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一、引子</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贡嘎机场的山和天空着实诡异,来西藏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通透的景象,似乎就是在真空里看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缓缓爬上舷梯,准备告别这片天地,突然间心底升起一个坚定的愿望:再来,而且开车来!</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天,2003年5月7日,是我第一次进藏离开的日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6年4月28日凌晨5点20分,我和龙哥,小茂,阿竣四人,从5000公里之外的东海之滨出发,驾驶一台索纳塔轿车,后备箱满装行李,向拉萨进发,开启了“万里走单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天,距我离开贡嘎机场正好3年缺8天。</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出发那天起算,到回到家这天为止,前后15天。也正好是农历初一走,十五回。全程依次经过浙江、江西、湖北、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重庆等十一个省市,从青藏线入藏,转中尼公路至日喀则,再沿山南返拉萨后从川藏线出,总行程10200公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二、进藏篇(青藏线行程记录)</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D1:浙江苍南到河南内乡,全程1580公里。</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清晨5点10分出发,从苍南县上高速,经丽水、金华、衢州入江西,中午在景德镇用餐,继后往九江赴湖北,经武汉,过襄阳,到河南,至内乡,夜23点余入住】</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凌晨5点10分,天光未明,这天正好是农历初一,我们老家风俗说:初一十五不出门。感谢用心的茂哥、中钢主任等好友在我们开出小区时打了一通鞭炮,祈愿我们一路平安。</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808080">在武汉江夏服务区稍作停留,勤快的龙哥趁机检查下车辆,清理下卫生,这是很好的职业习惯,也是新手和老手的区别。</font></h1> <h1><b>D2:从河南内乡到青海西宁,全程1260公里。</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早9点出发,经丹凤,商南,过西安后至宝鸡高速服务区吃午饭,后从天水入甘肃,至兰州时近夜20时,续沿兰西高速北上,抵西宁已近午夜,入住西百宾馆】</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进入甘肃境内,我们停车留影。由于这张照片留下的记忆,我在三年后从宝鸡到天水路上再次在此地留影纪念,这世界真的微妙,永远也不要认为哪个地方去了再也不会去,各种机缘巧合,若干年后,你完全有可能站上曾经站过的地方,看着几乎一成不变的风景,可当初的你已经不在。</span></h1> <h1><b>D3:从青海西宁到格尔木。全程753公里。</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9时许,从西宁广场出发,沿109国道经青海湖南线到茶卡后西折,途径普兰等地,傍晚时分到达格尔木,入住格尔木大厦】</p> <h1><font color="#808080">由于宾馆在西宁广场附近,起来后找早餐点时我们也顺带到广场遛遛,毕竟初来乍到,对这个西部城市充满好奇。</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青藏线青海湖段,我们遇见了一个三步一叩首的朝圣者。朝圣,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现象,几条进藏线路都有络绎不绝的朝圣者不竭地走在路上。他们有拖家带口的,有孤身一人的,用他们坚定的意志践行着内心的信仰!</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很多人无法用现代的眼光去理解这种行为,也时有人投去同情的目光,伸手援助之手,殊不知,是谁在同情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除了钱,很难找到其他表达方式了,当时尚的路人向这个衣着褴褛的小伙递去100元大钞时,我瞥见了他迷茫的眼神,似乎听到了他心里的嘀咕:你们除了钱,还能有什么呢?</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青海湖路段,我们遇见了两个来自苏州的骑行者,他们因请不了假,干脆辞了工作,准备完成这段旅程后再回去找工作。感动于他们的执念和壮举,有句话,不走在路上,不知道需要敬仰的人有那么多!</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过了青海湖,车辆明显少了,接下来到格尔木的这段路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好,简直是一马平川,只是两边渐现的越来越大片的戈壁滩,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已经要进入昆仑山荒芜的高原了,这是进藏的前奏。</span></h1> <h1><b>D4: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那曲安多县。全程695公里。</b></h1> <p class="ql-block">【晨起,约9点出发,经沱沱河,昆仑神泉,昆仑山口,在五道梁陕西饺子馆用完中餐,过唐古拉山口,继而开始下坡,不久,车辆出了点状况,临时决定住安多县城】</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是51节,庆幸前晚龙哥没有高反,于是合议决定进藏,格尔木是进藏前的最后“大本营”,物资条件较好,接下来约1300公里都是艰苦地带。我们8点半左右出来吃完早餐,购置了8瓶氧气,若干方便面和香肠榨菜。</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出发不久,遇见出藏的部队车队,约200辆汽车浩浩荡荡过来,这架势令人震撼。青藏线是西藏物资流入的大动脉,和平时期,部队承担着运输物资的任务。</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西大滩,海拔4200米,据说是当年修青藏公路时的一个物资点,过了西大滩就往昆仑山口进发了。西大滩南面就是著名的玉珠峰,它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海拔6200米,由于玉珠峰高度适中,山势平缓,被称为“登山爱好者的摇篮”,如今已建成国家登山基地。(照片背景就是玉珠峰)</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青藏公路以西的区域被称为可可西里,是世界著名的无人区。</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索南达杰,电影《可可西里》男主角的原型,为了保护藏羚羊,倒在疯狂盗猎者的枪口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可可西里不冻泉保护站和守护人员合影。我想,哪天再走青藏线时,一定要拿着这张照片去找找他们,叙叙当初我们的缘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路的两侧竖着的铁杆,就是著名的导热棒,解决了冻土给道路带来的沉降这一困扰青藏公路几十年的世界性难题,这一技术也广泛运用于新建的青藏铁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五道梁,遇见了孤车独走的骑行者,由衷感叹他的毅力和无畏。人,活着总要有点理想,他做到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午后不久,到达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这是我们这次自驾全程经过的海拔最高点。唐古拉山是西藏和青海的界山,过了唐古拉山垭口就是西藏地盘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我们这帮勤奋的劳动者以一种独特方式,来到了这个中国公路垭口之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节日记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由于车辆油路出了点问题(后来才明白,其实是由于车辆的“高反”,导致动力不足),临时决定就近住在安多县城。安多地处那曲地区,海拔高度为4800米,这个海拔过夜对大家都是严重的挑战。安多是非常落后的县城,我们找到的是安多县最好的宾馆,大概相当于东部70年代的条件。</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安多宾馆其实就是安多县政府招待所,条件是县城里最好的,房间里一台老式电视,一个脸盆和架子,两张简易板床,中间放着一个用干牛粪烧开水的炉子,一根长长的铁皮烟囱通往外部,这炉子主要是用来给房间取暖的。房间里头没有卫生间,在走廊尽头有个公共洗漱点和干厕。由于房间卫生条件实在不佳,不得已我们用上了自己带来的睡袋。</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由于大半天的高海拔行车,高反在每个人身上已经陆续显现,住下后,太阳尚高,但大家都懒得动,没有出去吃饭的胃口和动力,于是我们用带来的炉具烧了方便面充饥。简单洗整完毕,全体开启休息模式。</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毕竟是海拔4800米的地方,可怕的高反陆续袭来,半夜,龙哥彻底趴下,头痛欲裂,隔壁小茂和阿竣俩小年轻也反应的非常难受,但坚持熬着自保。我虽还勉强可以,但在龙哥的痛苦呻吟声中无法入睡,倍感心理压力巨大,毕竟龙哥是被我“劝行”的。凌晨时分,情况加剧,龙哥开始胡语,紧急中,我去楼下停车场的车里拿来止痛片给龙哥服下,继后稍有好转。</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至今,回忆起来,那个凌晨,停车场黑压压一片泥地里只停着我们一辆车的阴森孤单感、拿了止痛药却发现没有开水转又下楼去传达室敲门要水时那吓人的狗吠声、还有,一次次三楼匆忙上下透不过气的那种难受,令我心有余悸,难以忘怀。</span></h1> <h1><b>D5:从安多到拉萨。全程473公里。</b></h1> <p class="ql-block">【早起,约8点出发,一路下坡,经藏北草原、当雄、羊八井等地,约下午4点半到达青藏公路纪念碑,后入住拉萨八廊学青旅】</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90年8月中旬,15岁的达娃央宗在西藏当雄县海拔7111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下,用太阳能取火器采集了33亿亚洲人关注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圣火。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96年政府在此地修建了纪念雕塑。</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路走来,看见了很多朝圣者,他们这种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忠诚笃信,乐观向上的朝圣精神一直在震撼着我们,感染和鞭策着我们。</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朴素的衣着,黯黑的肤色,坚定的眼神,这是朝圣者的标配。和浩瀚的大自然比,人类的肉体能量真的是不足一提,强大的唯有人的精神世界,如果精神强大了,肉体也就变得很神奇,他们走在去拉萨的路上都快一年了,三步一叩首,餐风露宿,日复一日,不倦不休,这肉体,又该是一台多么强大的身体机器啊。和他们比,我们的“自驾”是多么的腐败和卑微,他们才是气吞山河之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西藏是个地热非常发达的地区,温泉遍布,最著名的就属位于当雄县羊八井镇的羊八井温泉。</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到拉萨后,入住了阿竣小弟推荐的八郎学青年旅社,在拉萨,这是个最老牌、最著名的青年旅社,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青旅”。</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其实,“青旅”已早不是简单、廉价住宿点的代名词了,而已经是种生活方式,来自全世界热爱旅行的人在这里相聚,在这里交流出行信息,共享旅行心得,“青旅”已经成为户外旅行者共同的“家”。</span></h1> <h3><b><br></b></h3><h3><b><br></b></h3><h1><b> 三、藏中藏南(中尼公路行程记录)</b></h1> <h3><b><br></b></h3><h1><b>D6:从拉萨到日喀则。全程520公里。</b></h1> <p class="ql-block">【约上午9点出发,途经拉萨河,到山南县,浪卡子县,观羊卓雍措后赴卡若拉冰川,后至江孜县,日喀则,入住日喀则山东大厦】</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雅鲁藏布江拉萨段的河谷非常开阔,江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和下游林芝段的汹涌澎湃的雄浑气势判若两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冰川,冈底斯山也是它的源头之一,它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水量之大仅次于长江。</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中午时分,到达羊卓雍措湖。羊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车辆下到湖边,拿出带来的横幅,和圣湖合个全家福,祈愿接下来一路平安。特别感谢偶遇的克拉玛依油田工人老朱兄弟他们一行的帮忙,当然这萍水相逢式的友谊故事,才刚刚开启。如今回想,这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是路上最亮丽的风景,远胜过那千山万水。</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山南,下车家访时,结识了这位大叔。真诚热情的性格和爽朗豁达的笑声,令我每每想起倍感温暖,其实,人需要的真的不多,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满足。</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江孜县,我们把出发前准备的学习用品,在一所学校前分发。</span></h1> <h1><font color="#808080">这晚住在“世界之最”</font></h1> <h1><b>D7:从日喀则到拉萨。全程370公里。</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早9点半出发赴扎什伦布寺参观,后往拉萨,入住平措青年旅舍】</span></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本部,是三大寺之首,可见地位之尊。</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寺院的陈列馆前偶遇一个小喇嘛,谈的甚好,于是一起合了影。2011年10月我再走西藏时,赴珠峰大本营途中在日喀则住了一宿,傍晚时分特地赶往扎什伦布寺,去寻访这个结下缘份的喇嘛朋友。岁月并没有让我失望,我拿着照片寻到了食堂,5年后终于再次相逢,当年那个小喇嘛已经高过我的个头,见面时俩人百感交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回拉萨途中,我们有幸远眺到了“天葬”。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由于订不到八郎学青旅,这天我们改住平措青旅。平措和八郎学风格不同,比较新,而且规模也相对小很多,八郎学是老店,老派、老调,老的不急不燥,像个老成的中年人,平措呢,轻快,伶俐,时尚,更像是年轻一派,各有千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按照行程计划,该考虑返程的事了,傍晚时分,我们前往拉萨一家大型修理厂检查车况。在修理厂,我们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唐古拉山口突降暴雪,交通已经中断,大量车辆滞留,按照经验一般要2到3天才能开通,而且还要取决于天公作美。正在烧脑筋之际,修理厂开进了一遛5台贴着彩色车标的越野车,他们是洛阳电视台组织的《根在河洛,情系青藏》大型公益活动刚刚从川藏线进来的车队,领队是福州人,一聊,便认“老乡”,他已经是连续第三年组织类似的活动了,对川藏线路况非常熟悉。老乡说:从理论上讲,轿车是可以出川藏线,但是个人技术问题是你们个体的事。</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老乡一席话,使我们下了最终的决心,经过权衡,我们毅然决定从川藏线出藏。</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是五四青年节,正巧又是阿竣小弟的生日。该是要好好庆祝一下了,摆上酒习,端上蛋糕,一贺阿竣生日快乐,二庆自驾顺利过半,三也是分别酒,阿竣小弟因后续有徒步墨脱计划,准备暂留拉萨,而我们3人,从第二天开始,将东进林芝,横跨横断山脉从川藏线出藏,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旅程,也是一场未知结局的博弈。</span></h1> <h3><b> </b></h3><h3><b><br></b></h3><h1><b> 四、出藏篇(川藏线行程记录)</b></h1> <h3><br></h3><h1><b>D8:从拉萨到林芝八一镇。全程430公里。</b></h1> <p class="ql-block">【早起,约8点出发,先游玩布达拉宫,后沿拉萨河溯流而上,经达孜县、墨竹工卡县,翻越米拉山,到达工布江达县,最后到八一镇入住】</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早起,小茂在平措的留言墙上挥书:心路长征——青藏川万里单骑行。落款:章,王,杨。2006.5.5.</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接下来,行李上车,车辆启程,离开平措。</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们仨驱车再次来到布达拉宫前,拍了张合影。继后上山简单作了参观,11点时分,和阿竣及导游作别,开启318线出藏之旅。这次西藏行,我们的第一要务是顺利走完全程,观光是附带目的。</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从拉萨到林芝,要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这是318线上最高的垭口,不到半山,就见漫天飞雪,刚刚拉萨还是日光普照,真是印证了川藏线“一日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span></h1> <h1><b>D9:从林芝八一镇到八宿然乌湖。约380公里。</b></h1> <p class="ql-block">【早起,约8点半出发,出八一镇因修路限行,午后通,经通麦天险,到波密县,夜10点左右入住然乌湖边客栈】</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林芝是西藏的江南,海拔2800米,对于已经适应拉萨3650米的旅行者,显然这里是最舒适不过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由于林芝独特的地理位置,印度洋暖湿气流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缺口,来到这里。这里特别像我们家乡的环境,绿树成荫,阴雾绵绵,和拉萨是两个世界。</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的行程是最艰险的,需要通过号称“坟场”的“老虎嘴”、“排龙天险”等14公里的死亡路段。我们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走完这致命路。由于地面湿滑,若不保持一定的速度惯性根本就爬不上那宽度只有单车通过的坡段,所以,车辆与岩石地面刮底的激烈碰撞声,一路不绝于耳,一边是悬崖绝壁,冒着落石、塌方风险,另一边是深达百米的滔滔帕隆藏布河,冒得可是人车无归的下场。</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16年4月,国家投资15亿元,修了“四隧两桥”,终于使“天堑变通途”了。</span></h1> <h5><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注:由于这天行程特殊,几乎没有拍照,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昔日通麦天险</span></p> <h5><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昔日通麦天险</span></h5> <h5><font color="#808080">昔日通麦天险</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昔日通麦天险</font></h5> <h5><font color="#808080">如今,天堑已变通途</font></h5>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定要好好说一说照片左下角的这个帅小伙,这是唯一一张有记录到他形象的照片。他是成都穿山甲户外俱乐部的专职司机,这天送客人到林芝后计划单车返程成都,由于林芝修路堵车偶然相识,他担心我们车辆过不了通麦天险,也过不了很多水沟,若有不时之需,准备抛下钢丝绳拖我们,所以,一路来不离不弃,在前面领头,一直陪我们跑了近400公里,直到深夜带我们到然乌湖,又怕我们找不到旅社,还停车帮我们联系旅馆,通过熟人要求老板打折。安排停当后,孤车继续赶路往成都。</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望着他的车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这种素昧平生付出的友好,由心而发,发于善良,他是跑成绩的,他的时间就是金钱,可为了我们的安全和方便,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宁可给自己不方便。</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就是“在路上”的精神,一种不朽的行者精神,走在路上,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给予他人希望,照亮他人的前程,也是我们每个脚步的使命!</span></h1> <h1><b>D10:从八宿然乌湖到四川巴塘。全程590公里。</b></h1> <p class="ql-block">【早起,7点半出发,经怒江大峡谷、72道拐,到左贡,继而穿越澜沧江峡谷,翻越觉巴山后达芒康,再行约百公里至四川巴塘住下】</p> <h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住上了50元的特惠房,妥妥地睡了一晚。醒来,才知道然乌湖原来风景如此秀丽。由于没有计划从川藏线出,对这条线路的功课事前没有做过。</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主源,四周雪山环绕,冰川发达,森林茂密,秋天的然乌湖是川藏线上的一个童话世界。我在2015年秋,从拉萨再次来到然乌湖,就是冲着这里的秋色。</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的路况继续不佳,都是沙石路面,要翻越好多垭口,行程也较长, 要依次跨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到达四川境内,旅途异常艰辛。</span></h1> <h1><font color="#808080">穿过怒江天险,下一个垭口就是业拉山。</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著名的“怒江72道拐”,长约12公里,全部是沙石路面,人称“魔鬼路段”,每个经过这里的车手,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2011年我再次从318进藏时,已经改为柏油路面了,这一改,安全系数成倍增加。</span></h1> <h1><font color="#808080">绕上“怒江72道拐”,就到达海拔4650米的业拉山垭口。</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业拉山垭口,发现这一场景,特地停车拍了两张,我取名为《人与自然》,一次偶然的机缘,参加了部里举办的全国系统摄影绘画书法大赛,意外获得了浙江省唯一的摄影作品奖项。我在参赛的照片说明中写道: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高原高寒地带,外来者都匆匆逃离,你看他却是那么悠然地在从事着生产和生活,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2006年的川藏线,有800公里是沙石路面,这种路最大的风险是滑,尤其像这种又窄又急的转弯路段,外道的车遇到对方占道,如果速度不控制好的话,一个刹车,随时都有掉落悬崖的可能。</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川藏线的“悬崖峭壁”,掉下去就是万劫不复</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澜沧江大桥。澜沧江是亚洲的第三大江,发源于青海玉树,全长近5000公里,在我国境内约2200公里,流入泰国后叫湄公河,由于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江水呈红土色。</span></h1> <h3><b>D11:从巴塘到雅安。全程约580公里。</b></h3> <p class="ql-block">【早起,约8点就出发继续赶路,经理塘、雅江、新都桥,到康定,过二郎山隧道后到达雅安,半夜入住路边小旅社】</p>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前一天翻越很多垭口,跨越3条大江,进入四川境内,行程近600公里,是出藏最幸苦的一天。听四川方向进来的人说,前方都在修路,巴塘理塘段路况非常糟糕,于是,太阳还没晒到这个县城,我们就出发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进入四川境内,植被情况和民居风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形象地讲,就是开始有人间烟火味了,一切都开始变得细腻、精致起来了,山上有树了,屋前有鸡了,房前有地了,地上有人了。</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一切变得舒心起来了,套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像“美丽乡村”的样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唯独不舒心的还是“路”,遇见这种不知道深浅的水滩,我们都是等大卡车先过,摸清底数再动。</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天,也算建了一个最慢行驶速度记录:从巴塘到理塘,我们用了6个小时,走完90公里烂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半山上的民居确实很有味道,既原始,又漂亮,如果不是烂路在折腾着我们的心情,我真想停车上去好好参观一番。可以想象,秋天的巴塘理塘将又是一个童话世界。</span></h1> <h1><font color="#808080">发现田地上基本都是女人在干活。</font></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巴塘人称金沙江边的明珠,著名的措普沟,海子山,美不胜收。但巴塘一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烟火味,一片一片的风格独特的民居,一扎一扎的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巴塘和理塘隔着海子山,当我们的车爬上了海拔4600米的垭口时,山上已经白雪覆盖。</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到理塘时,这台英雄的索纳塔,已经风尘仆仆跑了近8000公里,或内伤已累累,但它不掉一个保险杠,不破任何一片的相,它是个风度翩翩的坚强战士和我们并肩作战。</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理塘,被称为“世界高城”,县城海拔4100米,理塘历史悠久,是康巴藏区一个重地。</span></h1> <h1><b>D12:从四川雅安到重庆。全程430公里。</b></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过了二郎山,便是两重天。当我们半夜从二郎山隧道穿出时,见到了久违的阴雨绵绵。第二天,到达重庆,有心的小李子安排好友为我们接风,晚饭后登上南山俯瞰夜景时,见到了熟悉的万家灯火,突然大家都感慨万千,回家了,终于回家了!</span></h1> <h1><b>D13:从重庆到湖北武汉。全程890公里。(具体内容略,下同)</b></h1> <h1><b>D14:从湖北武汉到浙江武义。全程680公里。</b></h1><h3></h3> <h1><b>D15:从武义到苍南。全程270公里。</b></h1> <h3><br></h3><h3><br></h3> <h3><b> </b></h3><h3><b><br></b></h3><h1><b> 五、后话</b></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我在2003年5月初次进藏离开时许下了自驾的诺言,用了近3年的时间才得以践行,西藏等了我三年,我等了西藏三年。</h1><h1><br></h1><h1>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我必须要赶在“天堑变通途”之前了却这个心愿,不能再等了。</h1><h1><br></h1><h1>西藏自驾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人”,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和谁走?谁要走?从饭局上一桌8人举手,信誓旦旦,计划两车同行开始,到临行前一周所有人打退堂鼓收场。酒局上多出豪言,显然,这不是一件随便拍拍胸脯的事,你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当那天装上行囊,汽车发动之际,你是没有退路的。说和做之间,有时就是一条天堑。</h1><h1><br></h1><h1>历经周折,终于,“凑足”了四人:阿竣,大学毕业待业,是个地道藏迷,曾骑车从西宁到过昆仑山口,这次是用了他父亲的“指标”;小茂,单身青年,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了无牵挂,是“想走无钱族”,这次是原计划走的人“罚款”给的赞助而特邀的(还有花钱雇人旅游的?!恐怕也就仅此一例吧);龙哥,原计划核心人物之一,因担心身体,临时想逃,又被劝回的(其实是被骗回,我答应龙哥,如果到格尔木有高反,就折回到新疆玩)。</h1><h1><br></h1><h1>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车”。进藏自驾的车,首选当然就是越野车,而且还应该是地道四驱的,可是,2006那年头,周边朋友鲜有越野车,略有打听到一二,也难以启口。可以想象,在私家车稀有的时代,你怎好意思借用别人的车去闯西藏,去翻山越岭万公里。思来想去,干脆就决定用自己的车,龙哥暂新的“现代索纳塔”轿车。(感谢龙哥的慷慨,西藏归来时车辆到温州4s店检查,发现两个轮子的轴承都裂了)。</h1><h1><br></h1><h1>人车俱备,接下来就是“行程”和“装备”了。这个不在话下,我为进藏已经做了三年功课。时间计划:两周,五一长假一周加请年休假一周。线路计划:苍南~西宁~拉萨~日喀则~拉萨~西宁~苍南,即青进青出。主要物资准备:统一购置冲锋衣各一套,睡袋各一个;户外炉具一套,餐具一套;车载电子狗一个,大号全国地图和西藏地图各一张(06年时,我们是看地图导航的);小型摄像机一台(龙哥特地买的),柯达傻瓜相机一台(我带的);香巴佬一箱,生活用品若干,药品若干;打气泵一台,修车工具若干。另备红布横幅一条,上书:“千里单骑”(因交托时笔误,应该是“万里单骑”),“苍南~西藏行”。出行前一天装扮车贴,左书:“万里走单骑”,右书:“激情越青藏”,引擎盖:“世纪新长征”,后挡风玻璃:“苍南~拉萨”。</h1><h1><br></h1><h1>2006年的西藏以及进藏出藏的路,和今天绝不可同日而语。我出发前专程赶温州拜会已经8次进藏、上过珠峰8000米海拔的李明大哥,讨教自驾进藏经验,李哥说:轿车可以走西藏,但只能从青藏线入,青藏线出!给了这个答案,我们已经很兴奋了。</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可“计划”还是比不过“变化”,2006年5月9日,由于唐古拉山口大雪封山,青藏线临时中断通行,我们竟然用了4天的时间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垭口(其中2座为5000米以上),穿越800公里沙石路面的横断山脉,成功走完2140公里从川藏线出了藏。途中顺利地通过“老虎嘴”,“排龙天险”,“通麦坟场”,“怒江72拐”,“魔鬼路段”,“死亡路段”等危险地带,跨过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金沙江峡谷,全程数次面临飞石、撞车和翻车的危险都得以幸运规避。</h1><h1><br></h1><h1>这一意外线路改变,成就了我至今仍可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的一段自驾经历,成为别人羡慕却不可超越的一道“业绩”。</h1><h1><br></h1><h1>今天,当很多人将“自驾西藏”,将“318大道”的话题搬上寻常百姓家,作为茶前饭后故事而谈笑风生时,可曾想过在2006年,即13年前,用轿车自驾西藏绝对是少众的举动。那特别恶劣的路况,糟糕的沿途吃住和车辆维修条件,落后的通讯手段和信息渠道,对泥石流、塌方、雪崩等突发自然灾害的低下预警能力,以及安全施救措施短缺,治安状况混乱(318沿途抢劫时有发生,尤其在川藏交界处),等等这些短板,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h1><h1><br></h1><h1>我永远不会忘记五道梁的充饥面条的滋味,不会忘记在唐古拉山口后来看照片才发现发黑的嘴唇和龙哥浮肿着脸却嘴里还得意地叼着烟的神情,不会忘记住在海拔4800米的安多宾馆的那个死亡之夜,也不会忘记经历生死高反后一路速下藏北大草原时龙哥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惬意,不会忘记阿竣小弟青年节的拉萨生日以及满脸被抹奶油的搞笑表情,不会忘记小茂的勾肩搭背以及龙哥的严重“嫉妒”警告,不会忘记卡若拉冰川下做的那个桥墩香巴佬广告的金创意……</h1><h1><br></h1><h1>不会忘记过“老虎嘴”那揪心的刮底声,不会忘记在“通麦天险”超速通过钢架桥时被拿着冲锋枪的武警战士扣车时龙哥那使尽解数的讨好技巧,不会忘记怒江天险段的大塌方,不会忘记“72道拐”那差点掉落山崖的弯道生死交会,不会忘记在左贡加油站听到前方摩托车队掉入山崖死人消息后沮丧的心情,也不会忘记在恶劣路况迎面越野车队开来时摇下车窗伸出大拇指向我们致敬时心底的升起的骄傲和悲壮。不会忘记羊卓雍措的迷离,布达拉宫干厕的恶臭,江孜宗山古堡的高傲,不会忘记南加巴瓦峰的迷雾,也不会忘记米拉山口的漫天大雪……</h1><h1><br></h1><h1>不会忘记109青海湖段的那个朝圣者对金钱不屑的眼神,不会忘记昆仑山口那个深圳小伙笨重的骑行,不会忘记和克拉玛依油田工人老朱他们萍水相逢结下的真挚友谊以及他们的珠峰愿望故事,不会忘记在江孜排队领取我们分发学习用品的那些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之心,不会忘记山南陋室前藏族大叔那张爽朗、幸福感洋溢的笑脸,不会忘记成都穿山甲户外那个不知名的帅小伙司机的温暖人性以及孤车消失在茫茫黑夜后我呆在路边时久久不能自拔的感动和落寞……</h1><h1><br></h1><h1>回想一路走来,浮现的和需要铭记的太多太多。今天,当所有这些都成为我的人生过去式时,那些青春无邪的放纵,孜孜不倦的执念,素昧平生的笑脸,温暖心灵的人性,构成了一幕幕往事场景时常不断地拷问着我的内心,在收获美美回忆的同时,也一次次熏陶着我的灵魂。我常在想,我为什么要一次次走在路上,难道历经千辛万苦只是为了窥探那一个个未曾谋面的“风景”,不,一定不是了,我越来越觉得我不再是为了视觉的盛宴,我更需要的是精神的盛宴,在路上获取的以及给予他人的。</h1><h1><br></h1><h1>当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新元复始之际,我愿以这种拷问勉励自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h1><h1><br></h1><h1>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h1><h1><br></h1><h1>是为记,以此略概公元2006年春夏之交自驾西藏“万里走单骑”一举,也藉此作为我人生这个特别的生日的一份特殊礼物,献给自己,献给生命中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人,献给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献给怀揣着理想走在路上的所有人。</h1><p class="ql-block"><br></p><h1> 西漫,于2020年1月9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