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1月15日早上7:30,我们开始了高二年级秋季的研学旅行,我们将去将相故里——蒲城,感受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与今日的辉煌。</h3> <h3>出发前,左自文校长对同学们谆谆教诲:研学旅行是放眼未来的行走。研学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通过此次的研学活动,使同学们接受实实在在的、真实的红色教育。同时反复叮嘱我们:安全无小事,一定要确保师生安全出行。</h3> <h3>9:40我们如约到达了蒲城,在广场上,我们先来个全家福。</h3> <h3>幸福快乐洋溢在脸上</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换上古装,我们来到了考院。</h3> <h3>蒲城的清代考院位于蒲城县东槐院巷,面积为6200余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17年即1891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考院建筑群,是陕西省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科举考试场馆。</h3> <h3>身着青袍,手执狼毫,伏案铺宣纸,摇头晃脑吟古调。这是在考院中学生们体验童生考试的场景。</h3> <h3>“监考”队伍强大,考试纪律严明。</h3> <h3>今年的状元、榜眼、探花,花落谁家?</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考完试,来观赏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红拳。</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民族武学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h3> <h3>红拳的内容丰富,套路繁多,钻身贴靠、腿法凌厉,享誉武林。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h3><br></h3><h3></h3> <h3>第二站来到了杨虎城将军的故居。</h3> <h3>杨虎城,蒲城县孙镇甘北人,抗战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停止内战,统一抗日。</h3> <h3>午饭后,我们来到了爱国名相王鼎的故居。</h3><h3>王鼎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爱国名相。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心存大志。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在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反对议和投降,割让香港,以死醒君,为国尽忠。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从此脱离了祖国的怀抱。</h3> <h3>第四站:来到了位于蒲城的名族英雄林则徐的故居。</h3><h3>林则徐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过程中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中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是237万余斤。于道光19年4月23日即: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h3><h3> 1846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陕西巡抚,期间曾请假三个月,专程来到浦城,为在鸦片战争中尸谏而亡的恩师王鼎守丧。</h3><h3>林则徐故居真实的再现了林则徐和王鼎的生死爱国情谊,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有情有义的林则徐。</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林则徐的故居,我们进行了郑重的宣誓:保证不吸毒、不贩毒、不种毒,积极检举吸贩毒行为,自觉抵制毒品的侵蚀。</h3> <h3>最后,我们参观了红色书画展和红色藏品展,丰富多彩的书画和藏品让我们回顾我党的光辉历程;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新时代有用的接班人。</h3> <h3>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为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丰富的同学们的阅历,让学生回顾历史,重温革命精神,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启最美好的学生生活的新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