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引清泉为“牛肠”,流入“牛胃”月沼,经过"牛肚"南湖流向村外。在绕村的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为牛腿。</h3><h3></h3> <h3>  宏村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科学的水系设计,不仅为民居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带来了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画境。</h3> <h3>  由于宏村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h3> <h3> 月沼位于宏村的中心位置,因其状如半月,开凿于明永乐年间。只有天气晴好时,周围徽派古建筑的白墙黑瓦马头墙方能倒映水中。月沼北岸正中有汪氏宗祠,北侧西首还有建于清代的敬修堂。</h3> <h3>  宏村街巷里闲逛,各种小吃很多,不知不觉就吃撑了。图左上即是著名的黄山烧饼,里面有梅干菜,刚烤出来时香飘一条街。</h3> <h3>  有些快过年的氛围。路过的游客纷纷拍照炫“富”。</h3> <h3>  小巷路边,这种梅干菜熏出来的鸭腿超级好吃。</h3> <h3>  宏村买的野柿子,皮如薄绸,甜润多汁,吃到最后一个,才想起给它拍个照。</h3><h3> 乘着好天气赶去篁岭。</h3> <h3>  路过江湾,绯红的晚霞。</h3> <h3>  偶然抬头,发现天上的云彩好似一只凤凰,一路用相机在车上追拍,路过江湾加油站的开阔地,天空终于可以一览无余,发现被晚霞镶上金边的云彩,特别像龙凤呈祥的图案。</h3> <h3>  晚上住在篁岭索道附近的民宿,吃到当地特有的一种金黄色肚子滚圆的鲤鱼,肉质非常鲜嫩,当地人叫它荷包鱼。</h3> <h3>  第二天,我们成为最早的一批坐索道游客。</h3> <h3> 安徽黄菊采摘季节,从索道上篁岭时俯瞰下面的清晨采摘。</h3> <h3>  篁岭天街的晨光</h3> <h3> 明媚的篁岭早晨。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 ,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图画,成为世界级古村样板,“篁岭晒秋”景观入选了最美中国符号。</h3><h3><br></h3> <h3>  山间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的色彩对比与图案排列,给摄影爱好者的构图带来创作灵感。</h3> <h3>  晒秋的猫咪</h3> <h3> 村民在蒸米糕</h3> <h3>  篁岭民居的婚房陈列</h3> <h3>  山间圆形瓦屋也别有趣味</h3> <h3>  好美的柿子</h3> <h3>  抵达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牌坊群已是黄昏。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h3><h3> 牌坊群位于棠樾村口,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构造物,远眺牌坊群既显得格外突出,又与农田、树木、河流、古桥等自然环境和谐融为一体。</h3> <h3>  牌坊采用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不用钉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历千百年不倒。</h3> <h3>  牌坊好比皇帝颁发的奖状,衣锦还乡可以盖房子,牌坊却不能随便盖。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与电视剧的题材。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要义,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大大褒奖鲍氏家族,“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h3> <h3>  说起徽州,温润之外总有些许阴柔,透过棠樾牌坊群你却可以看到徽州男儿的血性。因为徽州众山云集,“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耕地奇缺,所以古徽州男儿十七便会在故乡娶妻后,很快走出家乡,到外地经营打拼。据说,每个十七男儿初次出门做生意的时候,母亲都要把他送到河边码头,并亲手交给他一袋干粮、一根麻绳。干粮用于路途充饥,麻绳则是供他们经商失败,山穷水尽时上吊自尽用的。这种母爱与决绝,文化与血性的极致体现,就是一个个光宗耀祖的牌坊。</h3> <h3>  “世孝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鲍氏家族用以专门供奉孝子牌位、教育后代修身的祠堂。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单独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徽州文化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观念。</h3><h3> 世孝祠大门为牌坊式门罩,水磨砖砌就,四柱三楼,雕刻精致,“世孝祠”三字及世孝祠的檐廊上嵌“世孝事实”碑,均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手笔。</h3> <h3>  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男祠”,三进五开间,占地750余平方米。门厅为翼角高耸的五凤楼,仪门增加门簪和抱鼓石,门外建有精致的砖雕八字墙。<br></h3> <h3>  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h3> <h3>  “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意“清白贞烈、德行美好”,出自书法家鲍鉁。祠内有曾国藩书“贞烈两全”横匾。</h3> <h3>  晚饭后散步,走到了徽州古城旁,夜晚的古城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回归宁静。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古城始建于秦朝,明清逐步修整,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历史遗迹瓮城、城门、古街、古巷与民居、商铺相融一体。</h3> <h3>  徽州古城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古城门特别多,这是阳和门。</h3> <h3>  走进阳和门,许国石坊赫然跨街而立,是许国大学士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所立,又称大学士坊,它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俗称“八脚牌楼”,它的立体构造也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歙县从唐宋以来共建了400多座牌坊,足见歙县人杰地灵。</h3> <h3>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宋毁于大火,清重修。2009年,按照明代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h3> <h3> 这几个字认识吗?徽州府印。</h3> <h3>  打开百度地图的旅游解说,我们夜游了徽州街巷,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中山巷为阶梯型古巷,基本保持清末风貌,巷内有两柱世科石坊和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囚禁处。</h3><h3> 夜晚突然刮起大风,无人的古巷里风号诡异,我们择路而回。</h3> <h3>  雨天,把出游计划安排在龙川龙川胡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位于现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前后3进。祠内装饰精美,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胡锦涛的故乡。</h3><h3> “肥梁瘦柱内天井”是徽派建筑的特征,屋柱细而高,横梁却很粗,俗称“冬瓜梁”,谐音栋梁。徽州的祠堂,大抵分成三井,第一井的“仪门”也叫“大门”或“大厅”,穿过仪门就是“享堂”,第三井是“寝”,这是胡氏宗祠的第三进,寝分为上下两层,较为少见。</h3> <h3>  徽州祠堂里藏着富家兴邦的密码。祠堂里展示了一个宗族的荣耀,这是教育后人的榜样力量,宗祠学堂教育保证了同族的后代素质,祠堂也是一门宗族议事的所在,祠堂主持家族生意的合作,家族法度的制定与执行,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透过血缘关系为纽带,产生出众志成城的能量,在这种能量场之下,富甲一方,英杰辈出,但是正如一把双刃剑,这种能量的裂变与强大,也会让统治者为之忌惮。</h3><h3> 图为龙川胡氏宗祠仪门,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h3> <h3>  逐一拍下了龙川胡氏宗祠中鬲扇下部群板上精美的花瓶木雕,据说有100幅不同的花瓶花卉图案。鬲扇是徽派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重要部分。</h3> <h3>  龙川胡氏宗祠的鬲扇达128扇,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松柏翠竹、花草飞鸟的百鹿图,画面清新、层次分明、气韵生动。此外还有大量荷花与鸟鱼虾蟹图,寓意和谐,和气。</h3> <h3> 本是绩溪的目的,但胡宗宪故居已经没有开放了,有些遗憾。作为富贵人家宅院的格局样本挺值得看。</h3> <h3>  徜徉在徽州的秋天,透过袅袅炊烟,黛瓦粉墙,会满足你所有山水人文的美好想象,正如汤显祖之喟叹“一生痴绝处”。不到徽州梦里走走,实无法领略何为“无梦到徽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