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十三朝古都(上)

起名好难

<h3><font color="#010101"><p> 《阳春歌》唐代:李白</p><p>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p><p>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p><p> 绣户中,相经过。</p><p>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p><p>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p><p> </p><p> 古都西安,13个朝代在此建都,一个拥有中国文化的古城;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个让我憧憬的地方。这次的机缘让我感触西安。</p><p> 邀上石家庄的何春林好友一起来吧!我 的兄弟听说我要来,热情邀请我们住在他工作的驻地。真好,再让我体会四十年前的工程队的生活。</p><p>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就是兄弟的驻地,条件真是不错,楼房空调。当时我们在工程单位时的条件真是不能比,不是一个档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和春林都是在昨晚分别在合肥、石家庄坐的火车,又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到达的西安站,兄弟早就在车站等待我们,时间7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安秋未的早晨有些寒意, 一缕阳光使人心情分外愉快。一种厚重感浓浓的包围了我,此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树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千年沧桑,不由想起一串串的名字。秦始皇、汉武帝、杨贵妃、杨虎城、张学良„„他们的叱咤风云和个人情感的一幕幕,穿越古今,依依走进我的脑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时间还早,先到北院门一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街上,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一看小街就知道平常也是非常的繁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历史上的老字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安的回民中学也就是第二十三中分校也在这条街上。</font></h3> 高家大院:一个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古老宅子,是西安市保护最好,也是最完整的一个民居院落,它也有至高无上的荣誉。<br> <h3><font color="#010101"> 设计是很独特的,建筑是非常的精妙,把民俗学、建筑学、美学集合在一起,内涵十分丰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进到院子里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种不一样气息,这是一座活的院子,根据他的历史故事被开发成了一个围绕“家文化”展开的旅游项目,在这里主要是来展示陕西关中人民百姓的生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鼓楼,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楼上的大鼓早以不见。为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站在鼓楼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到200米钟楼的雄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又来到了长城的永宁门。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和中国大多城门一样,为了军事的需要,都有一个瓮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城墙顶部又宽又平,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城墙内外的建筑房顶大都是仿古设计。给城市增加了一份庄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游玩城墙后,我们从书院门徒步准备到碑林去,感受一下文人墨客常来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宝庆寺华塔高约23米,7层,平面呈六角形,内有魏、隋、唐等时代的石刻佛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塔东侧,现存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通。建国后,政府对宝庆寺华塔进行了整修。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教育家、政治家、书法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他曾说“以兵救国,实志士仁人不得已而为之;以学救人,效虽迟而功则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于老先生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更是百年无人出其右,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兄弟三个来到了碑林,咦?!碑林的“碑”上面怎么少一撇? 其实,答案就在西安碑林里。查阅碑林内的名碑大碣,几乎所有的“碑”字都没有那一撇。也可能当时这个“碑”没有那一撇也是正确的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石台孝经》被称为“迎客第一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书写,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宰相李林甫、国子祭酒李齐古主持,于天宝四年(745年)镌刻而成的御碑。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字体雍容爽朗,端庄大方,结体庄严恢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一展室: 陈列《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font></h3> 第二展室: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不空和尚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br><br> 第三展室:陈列是由汉至宋代的各种书法字体名碑。<br><br> <h3><font color="#010101"> 第四展室:陈列的是宋至清代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的诗文书迹,以及明清时期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碑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五展室:陈列宋、元、明、清各代的地方史料碑石,以清代的居多。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是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资料,并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一定价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元赵孟頫的、明董其昌、清康熙帝及林则徐所书的石碑等,都是难得的珍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代用《淳化秘阁帖》复刻的碑石,共145方。石刻两面,其内容有历代封建帝王、名臣及书法家的各种字体,更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午后我们又走马观花浏览了曲江唐代的皇家御苑,如今这里建造了不少仿唐古建筑和表现唐代生活的雕塑,这就是皇家的公子和公主们出游盛况的铜像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兄弟三个也到此一游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寒窑位于曲江池东面,相传曾是王宝钏居住过的地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传说在后唐时期,宰相王允的女儿王宝钏不畏当时等级世俗观念,毅然嫁给贫苦青年薛平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后来,薛平贵赴西凉参战,王宝钏只身居住在长安南郊五典坡的一个小土窑洞内,靠挖野菜度过了十八年孤独的日子,等待丈夫凯旋归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此后她居住过的小窑洞,就被称作寒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寒窑遗址公园入口北侧崖壁上雄伟而壮观的景观雕塑墙,通体中国红。名为“惊世情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结合中国传统的剪纸形式,与园区艺术景观融合,展示了梁山伯祝英台、牛郎织女,罗密欧朱丽叶等家喻户晓的世界十大爱情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p><p>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名曰雁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雁塔是因寺建塔。</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东土大唐玄奘法师在印度游学期间,瞻仰了古印度的雁塔。回国后,为存放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仿印度雁塔形制建造了这座砖塔,其名亦沿袭古印度“雁塔”之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 这是在大雁塔的最高层第七层俯看市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天色还早,先闲逛一会吧,我们走过南广场大唐不夜城,来到大唐佛文化、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武后行从、开元盛世五大主题雕塑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天色暗了,灯光开放,以灯光装饰起来的各种建筑亮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各种主题雕朔更是流光溢彩,栩栩如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西安年最中国”。这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 中华民族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在盛唐,哪里能体现盛唐文化?西安!在西安哪里?大唐不夜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唐芙蓉园: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大唐芙蓉园水幕电影幕前。</font></h3> 位于芙蓉池的仕女馆展示了唐代女性“巾帼风采,敢与男子争天下;柔情三千,横贯古今流芳名”的精神风貌。<br> <h3><font color="#010101"> 明媚的曲江水,典雅的紫云楼,幽静的唐诗峡,恢弘的夜喷泉,大唐芙蓉园之行,让我梦回大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西安城内之游使我兴奋非常,不知不觉时间已晚,依依不舍回到驻地,准备明天的行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又是一天开始了,计划今天是秦始皇兵马俑和华清池,为了方便兄弟给我们淮备了汽车代步,自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从这里进去也就到了秦始皇陵区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据说秦始皇陵没发现以前,这个地区不长植物,这都是因为秦始皇修建陵墓时他把所有的地表土都翻炒了一遍,成了熟土。后来为了保护陵园要种稙被,人们又从别的地方运来了生土覆盖了一层才有了如今的各种树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面就是要参观的最主要的一号坑展馆。先到文物陈列馆去。</font></h3> <p> 在陈列厅里展出的大量出土文物当中,最重量级的国宝无疑当属造型逼真,制作精巧,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了。</p><p> 两乘铜车马反映出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与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p> <h3><font color="#010101"><p> 到底属于谁的銮驾呢?是秦始皇还是帝后妃,说法不一,不知该相信哪位专家。</p><p> 在文物陈列馆内还有许多稀世文物。</p></font></h3>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1974年3月,兵马俑面世,当时下和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br> <h3><font color="#010101"> 兵马俑一号坑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它就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因为它的规模是几座俑坑中规模最宏大的,看到它第一眼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被折服,堪称奇迹,因而这里也是三座坑中最喧嚣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目前,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文物层堆积全部清理结束。出土了114件兵俑,其中有大量彩绘陶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秦俑一号坑在发掘中,发现在甬道和过洞通风处的兵俑明显被烧过,而且温度较高,一些陶片严重损毁。考古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发掘证实,秦兵马俑确实被人为烧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还在继续进行着陶俑的修复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是二号坑。</font></h3> <p> 秦始皇陵地宫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的大山丘里,因为下面有下水道,整体复杂,不敢贸然去挖;</p><p> 在秦始皇帝陵西侧大约2公里,根据司马迁对秦陵地宫的描述建了一个地宫。整体以横剖纵贯的手法,再现了秦始皇陵陵园地貌和地宫,向游人展示了二千多年前秦始皇陵的辉煌。</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惊险穿越二千年,探寻千古谜底。梦回大秦展馆内,前半部分为步行穿越体验区,步行参观秦皇陵。后半部分为乘坐轨道车穿越体验区。追根溯源,逐一见证大秦帝国的前身后世。</font></h3> 景区前半部参观区内,由专业讲解员引领参观,参考“国家863计划”秦陵考古成果,在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和大胆猜想,<br> <h3><font color="#010101"> 景区后半部分为乘坐轨道车参观区,运用高科技和数字艺术,通过声、光、电、3D到6D的数字复原和立体展现,使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一场高科技的视觉艺术盛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此视角看,远处的山峰就是真正的秦始皇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白居易的传世名篇《长恨歌》历史故事的真实发生地——华清宫,通过仔细的参观,可还原一段恢宏壮观的历史情境和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其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彩虹桥上可登高远望,整个骊山脚下的风景一览无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为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清乾隆《临潼县志》:“亦曰山门,御辇登山便道也”。走到昭阳门,因为时间和体力的关系,就不上山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白莲榭:华清池内的一座明代建筑,蒋介石曾于西安事变前夕在此宴请国民党军政大员及驻陕高级将领。</font></h3> 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各种楼阁相连,看的我眼花缭乱,目不睱接。还是去汤池吧!<br> <h3><font color="#010101"> 贞观十八年,骊山“汤泉宫”落成,太宗临幸,见宫室与山水交融,妙不可言。按耐不住激情,揽纸挥毫,撰书《温泉铭》。遂令人将《温泉铭》镌写成碑,《温泉铭》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民间叫澡堂,到了皇上就叫御汤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华清宫最神奇的在于温泉,6000多年前姜寨先民就在这里发现了可供生息繁衍的天然温泉,正是这方沃土让姜寨先民在此生活了长达3000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专供杨贵妃沐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font></h3> <p> 华清池的有名在于它是中国著名的温泉,</p><p> 华清池的有名在于它是我国古老的皇家园林,周幽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在这里建有行宫别院。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把华清宫与皇宫连为一体,使华清池达到了历史的鼎盛时期。</p><p> 华清池还有一个有名之处,在于它是西安事变的发源地。三十年代,华清池是国民党高官游览修养的场所。</p><p><br></p><p><br></p><p> 到西安一游4天,前2天玩了市区和兵马俑华清池,后2天是袁家村、法门寺还有乾陵。游玩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是一个几千年前与几千年后历史的完美碰撞。</p><p> 在这里能感受到几千年前的浓厚文化气息,同时也能体会到现代社会的高度繁荣。只能说这里人好、物丰、景美!让人流连忘返,值的一看。照了许多照片。</p><p>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部展现出来,只是把这美篇分为上下2集,水平有限先奉献上集,过几天再把下集贡献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