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骑“共享单车”

蓝盾诗社

<h3><i><u>“共享单车”约2014年在城市出现,接着就是多家公司经营,一时“铺天盖地”迅猛发展,现在中国每座城市几乎都有“共享单车”出行,在居民区附近停车泊位,都停满了“共享单车”,既方便了亿万市民,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很多人骑完车就随意乱丟,还有的丟树林中、水塘里,造成浪费。由于是多家“共享单车”公司恶性竞争,不同型号的单车不能共享,下载其APP扫码要存入100元押金,还有说新型骗子用其二维码粘盖车锁上的二维码,用车人一扫码没注意是骗子的二维码,造成自己网上银行卡的钱被窃取。所以,我一直不使用“共享单车”,情愿步行锻炼身体。</u></i></h3><h1><b>2019年11月到“北大”进修,12日上午最后一天上完课结业,中午吃过饭就要退房,学员各自收检好物品,集中停放在一两个房间,安排了5钟的大巴统一送火车站准备返程。没有午休的地方,下午还有3个来小时的空余时间,校园里到处都有“共享单车”,有三位同事商量骑“单车”去附近的“圆明园”转转。我没有下载“单车”APP,热心的同事焦女士就帮我通过“支付宝”扫码了一部ofo单车,支付了100元作押金存入,第一次骑上了“共享单车”。这次同事“单车”之行,还有郭先生、刘女士的帮助与关照,我既有担忧烦恼,但更多的是欢快感动。</b></h1> <h3>我们是从“北大”东门口出去,左转在中关村北大街,骑行中很快经过“清华大学”西门口,看见不少人路过时,都停下来拍照留念。同事焦女士与刘女士也停车,互相给对方拍照;我和同事郭先生也互拍了一张,以作留影纪念。</h3> <h3>不远处往左边清华西路,很快就到了“圆明园”南门,路边人行道上,停了很多“单车”,我们也见空地停下来,锁上车锁,去卖票处扫码购票。同事们都看了手机,这段路骑行反馈信息,扣除2元费用。可我反馈的信息是“【ofo】你好,本次订单目前尚未按照ofo运营方规定进行有效还车。为避免产生额外的车辆管理费,请于用车结束后尽快在停车点附近完成关锁还车。”同事说,一定是我没关上锁,我检查了一下,确实关了呀。不管,也许等会会有扣费信息吧?大家来到“绮春园”进园口,都站好位置,互相给对方拍照留影。</h3> <h3>走进圆明园内,游人三三两两,满目冷静稀疏,成荫的绿树,通幽的曲径,湖面碧波荡漾,残荷枯萎一片。路边,围开一个大理石块上,镌刻了“残桥”的简介。</h3> <h3>昔日“圆明园”内,建有桥梁近200座,还有大量楼台亭榭,一场大火给烧毁了。这是原来敷春堂西宫门外的一座唯一现存的大半石墩残桥。</h3> <h3>因为没有导游介绍,我们只是在园内随意游荡溜达,看到一个湖畔垂柳下,有几对鸳鸯戏水游弋 ,高兴之余拿出手机记录下来。</h3> <h3>透过不知名树木深红碎花的叶子,近处看一泓湖水涟漪点点,远处绿色杨柳依依的岸堤下,像一块用黄色涂抹的芦苇荡,水面将倒影复制下来,让游人好像在看一副油画。</h3> <h3>初冬的湖面,满是凋谢的荷花,褐色一大片,显得明静清凉,只有岸边的杨柳依依飘举,展示生机活力。</h3> <h3>走出深褐的荷塘,是十二生肖兽首展区,需要购票进入,对我们来说,时间不允许。看到旁边一块纪念碑,镌刻着“曾宪梓”的事迹:199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时任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来到圆明园遗址参观,呈现在他眼前的圆明园围墙尽毁,一片沧桑。他当即表示愿意捐资80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复圆明园围墙,抢救、保护圆明园遗址。到2008年10月,圆明三园外围墙基本修复完毕,共计约11170余延长米。1999年10月18日,在圆明园罹难139周年纪念日,圆明园管理处设立了这块“曾宪梓先生捐资修复圆明园围墙纪念碑”,以褒奖他爱国之举。<br></h3> <h3>另一边竖立着“曾宪梓”雕像。圆明园为什么给这个人塑雕像?据了解,曾宪梓,1934年生,广东梅州人,4岁丧父,一度因穷辍学。新中国成立,曾宪梓得以免费上学,完成学业。1961年,他中山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农科院工作。后辞职随哥哥前往泰国发展,不顺就带母亲和妻子到香港打拼,凭叔叔6000元钱和自身努力,创办了金利来领带知名品牌。事业有成的曾宪梓不忘初衷,多年来为大陆教育、医疗、航天等众多慈善领域累计捐款达数十亿元,其中在1993年捐款800万元用于圆明园的抢修和保护。2019年5月24日,为了纪念曾宪梓度圆明园保护作出的贡献,在圆明园塑造了他的半身雕像,并举行隆重的雕像揭幕仪式,现年85岁的曾宪梓也亲自到场。</h3> <h3>继续往前右边走,是一条长长而笔直的水泥路,栽种的银杏树林沿路延伸,初冬季节叶子飘落满地,铺天盖地厚厚一层,两边垒起高耸厚重的石块城墙里,行人看起来暖意融融。而我不时看了手机,至今没有我骑“单车”的消费信息。焦女士说,别担心,大不了不就是100块钱吗?让它扣光吧。我想的是,不仅仅是扣这押金,没有终结这辆单车的消费,就怕回到南昌后这ofo还会不会无限地扣费用?</h3> <h3>看到满地金灿灿的,这么好的景色,我们是不是合照留下记忆?在路人帮助下,四位同事一字横开,让手机留存了一个个灿烂的笑容。</h3> <h3>继续往前走,已经很深远了,我虽然有些想往回转、再确认来时我骑的ofo是否还在,可以重骑回“北大”,但时间容不得犹豫。估计都要到北门出口,看到有铁阑珊围成的地方,有一些残垣断壁,要购票进入,看手机显示的时间,我们不敢耽误,想直接出北门找“单车”骑回“北大”,就在围栏外拍摄了一些镜头,表示到此一游吧。</h3> <h3>北门无出路,我们立即折回,经过“残垣断壁”往东走。经过一个“彩虹桥”,两位女同事还在拍照,我们督促着出了东门,横着中关村大道,也许太偏僻了吧,没见“共享单车”停放,只得往南边走边找“单车”。路边停了一辆车,就让女同事骑吧,等她们都骑上单车了,郭先生看到一辆车,又让我先扫码去骑。刘女士骑的也是ofo车,觉得车轮转不动很累,我们就要她关锁来骑这辆,也许没到停放点,可怎么也关不了。那我就说我来骑,她又扫码新骑了一辆。走到前面,郭先生也骑上了单车,四人一路往“北大”奔驰。这回可苦了我,车轮“咔嚓咔嚓”响,座垫太低,我两个脚曲着用力蹬车,到达“北大”是汗流浃背。在“勺园”,郭先生还不忘看我ofo消费,显示一直没有关锁,仍在计费状态。他就帮我投诉。不久回复信息已处置,并扣了费用3元。我非常感谢,免得我离开了这里还有“后顾之忧”。他们哈哈大笑:这次骑车游玩,你一定会留下永远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