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谨以此篇向抗日战争中不屈不饶斗争甚至牺牲的先辈们致敬。</h3> <h3>枫叶是这样慢慢变红的</h3> <h3>都说霜叶红于二月花</h3> <h3>见到枫叶真不假</h3> <h3>枫叶为什么这样红</h3> <h3>那是叶儿对根茎的牵挂。</h3> <h3>注1:枫叶变红实际上起到遮光剂的作用,使树叶停留在树上的时间更长,让树能吸收更多的营养。</h3> <h3>那是养分不能及时输送的转化。</h3> <h3>注2:秋天天气冷了,树叶输送养料的能力减弱了,叶子里经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葡萄糖输送不出叶子,留在叶子里,变成花青素,叶子就逐渐变红了。由于花青素遇酸性才呈红色,所以只有酸性的叶子才能变红,枫叶 乌桕叶 槭叶 柿叶等都是酸性叶,所以秋天它们都变成红色。</h3> <h3>那是温差使色素此消彼长的变化。</h3> <h3>注3:一到深秋,树叶受到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叶绿素被破坏,同时昼夜温差的增大,也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叶子很快变红。</h3> <h3>还是林场职工心血的浇灌。</h3> <h3>注4:寒葱岭红叶谷是寒葱岭林场改制时18名职工自筹资金引进枫树多年栽种培育建设起来。</h3> <h3>更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h3> <h3>注5:抗日战争的年代,东北抗联的先烈们,肩负着抗日救国,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进行惨烈的斗爭,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染红了寒葱岭的满山遍野,染红了这里的枫叶。所以,这里的枫叶格外地红又红。</h3> <h3>寒葱岭在敦化南五十余公里处,它横亘东西,是松花江与牡丹江的分水岭,岭南的水都流入松花江,岭北的水都流入牡丹江,岭的最高处海拔1000多米。</h3> <h3>寒葱岭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h3> <h3>东北抗联抗战时期在寒葱岭曾发生过著名的“寒葱岭伏击战”。这里有东北抗联一路军长期战斗和生活的密营遗址。</h3> <h3>寒葱岭伏击战等已成为东北抗联史上的经典战例。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陈翰章等抗日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h3> <h3>这就是寒葱岭伏击战战绩地。</h3> <h3>走在林场职工铺好的栈道上,仿佛看到了抗联战士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壮烈场景,让人禁不住激情澎湃、热血沸腾。</h3> <h3>“寒葱岭”抗联密营遗址,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长期战斗和生活的重要核心区域。</h3> <h3>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不屈不挠,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抗日武装,扩大实力。他们在深山密林中,储备军需、医治伤员、修理枪械、收集敌情、宣传抗日、缝制冬衣,在林区的深山野林里,建起了很多秘密的宿营地,这些秘密的宿营地,被抗联战士和当地群众称之为“密营”。</h3> <h3>随着抗联越发活跃,在遭受几次重大打击后,日菌开始重视抗联,集中优势兵力,组织“讨伐队”,不断地深入抗联腹地。</h3> <h3>在汉奸的带领下,日军找出那些与抗联关系比较好的村子,如果不是太远,条件允许,就绑走青壮年,杀光老人和孩子,如果地方太偏,把人运回来的成本太高,还有别的作战任务,那就把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抢光所有能吃的东西,然后一把火把村子烧掉,没错,抗战时期最早的“三光政策”,就是从东北开始的。</h3> <h3>“三光”政策就是从老黑沟开始的。1935年5月29日至6月7日10天之内,日军对平民百姓进行了血腥屠杀,并放火烧毁了大部分民房,使老黑沟成了人间地狱。据《老黑沟案件》约略统计,死难者合计1017人。</h3> <h3>遗址纪念碑我也去拜祭了。心情非常的沉重,都不忍心拍照。</h3> <h3>至于“密营”,由于它是死的,不会移动,随着日军对抗联围剿力度的增加,再去“密营”补给或者休整,就成了极其危险的事情,再加上叛徒的出卖,当地熟悉地形的汉奸带路,抗联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林子里四处飘泊,很快就被打垮,从全盛时期的十多万人,到后来只剩下三四百人转进到苏联境内。</h3> <h3>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斗争似乎不像中原大地上的那么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不是因为这里的斗争不残酷,只是因为能活下来讲述这段历史的,已经所剩无几。</h3> <h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h3><h3>烈士遗志不可忘,建设祖国更强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