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教研·学习汇报】好课程建设,建设好课程

刘静

<h3>  11月13日,我们在学校领导马校长的带领下,一行5人赶到青岛城阳,参加了省教科院主办、城阳实验二小承办的当代好课程建设和实施现场会。两天的活动,赶场、占位、拍照、录屏,节奏快、信息量大,只能是收集,来不及收纳。静下来,慢慢回放、回听、回味,整理自己的收获,思考良久,感悟颇多。大会主题是当代好课程,当代课程究竟🈶️多好?好在哪里?这个"好"我又能吸收多少?能内化多少?自我建构多少?嫁接推介多少?最终如何建设我们自己的好课程?</h3><h3> </h3> 当代课程第一好:培养好孩子<h3>  多种场合下,看过很多孩子们的演出,精彩之处常令我感叹孩子们演的真像,模仿的好。实验二小的孩子一登台我就没感觉到她们在演,她们是在展示。那份舞台上的自信、从容,每一个孩子眼神里透出的灵动,让我立马想到了实验二小的育人目标——-向阳而歌。在课间和第二天的参观活动中,我寻源到了二小育人目标的实现,得益于他们的良好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培养全民素质,基础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基础课程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学生个性培养为目标的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有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活动课程。从学校设计层面,围绕育人架构了课程体系,梳理了课程结构。从具体的开发实施层面有清晰的路径从目标到内容,到实施再到评价。科学严谨丰富多维的好课程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向阳而歌的二小学生。再一次感悟:学生的样子,才是一所学校育人目标的无言的证实,而这个样子需要的就是课程建设的滋养。<br /> </h3><h3> <br /> </h3><h3><br /></h3> <h3>当代课程第二好:研究好一致性</h3><h3>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考的出来,这恐怕是当下我们作为教师最尴尬的问题。结合半年多来,我们诊断教学改革的思考🤔,我想作为教育人的我们缺少了点课程思维,课程意识,课程观念。孩子要到哪里去,怎么样能证明他们去到了,通过哪些资源,活动才能到达。关于目标导向,评价指向的一致性思考,朱伟强教授和王少非教授都做了专业的引领。让我进一步反思,我们期待的"那里"是正确的吗?我们到达的判断指标是科学的吗?我们收集的证据是充分的吗?我们预设的内容活动路径,是否适切?这些问题的肯定回答,只能靠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h3> <h3>当代课程第三好:好的课程体系</h3><h3>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权力不断 下放,学校成为本校课程顶层设计的事实主体。学 校如何对课程进行分类并建构其间联系,使之形成 一个系统的、可行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结构? 这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活动课程,项目课程,现象式课程.....横向纵向的交织,不是我们简单的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就可以的。每一个学校都结合着国家的育人目标,学校的育人哲学,办学目标,进行了上位的思考,顶层的设计。</h3> <h3>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反—-如何建设好课程</h3><h3> 1.坚持✊持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 关于课程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这次出来参会,有点不一样的感悟:展示的这些她们做的,我们也都在做,说明我们做的有价值;我们导师指导我们做的和她们这些博士导师指导做的很相符,说明我们做的是相当正确的;听她们做的我们反思自己做的,有借鉴,也有疑问,说明我们研究也已经比较深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持续中坚持,在运用中反思,在研究中提炼。</h3><h3> 2.建设-上位思考,中位规划,下位推进,建设好学校的课程</h3><h3> 看到那么多丰富的课程,看形式,看内容好似人家有的,我们也有;看目标,看价值,人家有的我们还真没有。我们建设的课程一定是为了人,基于人,培养人!课程建设是系统工程更是育人工程[嘿哈]</h3> <h3>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整个会议结束后这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间。就想起了张斌博士在主持的时候的一句话: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完毕,我们的学生都要像学科专家一样,那样的眼光来看世界,像学科专家那样的语言来表达世界,用学科专家那样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未来已来,我想作为教育人的我们,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首先要具备那样的眼光,那样的语言,那样的思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