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毛泽东九首诗词有感

玩转DNA

<h3>  臧克家先生曾说:“毛泽东诗词是个说不尽的课题。”</h3> <h3>  自小开始接触毛泽东诗词,我曾经一直以会背诵主席所有诗词为荣,不过现在却不能背诵所有,只是想得起某一首诗词其中的一句而已。印象中对毛泽东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在于一句小时候那时并不知道出处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个中国人人人皆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却鲜有人知这句话出自于何处,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出自主席之《清平乐·六盘山》,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成为至理名言。</h3> <h3>  少年时,还总是听到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原文却是出自《西游记》第二回之“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菩提祖师教授孙悟空筋斗云时所言。然而,主席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却将这句话更上一层楼,他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道出“有志者事竟成”的千古道理。</h3> <h3>  中学时代,我们传诵最多的诗词除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或是“听取蛙声一片”、“一壶浊酒喜相逢”……更多的是主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还有“雄鸡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打倒一个旧世界,迎来一个新中国的信心决心,当然,我们都喜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h3> <h3>  201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言中指出,“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总书记还指出“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这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总书记的两句话分别引用了主席的四首诗词之名言:《水调歌头·游泳》之“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之“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浪淘沙·北戴河》之“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主席的诗词,有着吞吐宇宙之志,有着翻江倒海之势,有着动摇山河之壮,有着扭转乾坤之力,有着温婉动人之情,即使是哭也要哭成倾盆大雨……他的诗词,犹如永不枯竭的甘霖,可供中华民族世代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又如非同凡响的交响乐,将始终以昂扬旋律鼓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h3> <h3>  毛泽东同志是个乐天派,富有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他不管急难险重,不管风吹浪打,总有“今日得宽余”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面对列强,不就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罢了;管他帝王将相,也不过“粪土当年万户侯”……他有这种雄伟的气魄、英雄的气概、乐观的气度,因此任何艰难险阻,都吓不倒他。诗词创作与作者的个性品质、人生经历、学识阅历有直接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自己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得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他的诗词是历史真实的记录,也是那个时代文学真实的表现,是他老人家一生风雨经历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追求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不断牺牲奋斗的写照。</h3> <h3>  毛泽东不仅仅是个政治家,他也是个诗人,他又不仅仅是个诗人,他还是个政治家。政治家的诗人与诗人的政治家,对毛泽东来说是集为一体的,他的诗词就是这样的一个嵌合体。山河破碎奋勇抗争的辛弃疾,仕途潦倒颠沛流离的苏东坡,离开了政治,写不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那份豪放,远离了纷争,道不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那丝婉约。主席也一样,他是政治家,故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高瞻远瞩开拓进取,他是诗人,更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浪漫情怀乐观主义。</h3> <h3>  不同的人生读不同的诗词,同一首诗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出不同的感受。尽管再也不能够完整地背诵主席的每一首诗词,并不影响我时常翻看和阅读主席的诗词。只不过,如今我有了“才出将军故里,又入南湖学堂。此朝西去万里疆,阅尽世间风浪”的人生经历,比起许多人来说,走过的路更多。读懂一首诗词,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同时也要结合读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此时,再读起主席的诗词,更加有针对性,从中品味更多更深的道理和感悟。我把我在新疆这三年来最常读的主席的九首诗词的感悟写下来,也算是对我三年援疆工作的一个总结吧!</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虞美人·枕上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b> </b></h3><h3><b>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b></h3><h3><b><br></b></h3><h3><b>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b></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毛主席的词偏于豪放,却不废婉约,尽管他所做的婉约词仅仅只有《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三首,但全部是为了杨开慧所写。主席和杨开慧同志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也是你侬我侬的恩爱夫妻。1920年冬天,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应该是1921年春夏之交,主席外出考察,可以说是新婚燕尔,夫妻小别。外出期间,思念妻子,伟人既有大情怀,也有小情丝,字里行间,无一不是浓情蜜意! </h3><h3><br></h3><h3> 刚来新疆之时,以及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把这首词拿出来读一读,品味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当年主席“披衣起坐数寒星”的寂寞,读到情浓处,“残月西流”,思念父母妻儿,惦记家长里短,也不禁泪如雨下,黯然神伤。 </h3><h3><br></h3><h3> 三年前,本想安排我的小同事来援疆,让他们有机会来新疆锻炼一下,抓住机会更上一层楼,却没想到政治部通知我,只有我满足受援单位提出的用人条件,我才是援疆干部的人选。我记得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人都怔住了。要知道,那个时候,父母、兄姐、妻女,还有很多朋友,并不支持我来新疆,甚至反对。我个人也抱有很大的意见,不理解,感到不平、委屈,甚至愤懑……心情十分郁闷。纠结不开之际,我也写了一首《霜天晓角·夜读》,抒发我的心结。 </h3><h3><br></h3><h3> </h3><h3> 孤坐窗前。杯冷茶清涟。雾隐斜月几处,梅未发、香不显。 </h3><h3><br></h3><h3> 伏案枕书眠。梦里越数年。一入千里西疆,又别伊、情何遣?</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秦娥·娄山关 </b></h3><h3><b> </b></h3><h3><b><br></b></h3><h3><b>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b></h3><h3><b><br></b></h3><h3><b>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b></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 这首词在主席的词作中可以称为精品,也是主席的得意之作,篇幅不长,却惜字如金,字字如金,铁血长征,悲壮行军,惨烈胜利。长征之前,红军由于错误路线而遭受过重大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一路上,前有拦截后有追兵,损失惨重,但是战士们的意志不衰,豪情不减,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险关。 </h3><h3><br></h3><h3> 2017年2月底,我们刚来博州的时候,寒风呼啸,白雪皑皑,山水一色,天寒地冻,浑然没有荆楚大地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盎然春意。我们初来此地,万般陌生,工作生活无可适从,是一个全新的地方,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有同志说,这是我们人生一个新的开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生短暂,前路无尽,走好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画圆每一个阶段的句号,漫道如铁,当认真规划,从头开始。援疆之路是我们一生中最艰难的旅程,工作方式,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全都迥异于我们原来的地方,如何去适应、去面对,也需要我们迈出那艰难的一步。如此这般,才能从霜晨月看到如血残阳。 </h3><h3><br></h3><h3> 当年清明时节,也就在我们来了一个多月后,我们去了阿拉山口国门,去了边防第一哨。当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哨所上哨兵如铁,岿然不动,国门上国旗如血,迎风劲展。我等踌躇满志,斗志高扬,看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国门前,同志们庄严宣誓之后,热泪盈眶,我也不例外,感慨而作《清明阿拉山口国门行》。 </h3><h3><br></h3><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塞砂石走,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口劲风急。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祭英烈,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心映国旗。</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平乐·六盘山 </b></h3><h3><b><br></b></h3><h3><b> </b></h3><h3><b>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b></h3><h3><b><br></b></h3><h3><b>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b></h3><h3></h3><h3></h3> <h3></h3><h3>  长征途中,红军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主席奋然写下的英雄词章。抒发了中国共产党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h3><h3><br></h3><h3> 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诗篇,有许多诗句成为了我们的人生格言,但没有哪一个诗人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为我们奉献出如此之多的深入人心的格言警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应该是主席诗词中最耳熟能详、老少皆知的名句,不畏困难,誓达目标,否则就不是英雄好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多少人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格言或座右铭,放在桌上,装进心里,我也不例外。当年我们初中英文课就学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文翻译“He who does no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man”,我很多老外朋友都知道这句。我有一个丹麦朋友,夫妻两个曾在中国教过书,家里就挂了一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书法作品,他特喜欢这句话,这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h3><h3><br></h3><h3> 当前,反恐维稳新疆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包括我们援疆干部在内新疆各族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反恐维稳工作,落实各项维稳措施,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献计出力。暴恐分子不除,国无宁日;“三股势力”不诛,民不安生。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援疆警察,长缨在手,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冲锋在前,坚决以雷霆之势斩杀“三股势力” 这条恶龙,筑牢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钢铁长城。 </h3><h3><br></h3><h3> 有人说我们这一届援疆干部是最艰苦的一批,我们这三年是新疆反恐维稳最关键最紧张的三年,的确如此。从来没有感受过如此大的压力,也从来没有如此紧张地工作过。人总是要经历一番风雨的,人的一生也总是要经历一些磨难历练的,这样的经历,也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一个完美的标签。在2018年国庆前一天晚餐,援友欢聚一堂,大家举着杯,畅谈两年援疆的体会,为新疆发生的可喜变化由衷感到开心,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样的变化里,有你有我的一点点功劳。国庆当日,我写了一首《国庆咏志》。 </h3><h3> </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儿生当做鲲鹏,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山振起汉唐风。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凌烟阁里说故事,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我皆可论英雄。</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贺新郎·读史 </b></h3><h3><b><br></b></h3><h3><b> </b></h3><h3><b>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b></h3><h3><b><br></b></h3><h3><b>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b></h3><h3></h3><h3></h3> <h3></h3><h3></h3><h3>  主席喜欢读史,酷爱读史,早在青年时期,他就爱读历史和古典文学,即使在紧张繁忙的革命战争年代,他也不忘读史书。他读过大量的历史著作,熟悉中国的历史,他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和纷杂繁荣的历史事件中提炼总结,发现破解中国历史周期率的法宝。一九四五年七月,延安时期,主席回答黄炎培关于如何克服历代政权兴亡的周期律时,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h3><h3><br></h3><h3> 著名古文学学家高亨先生高度评价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评价得极为贴切,主席的诗词集就是一本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纵观主席诗词,秦皇汉武各个历史人物跃然纸上,陈吴起义各个历史事件浮现眼前。有学者对比毛泽东、蒋介石读书最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毛泽东读史是研究人,蒋介石读经是琢磨心。读史可能更重视谋划韬略,读经可能更重视精神修养。该学者不愿下对比结论,但就我而言,高下立判,胜负已分。 </h3><h3><br></h3><h3>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我喜欢过一段时间历史,但我偏科严重,我关注最多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五胡乱华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各民族矛盾和冲突最突出的时期,华夏大地上,各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台,你打我我打你,民不聊生,流连颠沛。读这段历史,我就深刻的感受到,在我们多民族的新疆,如果民族关系不融洽,民族矛盾突出,民族之间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攻击,那必然给民族分裂可乘之机,到那时极端宗教盛行,暴力恐怖袭击猖獗,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读史就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中国历史上的分分合合说明,分则亡,合则兴。民族团结是新疆永恒的主题,在援疆期间,我写过一篇论文《新疆各民族是基因、历史和文化的共同体》,就阐明了我的观点。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真正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之后,新疆就是我们期待的一个繁荣稳定的美丽的家。</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ny42n5g"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新疆各民族是基因、历史和文化的共同体</a><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采桑子·重阳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b> </b></h3><h3><b>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b></h3><h3><b><br></b></h3><h3><b>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b></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应该是1929年重阳节,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主席被迫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去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在此期间,主席病了一场,他在上杭养病时,恰逢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主席写作本篇时,境遇并不佳,看似所做《病中吟》,但他立意高远,境界宽广,一洗古人愁绪,展示了秋光之美和秋思之健。写了战地秋之风光,鲜明爽朗;表现了对人与自然的看法,豪迈乐观。这首词写得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萧疏之感,反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h3><h3><br></h3><h3>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主席词中的“黄花”显然是野菊,那种无论深山老林,田畴路边,秋冬时分总是自放芳华的野菊,当然更是在战火中绽放、灌溉着烈士鲜血的野菊花。主席善于借景寓意、借物言志,他以乐观的革命情操,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大隐隐于市的谦谦君子,不因才华无人欣赏而自哀,不因身份卑微而妄自菲薄。不与春花争艳,独自芬芳,独自风雅。无欲、无求、自然、豁达、别致,备一份高贵于岁月寒凉处,自开自赏。充满自信,不卑不亢,“不入东篱杯酒”,此乃野菊之大气节也。 </h3><h3><br></h3><h3> 有人认为毛泽东诗词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作品,只能在特定历史情况才有意义,这是多么狭隘和片面的观点。正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千古绝句,具有永恒的意义。主席诗词也是一样,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还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毛泽东诗词都具有永恒的光辉,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瑰宝。正如《采桑子·重阳》是一首典型的战地词作,但它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言而喻。掩卷长思,“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感叹人生有限,时间无限,人之一生,总不可能处处春光,但是,即使不似春光,心态好了,便胜似春光。这,便是主席的大智慧!</h3><h3></h3><h3></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卜算子·咏梅 </b></h3><h3><b><br></b></h3><h3><b> </b></h3><h3><b>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b></h3><h3><b><br></b></h3><h3><b>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b></h3><h3></h3><h3></h3> <h3>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浪漫主义典范,作于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主席自己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每次读主席的《咏梅》之前,我往往会先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看完之后对比一下,人的境界不同,同一个事物就会看到不同的方面,一个灰暗,一个光明;一个抑郁,一个振奋;一个伤感,一个俏皮。1961年前后是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极其险恶的国内外环境,不过这也是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国家正在逐步摆脱困难。主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于是“反其意而用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现实主义的意义,创作了这首词,意在鼓舞中国人民蔑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h3><h3><br></h3><h3> 进疆后,工作辛苦,生活单调,感情空虚,原以为我本是一个有泪不轻弹的汉子,如今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惆怅客。“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词读多了,终归会把人读成抑郁寡欢。所幸的是,读主席诗词是我平生的大爱好,主席的诗词蕴藏着豪迈大度和巨大的正能量,总能在黑暗中递给我一只有力的手,把我拉向光明。 </h3><h3><br></h3><h3> 我把援疆的日子当做一种修行。新疆地域广袤,风光旖旎;民族众多,风情万种。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还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尽显新疆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本色;新疆更有不同汉地的极具西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在这里,无论是汉族,是维吾尔、回族、哈萨克,还是蒙古族,热情好客,和睦相处。新疆的人是美丽的,景色是美丽的,这里所诠释的生命意义是我人生路上没有体验过的。对于我来说,尽管远离家人,也能得到朋友们的关怀;尽管独处寂寞,却也有难得的一份宁静;尽管天高路远,却总沐浴蓝天白云的眷顾。 </h3><h3><br></h3><h3> 诗品看人品,人品出诗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伟大的人格赋予主席浪漫的情怀,浪漫的情怀赋予主席藐视敌人的豪迈。欣赏诗词的文学美格律美意境美,更要欣赏作者的高尚情操。《咏梅》一词我背得尤为熟稔,也时刻以之为座右铭,把援疆作为一场人生修炼,保持良好心态,坚持下去,终将如主席所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b></h3> <h3></h3><h3>  柳亚子先生是对新中国成立有大帮助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和主席相识已久,除了钦佩主席的文韬武略,对主席的诗词之才尤为欣赏。两人以文会友,以文结友,志同道合,他们的友谊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时期的革命友谊的典范。然而,即使是柳亚子这样的知名人士,仍然跳不出中国传统小知识分子的那种思想局限性。自命清高,自负才学,自感怀才不遇,期盼重用,是柳亚子先生当时的心态。新中国即将成立,也是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主席对柳亚子先生自有安排。在柳亚子先生牢骚满腹,放言“分湖便是子陵滩”企图归隐的时候,主席回诗劝柳亚子先生做人要有大境界,取消归隐的念头,留在北京共商国家大计。 </h3><h3><br></h3><h3> 做人,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要狂妄自大,然后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来新疆这件事,有好多朋友曾经这么跟我说,你这么有名的一个法医跑到新疆来干啥呀?这里有你的用武之地吗?说实话,来新疆之前我是心里有疙瘩的,包括来之后的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心里也是有情绪的,我甚至有了一种被放逐的感觉。高学历、高职称,哪样不是出类拔萃的啊?心里有不平,心态有失衡,自然偶尔就会抱怨。来了之后,干着干着,与本地的同志交流多了,这里的工作干得多了,事情见得多了,体会感悟得更多了,这样之后心态就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高耸入云的天山雪峰,豪爽豪迈的新疆人民,无一不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感化了我的内心。与其牢骚太盛,不如“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你愿意,哪里都有用武之地,只要你肯干,哪里都能干事创业。到了如今,我更加深刻领会,不止是湖北,新疆这个“昆明池”,“观鱼”远胜过内地的“富春江”,是个大可作为的地方! </h3><h3><br></h3><h3> 看到朋友、同事由于某事不顺,开局不利,唉声叹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时,我经常用这首诗来安慰鼓励他们。我记得我刚来新疆时,给分管部门的同志讲了一堂课,题目就是《从毛泽东诗词鉴赏谈个人修养》,讲的第一首诗词就是这首诗,勉励我们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今年四月,看到基层公安机关不少刑事技术人员思想消极,意志颓废,我写了一篇文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他们共勉。去年下半年,在中期轮换的援疆警察到来之际,我作了一首《赠新战友》送给他们。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关霜月秋渐浓,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荆楚儿郎送东风。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跨天山谈何易,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楼兰深处尽英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556vf8"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a><br></h3> <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调歌头·游泳 </b></h3><h3><b><br></b></h3><h3><b> </b></h3><h3><b>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b></h3><h3><b><br></b></h3><h3><b>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b></h3><h3></h3><h3></h3> <h3></h3><h3>  1956年,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此时,长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规模宏伟的武汉长江大桥也正在全面施工,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干劲,迎风破浪开拓新中国建设的崭新局面。据统计,主席从1956年至1966年十年间,在武汉畅游长江达18次。而且,就在主席写下这首词的1956年6月,他就横游长江三次。在大江大河里游过泳的人,特别是在长江里游过泳的人都知道,迎风破浪和激流勇进的感觉令人惊心动魄,极为考验人的耐力和毅力,也更能激发人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抵达胜利彼岸的信心决心。 </h3><h3><br></h3><h3> 据我所知,湖南人和湖北人都非常喜爱毛主席的这一首《水调歌头·游泳》。主席是湖南人,自然是我们湖南人最大的骄傲,主席又格外偏爱湖北武汉,解放后,除了北京,他在武汉住的时间最长。一句“才饮长沙水,又是武昌鱼”,把比邻的两省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在湖南出生长大,一直到18岁来武汉读大学,从此就留在了武汉。我对湖北对武汉的感情,一点都不亚于对湖南对老家郴州的感情。 </h3><h3><br></h3><h3> 原本想着,这辈子就在武汉呆着,不会再挪窝了,没想到却来新疆一待就是三年,应该说新疆这个地方,是我在除了湖南和湖北之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了,应该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之一了。在这三年里,我们与新疆人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见证了新疆的变化和发展。没来新疆之前,我自己心里总在疑虑,新疆到底安不安全?在这里三年,我们自己也投身到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里,为新疆的安定团结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更是亲眼所见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年来,每年旅游旺季,都会有内地的朋友问我,新疆到底安不安全啊。我总是拍着胸脯着自豪地告诉他们,尽管来吧,新疆是全国最安全的地方。2019年,新疆旅游大火,跟团的、自驾游、落地自驾的,各大景点热闹非凡,不提前预定,连宾馆都住不上。这一年,内地来看我的朋友比前两年加起来还多。不必说别的,就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新疆的变化是那么的可喜。再假以时日,新疆会变化得令我们“当今世界殊”。 </h3><h3><br></h3><h3> 记得今年劳动节前一天,与友小酌,兴致勃勃之际,应当地朋友要求,即兴作打油词《鹊踏枝·博州好》,抒发我对博州、五师人民,对新疆人民的感情。 </h3><h3><br></h3><h3> </h3><h3> 赛里木湖风光俏。怪石嶙峋,山口呼呼叫。海棠千树满城笑,草原毡房炊烟袅。 </h3><h3><br></h3><h3> 夏尔西里百花闹。温泉汤池,一泡十年少。醉酣犹念博州好,忘了我本九头鸟。</h3><h3></h3> <h3></h3><h3></h3><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长征</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b></h3> <p class="ql-block">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可以这么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革命的成功,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曾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宫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天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是豪情万丈,主席诗词有岳武穆词之壮但无其悲,有辛稼轩词之豪但无其愤,因为主席是向往光明的,中国的革命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以长征为主题的诗词,主席写过好几首,这首《七律·长征》无疑是最为著名的诗篇,朗朗上口,磅礴大气,波澜壮阔,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令人读后心情无比开朗。起首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就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无穷力量和信心,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道尽了长征路上的艰险,末句“三军过后尽开颜”给了我们胜利的喜悦和对光明的向往。每次读完,我都会想象红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心中充满无限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可以说,这首诗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精品,被学者视为毛泽东诗作之冠是不无道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在新疆,与宗教极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这“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我们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打持久战的准备,也要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更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敌人的豪情,这就需要我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发扬好长征精神,走好当前的长征路,坚决打赢这场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我们结束援疆任务,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的日子只有五十来天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我们这一批回去,新的一起援疆干部人才又将到来,周而复始,每一个援疆干部人才都是稳边固疆建疆长征路上的战士。今年我去了两次南疆,作为一个兵团人,也深受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的感动和鼓舞,我们很荣幸,在援疆的长征路上有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包括我们所有援疆干部在内的新疆党员干部、各族群众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以时不待我的精神,战斗在新疆的各条战线上。哪怕是我们返回原有岗位,也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另外一条战线上仍然同新疆的同志们并肩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23日,是我进疆第三个生日,也是在疆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回顾在疆的日子里,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屯垦戍边,建疆稳疆,工作紧张又充实,甚至还颇有成就感。一时间感叹万分,遂有感而作《生辰日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气饮罢酒三千,西去轮台更戍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缰绳握手人上马,长剑出鞘弓在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豪情飞指昆仑月,丹心书写楼兰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功名一向轻如羽,惟流汗血固于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新疆我曾来过,却不曾离开,饮尽结束援疆任务的庆功酒,却是开启了长征路上的新起点。待到美丽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之时,也就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之日,不管这一天有多远,都值得我们去等待,去奋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 记</b></h3> <p class="ql-block">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发给了包括我女儿在内的好几个人,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女儿等几个人问我为什么不写《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些更为人所知的诗词,他们原以为我会写这几首从读书时代就学过的诗词。我当然想写啊,不过篇幅有限,又不是写书,而且我选择的这九首诗词很切合我援疆三年的感受,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谈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读后感,关于诗词鉴赏方面以及背景介绍方面就写的不算太多,点到为止。还有一个湘籍朋友问了我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写道“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个“芙蓉国”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我推荐他看我写的一篇文章《千树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应该讲明白了。多说一下这首诗,一句“芙蓉国里尽朝晖”,道出了主席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对故人的怀念和牵挂。毛泽东同志他心中有爱,爱家人、爱朋友、爱同志、爱人民、爱国家;他十分重感情,重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以及革命的战斗情谊。他所有这些情感,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说到这,也许就是我个人读毛泽东诗词最大最深的感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7np7ym6"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千树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