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50岁生日:如果有来生……

ins生活

<h3><strong>“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strong><strong>"</strong></h3>看到这句话,想必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高晓松的面容——一张用美颜相机都无法拯救的脸。<h3> <h3>已经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他前几天出现了,在微博晒出照片称自己介绍马云和泰勒·斯威夫特见面。</h3><h3> <h3>在人高马大的霉霉身旁,他宛如追星成功的少年一般,显得格外娇羞,很难想象这是一个50岁老男人的姿态。</h3><h3> <h3><strong>今天,是老男人高晓松50岁的生日。</strong></h3><h3>这个曾用认真又开玩笑的口气说“本人年轻时长得帅,是个万人迷”的有趣灵魂,俨然步入“知天命”的年纪。</h3><h3>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座山,50岁这个年纪已经矗立在高山之巅,登山之路遭受的崎岖之苦早已烟消云散,下山之路即便充满豺狼虎豹,想必也坦然于胸。</h3><h3>前几年,随着《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等节目热播,高晓松凭借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幽默和学识,令无数人欣赏,收获大批粉丝,半生履历的积淀造就了他在荧屏中对多个知识领域谈笑风生的气派。</h3><h3>但我始终记得,这个男人最初吸引我的,是他身上的“疯子气”,是虽扎根在骨子里却藏也藏不住的“疯狂”。</h3><h3> <h3>时间回到1969年11月14日,高晓松在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呱呱坠地,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高晓松,从小就和“学霸”二字产生了不解之缘。</h3><h3>13岁时在北京最顶尖四中就读,19岁时以超线60多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h3><h3>20岁之前,他似乎是在按照父母给他制定好的蓝图一步步前进着,先读完清华,再到国外留学,最后成为科学家。</h3><h3><strong>只是看似百依百顺的高晓松却隐藏着一颗逆来顺受的心,他放下了手中的课本,拿起了吉他低唱<strong>浅吟</strong>,决心开启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strong></h3><h3> <h3>这条路自然遭到了他妈妈的强烈反对,一家子高知人士,怎么能培养出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呢?</h3><h3>可坚定的高晓松不惜和妈妈打赌:如果自己能在天津坚持一周,妈妈就要给支持他做音乐。于是高晓松拿着车票和吉他,身无分文的前往天津。</h3><h3>他用睡袋在火车站睡了一宿,在市区弹琴一天只挣到5毛钱,去天津大学卖唱结果被学校保安抓了起来。</h3><h3>最终,在天津碰得一鼻子灰的高晓松,被表哥接回了家,只好回清华老老实实念书。</h3><h3>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愿放下攥在手里的吉他。</h3><h3>后来高晓松东拉西凑,和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组建“青铜器乐队”。</h3><h3>就这样,在21岁那年,高晓松开启了“为乐痴狂”的追梦生活。</h3><h3> <h3>他在海南的歌厅卖过唱、在地下通道感受寒夜的阴冷、在厦门大学“校中村”东边社流浪......</h3><h3>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不学无术、暴殄天物的人,却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为中国民谣音乐留下了不朽的篇章。</h3><h3><strong>25岁那年,高晓松制作的《同桌的你》一经推出风靡全国,简单的旋律、浅白的歌词、配上老狼深情的嗓音,唱出了几代人的青春之伤。</strong></h3><h3>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h3><h3>谁看了你的日记</h3><h3>谁把你的长发盘起</h3><h3>谁给你做的嫁衣</h3><h3> <h3>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首《同桌的你》的背后,隐藏着高晓松的初恋故事。</h3><h3>那时他才21岁,在厦门时与一厦大女孩相恋,俩人合租了一间民房。</h3><h3><strong>一天清早,高晓松为女孩梳头时灵感迸发,大喊一声“有了”,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这转瞬即逝的灵感,那段文字便是《同桌的你》初稿。</strong></h3><h3>他曾和初恋女友拉着手在夜凉如水的东边社幽深小巷里,接了10分钟41摄氏度的吻;也曾和第一任妻子相识5天决心闪婚、不惜用烟头烫伤自己示爱;也曾在过山车旋转时,向第二任妻子大声求婚。</h3><h3>在爱情里,他一直都是一根筋,邂逅爱情时全身心,曲终人散时不留恋,满载勇气,不留后路,更不问结局。</h3><h3>爱情这东西,只要投入过、真诚过,就已经不枉此情。</h3><h3>就像高晓松说的那般:一百个“我爱你”难换一句“我爱过你”。前者让人笑,但不一定真;后者让人哭,但是真情。</h3><h3> <h3>在《同桌的你》发行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24岁的高晓松在朋友推荐下加入大地,并以很低的价格,把《同桌的你》等歌卖给了大地。</h3><h3>他的条件是:<strong>钱我不跟你聊,但是歌一定要让老狼唱。</strong></h3><h3>而那时的老狼,早已放弃了音乐,忙着去各地给人安装机柜,若不是高晓松,他或许要做一辈子工程师,可以说,高晓松扭转了他的人生轨迹。</h3><h3> <h3>当时凭借《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歌曲,高晓松在音乐圈已经备受瞩目。</h3><h3>而与此同时的朴树,不过是从学校退学、在家写歌的无业游民,他找到高晓松想要把歌卖给他,赚钱自己做专辑。</h3><h3><strong>高晓松听朴树开口的那一刻,便被深深地吸引了,动人的旋律、直击灵魂深处的歌喉,让他下定决心帮助朴树,甚至不惜从家里拿钱,自费开始帮他。</strong></h3><h3>不仅如此,他还拉着宋柯成立麦田音乐,签约的第一个歌手,就是朴树。</h3><h3> <h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有的能看到烟火,有的能感受到温度。</h3><h3>但总有那么一个人,能够看清并穿过漫天硝烟之下的熊熊烈火,坚定地陪着你。</h3><h3>如高晓松之于老狼,亦如高晓松之于朴树。</h3><h3>郑钧曾对高晓松说过这样一段话:</h3><h3>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h3><h3>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h3><h3>你就是那后者。</h3><h3>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其实只有一线之隔。</h3><h3> <h3>他可以酒后驾车导致四辆车追尾,也可以放弃减刑接受半年牢狱之刑,更可以坦然面对过错不逃避。</h3><h3>那半年的牢狱生活被他描述成“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铜墙铁壁中,41岁的高晓松将生活放慢了脚步,用束缚珍惜自由、用发呆感悟人生。</h3><h3><strong>他感悟到人不能一直奋斗,会失掉很多有趣的东西;也明白了幸福不需要太多物质,有理想才是真美。</strong></h3><h3>与其把思绪总是放在虚无缥缈的远方,不如建立在当下,即便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小事,也可能会成为感动自己的存在。</h3><h3>后来我们可以看到,他安下心来做一个知识分子,随之诞生的便是《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这般充满意义的节目。</h3><h3>对此他只是淡然说道:“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你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我让大家工作之余过得更有趣一点。”</h3><h3> <h3>在线上他和观众分享着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在线下他亲力亲为地带动更多人去感悟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h3><h3>所开的两所书馆,“杂书馆”和“晓书馆”都是免费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他精心挑选。</h3><h3>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他想通过自己的一份力、一份行动,为这个世界再增添一份惬意,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h3><h3> <h3>他还爱上了自拍,把经过美颜、磨皮、修图后的照片发到微博上供网友“欣赏”。</h3><h3>面对网友犀利的吐槽声,他没有丝毫生气,反倒是乐此不疲地互动着,不是在刻意自嘲,更不是在立什么人设,只是纯粹的觉得好玩。</h3><h3>你看,高晓松出走半生后,“疯子”气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不是老气,而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气。</h3><h3> <h3>去年生日当天,谈及自己即将进入50岁的时候,他对自己许下期许:<strong>希望有一天,自己对周围的人、对这个世界不再有期许,可以“静观众妙”。</strong></h3><h3>他经常说给自己这样一句话:50岁以前过一种人生,50岁之后过另外一种人生。</h3><h3>50岁以前要奋斗,要寻找一条前进的道路,要到力所能及的地方去看看,只是到后来才发现,自己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曾真的到达远方,无法真的越过山丘,50岁以后要从容地退到一个让自己更辽阔的地方。</h3><h3>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停办节目、陆续从综艺隐退、也不再活跃在微博热搜之上,只是在一个刚刚好的距离,若隐若现地消失了。</h3><h3> <h3>回望过去的这50年岁月,高晓松是这样评价自己的:<strong>想做的事都一一实现了,心里的洞也一一补上了。</strong></h3><h3>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h3><h3>我活到了50岁,看过了许多行业,也亲身参与不少,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h3><h3><strong>“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再来”,大概没有比这更了不起的人生感悟了吧。</strong></h3><h3>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走过了伤痛悲凉的记忆,明白了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仍然能释怀面对,甚至愿意来生再来一遍。</h3><h3>还记得他写的《如果有来生》吗?</h3><h3>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