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二度,再庆华诞-----记徐汇中学169周年校庆。

小顾

<p>  梅开二度,再庆华诞———记徐汇中学169周年校庆。</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你只要是徐汇中学毕业的学生👩‍🎓👨‍🎓,一看即知高耸入云般玻璃幕墙组成的港汇大楼,对面就是东方商厦,东方商厦朝西不远就是徐汇中学,徐汇中学是我读书的地方,也是四十几年中一直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可以这样的说,在人生的经历中有许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淡出人生记忆的大门,唯有学生时代受教育的母校,和在母校中的一切,会一直永远储存在你的脑海里,会一直永远记忆在你的心坎里,会一直永远鲜活在你的人生里……</p> <p class="ql-block">  时间真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记得2018年11月,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个时间段,母校——徐汇中学168年华诞刚刚圆满落幕,母校门前风和日丽的场景,还在脑海里沉浮。今天2019年同样的时刻,又来到母校门前,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再一次赴约,喜庆母校169年生辰。感慨啊!人生如梦,岁月匆匆,而时间呢又像一个魔术师,再一次用手中的魔术棒一点,又给了我一次思念母校、思念老师👩‍🏫👨‍🏫、思念同学👩‍🎓👨‍🎓的机会。嗨!让情感的洪流,再一次宣泄在自己曾经度过的中学时代,再一次流淌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身边……</p> <p>  老同学再聚首,永恒的主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提的多好!佛说:“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是定数”。世上的一切都会消失,水会干涸,山会化尘,人也不列外,同学们的美好回忆也将随风飘去,消失的无影无踪。</p><p> 问题是为什么不在飘去和消失的前夕,让自己美好的校园生活光辉一下,让自己灿烂的求学生涯荣光一下,让自己感动的中学点滴重温一下。不负青春韶华,不负青葱岁月,对得起曾经有过的中学时代,对得起曾经有过的闪光一刻——这就是同学👩‍🎓👨‍🎓聚会的意义所在!</p> <p>  站在母校铭文前,“鲲鹏展翅万里行,落叶归根终为泥”之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场景依旧,谁在阳光中守候,</p><p class="ql-block">四处探望,谁在日丽中盼求。 </p> <p class="ql-block">山再高</p><p class="ql-block">不如母校崇德楼,伟岸挺拔,</p><p class="ql-block">水再深,</p><p class="ql-block">不比母校师恩深,渊深海阔。</p> <p>  为迎接历届校友的莅临,母校赠校徽、校包、校刊,以示留念。谢谢!谢谢之意,出自肺腑,母校恩情,情深似海。离校四十几年,母校仍然对远离母巢的莘莘学子,牵挂铭记,感人。校门口的安排真是:“不为礼品为用意,不为金钱为真情”👍,俗语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感激涕零!</p> <p>  领纪念品后,我提出想和年轻的校友合影,那个戴红领巾的小女孩校友嫣然一笑,好像觉得非常不可思意,笑嘻嘻的急忙躲向一旁,而那个小男孩校友欣然允诺,神态庄严。于是有了这张,灵活多变,对比强烈,年龄悬殊,岁月沧桑的照片。离开领礼品桌时,我由衷地感谢小校友,并深情地向她们说了:“小校友,我曾经也和你们一样大时,曾经也是徐汇中学的学子”。真的讲这句话时,心里滋味,五味杂陈……</p> <p>  此时余基根同学也加入进来,一起和另外两个小校友,在母校大门前合影。老同学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p> <p class="ql-block">  马英娣同学更了不起,竞又拉来一位小校友,来了一张四人照,精彩!</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照片后面一连串宣传海报的地方看见了吗?以前是什么地方?我想大家都清楚。以前是一处有房顶、两面脱空的长走廊,一直连通到大操场。那里有锻炼身体的两只高低双杠对吗!提到“双杠”有关“双杠”的往事,不由得涌出心头,我想第一排同桌的文锦兄,你一定会感触良多!</p><p class="ql-block"> 文锦兄还记得吗?低双杠没有人会去撑,因为在上下撑时,双脚👣会碰到地面,没劲!而高双杠,两根有弹性的杠子,深黄色,高高在上,威风凛凛,握住杠头,手臂用力向上一压,脚一蹬,凌空而上,成功上杠;接着上下撑起,一上一下,力气活,一般性撑十几左右已不错了。文锦兄可以连续撑几十计,是班级中撑的计数最高的,老阿哥敬鹏兄也能撑很多计,其他像我等凑数而已。</p><p class="ql-block"> 文锦兄还记得吗?就在我们课间休息练双杠时,一位体育老师男的,个子不高,体格匀称,(叫什么忘记了)力道蛮大,来教我们上双杠的动作。容易的叫“直体向上”,比较难的叫“杠下蹬足器”。“直体向上”就是双手臂伸直,放在双杠上,脚凌空来回摆动,向上一挺,腰用力一弹,双臂一撑,上双杠”;“杠下蹬足器”,要双手紧握双杠,人下垂,挂在双杠下,脚翘起平衡90度,来回摆动身体,几次后脚再朝上45度,收腹用力向前一压,同时手向上一用力,利用杠杆原理,人直接由杠下腾空越起,上双杠!“乖乖隆滴咚”难度系数非常大,手臂力量要求更高。我等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无人敢试。文锦兄翘楚,几经努力,滴水穿石,终于练成,文锦兄高高在双杠上稳稳的样子,实在令人羡慕!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 文锦兄还记得吗?就在我们迷醉练双杠时,一件今天讲无论如何想不到的事发生。一天你和我讲:“有人要打你,并指出这个人就在双杠处侯你”。天地良心,从远处望去,这个人从不认识,块头很大,戇头戇脑,一脸无赖腔调,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为什么要打我,不明白!至今也未能弄明白他为什么要打我?你要我当心,于是就不去练双杠了,以后十几天都是这样;这时黄德贵同学也和我讲:“你冒充是当时北村,驱虎豹”马什么的(头头)的亲戚,他就不会打你了”,而接着赵坚同学也跟我讲:“不要怕,这个人没有用的”,言下意思我打得过他,然而令我最感动的是同学徐昌根,一把拉住我说:“不要怕,我帮你去打他”,还用手中的拳头,比划了一下。至今想起这句话,真是:大旱逢甘霖,大雪人送碳,滴滴在心头,温心暖肌肤。一个人在危难时,有人伸出手拉你一把,这是你的福分。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在人生有难时,有没有人拉你一把,有没有像徐昌根同学那样为你肝胆相照,共赴危途的人!无语😓。以后我再也不去高双杠那里了,惹不起,总躲得起,以后事情也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 时隔四十几年后的今天,在以前放置高双杠的地方沉思前事,我要感谢那时帮我度过难关的同学们,特别是徐昌根同学。然前几次同学聚会,听说了徐昌根同学的一些事,令人惋惜,徐昌根同学是从学校后门进出的,为此向后门作揖!</p> <h3>  离开当年兴奋和苦涩的回忆,向大操场走去,右边路过一条以前通往学校后门的路。我想以前走过后门,后门是用白铁皮覆盖涂成黑色的陈旧大木门,如今早已完成其因有的任务,退出了人们的视线,而对我来说学校后门之外,有关从后门进出同学的记忆之门才刚刚打开:</h3><h3> 记得同学孟全新的家就在后门前不远,一次放学和孟全新一起出学校后门玩。感觉出学校后门的各年级的同学,黑压压一片,比出学校前门的人,多出三分之二,一时通往北村方向的徐镇路上,人摩肩接踵像游行队伍一样,人多结棍!也就是在这条路上的人群中,胡震同学送给我纸折的千纸鹤和镶嵌式纸飞机,以后我依葫芦画样也学会了,所以印象特别深;再有孟全新记得吗?你有一个年级一样,在别的班级上课的同学,人称呼“外国人”的男同学,卖象好,大眼睛,轮廓分明,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皮肤雪白,个子也高,灵!后来我们也交上朋友,见面时总打招呼,孟全新你还有印象吗?</h3><h3> 记得从后门出,右拐弯,对面是商店,商店过去,是庄惠慈同学和张敬鹏同学家。再右转,左手第一弄堂进,可以通文锦兄家。说实话文锦兄家是我中学时代去玩的最多一个地方,而我经常又是从同仁街到文锦兄家,从文锦家门前“弹格路”下,有一个斜坡,幅度蛮大,进门有天井,里面是房间,文锦兄弟妹尚小,然和我也熟了;连文锦兄邻居也是徐汇中学的,有点被人看不起的经常去你家玩的,又经常你叫他出去那个人,连我也认识了,因为去的次数太多了;文锦兄还记得那次你父亲骑自行车,轮轨嵌进有轨电车轨道受伤,正好我也碰上;文锦兄还有在你家阔板凳上打牌,还有夜晚和你一起看你舅舅练拳,等等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文锦兄同桌的你右手手掌靠手指以下,第一根掌纹线是直的、一条线连在一起,俗称“通关手”,同样也连在一起有一句俗话“打人很痛的”即很利害,对吗?文锦兄在你家玩耍的历历往事,我都铭记在心,感谢你的款待,谢谢!如今毕业了四十几年,人生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文锦兄可以用一句上海的“切口”话:“文锦兄你混的最好!向你祝贺!”。</h3><h3> 记得从文锦兄家出,一直沿着“弹格路”的同仁街走,接近华山路口一条左面的小巷,进去不远就到了陆蕴源同学家。(陆蕴源同学的“小兄弟”储先忠同学的家,路过没有进去,其实储先忠同学的父母,我母亲都认识,旧社会行医的。)陆蕴源同学小名叫囡囡,在囡囡家玩最难忘的两件事,一,沙发。第一次坐,松软,一坐到底屁股可以觉得里面弹簧膈着,灰白色,扶手是铁杆子做的三人沙发,灵!二。家教严。一次在囡囡家玩,那次余基根同学也去了,囡囡不经意“口头禅伤人”,其母一下子特意从里间房走出讲:“注意⚠️不好讲”,语气严肃。囡囡连连称是,晓得了!此场景刀斧般刻在我心里,了不起!老师👩‍🏫家庭,文化底蕴浓厚,为人师表,钦佩!以后的日子里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也出生在有文化的老师家庭里是多么幸福,人生要少走多少弯路啊……</h3><h3> 再记得从囡囡家出,再往前右转就是“大弟弟”王依国同学家,是靠华山路的第二排房子中间,再朝南上华山路南面就是徐汇中学前门,又回到学校了。沿学校前门的“弹格路”记忆兜了一大圈,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大操场边……</h3> <h3>  立操场边:黑橙青绿,光彩夺目,色泽镶嵌,色泽分呈;高楼林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操场平旷;篮架高耸,篮板成双,球门四面,两两相对;人迹罕至,人声杳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h3> <h3>  马英娣同学走在最前面,带我们进大操场。</h3> <p class="ql-block">  这是什么?马英娣同学魂牵梦萦的地方———领操台。(曾经领操的司令台)</p><p class="ql-block">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p><p class="ql-block"> 眼睛是春天的海 青春是绿色的河</p><p class="ql-block"> 心儿是年轻的太阳 真诚也活泼</p><p class="ql-block"> 分别是明天的路 思念是生命的火</p><p class="ql-block"> 心儿是永远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p><p class="ql-block"> 一首“相逢是一首歌”的歌词恰如其分写出了马英娣同学的历历往事和心中的思念。</p><p class="ql-block">问:领操台和马英娣同学分得开吗?</p><p class="ql-block">答:分不开!</p><p class="ql-block">问:马英娣同学能放弃如此美好、如此灿烂的追忆?</p><p class="ql-block"> 答:不能!</p><p class="ql-block"> 问:马英娣在学校的闪光点是哪里?</p><p class="ql-block"> 答:大操场、司令台。</p><p class="ql-block"> 四十几年的朝思梦想,牵挂追忆在一刻爆发,就是最好的回答”。我想今天面对四十几年前叱咤风云的司令台,马英娣同学能不激动、能不激情满怀、能不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这里我要改一下词:</p><p class="ql-block">你曾对我说,相逢是一首歌 。</p><p class="ql-block">眼睛是做操的人,青春是举手的河</p><p class="ql-block">心儿是辽阔的操场,动作也活泼</p><p class="ql-block">分别是无奈的路,思念是永久的火 心儿是拨动的琴弦 ,坚定也执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马班长</p><p class="ql-block"> 风衣雪白斜背包,</p><p class="ql-block"> 双眸深黑秀色娇。</p><p class="ql-block"> 不为今朝光彩照,</p><p class="ql-block"> 铭心昔日广播操。</p> <h3>  看到吗!当年74届两班,徐汇中学广播操领操人——马英娣同学。领操姿势,风采依旧。仿佛第五套广播体操的旋律,正配合领操人矫健的动作,再一次响起在辽阔的大操场上。</h3><h3> 第一节,上肢运动,预备起……</h3> <h3>  操做完了,该我们上场了,把以前司令台放大一点,让以前的司令台恢复原样,让我们攀登司令台精彩的一幕也同时拉开:</h3><h3> 司令台。灰黄色彩,水泥筑成,高两米多,宽两米起,长四米至,像一块横放的大面包。靠近操场一面有挑出的沿口,一掌而已。好就好在沿口的“一掌而已”这就是我们回忆司令台的先决条件。</h3><h3> 当时做完早操,尚有一些剩余时间,我和同学高文锦、黄德贵、张敬鹏、张继祖、庄惠慈走到司令台前,黄德贵讲:大家从正面爬上去行吗?大家沉默不语,心里都在嘀咕,此时黄德贵双手向上一伸,脚一用力,哗的一声双手撑开,手掌对手掌一字并肩,挂在司令台“一掌而已”的沿口上,说那时,那时快!没有犹豫的机会,黄德贵下垂的右腿急忙离开沿口下面的墙,用力向司令台的沿口一搁,半个身子斜挂在上司令台一掌而已的沿口,再接着一个手脚向上用力,成功登上司令台。“结棍!莱塞!”干净利落,不带黏连,一气呵成!站在下面的我们看呆了,茫然不知所措。高文锦、张敬鹏、张继祖等跃跃欲试了,一会儿功夫都上去了,就剩我和庄惠慈两人,试了几次均告失败,最后好不容易也还是上去了。</h3><h3> 站上司令台,高高在上,举目八方,感觉真好,大操场尽收眼底。然司令台四面脱空,说心里话有点虚,赶紧通过司令台后面的石楼梯下来,不下来也不行啊!上课的铃声滴零零在催你了。</h3><h3> 攀登司令台的一幕,写写仍须有些时间,但当时我们攀上司令台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那个真叫快!现在想想真的不可思议。有人要问:“有这必要吗?”同学们的回答一定会是:“什么是青春,什么叫活力!不需再解释了吧!”真是:往事如烟,回味无穷!当年上司令台的同学们,看到此,你会有什么想发和感受,很想知道……</h3> <h3>  今天余基根同学也上去了。</h3> <h3>  在离开司令台的路上,望着马英娣同学对司令台的执着,深感钦佩。是啊!人生中一个人只要持续的保持昂扬执着的精神状态,去恒久的追寻既定的人生目标,那成功的鲜花一定会在你的脚下绽放,胜利是属于那些敢于直面挑战、敢于永远保持执着的人,也属于我们攀登上司令台的同学们!</h3> <h3>  徐汇中学的操场左面,以前的老房子都旧貌换新颜了。途中遇见老师👩‍🏫我问:“以前的双杠在哪里?”老师说:“在体操室里放着。”大门紧闭,无缘了。我想好今天要拍一张当年的双杠照片,来配我对当年双杠的念想,看来落空了。然只要有对当年练双杠的念想之花留存在心里,随时都能开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因为我心中有双杠的位置……</h3> <h3>  梦中的记忆是没有颜色的,但你可以用笔让它鲜艳明亮,充满色彩,这也是我执着的表现之一。</h3> <h3>  退出大操场又回到老教学楼前,这次校庆休息,被安排在老教学楼对面的大楼,四楼教室休息,沿右边的楼梯上。</h3> <h3>  进预先安排好的教室休息。看👀现在的小校友,老练得多了。看着忙碌的小校友,真的时代变了,小孩子成熟的早了,不像当年我们那时,懵里懵懂,荒废了多少宝贵的光阴!</h3> <h3>  为了追忆我们已逝去的岁月,在小校友的教室里留一张四十几年后的样子,小校友拍的不错👍那时的我们当时恐怕连照相机📷都不知如何拍,今胜昔之感,跃然纸上。</h3> <h3>  有道理吧!年轻的小校友主动给我们系上红领巾,让我们重温少年时戴红领巾的温馨。感慨啊!虽然时钟仍然是十点多,但是已不是昔日的十点多,时间是不会开玩笑的,刻板的,一秒不差,催人老去。我们的双眼笑的有点尴尬,有点茫然,尽管努力显出生机勃勃的样子,然终究是迟暮之年,日薄西山。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戴红领巾的感觉真好!</h3> <h3>  马英娣同学身边是72届红团领导,我们拼班休息,无意中遇见,同时也是余基根同学姐姐的同学。真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巧了。听领导的安排,明年徐汇中学170年大庆,要组织全年级一起参加,并拢一起集体庆贺,一改往日分班模式。恭候佳音,到时两班同学参加哦!</h3> <h3>   没过多久杨锡芬也来了,于是有了这张四人教室留念照。</h3><h3> 和小校友相聚的时间很快,眨眼中午时分,离开了教室,离开了小校友,千谢万谢。是啊!小校友又不是你的小辈!又不是你的亲戚,小校友义务为我们服务,又不图我们什么!将心比心,应该讲出自己的谢意。再见了👋小校友!明年再会!</h3> <h3>  出楼。对面崇思楼的大礼堂门今天开启,于是进大礼堂。</h3> <h3>  大礼堂的容貌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以前一排排用杨松做的长条椅子,踪迹全无,换来的是新的沙发椅子,漂亮舒服。</h3> <h3>  大礼堂讲台上也是去旧迎新,面目全非。然同学们大礼堂讲台上的两根铁柱,改得过来吗?这就是历史、徐汇中学的历史。仅管外貌式样可以改变,但骨子、精神是改变不了的,就像我们是徐汇中学的学生,这一称呼是永远不会变,就像我们74届二班全体同学,当年人头济济的在校园里上课、学习、生活的经历,永远不会变,是没有选择的永恒事实,无论到哪里你都是徐汇中学74届二班的学生!</h3> <h3>  礼堂左面一条走廊通二班教室,三位同学迫不及待已走过去了。</h3> <h3>  仅管以前二班的大门已变成一堵墙,然堵得住二班同学对教室、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吗?我想用同学们的思念和想象的利剑,去劈开厚厚的这堵墙,去寻回当年青葱一般的岁月和灿烂的学生生涯,去再一次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宣泄在魂牵梦萦的二班教室里,让回味之舟尽情地徜徉在思念二班的岁月长河之中……</h3> <h3>  语言到此都是苍白无力。让美的意境依靠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母校的楼梯上,去留住人生今日美丽的一刻,去寻回人生当年青春的气息。我想此时的马英娣同学,一股浓浓的留恋之情,一定会在胸中涌动,并汹涌澎湃。留恋自然是要留恋,母亲留恋自己的孩子,学生留恋自己的母校!✌️</h3> <h3>  这个弧形拱门,就无需介绍了,我们一行已出老大楼。</h3> <p>  在母校老大楼的围栏内,望着高高在上的老大楼百叶窗,触景生情。当年百叶窗对同学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再熟悉不过的百叶窗,也关不住学生生涯结束的到来。</p><p> 记得最后分别母校的感受是晦色而充满无奈,在老大楼的最高一楼教室里,奚嘉荣老师宣布:“同学们四年学校生涯结束了,请大家在家里等候分配通知。”瞬间同学们的脸色一下子显出沉重、灰暗,无奈的样子。前途不明!一些就算是心知是“硬工矿”的同学,心肯定是“笃定”,然未必愉快,因为担心是什么“工矿”,什么单位;而明知自己会去农村的同学,又不知是哪里?心情也非常沮丧;当然那些不上不下的“活络档子”就更难了,是上郊农场还是“技校读书”,心里嘀咕,烦愁苦闷。一时同学对分配的侥幸心理,泛滥成灾。而此时大家又从不打听别人的去向,就像耶稣的信徒,望着受难的耶稣,跪在教堂上,不关心其他信徒的祈祷,只希望自己得到耶稣的垂怜,阿门!我想同学们出教室门走下楼梯的时候,肯定心思重重,忐忑不安,可以形容走楼梯台阶发出的声音,你一定听不到🙉,因为太一门心思考虑自己的分配去向了。对否?同学们!</p><p> 我是“活络档子”想凭借和奚老师的关系,自认为会得到帮助,因为奚老师对我很好,半导体收音机都是奚老师帮我装的,以前学农时奚老师总派我做先遣队,买米的钞票都放在我这里,加上紧要关头,我还帮助奚老师买到,当时凭票才能买的26吋新平跑自行车,自以为送发票收钱交车时,其用意奚老师懂得。然想不到的是峰回路转,最后还是被分配到房地局技校,上海人讲“翁中”倒霉😓,气的两个星期不去报到,正式开学时才报到,以后做泥水匠,“摊台”!</p><p> 也记得当时有句安慰话:“房管所,臭豆腐,闻闻臭,吃吃香”。所以一直憋着一口气,“忍常人不忍之忍,干常人不干之干”,“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上苍不负有心人,改革浪潮定乾坤。滚滚而来扫旧习,一支独秀得生存。以后一直在硕果仅存的原单位做到退休。庆幸!</p><p> 回过头来,凭心而论,当时如果奚老师帮助我进了其他“工矿”技校,以后做“硬工矿”工作,临了还是会被改革的浪潮冲的稀里哗啦,面临第二次洗牌,那就十分痛苦了。由此推论,我还是要感谢奚老师当年的误打误撞,“挑挑我了”。这也使我更相信一个人的命是注定的,“命运时”就像观音菩萨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刚圈,你是逃不掉的,只能认命。以后同学聚会时,我和孟全新同学讲想去看望奚老师,孟全新讲:“奚老师年龄大了,恐怕在不在还是问题了”,“心死”!</p><p> 冗长的回忆,沉闷的叙述,同学们肯定烦了。但这对我来说是一道好不容易越过人生艰难的一道坎,我为我自己庆幸。尽管人生的起点不高,但一句“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喷鼻香”的诗句是我人生的写照,知足了!</p><p> 和母校分别以及人生的感悟写完了,长长的松了口气。今天能再一次在母校高高在上的百叶窗下,回忆当年曾经走过的分配之路、人生之路,感慨万千。同时也还真的很想听听同学们,当年分配时是如何走过这段人生曲折之路……</p> <h3>  世上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话,千真万确,明灯一样。</h3><h3> 出母校。</h3> <h3>  再见了母校!来年母校170年华诞,再来恭贺,再来相见……</h3> <h3>  路在同学们的脚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