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次小数"千课万人"活动,于17日圆满结束,我们给学生创造富有足够思维挑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事"研究""探索""建构"的数学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共享~提问~质疑的机会,这些或许是提高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h3> <h3>张齐华老师的认识百分数与我校王永胜校长的认识百分数有异曲同工之妙,张老师说,让你的知道,他们也知道;让假的知道,变成真的知道。放手学生去和小伙伴交流沟通,看到从懵懵不清到明明白白,寻找到思维依据,思维方法。从举例,画图,提问中认识百分数。</h3> <h3>吴正宪老师的教育智慧在本节课计算教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慢慢来,不着急,有点感觉没有,这些教学语言,亲切,随和。通过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求通,求联,使数学变成一个整体,这种思想,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明白,儿童数学课堂,首先要把儿童放在心上。</h3> <h3>课后,吴老师又做了关于如何进行计算教学以及做好教育的建议。关注人,关注儿童,把碎片式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建设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数学课上应该用联系的观点,让数学成为一个整体。</h3> <h3>江平萍老师的认识角这节课,在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充实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生用一根吸管在创造角的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加深了印象。</h3> <h3>小伙伴们,在认真的记,用心听。</h3> <h3>朱德江老师的旋转图形,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实现自主的,自在的有深度的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可见,让学习可见。</h3> <h3>吴振亚老师的数学魔术中透露出一个信念,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只要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都可以更优秀。</h3> <h3>刘加霞老师在评课时讲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差异反映的是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数学本就具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h3> <h3>会后讨论,成为了我们这几天的常态。王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导,哥几个你一言我一语的争相发言。那真是曲径通幽处,思维在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