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常美食(四)面片</b></h1> <h1>十月的风留在十月底,十月的美好留在记忆里。时间如水流,一路向前。</h1><h1>转眼,2019年只剩六分之一,告别清秋最美的10月,迎来渐入寒冬的11月。时光匆匆,从深秋走到初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深。看叶落纷纷,看万山红遍。看大雁南飞,看天高水远,十一月,虽有寒冷,亦不乏美丽与温暖。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足以让你感受初冬的温暖。</h1> <h1><b>一 课程内容</b></h1><h1>面条,又一家常美食。在今天的烹饪社团课上老师们将教学生们学习制作美味的家常面。</h1><h1> 从和面到醒面再到扯面需要三道程序,同时还需要准备炒制烩菜。</h1><h1> 面粉加适量的水,和成稍软一点的面团,反复揉匀。抹上菜油盖上湿布醒2—3小时。时间越长越好。把醒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上下都抹上油擀成长方形。用刀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锅烧热,加少许油把切成片的肉放进去炒熟,加萝卜,酱油,盐,翻炒一下,加水。待水烧开后把切好的面条拿一根在手里,用两手的拇指以食指把面条的两边按扁,再轻轻拉长揪一寸左右的面片丢进锅里,动作要快直到全部揪好。大火烧开,加鸡精,香菜</h1> <h1><b>二 讲究的中国面食<br></b>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br> 各地特色面食有武汉的热干面、内蒙古的焖面、山西的刀削面、栲栳栳,北京的炸酱面、兰州拉面、重庆的重庆小面、上海的阳春面、高邮的酱油面(又称高邮阳春面)襄阳牛肉面、扬州阳春面、扬州炒面、东北的冷面、保定的大慈阁素面、陕西油泼面、河南的烩面、捞面、麻鸭面、饸烙面、广东的云吞面、福建的沙县拌面、漳州卤面、莆田卤面、厦门沙茶面、四川的担担面、铺盖面,岐山和新野的臊子面,贵阳的肠旺面,阜阳格拉条,涡阳干扣面,等等。<br><b>中国饮食文化——</b><b>风味多样<br></b>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h1><h1></h1> <h1><b>三 家乡的面食</b></h1><h1>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总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地形影响,田块面积不大,且田块又多其中分布于山间坝子,或河谷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为湿润性气候,降水>800毫米,雨热同期,所以形成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区,相对应人们主食就为大米。</h1><h1>在秦岭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受夏季风进退快慢影响较大,会有低温,结冰期会越来越长,无霜期越来越短,农作物稍南方比要耐寒耐旱,就以小麦等为主,主食也为面食。</h1><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方的米食,北方的面食,都在这里完美呈现。文县人喜爱臊子面,制作臊子面讲究程度并不亚于山西的臊子面。在日常生活中,油醋面,酸菜面,扯面片在文县人的餐桌上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同一种面,因各家的配菜、调味...的不同,又形成了“百家百味”的特色。</span></h3> <h1><b>四 揪面片初体验</b></h1><h1>烹饪课为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奠定基础,普通的柴米油盐也能谱成生活欢乐的乐章</h1> <h1></h1><h1>生活,若只有柴米油盐就会有些单调;若只谈诗与远方,又有些虚幻不切实际。让身体在柴米油盐里浸润,让灵魂去诗书里旅行。</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见,或者不见我,<br></div><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就在那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悲不喜。</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left;">在仓央嘉措的诗里灵魂自由奔跑在雪域高原...</h3> <h3>策划 任珍 图/文 陶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