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自我认知的障碍</h3><h3>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仅仅是因为自卑,不自信造成的障碍,还有一个原因是自我意识障碍,比如身体不好的人不愿意谈健康,家庭贫穷的人不愿谈财富,回避问题,似乎会让烦心事少一点,事实上问题一直都在等待解决,并没有消失。</h3><h3>有些时候,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会分析问题,而是在分析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回避自己的问题,或者为自己的错误寻找理由支撑。要做到客观是很难的,因为人们总是先入为主,而后又总是不愿认错。</h3><h3>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某门功课差,就更想回避这门学科,找各种自己学不好这门课的理由,例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别的同学都提前学过等等,不愿意在弱项中遭遇挫败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学习中不愿投入精力,只好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相反,他做的好的事情,他更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成就感使人有继续前行的动力。</h3><h3>如何绕开自我认知障碍?</h3><h3>我们怎么破这个bug呢?</h3><h3>单刀直入揭穿孩子吗,劈头盖脸训斥一番吗?</h3><h3>撕破脸的结果能换来孩子的醒悟和配合吗?</h3><h3>也许能,也许不能,也许下次他连找个理由都不愿意了。</h3><h3>我们不必冒险也可以改变,不要直接揭穿他 ,但是要巧妙地将道理讲给他听,可以先认同他,“相信你说的话,可能老师确实也有点问题,或者是我们以前在这门功课上投入的太少了”再转入渗透道理“可是不管是老师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以前的问题,我们都不能让这个问题搁置太久,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调整学习的方法,和投入更多精力”,“这时候遇到困难不要气馁,量变引起质变,这东西你想通了,就会变得很容易,功到自然成,你如果感觉很难达到,可能只是你做的功夫不够”……最后再用自己来举例子,例如当年我高中学物理(也可以是化学)的时候,怎么怎么吃力,老师怎么怎么不好,我们就怎么怎么调整,怎么怎么取的进步,后来慢慢被老师喜欢,等等。</h3><h3>这种鼓励是必要的,当孩子有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当效果不佳时,还要继续鼓励,分析问题。</h3><h3>教育孩子,一定要记得一句话“谁是谁非不重要,但是非很重要”,什么意思呢,就是分析问题不要对人,不要强调追究责任,激化矛盾,而要谈事,道理讲透,照顾面子,强调沟通,解决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