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太原

大方无隅

<h3>“太原”一词,最早仅为地理上的泛称,并非专指一地。直至战国末年,秦国设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这也是太原作为特指地名的由来。</h3> <h3>来太原也会想到它的别称,总觉得晋阳和并州更多了几分古意。“并刀如水,吴盐似雪,纤手破新橙”,几句诗词便把这北方之城掺进了杏花春雨的江南。</h3> <h3>说太原便少不了汾河,山西地名中的临汾、汾阳都是因了这条河。</h3> <h3>清晨天未亮我便骑车出门,沿迎泽大街向西去,去看那汾河的水如何流过这古老的城。</h3> <h3>骑行至跨过汾河的迎泽大桥,月亮仍高高地挂在天上,汾河静静的,如处子般温柔。据说这是汾河上第一座跨河桥,此桥之前,汾河两岸百姓往来只有靠渡船。明代《汾河晚渡》诗云:“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描绘的便是渡口的景象。</h3><h3><br></h3> <h3>如今的汾河两岸已经是高楼林立,水中也是楼宇的倒影,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岸树和群山,还有那其中蕴涵的只能意会的意境。</h3> <h3>过了迎泽大桥,我沿汾岸西岸北行,天色渐渐明亮,太原天亮的晚,气温已然到了零下。</h3> <h3>远远地我望见一栋倒斗形的建筑,这是山西博物馆的新馆,如斗似鼎的造型象征着富足与祥和,已经成为太原的文化地标。</h3> <h3>山西地质博物馆就在不远处,可惜我没有时间进到其中详细访学了,只能在匆匆的行色中在门外的路边凝望,想象着山西的浩瀚人文和神奇自然。</h3> <h3>漪汾桥是汾河上的一座对称连续拱吊桥,桥型有些特色,我沿着漪汾桥回到河东,在桥上我可以远远地回望刚刚骑行经过的迎泽大桥。<br></h3><h3><br></h3> <h3>清晨的河面在光影里有瞬息万变的美,浮动着令人沉醉的幻影,天空和河面互为倒影,色彩在慢慢地变暖。</h3> <h3>桥下的水面上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游过,河面上留下微微的涟漪,这样的微波细浪最容易拔动我的心弦,如似水的柔板流过心头。</h3> <h3>都说是人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我却可以在这个初冬的晨早两次跨过同一条汾水,把太原的记忆收拾进心里。</h3> <h3>街头的人们已经裹上了厚厚的冬衣,而我的身上也感觉到了微微的汗水。每一个早晨都不应辜负,每一座城市都值得阅读。有人和我一样骑行在路上,有人在街边吃着热气腾腾的扯面,也有人在人行道上低头看着手机,这样的城便是生动了的,不在于诗和远方,打动我的便在于这琐碎的日常。</h3> <h3>我穿于在街头巷尾,遇见这座真真切切的城。</h3> <h3>为了抵御零下的气温,我把背包中的薄羽绒取出来,用衣袖代替手套,这招数很奏效,顿时间暖意绵绵。</h3> <h3>我来到了古城中的大关帝庙,要知道关云长可是地道的山西人呢。这座关帝庙是我见过的关帝庙中比较大的了,早上不开门,我只能在外面浏览。</h3> <h3>这座大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h3> <h3>正门上悬挂的匾额是“萬世人極”,楹联上写的是“行义常昭为圣为神名垂千古,天心可协允文允武威镇八方”,大门两侧则分别刻有“忠”、“義”二个大字,体现了人们对武圣关公的崇拜与景仰。</h3> <h3>正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钟楼和鼓楼都是四脚攒尖的琉璃瓦顶,钟楼上写着四个大字是“声闻于天”, 而鼓楼上则写着“声灵如在”。就是在这样的暮鼓晨钟当中,关云长的忠和义的品格便成为了山西人乃至中国人的精神推崇。</h3> <h3>想想我自己小时候读过那些演义之类的书,也成了自己精神营养的一部分。在关帝庙前,忽然就想起了以前读过的关于关公的对联,记下来与大家分享吧!</h3><h3>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还有一卧是有趣的对联,说的是:</h3><h3>兄玄德 弟翼德 威震曹孟德 </h3><h3>师卧龙 友子龙 辅佐汉真龙</h3><h3>这样的对联如唐诗宋词一般,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才可以享受到的乐趣。</h3><h3><br></h3> <h3>山东山西,一文一武出了两个夫子,文是山东孔夫子,武是山西关夫子。我作为一个山东人,来到山西是不是也可以沾上一些文武之气呢?</h3> <h3>沿着太原的老城继续骑行,我经过了食品街,我停在街口向内张望,看到了许多让人垂涎的招牌,如果有闲暇的时间,这里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h3> <h3>食品街也叫帽儿巷,在骑行的途中,我发现这里的街巷名字特别有趣,比如说这里除了帽儿巷,还有靴巷、柴市巷、酱园巷等等,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h3> <h3>还有一些街巷的名字是以当地著名的地标为标志的,比如我经过的皇庙西巷就是这样的由来。</h3> <h3>如今的皇庙正在整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世人。</h3> <h3>过了皇庙,我的下一个骑行目的地便是崇善寺。崇善寺唐代创建,是太原的著名古刹。清同治年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我面前的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h3> <h3>明代以前,这里的寺院规模并不大,有人认为这里是隋炀帝当年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人说这里是武媚娘少时出家的地方,如今侧门上的“宗唐遗址”四个大字,或许就跟这些传说有一定的关系吧。</h3> <h3>另一边侧门上写着的是“晋源神景”,晋源二字,点明了这里悠久的历史。</h3> <h3>朱漆的古刹大门有一些斑驳,我支下车子进到院落当中瞥上一眼。</h3> <h3>院子里面安安静静的,有僧人正在院落当中散步,希望我的冒然闯入没有打扰到他们日常的生活。</h3> <h3>沿着文庙街骑行,我便来到了太原的文庙。现在的文庙是光绪年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旧址上建起来的。从那以后以前崇善寺的地界被文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地方。</h3> <h3>这种同时游历文庙武庙的经历,对我而言觉得特别的有意思,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应该也是我第一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拜谒孔子和关公,这样的经历亦文亦武。</h3> <h3>虽然已经入冬,但是树的叶子还在,不至于让冬天在这个城市当中显得过于寂寥。</h3> <h3>山西大学堂旧址在侯家巷上,现在这里是太原师范学院的附中。建筑物布局整齐,中西合璧,我从修复一新的院墙花格孔隙当中拍下了老楼的样子,一时间仿佛穿越古今!</h3><h3><br></h3> <h3>往回走的时候,我路过了太原火车站,这座火车站的立面还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样子,看上去是满满的年份感,让人回到从前。</h3> <h3>我们这一辈人的青春记忆中,大致都不会少了绿皮车厢的摇晃。</h3> <h3>经过太原火车站,我又转回到迎泽大街上,五一广场上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塑叫作“晋泉之声”,呈现的是一对男女背靠背坐在汾水之滨,我仿佛可以听见男子吹奏的箫声,也可以感受到那一阵把女子的长发飘舞起来的清风。好的雕塑是一座城市恰如其分的点缀,它可以给平平淡淡的生活带来一些欣喜, 增添一些艺术的气息。</h3> <h3>我也经过了天一宫这样非常中式的建筑。</h3> <h3>宽阔的街道两旁,建筑鳞次栉比,太阳已经升了起来,阳光照在建筑的迎光主面上,色彩明快。太原的这个早晨,从黎明到日出,城市在我单车的轮迹和我探寻的眼神中变得亲切而具体,我想这便是骑行的意义。</h3> <h3>骑行归来的时候,一碗热面汤的幸福感会被无限放大。</h3> <h3>再加上莜面鱼鱼和栲栳栳这样特色的小吃,忙忙碌碌的白天的序曲就算是功德圆满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