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好久不见

🍃羊角角

<h3>回想起长这么大,课外书基本都是高考前看的。</h3><h3><br></h3><h3>中学课业繁重,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家里的电脑和电视当了好几年摆设。能陪伴我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歌和看书。我一直以为是我天生文艺难自弃哈哈,读大学了不受管束了后才知道,当初只是没得选。自从有了手机和自己的电脑,有了琳琅满目的指尖选项,有了恨不得全部囊括的打卡地,有了极度渴望共享的热闹喧哗,书籍被忘置墙角。</h3><h3><br></h3><h3>昨天回家,收拾房间,翻出一本我当年骄傲入手的成语词典。它厚得像一块砖,侧边醒目地标记着“商务印书馆”昭示它的权威,书壳是故宫墙面的颜色,书页是微黄的纸张。每个成语后面有精准的注释,还附了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出处,排版和字体大小都正合我意,于是我拿着我最爱的绿色打记笔每天背五面,一边饶有兴致地读出来,去体味几个小小的文字所能蕴含的深刻意义,一边在历史片段中人们或睿智或荒谬的言行里找到乐趣。坚持了好一段时间,每天做作业之前,和它的相约是我的期待。也不知不觉到了四百页,端着剩下的那一大块,还剩四分之三,感觉和某种说不清什么成就感的目标,又近了一点点。</h3><h3><br></h3><h3>些许尴尬,我这次都只敢用指尖把碰它,因为被暴露在空气中的纸张边缘,都长了绿色的霉粒粒,对于心爱的书,我是很喜用手去抚它的纸张的,所以这次本能的疏远,让我有点鄙视我自己。我还记得这本已经脏脏的书里,有我初见就很爱然后念念叨叨了很多遍的“瑶台银阙”,有我在文章中看见不懂然后好方便就用索引找到的“虚与委蛇”,有我错了很久直到翻开它才明白的“一文不名”和“一文不值”的差别。</h3><h3><br></h3><h3>多年前的衣服,旧了丑了我可能不爱它了。</h3><h3>但这书里的字,我一翻就明白,还是深爱的。</h3><h3><br></h3><h3>我打算把它扛回办公室,然后让个不怕脏的人帮我弄干净,每天看几页。我妈妈觉得我不太厚道,于是她帮我擦干净了,还在侧面撒了香香的精油,撒成了几个脸娃娃的形状,谢谢妈妈。谢谢你今天为我擦书,也谢谢小时候你伴我读书。</h3><h3><br></h3><h3>现在呢也读,但功利心强。为了考试,啃精编应考的复习资料;为了让自己更善于交际,去看说话之道;为了让自己不要太感性,特意选男性作家的书去学习他们的思维(似乎并没有效果);为了让自己更聪明更有世界观去看三体和未来简史(似乎也没用)。而如果某段时间对自己没要求,就不去打开一本书。好像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去求知若渴,然后整壶灌下,当即清理了身体肠道,但无法长期补水。</h3><h3><br></h3><h3>要长期补水,还是要坚持阅读。对于书籍的选择,曾逼迫自己啃大作,囿于专业和见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啃不动然后导致对读书兴趣骤减,但每每无意拿起一本散文一本诗,就会有读完的念头。原来大可不必苛求自己。一本书并非要在必读榜中有一席之地才有被读的意义。</h3><h3><br></h3><h3>《白夜行》里唐泽雪穗真正面孔浮现出来时候给我的不寒而栗让我惊叹于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福尔摩斯》里永远难跟上节奏的破案分析但难忘的男主角被刻画出的因高智商和博学而有的致命魅力给我带来对异性审美的改变;《庄子心得》里面天宽地广的心境自由,读完后背不下来几段只记得愿当泥巴里长寿快乐的小乌龟的桥段;史铁生《命若琴弦》触动我内心对于苦难的悲悯;余杰的《香草山》让我看到最理想的爱情的样子;王小波的情书让我发觉充满废话的恋爱话语原来如此甜蜜;还有诗歌,有的工整,有的零散,但能做到字字打到心里。</h3><h3><br></h3><h3>进了眼,入了脑的讯息,总归会留下痕迹,书香也会绕成阅读者身上的一股气韵。但最重要的是,无论能否带来肉眼可见的改变,阅读本身,就很美好。</h3><h3><br></h3><h3>从此要学着纯粹地坚持这件事。</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