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川西之行由北向南,北部拍摄的主题是“康区”(边地)丰富多彩的藏佛人文,特选天籁之声《醒来》为配曲并试作理解。</h3> <h1>1.金川观音寺</h1> <h3> 阿坝州金川县有一个地方叫观音桥,因在公元7世纪发现一尊天然形成的“四臂观音”并开始建庙供奉,而被称为“藏区第二布达拉宫”。</h3> <h3> 和布达拉宫不同,观音寺一直都是红教寺庙,红教是藏传佛教中包融较多原始本教成份,因而较易在藏区立足的最古老的教派。</h3> <h3> 如今古老的红教在“卫藏”(中心)早已式微,而在“康区”(边地)却依然兴盛,可见传统的生命力。</h3> <h3> 歌词: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h3> <h1>2.壤塘曾克寺</h1> <h3> 阿坝州壤塘县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曾克寺(因曾克喇嘛开始背石建庙而命名)。</h3> <h3> 曾克寺是白教寺庙,白教在藏传佛教中率先“去本土化”并变“家传”为“师承”而引起诸多恩怨情仇,又恰在川西戎马之地,所以建起了碉楼状的米勒塔来藏经供佛,可谓一大特色。</h3> <h3> 曾克寺的另一个特色是备有大量刻经的玛尼石以及大小白塔(或彩塔)可供信众自由选取而无须报酬,其“寺庙公关”非常出色。</h3> <h3> 歌词: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h3> <h1>3.色达尸陀林</h1> <h3> 甘孜州色达县有一个著名的尸陀林,那是藏民举办传统天葬的地方。</h3> <h3> 和“卫藏”等地不同,“康区”的天葬是比较开放的,游人可以远观以见识其风俗。</h3> <h3> 藏人视天葬(以尸体喂秃鹫)为“舍身布施”,是灵魂不灭及生命轮回的有效途径。</h3> <h3> 歌词: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h3> <h1>4.五明佛学院</h1> <h3> 色达县还有一个藏区最大的五明佛学院(属红教),满山坡的红木房(学员居室)尉为壮观,非常震撼。</h3> <h3> 或许因其“官方背景”(1980年由十世班禅提请并由佛协主席赵朴初题名而建,两人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也是藏区少有准许(游人)参观的佛学院。</h3> <h3> 学员住读修行“五明”:声明(语文);巧明(技术);因明(逻辑);方明(医药);内明(佛学),生活非常清苦,坚持下来实为不易,学有所成更加之难。</h3> <h3> 歌词: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h3> <h1>5.德格印经院</h1> <h3> 甘孜州德格县有一个更庆寺(原为红教后为花教),花教以综合性见长(红、白、蓝三色围墙是其重要的标志),因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八思巴曾为元世祖的“国师”,一时在藏区得以大行其道。</h3> <h3> 比更庆寺更有名的是其中的印经院,迄今还保留并使用着以“狼毒花”造纸(防虫)及手工雕板印刷等珍贵的传统工艺。</h3> <h3> 因其不拘教派的兼容并蓄且能持之以恒而成为藏区规模最大、珍藏最多、影响最广的印经院。|</h3> <h3> 歌词: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h3> <h1>6.甘孜大金寺</h1> <h3> 甘孜州甘孜县有一个虽不著名但却兴旺的大金寺(属黄教)。</h3> <h3> 黄教以严密的佛法(戒律)见长,因其重要代表人物五世达赖“水能克火”(暗喻“清”可覆“明”)的预判及提前公关,得以从大清开始取代花教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直至如今)。</h3> <h3> 甘孜具虽然不是黄教重镇,可大金寺地处汉藏通道(现317国道)上,这里的僧人看上去都比较友善,当然这也许是商路特有的客气。</h3> <h3> 歌词: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h3> <h1>7.格萨尔王城</h1> <h3> 甘孜县还有一个新建且气派的格萨尔王城,试图打造成实体板的《格萨尔王传》。</h3> <h3> 格萨尔出生于德格阿须草原(宋时),是一个典型的彪悍威猛、骁勇善战的康巴汉子。</h3> <h3> 他一生戎马,征战于青、藏、川、甘四地间,是当之无愧的藏民族英雄。</h3> <h3> 格萨尔与藏传佛教本来没什么关系,可他的抑恶扬善之举却被后人神化,最终成为创立红教并弘扬佛法的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而受信众膜拜。</h3> <h3> 结语:从人到神有多远,造化之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