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神秘的南岭</h3> <h3>史载桂阳这一带是公元317年左右古平阳县侨置之地。古时候这里应该还是蛮荒之地。由于北方战乱,人民流离失所。为躲避战火,北方士民纷纷南下,史称“衣冠南渡”。尧帝之都的平阳人,渡过长江,逆湘江而上。当他们历经艰辛,沿湖屯水跋涉到黄蜡塘之后,欣赏这里的美丽风景和肥沃土地,终于停下了流浪的脚步,直把异乡当故乡。聚族而居的北方平阳人,为了记住乡愁,把千里之外的侨置家园继续称为“平阳”,这也是今天桂阳县的来历。南岭位于桂阳最北的白阜岭之南,所以叫南岭,与常宁的印山遥相呼应,东边是泗州山。</h3> <h3>“三湘之屏蕃,两粤之管钥”,这句撰刻在桂阳文化园雄伟壮观的大门碑坊上的名联,语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曹德赞之言,一语道尽桂阳历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衡阳至郴州的官道,穿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召中口,然后通过南岭到寨背直达流峰。整个官道由青石板地铺而成,宽则丈余,窄者数尺,整个南岭段约五公里左右,北从两路口起至南寨背止叫作大路。在不到十里的大路上,就建有三座气势恢宏的古石亭,大路两边,店铺林立,周围大小冶炼的官窑,烽烟滚滚,遥想古代的南岭,是多么的繁荣!</h3> <h3>南岭不足二十平方公里,却处处是窑台窑洞,累累矿渣,矿洞遗址,单冶炼的窑台就有十几处,处处窑渣遍地,甚是壮观。透出些许神秘、些许沧桑,那是古代人类采矿南岭的昭昭证明,是千年矿都留在大地上的铁一般的佐证。据说南岭最盛世的时候有四十八个村寨,人口数千,在这个小小的山岭上,几乎到处是人,直不敢想象在这个四面低下又无河流的山上是怎么生活的?其实大路上当年还是非常喧哗的墟场,每当赶墟日,来自四面八方来买卖的人更是人满为患,有常宁的茶叶贩子,也有流峰的牛贩子和猪贩子,以及贩卖竹子竹嚣用具的瑶族山民,还有挑矿的,担煤的等等,好是热闹非凡。</h3> <h3>在莲塘附近,墟场有小街,两路口,土地堂,泗州寨,南岭铺上,而最繁荣的就是南岭铺上。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荒山荒塘荒水库,真是令人唏嘘。</h3> <h3>神秘的白泥和观音土</h3> <h3>观音土也称高岭土,又名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观音土富含硅、锌、镁、铝等矿物质,是粘土矿物,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观音土是陶瓷制品的坯体和釉料以及粘土质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而在南岭就存在这种土,现在有个村子还叫白泥田,就是我现在居住的村。</h3> <h3>观音土最早起源于传说,据说古代有些人都患了一种疾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方圆百里的郎中都拿此没办法,后来人们祈求上苍,观音菩萨将天坛上的土带下,与面粉炒制,给病人服用,没过几天,病人纷纷好转,于是人们就将这个土称为了观音土。</h3> <h3>除了上面的说法,还有一个是和愚公移山有关,愚公的后人将挖下来的土石运到渤海,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来回就是一年,所以粮食携带不方便,于是愚公就将这些土石做成饼子,用来在路上充饥,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观音土可以食用,而且早在上古时代,就被人们食用。当然,如果上文所述的是真的,那么愚公很可能就是第一个吃观音土的人哦!</h3><h3><br></h3><h3>观音土在《本草纲目》中还有记载,用墙上的土,放在锅中炒制,可以治疗腹泻,脾虚,后来有专家专门对观音土的成分进行检测,发现观音土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提高胃动力,促进人的消化吸收,在大饥荒的年代,观音土被人们当成了救命的食品,但是这种东西也是杀人的。</h3><h3>据说抗日战争时,国民三九军从衡阳退到莲塘,其中有些部队安排驻扎在南岭,因无粮供给,大都饥饿病死,我爷爷辈就曾被强迫去淹埋过那些死去的军士,而有些吃了观音土的军士,大都便秘而死,存活下来的不多。</h3><h3><br></h3><h3>观音土就在我村背家山上,我们小时候还去挖来玩,可以做粉笔写字用,旁边有座小小的土地庙,可能是看守白泥以防被偷挖的土地公公婆婆。</h3> <h3>黄金沙</h3> <h3>在南岭铺上背有一处山中出黄金沙,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旧时,村民盖房子用的都是那里挖出来的沙,而且挖得越深,越无杂质,颜色也越纯。用那里的沙子粉刷的墙壁,不但坚固,而且到了晚上在月光下金光闪闪,很是耀眼。自从有了水泥,就渐渐地没有人用了。</h3> <h3>神线</h3> <h3>在南岭的北面,现在的岳桂高速公路旁,有一座高大挺拔的山峰,本地人叫将军岭。据传是三国时赵云攻取桂阳途经南岭,突发眼疾,经很多郎中都治不好,后请一半仙神医为其把脉,诊断为伤天害理杀人太多,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无药可治。赵将军很是焦躁,就以重金请求半仙为其化解灾难。半仙因其诚意,就答应为其一试,并说南岭有仙气,每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有一条金线从天而下,你只要到时仰脸睁眼等天线直落你眼睛上就行。于是,将写依言而行,脱下将军帽顺手放在石猪上,并仰面朝天,到半夜某时刻真的一条金亮的线缓缓落入将军的眼里,将军敢紧用配带的宝剑在脸上面一挥,金线就断了,断的部分进入眼中。第二天,将军的眼疾就恢复如初了,并当天挥师桂阳。现在的将军岭就是当年赵云仰面朝天坐着的样子,而石猪下就是将军的帽子。</h3> <h3>将军岭,巍峨挺拔,高耸入云,我们小时候经常以爬到峰顶为荣,以享受“一揽众山小的”豪情。站在山顶上,北可望衡阳,南可观郴桂,四面景象,尽收眼底。上将军岭几乎没有路,我们小时候上山砍柴,割草放牛,都是光着脚在一些锋利的石棱上面行走如飞,有时满足板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但任凭眼泪随风而逝,照样翻山越岭,嘻笑如常。</h3> <h3>字牌之乡</h3> <h3></h3><h3>老牌又称为“桥字牌”,是一种长条形纸牌类(长牌)的棋牌游戏,类似于古代的“叶子戏”,桥字牌发源于四川乐山五通。</h3><h3>现今字牌在很多地方传开了,像在广西和四川很受欢迎,“湖南字牌”是汉民族古老游戏,亦称“扯二七十”、“棍棍”、“大贰”,在广西地区被叫做“八一字牌”或“大字牌”,在湖南某些地区也叫“跑胡子”,它的玩法与麻将类似,但比麻将更加简捷方便,变化多样。 湖南字牌共八十张牌,6胡开胡,按小胡、中胡、大胡、特大胡计番,算胡简单而打法技巧性很强,字牌在广西的玩法则更简单。</h3><h3></h3> <h3>说南岭是字牌之乡不为过,几乎人人会玩,人人参赌。从此也可以看出南岭的人在古代有多么的富有和闲散。据老人说,以前在铺上有一户人家,就经常在晴天晒银子或铜钱,真是富不可言。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晒房,其实早就有人先于我们晒朋友圈了。在南岭南有一个叫柴家的地方,有“柴家坳柴家家坳,金子银子十八窖”的传说,近代都很多人去寻找过,但都未果,很是遗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呢?十几年前,我村有一大爷在铺上挖地时就挖出了一坛古钱币,就更增加了人们对传说的相信度。</h3> <h3>从我记事起,就经常有老人跟我们讲以前的故事,说古时候有一富户生有一公子,特别喜欢赌博,并自称天下无敌手。经常由几个仆人挑着银子揣着银票到外面去赌,很是牛逼。但后来,公子哥和仆人都没有回家了,有人说可能是被土匪打劫杀害了,也有人说可能是输光了,没路费回家饿死在外面了。尤其值得我们相信的是,村里有一个叫癞子爷爷的人,祖上是地主,很有钱,而且他是个独子,从来不干活,就整天是打牌赌博。他十三岁就结婚了,而且娶的是一富家小姐,年轻貌美,娇小可爱。按辈份,她是我妈的远房堂姐,我我们都叫她大姨,其实她比我妈大几十岁,叫老奶奶都不为过。癞子爷爷的家产,也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被败得差不多了,后来新中国成立,打土豪地主分田地,他的地也被政府收了,再加上他又不会做农事,因此成了村里最穷的人家。</h3><h3><br></h3><h3><br></h3> <h3>从上文可以看出,南岭的富裕可见一斑。古代的南岭男人,大都娶的是外乡有身份人家的美女。如我所知道的,就有我的二奶奶,八玉奶奶,八奶奶,我的亲奶奶,陈家奶奶,三奶奶等等无有不是。家庭差一点的男子,也会去外地买,例于常宁嫁到我村的女子就特别多,据说是常宁在古代很穷,嫁到桂阳这边是因为有红薯吃。听老人说,有人用一担红薯就换来了个老婆,尤其是南岭,还有玉米糊高梁糊吃就更不用说了。</h3><h3><br></h3><h3>南岭的人富到什么程度呢?现在说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以前,国军一支部队从我村经过,把我一曾爷爷家喂猪仔的潲给全部吃了,那他家的猪潲得有多好啊?现在某些工厂的饭菜可能都不如我曾爷爷家喂猪吃的潲。</h3><h3><br></h3> <h3>霹雳一刀</h3><h3><br></h3><h3>南岭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村落,其地理位置在古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南北通衢连接衡阳到郴州的主要交通要道,古代经商挑盐的必经之路。</h3><h3>古南岭地貌与现在相差甚远,不可相题并论。曾经的南岭,地形饱满,古木撑天,山泉叮咚,溪水长流,阡陌纵横,池塘水库清水如镜,野鸭戏水,各村寨人丁兴旺,鸡犬相闻。由于矿业的兴起,长期的开釆,地下几乎都挖空了,尤其是南北走向自大坳头经老鼠练,老婆眼至柴家坳这一带,就像被神仙狠狠地砍了一刀,让南岭这老人不堪承受,使南岭的自然条件大伤,不复如前。很多井都干了,原因是水路向低处流走了,却造就了西边大湾的龙潭水和斜比的地下河,南边坦溪的滚滚白泉,东边沙木的坦溪河以及锦湖汹涌的犀牛泉。</h3><h3><br></h3><h3>近代的南岭,也因社会变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都迁往外地。只有一小部分人由于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不忍离开故土,照样生活在这遍曾经狂热的土地上。</h3><h3><br></h3><h3>从此,南岭的繁荣一去不复返。</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