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什么是鼠疫,鼠疫有哪些危害?</h3><h3>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h3><h3> 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h3><h3>二、鼠疫的传播</h3><h3>1. 传染源</h3><h3>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等。</h3><h3>2. 传播途径</h3><h3>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野兔、狐狸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h3><h3>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h3><h3>3. 易感人群</h3><h3>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野兔、狐狸的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h3><h3>三、临床表现</h3><h3> 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型比较少见。</h3><h3>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h3><h3> (2)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h3><h3> (3)败血症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h3><h3>四、鼠疫预防治疗</h3><h3>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避免接触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h3><h3>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野外活动人员发现病死鼠、兔、狐狸等动物时千万不要抓拿,更不能剥皮食肉,应该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好尸体,埋好后做标记,及时上报疾控部门。</h3><h3> 2、经常开展住所周围的灭鼠灭蚤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h3><h3> 3、加强个人防护。凡是野外放牧、耕种和从事其他作业的人员最好穿筒袜或靴子,休息时应选择无鼠无洞的地方,如在野外搭棚居住,一定要选择没鼠没洞的地方,还应该进行灭蚤处理。</h3><h3> 4、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h3><h3> 5、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h3><h3> 6、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成人首次2g,其后4-6h服1g,一般连服5日。</h3><h3> 虽然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但却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绝大数病人能够治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坚决做到不传谣不信谣,</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学预防控制鼠疫。</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