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灿若晨曦的未来

<h3>2019年11月16日至17日,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两天。可松山教育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大会却盛况空前,松山教育人的学习热情让这个冬天倍感温暖,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照亮了松山每个教育人的心窝。</h3> <h3>继16日上午主会场听完陈静静博士《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讲座和谈杨院长的《课堂创造的源泉:儿童微观学习世界——基于 LOCA 范式的课堂变革与校本研修》报告后,下午,小学语文和科学分会场转入第七(明德)小学。</h3> <h3>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科研部芮莹主任上了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芮莹老师温柔悦耳的声音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说:“芮老师,你真温柔,我们好喜欢你。”</h3> <h3>芮莹老师的课上,悉心倾听每一个孩子声音,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理解,让孩子感觉安心、安全,于是渐渐放松,逐渐打开了思路,学习渐入佳境。</h3> <h3>芮莹老师的课时时处处都是“导学”艺术。比如,引导孩子们理解大龙虾很“威武”时,芮莹老师说:“联系前面写的想一想”,孩子们马上想到“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立刻读出“威武”的感觉来。</h3> <h3>当孩子不理解“西沙群岛的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写法时 ,芮莹老师随口吟诵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着问孩子们:“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吗?”孩子们瞬间顿悟:“是夸张啊!”</h3> <h3>厦门杏东小学郑晓万老师是个谦虚又很有亲和力的大男孩,与孩子一见面,孩子们就喜欢上了他。郑老师与二年级孩子们上了《好玩的磁铁》一课,他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在和孩们“玩”中发展孩子思维,培养科学精神。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科学探究充满了兴趣、愿望和乐趣,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大道无痕”的境界。</h3> <h3>晚上,芮莹老师和郑晓万老师分别带领着松山语文和科学教师进行备课,边梳理教材,边渗透学习共同体的理念。老师们听得如醉如痴,九点多了还在向专家请教,迟迟不肯离去。以至两位专家累到要“瘫”,连共同体学院的晚间研讨也没能参加。</h3> <h3>17日上午,由我校王丽艳老师和许志超老师分别上了语文课《父爱之舟》和科学课《研究磁铁》。在学习共同体理念指导下,两位教师站在孩子学习的辅助者的角度,把课堂交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的思考在课堂上奏出美妙的“交响”。两位老师的学习理念得到了两位专家和我区教研员魏国军主任、郝海鹏老师和陈英金老师的高度评价。</h3> <h3>观课研讨中,老师们把以“蚂蚁之眼”观察到的学情进行分析,通过反思检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解。两位专家的耐心解答和学习引领,让老师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h3> <h3>17日下午的会议仍在红旗中学主会场,由刘学民科长做了《迈向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赤峰行动与创造》讲座。刘科长的讲座高屋建瓴,站在教育专家的高度引领赤峰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教育学者的角度引导赤峰教育行动研究。用魏国军主任的话说:“刘科长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因此会发自内心地主动思考,积极求变。”所有与会者都对刘科长的讲座评价极高,纷纷表示三个小时的讲座时间太短,意犹未尽。</h3> <h3>本次会议主会场由李东峰局长亲自主持,李局长表达了对共同体专家团队的衷心感谢,也表达了松山教育践行学习共同体的信心和做教育行动研究的决心,鼓励大家改变虚假管理、虚假教研,做真实学习的研究者,让真实学习发生,让深度学习走向更深入。</h3> <h3>虽值隆冬季节,但参加本次会议的心情是激动和亢奋的。本次会议是松山区教育学习共同体一次盛会。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松山区教育一定会发生课堂转型,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情智;从关注少数走向关注每一个;从关注教得精彩,走向关注学得精彩;从关注认真听讲,走向关注倾听、对话。在松山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定将重构松山教育生态,为松山教育谱写一个美好的未来。<br></h3>

老师

学习

孩子

共同体

教育

松山

芮莹

讲座

课堂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