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山,令人迷醉

江南一苇

<h3>  让我真正陶醉于山水之美的地方,先有张家界,后有九寨沟,现在,又多了个黄山。登临黄山是我多年的梦想,一朝登临,终于圆梦。黄山,我们终于来了!</h3><h3> 从童年起,我就从家中画册中认识了黄山,觉得黄山美得不可思议,此后总想着,有朝一日要去黄山看看。可也怪,尽管埋在心底的念头时时冒出来,几十年过来竟未能成行,直到退休以后的现在。</h3><h3>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完黄山才有了真切的体验,此言不虚。人说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温泉不稀罕,各地都有;云海呢,可遇而不可求,且不说它;唯有奇松、怪石时常可见,人人可见,只要不是大雾天气。</h3><h3> 概言之,黄山的松树及石峰形态多样、丰富、奇特,可用“仪态万方”来形容。而且,黄山面积阔大,分为五大景区,却又彼此相通;各山峰呈散点分布,各有亮点,各具特色,共同组成参差多态而又和谐的梦幻图景,让游客们目迷神醉、惊喜连连,常有因看景不看路失足的危险。所以,导游常常提醒:看景不看路,看路不看景。</h3><h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旦领略了黄山之美,其它各名山便相形见绌了。黄山之美,不可多得,它几乎集合了华夏大地各座名山之精粹,博大而齐备,丰赡而多姿,可能用“造化钟神秀”形容这里更加合适。。</h3><h3> 这次出游,我们特地选择了秋晴天气,雨天大雾机率少,能见度最佳。果然,黄山两日天气晴好,我们还幸运地观看了日落与日出,殊为难得。据导游小汪说,黄山一年四季以雨雾天居多,且不可预测,瞬息万变。刘海粟大师一生十上黄山写生,九逢雨天,悻悻而返。所以,导游戏说我们“人品好”。这才明白,难怪黄山当地叫卖雨衣的特別多,其他各地名山却不是这样。</h3><h3> 要说遗憾,总会有的。因为小团队中各人体力悬殊较大,有的还患有腿疾、心脏病,为顾及全体,所以中途有些山路陡峭的景点就放弃了,只能选择路途平易的线路。比如西海峡谷,如梦似幻,美得令人窒息,只有我和吴同学游了一小段,然后原地返回;又比如经过莲花峰而未登顶,我们全都绕道而行。不过,要在两天之内遍及所有景点,确实难以办到。我在白鹅岭上看到一则“游览指南”,竟然设计了15条游览路线,虽然大同小异,但足以说明黄山游径的复杂、景点的丰富,每条线路都难以尽括全部景点。有位游客告诉我,黄山至少要来四次,春夏秋冬各有其美。</h3><h3> 算了,不必多说了,还是直接看图吧。不过,照片全用手机拍摄,硬件既不行,技术也欠缺,只好以数量取胜。因为是沿途行摄,多方拍摄,大家可以全面领略黄山风貌。</h3><h3> (梁亦威图文/20191117)</h3> <h3>  著名的“迎客松”,国宝级的松树,二十四小时都有人护卫。</h3> <h3>  坐了半小时的摆渡大巴,我们来到黄山的后山大门(云谷寺)。我们在这里稍事休息,准备坐索道上山。远眺无名山峰,不禁产生了一种急欲攀登的心情。</h3> <h3>  大家在等待徒步上山的游客时,有一小时空闲,我们四位同学趁机走了一段新辟游道,并在一处留影。</h3><h3> 我们胸前标牌上有“原野”二字。</h3> <h3>  初见寻常之景,竟有些激动,但精彩的还在后半程。</h3> <h3>  山上行人之中,十有六七皆拄拐杖,我们八人也是人手一根,旅馆老板赠送。拄杖而行,于我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也确实管用,上阶下梯还真是省力,大大减缓了膝关节的压力。到后来,竟离不开这什物了,十分顺手,舍不得丢弃,便一路带回了郴州。</h3> <h3>  山势嶙峋,好景不断。有一位七旬老头只顾看景,不慎跌倒,怎么挣扎都起不来了,只好原地静坐揉腿,他旁边似乎也无亲友陪伴。不知后来如何处置。</h3><h3> 途中,我们至少看到三位超过八十岁的老人徒步慢行,还有一位坐着滑杆,自称老顽童。</h3> <h3>  黄山松树多而奇特,导游重点介绍的约有五六棵,导游线路图上也会有标注。</h3><h3> 这一棵叫“黑虎松”,导游戏言,此处留影宜男不宜女。</h3> <h3>  这一棵叫“夫妻松”或“连理松”,形态较为奇持:树的下部是合根,上面却自然分开平行生长。寓意夫妻命运相连,却又彼此独立而不分离。此树适合情侣拍照。</h3> <h3>  中午时分,我们8个人在白鹅岭山坪“煮饭”吃一一首次尝试“自热式盒饭”,非常简便,不用烧开水,只需少量冷水淋湿加热包即可,10分钟饭菜皆热。打开一尝,热乎乎的各色饭菜,口味真不错。我买的是“土豆烧牛腩”,夫人选的是“宫保鸡丁”,都是29元,他们也有买23元的。</h3><h3> 因为是新奇玩艺,引来不少游客的围观,其实我们也是前不久才知道这种产品。黄山顶上的吃住都很贵,一瓶矿泉水10元,一碗面条50元,一般人难以承受。</h3><h3> 因物质运输困难,当地产生了大量的挑山工,每天挑担往山上运送生活物质,往山下运送垃圾废品,论斤算价,每斤八毛。他们肩挑重担,喘气流汗,步步腿颤。你说,食品价格能不高吗?</h3> <h3>  这一处在始信峰附近,照相留影的人特别多。</h3> <h3>  我们八人也在此合影。</h3> <h3>  这种无名松树随处可见。</h3> <h3>  黄山不似别处名山,偶有几处精彩之笔,而是处处皆有,精彩不断。它们有如天然画廊,成了画家、摄影家的灵感来源。</h3> <h3>  我在始信峰上的留影,脚下仅方寸之地。</h3> <h3>  于老师留影。</h3> <h3>  拍下这张,是为了展示黄山秋树的绚烂色彩。黄山以松树闻名,但其它植物也很丰富。</h3> <h3>  &nbsp;图为“梦笔生花”,中下方的石峰。</h3><h3> 黄山游览,有的从前山上后山下,有的从后山上前山下,究竟何种游法好?就此,我从导游小汪那里得到了答案:一日游大多选择前山上后山下,两日游大多选择后山上前山下。我同意他的说法,盖由路途远近及住宿地点所决定。</h3> <h3>  这就是团结松,自有奇特之处,但被赋予了太浓的政治色彩,据说曾被许多高层人物所欣赏。巧的是,它竟可用”一个……、二个……三个……四项……、五十六个民族“来概括。有人由下往上仔细数过,分毫不差。</h3> <h3>  只有我和吴老板两人干劲充足,用了20分钟赶往“西海峡谷”去观望虚实,看了几处美景然后返回。其余6人在原地休息等候。</h3><h3> 这处景点叫“倒挂朝靴”,细看可辨。</h3> <h3>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72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陪衬,如一支支神来之笔,给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h3> <h3>  时逢深秋时节,松枝上也染上了几抹秋韵。</h3> <h3>  松树扎根处,几乎全是石隙之中。我特意拍下这张图,可见扎根之坚牢,生存之不易。</h3> <h3> 我感觉并不很累,比爬家乡的苏仙岭还容易,真没想到。为何?一是上下坡后,时有平道衔接和缓冲;二是走走停停,时坐时歇,这是导游的有意安排(中老年居多)。当然,还有索道和拐杖的助力。</h3> <h3>  著名的“飞来石”,必观景点之一,稍稍倾斜,巍然屹立。相信你一定很眼熟,它在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中反复出现。</h3> <h3>  我爬上飞来石的平台,下<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面峭崖深不见底,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并无围栏,但另一面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平台上仅能容二三十人。</span></h3> <h3>  离开飞来石又走了一程,再次回望远处的飞来石。左上方的光明顶依稀可见,白色圆球是气象台设施。</h3><h3> 光明顶是我们今天的最后目的地,我们将在其附近的“白鹅山庄”住一宿。</h3> <h3>  我常常比他们七人要落后一大截,为拍好风景得选点对光,左右比划。我的手脚足够麻利,行摄匆匆全靠抢拍,并非细斟慢酌。一经拍好,便追赶我们“原野”队伍。有一次,差点滚落悬崖之下。</h3> <h3>  石峰上的松树往往不大,恐怕与其养料不足有关。仿佛松石盆景,树虽小,但年头不小。</h3> <h3>  这是下午五时后的景像。</h3> <h3>  赶到白鹅山庄时,恰逢日落时分,有幸看到了黄山日落。山坪朝西面挤满了几百人观着此景,前后几分钟时间,眼见着金乌逐渐隐没,直至消失。</h3><h3> 导游一再说我们很幸运,来得多不如来得巧,有人多次登黄山为看日落日出,却不能如愿。由此可见,黄山的天气确实是变化无常。</h3> <h3>  这是我们住的白鹅山庄。</h3> <h3>  第二天五点半全体起床看日出,气温低至9度,我套上所有单衣,毛线帽也戴上了。东面观景台上早已布满人群,长枪短炮们占据了有利位置,翘首以待。</h3><h3> 有人提前半小时等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仅提前五分钟挤进人群(怕冷着自己),爬上一块石头。昨晚看预报,太阳6时21分开始升起,实则6时17分就露脸了。我觉得没有昨天日落壮观、有趣。</h3> <h3>  早餐不错,酱黄瓜多年未尝今又尝,又脆又香,红腐乳也是别有风味。</h3><h3> 我们早餐后便出发,途经一个山口时,见到了这种奇异景像:天边一条笔直的云线无限延长,群峰笼罩于似云似烟的雾霭之中,气象恢弘,别处实难见之。曙光初照云山雾海,也动人心魄。</h3> <h3>  下了光明顶,回望制高点时拍下这幅照片。</h3> <h3>  边走边拍,全凭感觉。</h3> <h3> 景点太多,忘了这里的命名。</h3> <h3>  我们选择了两日游,但也有不少人愿意一日游。一般说来,如果体力好、想省钱的话,可选择一日游,但只能匆匆游览主要景点,除辛苦之外,还不能从容观景和拍照。</h3><h3> 中老年人大多选择两日游,时间充裕,优游悠哉,还可多看几处景点。假如要游遍所有景点,可能三日游更好。附带说一句,黄山门票三日内有效,可反复上下山。</h3> <h3>  在临近莲花峰的峡谷内,仰拍此景。</h3> <h3>  许多松树的枝柯集中一侧生长,于此可见一斑。巧的是,这棵松树身上半晴半阴,界限分明。</h3> <h3>  这一处名为“百丈梯”,正是当年刘晓庆拍《小花》的外景之地,那一场跪抬伤员赵永生的戏分十分感人。当时两人抬着担架实拍,上面躺着160斤重的唐国强,因为山道陡峭,担架前端的刘晓庆只好跪地挪爬上山,膝盖都磨破了。</h3><h3> 夫人听了导游介绍,多年前也看过《小花》,顿时来了精神,她从小喜欢唱歌,便执意要我拍这一段视频,边走边唱片中插曲《绒花》,表示对刘晓庆的钦佩之情。</h3> <h3>  海豚吻天石。不说不知,一说便像。</h3> <h3>  黄山的石板山路修得真好,宽阔平坦而不打滑,走起来十分舒服。</h3> <h3>  天气晴好,不冷不热。</h3> <h3>  穿过一个大石缝。</h3> <h3>  石峰纹理清晰可见。</h3> <h3>  这是莲花峰,三大主峰之一,因团队中有人体力不济,我们未能登顶。</h3> <h3> 远眺莲花峰。据说从空中俯视才状如莲花。</h3> <h3>  这棵毫不起眼的松树叫“送客松”,据说原来的枯萎了,只好移栽一株于此,但不如原树优美。</h3> <h3>  临近迎客松时,游人明显增多。</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旁侧一景。</span></h3> <h3>  “迎客松”,最后才见真容,如同戏台上的一出“压轴节目”,无奈人山人海,观者如堵。此刻是上午10时许。</h3><h3> 几乎无法留影一一挤不进去;可又必须留影一一因为它是黄山的标志。于是,争先恐后,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可是,拍下一看,惨不忍睹:大逆光,脸墨黑,有光晕,人挨人。</h3><h3> 光线不对,下午正好,无法苦等,只能下山。人生处处有遗憾。</h3> <h3>  导游早就强调,“迎客松一定要去看呀,否则白来黄山啦!”我们8人中,无一人能拍得满意的留影,急也白搭。</h3><h3> 我只好另选角度,避开人头,独立险处,抢下这两张风光照,还算基本满意。不容易呀!</h3> <h3>  我们最后在前山玉屏索道站下山,票价90元。</h3><h3> 下山后,导游带我们在山麓沿途又看了几处景点。</h3> <h3>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屯溪老街上。晚上出门闲逛,拍下街口夜景。</h3><h3> 老街店铺中以“文房四宝”居多,在“文房四宝”之最中,安徽一省就占了两席,即歙县的徽墨,泾县的宣纸。其实,毛笔和石砚也相当不错。</h3><h3> 这天下午,我们联系好了“千岛湖一日游”,翌日清早出发。</h3> <p class="ql-block">  黄山一游,刻骨铭心。身体疲累,但一路饱览奇松怪石,却又赏心悦目,兴奋不已,累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爬山真累,吃住真贵,景色真美。还有人说,不来黄山想得慌,登上黄山累得慌,黄山景色真迷人,以后还要来黄山。</p><p class="ql-block"> 欢迎各位看官转发分享。</p><p class="ql-block"> (梁亦威图文/201911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