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埃塞俄比亚保留着最原始的部落文化,远古而狂野,多彩又神秘,仿佛穿越到了千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无论是旅行,还是旅拍,都将是一次独特的体验。有人说,如果人生有必到十大旅行目的地,埃塞俄比亚名列其中。开始我有点怀疑,也有点胆怯,但体验之后,完全赞同。</h3><h3> 9月27号,我们从香港飞抵埃塞俄比亚首都机场由于此次行程以拍摄人文纪实为主所以没在首都停留,直接驱车前往南部方向出发。三人一辆越野车,七天辗转了七个原始部落,毎个部落都各具特色,埃塞俄比亚拥有80多个不同民族,其中50多个在奥莫河谷。走进这里,就像时空穿越,踏入了千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近距离的接触你会发现虽然他们的生存条件艰苦,但他们平和、互助、简单、快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且有很高的艺术天份,服饰、彩绘、发型多彩多姿,为配合你们的拍摄,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模特,造型、神态、组合,让你拍个够。</h3> <p> 在原始部落拍摄不易,一举相机,一群孩子就会围上来要钱要糖果要香皂要衣服,只要是你身上穿的戴的他们都想要我的墨镜一不留神被熊孩子抢走了,非洲孩子天生狂野和胆大着实使人惊吓,他们喜欢中国的东西。所以多备一些当地的零钱给小费。踏进原始部落拍摄一定要小费大部分按人头收费,即使长焦、盲拍也休想逃过他们鹰般的利眼。</p> <h3> </h3><h3> 埃塞俄比亚境内以山地高原地带为主,大部分地域属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三分之二, 东非大裂谷纵横贯穿于埃塞俄比亚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 非洲 屋脊”之称。</h3><h3> 经三天二夜 的长途跋涉到达了南部金卡,金卡处于最原始状态的奥莫低谷地区,这里居住着大批的原始群族。摩西族,莫哈族,独木舟族,阿博莱族,高跷族,孔索族,卡诺族等。一夫多妻制在原始部落里普遍存在。</h3><h3> 摩西部族即唇盘族。摩西人非常凶悍,以捕杀野兽为生,被称为“野人中的野人”,因此埃塞俄比亚政府专门规划了摩西人的生活区域: 马戈国家公园。 </h3><h3> 传说摩西女人佩戴唇盘是为了使自己变丑,以防被外族抢去做奴隶。久而久之佩戴唇盘就成了勇敢和美丽的象征了。姑娘佩戴的唇盘越大,当她成为新娘的时候,就能获得越多的彩礼。当莫西姑娘长到10~15岁的时候,她的下嘴唇就会被穿一个小洞,先佩戴一个用泥烧制的或用木头制作的小盘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换大的。为了佩戴唇盘有不少女孩付出了生命。如今埃塞俄比亚莫西族人口:现存5000~6000人。没有文字,只有很少人会讲阿姆哈拉语。</h3><h3> 摩西族人男子喜欢在身上绘花纹。他们都有AK-47步枪,以防止外族抢夺他们珍视的牛群,或陌生人非法入境。</h3><h3> 随着时代的发展,摩西族部落的一些习惯也逐渐被同化,放唇盘的少女将慢慢消失,如今摩西族生活的区域已经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作为旅游景区供人游览。部落里少数放置了唇盘的女人也被当做“动物”被人观赏,想要拍摄的或与其合影的要花上10比尔。记住千万不能偷拍哟。</h3> <h3> 哈马族的女人喜欢在身上和头发上涂着牛油和泥土混合的涂料,呈油亮的棕色,她们也被称为红泥人。 </h3><h3> 在这里大部分部落都是一夫多妻制 脖子上的粗项圈标志着已婚的身份。哈马族女人身上的饰物虽多,却不是无端端的,是代表着男子妻子的数量。而这种底部有椽头的特制的项圈,只有一个家庭里的第一位妻子才有权利带,她在家里掌管着粮食,并安排小的妻子做家务。</h3> <h3> 孔索部落,孔索人以农业为主,懂得灌溉和在山坡上建造梯田,是埃塞俄比亚唯一有国王的部落。孔索人的信仰以瓦加(WAGA)崇拜为中心。瓦加是为纪念逝者而做的木刻,多成排竖立,逝者的性别高度甚至年龄都被完整的体现在木刻上。孔索文化被列入世界遗产。孔索的意思是住在山顶的人,他们的村子有墙,有独创的梯田,有大型公共建筑。</h3> <h3>高跷族</h3> <h3> 卡洛族部落也称彩绘族走进奥莫河谷,到处可见近乎赤身裸体的男女老少,他们有精彩身体彩绘,着原始非洲风情的饰品。他们脸上描绘的图案形式多样,有分为点状、线条、块状的,也有结合描绘的。虽然简单,很有美感!女人们喜欢带彩色玻璃珠子穿成的项链还会在下嘴唇中间穿个小孔,插上羽毛或鲜花等打扮自己姑娘们爱美之心人尽皆知,尤其是未婚待嫁的,更是为了嫁个好丈夫而在自己身上下足功夫</h3> <h3> </h3><h3> 阿博莱部落,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途经的一个原始部落,和许多部落一样,实行一夫多妻制,妇女们同样的赤裸上身和光脚。</h3><h3><br></h3><h3><br></h3> <h3><br></h3><h3><br></h3><h3> 达萨尼迟部落也称独木舟族是居住在埃塞俄比亚最南端奥莫河谷边的一个很小的部落民族。这个部落有八个族群,总共20000多人,与肯尼亚北部特尔卡纳湖边的特尔卡纳部族为邻。表面看,他们与哈莫族没什么差别,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虽然生活艰苦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们会想法设法将自已打扮得漂亮些,达萨尼迟人甚至老少三代同住在树枝和废料搭起的窝棚里,没窗户,伸手不见五指,地上铺几张兽皮是睡觉的地方,靠门口用石块堆砌生火取暖煮食,是名符其实的蜗居。看到我们的到访,热情的部落群族们为我们的到来而载歌载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