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走入以色列③

WAP

离开圣母之墓,我们重新进入狮子门,狮门是耶路撒冷东侧的城门,是苏莱曼大帝时期修建的。狮门是苦路的起点。我们跟着圣经故事开始了我们的“苦路”之旅。<br>进入狮门后就是耶路撒冷穆斯林聚居区,住的主要是阿拉伯人。 进狮门不远就穿过了这个门洞,眼睛望出去就是这耶稣走过的神圣“苦路”的起点。 穿梭在耶路撒冷老城,有这么一条没有门牌号码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从一世纪至今,始终被基督徒所纪念,它就是“苦路”(源自拉丁文“VIA DOLOROSA”)又称十字架苦路,也叫做苦伤道或悲痛之路。这里曾是耶路撒冷最繁华的街道,二千多年前罗马时期,犹太人的死囚们就是沿着这条路背着两块木板拼成的刑具十字架“游街示众”,最终走向各各他(骷髅山)刑场。 据圣经记载,这里留下了耶稣接受审讯、身负十字架走向苦难、最终被钉死、埋葬并复活的全部过程。当年耶稣在被判死刑后,在巡抚比拉多的命令下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过了这条路,一路上他停留了十四次,这十四处地方就是“苦路十四站”。<br>这段记载耶稣走向各各他(骷髅山)受难被杀的史实,使人感受耶稣为人类受难时的痛苦。对于基督徒来说,沿着这条血迹斑斑的路追寻耶稣的足迹就等同于穆斯林围绕麦加的克尔白巡游,也等同于犹太人面向哭墙祈祷。<br> 为了纪念这段史实,基督教各派就竞相在这些站点附近建立教堂,后来为了方便游客打卡,在1-9站各点安放了青铜圆盘。<br><br> 现在开始我们的故事,话说犹大为了三十枚银币而出卖了耶稣。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后,就被圣殿的差役拘捕。耶稣先后被大祭司该亚法及他的岳父亚那审讯,然后又由犹太公会的犹太长老们审问,他们商量后决定要治死耶稣。这时犹大良心发现后悔不已,把三十枚银币丢还给了大祭司和长老们而上吊自杀了。祭司长老们商量后用这个卖主的钱买了一块田来埋葬外乡人,那块田就被称为了“血田”。<br> 大祭司出于耶稣对民众号召力的嫉妒,虽然对耶稣恨之入骨,但不敢亲自下令杀害耶稣,于是将其囚禁,第二天把耶稣押至总督府要求罗马总督彼拉多对其死刑审判。<br> 在穆斯林区,下午的这个时候街上人很少,走在路上倒是觉得清净。 左手边黄色栏杆的斜坡下面这个开着的铁门是昨晚游览西墙隧道的另一个出口。而在斜坡的上面,就是苦路的第一站,曾经的安东尼亚堡罗马总督府。现在是一所名字叫奥马利亚中学伊斯兰学校,学校的操场就是当年宣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这里每周五下午才对游客开放半天。它的对面就是苦路的第二站的入口。 <p>【第一站:耶稣定罪】 故事说在罗马总督府,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审讯,不过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罪状,总督想放走耶稣。但视他为仇敌的大祭司在总督府里把他指控成一个叛国罪犯,说耶稣号称自己是犹太人的王,又说他宣称可以拆了圣殿并在三天内重新盖好,他们用尽了各种理由迫使总督彼拉多进行死刑判决。恰巧当天是犹太人的逾越节,可以大赦一个罪犯,于是总督让民众在耶稣和强盗巴拉巴之间选择一个人进行大赦,结果犹太民众要求释放强盗,钉死耶稣。彼拉多为讨好犹太人,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宣判耶稣有罪,判处死刑钉上十字架。<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耶稣既被定罪,便和其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罪人一样,被用顶端缠着骨头或金属的皮鞭抽打。这种刑罚非常残忍,以至于受刑人经常被活活抽死。同时让耶稣戴着兵士们为他故意做的荆棘冠冕,被打得满身鲜血淋漓,并穿上了“犹太王”的紫袍。</font></h3><div> 照片中就是这个地点,如今建立一座名为“鞭挞教堂”,也叫“荊冕堂”的教堂作为纪念,英文原意「鞭打堂」,纪念耶穌作为万王之王为他的人民而遭受鞭伤。</div><div><br></div> <h3>“荊冕堂”,耶稣在这里被判死罪与鞭笞,并被戴上荆棘冠冕。</h3><div> 圣方济女修院中的「定罪教堂与鞭挞教堂」仍属于原来城堡范围之內。教堂的顶部装饰就是一圈荆棘圆环,正面玻璃彩画是“鞭打耶稣”,画上民众指着耶稣高喊“瞧这个人,把他钉十字架,把他钉十字架”。</div><div><br></div> <p> 街上苦路第二站的青铜圆盘就安装在墙上,墙内就是圣方济女修院中的「定罪堂与荊冕堂」(Chapels of the cond- emnation & Flagellation)。</p><p><br></p> <h3>【第二站:耶稣背起十字架】判刑教堂与鞭挞教堂在一个院子内,判刑教堂也叫定罪堂,士兵们为耶稣钉了一付十字架。祭坛上方有让耶稣背上十字架的画。</h3><h3> 耶穌从这里开始,穿着“犹太王”的紫袍,身上还挂着“犹太人之王”的牌子,背上了自己的十字架。他在罗马兵士的驱赶和威吓之下,拖着鲜血淋漓的身体,要一步步地走向刑场。</h3><div><br></div> <div> 苦路旁深邃冷清而又古老的街道,就像在对你讲述当年的故事。</div><div><br></div> <div> 空无一人的巷子满目沧桑,看起来阴森恐怖,也让人感觉到走向刑场时的痛苦和恐惧。</div><div><br></div> <div>耶稣就是沿着这条路背着十字架艰难地向前移动。</div><div> 前面就是一个丁字路口,在那里往右向北通往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门,往左向南就是苦路的第三站。</div><div><br></div> <p> 到了这路口的旁边就是苦路第三站,这个路口非常热闹人流量大,有以色列士兵荷枪实弹重兵把守。<br></p><p><br></p> <p>苦路在这里路口向南走,道旁是一座波兰小教堂称为发光教堂(Polish Chapel)的入口。</p><p>【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这个地方是苦路的第三站,是耶稣第一次跌倒的地方。根据初代教会传统史料记载,在通往“各各他”的路上,由于十字架太过沉重,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耶稣无法承受,倒在地上。在经历了被犹大出卖、彼得三次不认主以及深爱的子民奚落之后,耶稣感受到了被打败、软弱、不能继续下去的痛苦。但罗马士兵仍将他拉起来,逼迫他继续行走。此站在苦路中名气最响,教徒通常都会在此停留驻足,教堂入口门楣上有耶穌第一次跌倒的浮雕。</p><p><br></p> <div> 亚美尼亚天主教会在15世纪建立了这座小教堂来纪念这次事件,进门就看见祭坛上的雕塑。</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与第三站教堂门挨着门又是一间小亚美利亚教堂,是第四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四站:耶稣遇见母亲玛利亚 】去往刑场途中痛苦前行的耶稣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母亲玛利亚。玛利亚在路上见到满身伤痕的耶稣,目睹儿子遭受的苦难,极度悲伤的圣母玛利亚抚摸着耶稣的脸,悲痛欲绝。圣经以“玛利亚的心被刀刺透”形容作一位母亲面对儿子承受苦刑的痛苦!圣经上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而让耶稣受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早期教会所记载的事迹,小教堂门的门楣上也有浮雕“耶稣遇见母亲”,是波兰雕塑家Zieliensky 的作品。</font></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站和第四站紧挨着,亚美尼亚天主教在此修建了“圣母痉挛教堂”。教堂内两侧的墙上挂有苦路十四站的十四幅画。</font></h3><div> 也有的说法是玛利亚在耶稣受审时就在现场,并一路追随儿子,这一站点只是为了推崇圣母地位而后建的。</div><div><br></div> 教堂门庭的一侧楼梯下,是一个小餐馆,两个泥塑小人在迎接你,但手里的面包片成了募捐用的盘子。<br><div><br></div> <div>这儿古老的街道已经很是热闹,路边可以买到各种纪念品。有些人怀疑这些东西是从义乌批发过来的,有这可能么?</div><div><br></div> 我们沿着街道继续向前,前方又有一个丁字路口,那里就是第五站了。<br><br> <h3>路口右拐向西,就到了苦路的第五站, 如今这里是圣方济会的一个小礼拜堂。</h3><div>【第五站:西门帮助耶稣背十字架】故事说: 耶稣受刑后体质衰弱,背不动沉重的十字架,在耶稣倚靠墙壁的时候,他们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Simon),西门被兵士从人群中拽了出来,强迫他代替耶稣扛起十字架同行。就因为替耶稣背十字架,这使得他有机会成为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的背着十字架跟随耶稣的人。西门因背负十字架而认识了主,经历和生命得到全然的改变。他成为了耶稣教的忠实弟子和助人爱心的象征。</div><div>电影“上帝之子”也有反映这个事件。</div><h3><br></h3> <div>在这一站,耶稣说了这样一段话“凡不能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而追随我的,就不配作我的门徒。凡保全自己生命的,终将丧失生命。但为我之故而丧失生命的,必能获得生命。”</div><div>在墙角耶稣倚靠墙壁的地方,有一块褐色石头上据说留下的是耶稣的手印。一定要摸一摸哦。</div><div><br></div> <div>苦路到这里就转向朝西,往前开始上坡,不远处穿过门洞就是苦路的第六站。</div><div><br></div> <p>【第六站:为耶稣擦去脸上的血】不断的被罗马士兵用藤条抽打的耶稣,脸上全是汗水和血渍。这时一个他曾治愈过的女孩(维罗妮卡)觉得他太可怜,勇敢地穿过人群,跑过去用自己的头巾给耶稣擦脸。这时耶稣才睁开了他那对因被殴打而肿胀的难以睁开的双眼,当维罗妮卡再看那块头巾时,耶稣的脸庞清晰地印在了上面,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照相术,开启了人脸识别的先河。</p><p> 耶稣没有留下任何画像资料,来自维罗妮卡这块头巾印下的耶稣形象,被认为是现在各种耶稣形象的主要来源。在天主教的宗教艺术中,有非常多跟维罗尼加的手帕相关的画作。</p><p> 这件被称为“维罗妮卡的头巾(Veil of Veronica)”早已成为基督教的圣物,目前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维罗妮卡像上方的阁楼里。<br><br></p> <p>维罗妮卡后来悲伤而亡,葬在这里被后人誉为“圣妇”,并以其名建教堂。这一站的地点是在1883年确认,希腊的罗马天主教买下了这个地方,修建了圣脸和圣维罗妮卡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Face and Saint Veronica ),拉丁文有“真实图像”的意思及为“真相”。教堂中的祭台上燃放着美丽的烛光。传说这里曾是维罗妮卡的家,维罗妮卡给耶稣擦脸的地方就在他们的房子里。但这个教堂不对外开放,教堂门口有一个小工作室,里面有修女给圣像上色并出售。</p><p> 这件事也只是早期教会的传说,並没有记载在圣经之中。</p><p><br></p> <div>离开维罗妮卡的家我们继续向前,苦路这一段路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街道之一。</div><div><br></div> <div>由于刑场各各他(骷髅山)在山上,这一路都是上坡。路边商店有很多是卖与苦路有关的宗教纪念品。往前看有个长长的门洞,快到苦路的第七站了。</div><div><br></div> <div>门洞内幽黑深长,是乎还能看见两千年前的点点闪光。这是早期耶路撒冷城的一个西城门,出城门后就离各各他刑场不远了。因为是通向刑场的门,要在此张贴判刑告示,所以它叫“审判门”(Judgment Gate),也叫“正义之门”。</div><div><br></div> <p>【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苦路的第七站就是耶稣前往城墙外受刑地穿过的审判门(正义之门),也是张贴他死刑告示的地方。</p><p> 话说虽然有西门的帮助,但沉重的十字架使得耶稣被城门门槛绊住,在这里第二次跌倒,他的膝盖被摔破,头埋进了尘土里。</p><p> 现在的第七站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内,完全看不出当年城外的荒凉。城门外正对那青铜圆盘下便是耶稣摔倒的地方。</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目前在这一站点上修建了这座科普特小教堂(科普特人祖籍在埃及,他们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是一个古罗马建筑形态的的圣方济各小礼拜堂,礼拜堂内部祭坛墙上有耶稣跌倒的雕塑像纪念该事件。<br><br></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往前走不了多远一点,就到了第八站。<br></p><p>【第八站:耶稣安慰耶路撒冷的妇女们】很多百姓及虔诚的信徒跟随着耶稣,其中有许多接受过耶稣的医治和不少的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在这里耶稣也因为不堪刑罚而停了一下。耶稣对大群哭泣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泣,为你们的孩子,为耶路撒冷的未来哭泣吧。”耶稣劝妇女们若因他所受的苦难和痛楚悲伤,她们更应当先为自己的儿女哭泣。耶稣在极大患难中不自怜,他所要的仍是提醒在迷夢中的人走正道!这是一段极具神秘色彩的话,有圣经学者认为这是耶稣对耶路撒冷不久将被彻底摧毁生灵涂炭的预言。事实上,在耶稣死后40年的公元70年,罗马大军摧毁了耶路撒冷圣殿。以后犹太人不断反抗,导致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彻底碾平耶路撒冷,屠杀了无数的犹太人,导致以色列亡国。</p><p><br></p></font></h3> <p>圆盘标志旁边是一个希腊的东正教教堂。在外墙上有一个十字架记号,传说这里是耶稣对耶路撒冷妇人说话的地方。苦路的第八站是一块雕刻着拉丁十字和罗马字母IC和XC的石头,它们分别代表“耶稣”和“基督”,在其下面的单词“NIKA”是希腊语胜利的意思,因此这句话代表了“耶稣基督取得了胜利”。</p><p> 第八站前往第九站需要绕行一段路,这是因为耶路撒冷老城几经战火后建的城墙。当初这里是可以直通第九站的。<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耶稣不堪重负,第三次重重摔向地面。</p><p> 当时这里就是被称为各各他山的乱葬岗。耶稣最后一次重重的摔倒在地上,这次连罗马士兵都知道他不可能再站起来了,于是粗鲁的抓着他,强行将耶稣架往山上。<br></p><p> 苦路第九站建有埃塞俄比亚东正教修道院(Ethiopian Orthodox Monastery) 和科普特正教的圣安东尼修道院(Coptic Orthodox Monastery of Saint Anthony)。这两个教堂与圣墓教堂紧相连,可以清楚地看到圣墓教堂的圆形顶和上面的十字架,但这里现在走不过去,得回头绕过去。</p><p><br></p></font></h3> <h3>第9站在一个岔路里,不知道的会错过。这里提供租用十字架的服务,以便朝圣者真切感受耶稣生命最后时刻的心路历程。</h3><div><br></div> <div>继续往前,这里已经进入基督徒区了。到了一个广场,广场尽头最右边有一个小小的门洞,进去就是圣墓教堂。</div><div><br></div> <p>我们来到了苦路的终点,基督教的圣地圣墓教堂。圣墓教堂又叫复活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这里既是耶稣受难之地,也是传说中耶稣安葬和复活升天的地方。苦路第十站到第十四站都在这里面。</p><br> <h3><font color="#010101"><p>这就是圣墓教堂了,两个门拱只开了一个门:在耶稣的时代,以色列被罗马帝国统治,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禁止基督教,在耶稣受难地修了一个罗马式的爱神阿芙罗狄蒂神庙。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之后,指派自己的母亲海伦查找耶稣的墓地。大约在325年下令在耶稣受难地拆除原来维纳斯神庙,在其基础上改建教堂纪念耶稣。圣墓教堂由两座教堂组成,一座是各各他耶稣受难的地方,一座是耶稣的墓即复活的地方。两座教堂之间有通道相连分别纪念十字架和墓穴。后来教堂多次被摧毁和重建、扩建,现在的教堂是1810年重修的。圣墓教堂被视为是基督教当今最神圣的圣地之一,内有吊灯、大型烛台、石楼梯、金箔装饰和很多暗室。<br><br></p></font></h3> <p>【第十站:耶稣的外衣被剥下】故事说汗流浃背满身是血的耶稣经过各种艰难,抵达了刑场各各他(骷髅山)受刑。罗马士兵在这个地方准备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p><p> 在动手之前,耶稣被剥去衣服,士兵们将为了羞辱耶稣而特意“赐”给他穿的的外衣撕开,分为四份,每人一份。又争夺他的内衣,这件内衣是一块整布,士兵就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句话如圣经上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当时一般不会出现这种瓜分死囚衣物的现象,但出于羞辱耶稣的目的,他身上的衣物材质较好,才遭此争抢。</p><p> 耶稣被脱下衣服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叫法兰克的小教堂,照片中圣墓教堂入口外右侧有阶梯上去的就是,小教堂顶部灰色圆顶下就是耶稣被剥去衣服的地方,可以从这往里望,不能从这里进去的。</p><br> <h3><font color="#010101"><p>【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进入圣墓大教堂门内,沿着右侧的楼梯上楼,有两个小厅,第一个就是苦路第十一站所在的地方名叫骷髅地。</p><p> 在这里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开始施行酷刑时,同时还钉了另外两个死刑犯,一左一右把耶稣的十字架夹在中间,据圣经记载,在即将被钉上十字架之前耶稣说道“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耶稣请主宽恕忏悔的囚犯。随后耶稣赤裸上身平躺在十字架上,双臂被拉开,兵士们用巨大锋利的铁钉锤进耶稣的手腕和脚上。</p><p>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地当年是一座小山。现在是受难地小教堂的这个祭坛。祭坛上方的马赛克壁画“耶稣受难”也在讲述着这个故事。</p><p>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第十二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就在十一站旁边,就是耶稣死去的地方。</p><p> 故事还在继续:耶稣被钉后,十字架缓缓提升,竖立在土地上。当十字架从地上被举起来时,鲜血从耶稣那被撕裂拉长的伤痕中喷涌而出,顺着十字架流到地上,因着剧痛和身体失血,耶稣的身体抽搐发烧,十字架在微微颤动。士兵将他举起,十字架砰的一声插入地上的洞中,耶稣的身体悬挂在铁钉上,每次呼吸都需要将身体从铁钉向上提才可以。在耶稣的十字架旁站着他的母亲和他最重要的一个门徒抹大拉的玛利亚。耶稣见他的母亲和爱徒一起站着,就对母亲说“母亲,那就是你的孩子”,又对爱徒说“那就是你的母亲”(于是那门徒就把玛利亚奉养在自己家中)。</p><p><br></p></font></h3> <div>这时正是中午,遍地都变黑暗了,直到下午三时许,太阳也变黑了,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被钉了六个时辰。耶稣大声呼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了我?”看热闹的人却对他说看上帝来不来救他。耶稣又大声呼喊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托付在你的手中。”说完就断气了。这时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传说刹那间大地震动磐石崩裂,连坟墓也开了,甚至那些死去的圣徒也复活了从坟墓里出来,看守的士兵都惊恐不已,说:“他真的是上帝的儿子!”有史料记载橄榄山此时也发生崩裂。 <br></div><div><br></div> 这里是一个祭坛,这个东正教的祭坛传说建立在各各他的石头上。是耶稣与两个強盜的十字架被立之地。上方矗立着那著名的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祭坛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有一块受难石,是一块有个圆孔大理石,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现在是一个压痕银盘,表示着十字架的确切位置。信徒可以触摸这块受难石。虔诚的教徒排着队到跟前跪着爬着来摸这个孔,这里就是耶稣受难死亡的地方。祭坛后面和两侧地面的玻璃柜里,还保留着耶稣死亡地各各他的地面原貌。<br>苦路第十二站在这个祭坛由希腊东正教会负责管理。<p> <br></p>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的墙面除了有马赛克壁画《耶稣受难》,还有这一幅《献祭以撒》,两幅马赛克壁画象征着圣经的旧约与新约的某种联系,以撒与耶稣的形象如此相似,寓意上帝以爱子之死为人类赎罪。</font></h3><div> 君士坦丁认为基督教能够挽救罗马帝国,他的母亲海伦娜在公元325年前往耶路撒冷寻找与耶稣生平有关的圣物。据说她带回了耶稣殉教的十字架和钉子,并将这些钉子钉入君士坦丁大帝的盔甲与武器,让他得以刀枪不入。海伦娜在苦路第十二站的地方挖出了三个十字架:一个钉耶稣的和两个钉死小偷的。为了辨认哪个是耶稣的,传说海伦娜找了一些垂死的病人,让他们逐一触摸这三个十字架,结果触到耶稣十字架的人病就好了,也就确定了十字架的准确位置,据称十字架上刻着“拿撒勒的耶稣,犹太人之王”。真十字架就成为了基督教的圣物。于是开始在这里修建教堂。</div><br> 耶稣在钉死在十字架的这天十三号星期五,因为犹太人的规矩不应在安息日之前的星期六处决犯人,要求罗马总督彼拉多将他的身体搬离十字架,这时一个名叫朗基努斯Longinus的罗马士兵,他为了证实耶稣是否真的死了,用了一枝长枪刺入耶稣的肋骨中作为测试,这时鲜血从伤口喷出染红了整枝枪,确定了耶稣已经死亡。<div> 至于那把枪和人也是有故事的:这个用枪刺入耶稣身体的朗基奴斯,据说他几乎全盲,在他扎刺耶稣时,耶稣的血滴入了他的眼睛,使其双眼不再瞎盲立马复明。朗基努斯瞬间被感化,此后放弃了原先的身份,成为了一名修士,并拥有了行使神迹的能力。后来他被追认为圣徒,称为“圣朗基努斯”。这根枪也因此便成为宗教的圣物“朗基努斯之枪”,后世有人称它为“命运之枪”。</div><div>经过无数战争岁月,郎基努斯圣枪已经断成了三截,因为沾染有耶稣的圣血,所以永远不朽不坏,传说只要谁拿到它,就能够横扫欧洲统治世界。现在罗马教廷宣布这支圣枪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祭殿里,有四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圣枪就在其中一个的里面。</div><div> 又有传说三截断片被历朝历代重新打造,就有了多把朗基努斯之枪,一把在维也纳霍夫堡博物馆、一把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一把在大格拉斯顿柏立修道院。认为只要手持有该枪,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一百二十尺范围以内的人皆臣服,持有这枪者更可主宰世界的命运,但一旦失去圣枪,持有者将立刻毙命。在古代罗马帝国中,这枪成为权力的象征,多位战绩彪炳的君主,手中持有这把枪打了无数胜仗。历史上圣枪曾经被郎基奴斯、君士坦丁大帝、查理曼大帝以及多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持有过。</div><div>希特勒曾经对这把圣枪着迷,执著的相信持有“圣枪”的领袖可以具有统治世界的终极力量。入侵维也纳后,纳粹偷走了朗基努斯枪,希特勒借此宣扬他的胜利。1938年他把圣枪送到恺撒大教堂成了它的主人。1945年4月30日,美军占领了恺撒大教堂,夺走了圣枪,两个多小时之后,它的主人就一命呜呼。</div><br> <div>从楼上向下望去就是圣墓教堂的整个门厅,这里就是苦路的第十三站了。</div><div>【第十三站:耶穌身体在从十架取下】有一个亚利马太的名叫約瑟的人去见总督彼拉多求取耶稣的尸体,彼拉多对此表示同意。获得许可的约瑟将经过测试确定已经死亡的耶稣躯体从刑场摘下。</div><div> 这个约瑟並不是耶稣公开的门徒,在过去耶稣的重要场合中他也不在场,然而,当耶稣被钉其他门徒都逃跑之际,他挺身而出,取下耶稣的遗体准备安葬。</div><br> <h3>大厅的中央是一块石板,这就是按犹太传统为死去的人清理尸体的“洗尸台”。</h3><h3><font color="#010101">这块石板是把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来,入墓前放置的地方。耶稣气绝后从十字架上被约瑟放下,尸体就被放到这个有点凹凸不平的石头板上涂抹膏油,全身涂油并用细麻布裹好后,准备安葬。石板上泛着红色,有人说这是耶稣的血染成的。这块石板也被称做涂膏油石。不过石板是1810年才放在这里的。它是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仪天主教和科普特教等宗教的共同圣物。</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涂膏油石的后面是一组华丽的马赛克壁画,这是为新千年庆典以及教皇保罗二世拜访教堂而准备的,它讲述了耶稣受难第十三站所发生的故事:右边是约瑟正将耶稣从十字架上移下来,上面有正在哭泣的天使,十字架下面是一个颅骨和一对交叉放置的骨头(据说钉死耶稣的位置埋藏着亚当的头骨,当耶稣的鲜血滴在颅骨上,人类的原罪就得到了救赎);中间是耶稣的尸体放在涂抹着药和油的混合物的石板上,耶稣的母亲坐在靠近耶稣头部的位置,她悲伤地抱着耶稣的头,耶路撒冷的妇女们正围着耶稣的尸体哀切。约瑟和他的助手则在耶稣的脚旁;左边是约瑟和他的助手将用裹尸布包好的耶稣搬进墓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墙壁上的巨幅马赛克画表现了这一场景。</font></h3><div><br></div> <div>石板上方的灯分别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东仪天主教和科普特教会等教派敬献。</div><br> <div>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基督徒跪在这里祈祷,有的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浸透着耶稣的血的石头。</div><div><br></div> <div>看来这石板也有可能同是伊斯兰教的圣物,穆斯林打扮祈祷者虔诚地亲吻着</div><div><br></div> 涂膏礼之石据说很神的,很多信徒围绕在石头周围,用自己带来的信物擦拭石头,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还有更多旅游者则是把自己身上所有找得出来的东西都放在石板上“开光”,然后可以带回家供奉求得好运。 <div>咱们也把手机放在浸透着耶稣鲜血的石板上,看看有没有机会和耶稣建个群,发个朋友圈。</div><div><br></div> <p>从门厅向左走,进入一个高大的教堂圆拱顶大厅,大厅中央便只有这样一个小教堂一样的建筑,这就是苦路第十四站著名的圣墓,里面就是埋葬耶稣的墓穴。</p><br> <div>第十四站也是“苦路”的最后一站,就是耶稣之墓,这也是圣墓大教堂名称的由来。耶稣之墓位于一座圆形的大厅内,阳光从穹顶透进来,照在下面神龛一样的建筑上,这座建筑顶部有石头柱廊,最上方是黑色的洋葱头顶,它被称为“小房子”(Edicule),曾在一场大火中受损,在1808年至1810年得到重建,圣墓就被围在其中。圣墓内有43盏灯日夜燃烧。</div><div>苦路第十四站是整个苦路的终点,也是最终埋葬耶稣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位于圣墓大教堂的正中心。</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谁都想进去探究圣墓的神秘,但是您必须跟着这长长的队伍围着耶稣墓排上一圈,而且行进非常缓慢。门口有神职人员维持秩序,一次只能进去三四个人,进入墓地瞻仰的时间很短。进入中央的小房间,房间的门很低矮,需要放下身段俯身进入,室内灯光昏暗,大家跪在神龛之前,抚摸一下当年耶稣入葬时的停尸处上的石板就出来,只有这一组人出来了,下一组人才能进去。</font></h3><div><br></div> 【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及復活】继续我们的故事:当时亚利马太的約瑟和圣母及其他基督徒取下耶稣的遗体裹好后,安葬在约瑟为自己准备的新凿好的石墓里。圣墓内很狭小,不足2米宽。他们将耶稣的身体就安放在坟墓内的一个石灰岩板上,这块石板也被叫做“石床”。这处墓穴与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相隔只有几百米远。他们将石墓用一块可以滚动的巨石封好后,交由一队兵士看守,就离开了。<br>    <h3><font color="#010101">在第三日的早上天快亮的时候,忽然大地震动,有天使从天上下来,相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看守的人吓得浑身乱颤。玛利亚等妇女带着香料来到墓地看耶稣,发现石门已经滚开,裹尸布完好地留在原处,但耶稣的尸体却不见了,仅是一座空墓。天使告诉玛利亚等妇女,耶稣已经复活了,去加利利了,让门徒们去加利利找已经复活的耶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耶稣被葬进三天后,人们在马可楼也看到耶稣显灵。</font></h3><br> <h3>第十四站分为天使教堂和圣墓教堂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供奉着封闭耶稣墓室石头的一部分,第二部分绘有耶稣复活的壁画,虔诚的信徒们会在此点燃蜡烛又迅速吹灭,将此作为圣物带回家中。<br><br></h3> <div>之前看到过一个报道,照片显示2017年圣墓之内的石板曾经被打开。<br></div><div>圣墓教堂由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美尼亚教会带领下进行大规模修复,包括剥掉坟墓的外层,清洗和修复它们。</div><div>坟墓的大理石覆面被打开了,而这个有雕刻的大理石板首次曝光,上面有基督教的十字架刻印,日期可追溯到十字军时代。并且发现下面有大量的填充物。几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坟墓的原始表面。<br></div><br> <div>受邀的雅典国家技术大学(该团队此前负责过雅典卫城和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等修复项目)对小房子展开研究。这项400多万美元的项目得到了包括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多方资助。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对该项目进行监督。</div><div><br></div> <div>苦路走到了终点,劳累了双腿,咱们也坐下歇歇,品味品味教堂里的艺术珍品,荡其心灵。</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圣墓教堂经过多次劫难。614年波斯人入侵后放火烧毁教堂,后经东罗马帝国皇帝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修复。11世纪初,统治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的哈里发,哈基姆; 哈基姆·穆萨·阿拉下令将教堂拆除,震惊了整个欧洲。以后拜占庭 皇帝与后任的哈里发达成协议修复了教堂。12世纪,欧洲十字军以保护基督教的圣城为名,攻入耶路撒冷城。十字军将圣墓教堂改建成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将两座教堂完全融为一体,成为现在的圣墓教堂。</font></h3><div><br></div> <div>祭坛上的圣像充满时代感,用现代艺术的展现更有精品的韵味。</div><div><br></div> <h3>由于历史原因,圣墓教堂财产争执延续不断。圣墓教堂目前由六个教派共同管理。其中三大主要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教派)掌握了大多数控制权,科普特派基督教、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和叙利亚基督教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所有教派达成一致的《现状诏书》中,教堂的部分地方属于各教派的共管区,其中包括墓地。<br>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教堂里面还有数个小教堂和礼拜堂,分别由几大教派和分支来管理和使用。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据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的一部分。<br><br></h3> <div>古老的圣墓教堂的大门,是历史的见证者。然而自12世纪起圣墓教堂掌管大门钥匙的是两个穆斯林家族,据说是可以平衡各教派之间的争执。</div><br> <div>如今耶路撒冷的古城早已经被没有以前那么神秘,每年这里接待数以百万计的游览者,而这十四个难以磨灭的痕迹却一直是基督教徒的心之所向。</div><div>不管是否有人否认耶稣这个人物的存在,然而闻名中外的耶路撒冷“苦路十四站”将两千多年前这里每一站的细节活生生的摆在那里,也许历史始终不能只是故事,只有拥有了证据的历史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目前学术界并不认可这项考古学上的“伟大成就”,认为发现真十字架是杜撰的历史。当时的著名基督教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的史记中,没有提到海伦娜发现的十字架。但他指出,有清楚和可见的证据显示的确发现了耶稣的墓穴。关于耶稣墓穴的发现,在其它史记中也有记载。</div><div><br></div> <div>耶稣殉难后的圣物很多,传说中的一些物品还有留存, 比如前面说到刺入耶稣身体的矛尖,多处教堂声称存有真十字架残片,还有都灵的神秘裹尸布。不过,圣墓大教堂毕竟是真正的充满灵气之地,教堂里很多信徒也是充满激动之情,在涂膏石前跪拜,拿着信物摩擦;在骷髅地排队俯身亲吻;在圣墓饱含虔敬之心朝拜。甚至还患上专门为这种激动之心定义的病症——“耶路撒冷综合症(Jerusalem Syndrome)”</div><div> 耶路撒冷综合症又名圣城综合症,是一种由于访问耶路撒冷城而触发的精神现象,包括一些宗教主题的激烈的思想困扰、错觉或其他类似精神病的体验。产生这种现象的患者先前并无精神病的任何征兆,只是在到达 耶路撒冷后才开始发病。而几周后, 或者离开 耶路撒冷后就彻底痊愈。有医生就说在他曾接待的患者中,自称耶稣的有好几个,也有自称圣母玛利亚的。</div><div>耶路撒冷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心理疾病患者或狂热宗教徒。将此作为一般旅游景点的人也会出现耶路撒冷综合症。</div><br> <div>对于基督徒来讲,坐落在基督徒区中心的圣墓教堂是耶路撒冷老城中最神圣的地方,因为它见证了耶稣生命中最后的几个小时。基督徒认为这里就是耶稣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升天的地方。所以在过去的将近1700年的时间里,各个国家的基督教朝拜者不断的来到这里来悼念和祈祷,</div><div><br></div> <div>耶稣受难苦路14站走完了,出了教堂。两千多年过去了,耶稣的影响和信徒已遍及全世界,他仍然在拯救着人们的灵魂,信徒们把自己的精神痛苦交由他来扛着承担,而希望自己能过上简单快乐的生活。</div><div>我们从圣墓教堂西门出口离开,出门向西是雅法门方向。</div><div><br></div> <div>走在古老的街道上,留下的是上帝的世界,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不同民族和宗教的人,尤其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这里一起生活。我们在新闻上听到的冲突,在平时日常当中不常这样,这里大家都很安静的生活。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你都可以看见人们悠闲地走在大马路上,丝毫没有紧张和急迫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氛围也非常融洽和包容。</div><div><br></div> <div>耶路撒冷老城每个周五都有走苦路的仪式,由方济各会组织,还会穿上当时的一些服装,从第一站出发开始苦路的朝拜活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跟随,会省去很多寻找的时间。</div><div>道路两旁百业兴旺,可以采购到很多当地特色的各种商品。</div><div><br></div> <div>做串珠用的各种鲜艳颜色的漂亮石头</div><div><br></div> <div>比石头更加鲜艳的各种糖果食品,颜色美的让你不敢下口。</div><div><br></div> <div>迎着西下的太阳,前面看见的就是“雅法门”了。</div><div><br></div> <div>雅法门朝向是特拉维夫-雅法城的雅法港,它的右侧矗立着大卫塔,所以也叫大卫门。</div><div><br></div> <div>从前雅法门外有一条大道直通地中海边的雅法城,因此得名。</div><div><br></div> <div>找到大巴车站,结束一天旅途回家。</div><div><br></div> <h3>这里天天大太阳,阳光下最热估计会不止40度,穿短袖体血衫外露的身体没有抹防晒霜的都被晒黑。全天行程约20公里,步行估计有三分之一,来来回回大概六七公里吧,走得还是很多的,苦路嘛!</h3><div><br></div> <div>特别推荐耶路撒冷的羊奶,很好的喔。</div><h3>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准备到巴勒斯坦伯利恒,那里有著名的圣诞教堂。</h3> <h3>已经发表的游记专集, 请鉴赏。(可复制粘贴下面的网址,从浏览器阅读。)</h3><h3>https://www.meipian.cn/c/10270336/1?user_id=10270336&uuid=d0144ec0f000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