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什么是鼠疫?</h3><h3> 鼠疫是鼠疫杆菌通过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包括腺型鼠疫、肺型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鼠疫发病率较高、传染性强,患者死后全身发黑,故名黑死病。</h3> <h3> 2.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h3><h3> 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h3> <h3> 3.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h3><h3>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h3><h3>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h3><h3>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h3> <h3> 4.鼠疫病主要临床表现?</h3><h3> 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天,曾接受预防注射者,则潜伏期延长至9至12天;机体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强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时。</h3><h3> 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h3><h3>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h3> <h3> 5.鼠疫预防治疗:</h3><h3> 抗生素治疗是可以降低鼠疫的病死率。而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h3><h3>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h3><h3>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h3><h3>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h3><h3>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