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首先说明,这是我上个月一次社群的分享,现在整理出来,回馈广大美友,尤其是家有孩子的朋友们。</h3> <h3>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h3><h3><font color="#ed2308"><b>《如何帮孩子把厌学变成好学》</b></font></h3> <h3>分享之前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我是张川,悦悦爸爸。一位热爱读书,专注儿童教育的工科博士。女儿已经九岁,四年级了。我每天都会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希望做女儿最好的榜样,陪伴女儿快乐成长。女儿现在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基本不用父母太过操心。所以,在学习方面有很多做法和经验可以交流。</h3><h3>下面正式开始今天的分享</h3><h3>现在家庭中反映的种种矛盾,焦点大多出现在学习上,经常有很多的妈妈在育儿群诉苦:我的孩子厌学怎么办?有些妈妈甚至说,我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到了学校就犯困,老想打瞌睡,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呢,就出现了各种状况:拉肚子,发烧,头晕,胸闷。可是只要听说,今天可以不上学了,或者能够离开学校,就马上健康起来了。</h3><h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类问题呢?</h3><h3>昨天还有朋友问我,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抓着孩子开始刷题,可是效果甚微,连1+3都算错。虽然家长是好心,可是真的这么做下去,孩子能喜欢学习吗?不厌学才怪。</h3><h3>今天,我就来分享下,如何帮孩子把厌学变为好学。那么,我们就从厌学和厌学行为说起。</h3> <h1><b><font color="#ed2308">一、厌学和厌学行为</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1. 什么是厌学?什么是厌学行为?</font></b></h3><h3>首先,我们要明确:厌学和厌学行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h3><h3>厌学,是信念上反对学习、态度上讨厌学习,行动上拒绝学习。这样的孩子,他们会说:我不想学习了,学习没有用,这种类型还是很少数的。</h3><h3>更多的孩子,还是知道学习很重要,想学好。但是在某个学习的时间或者特定场合,就表现为学习效率低或者学习效果差,这就导致了厌学行为。</h3><h3>早期孩子出现厌学行为时,如果我们没有注意或者处理方法不恰当,就会使厌学行为累加,最终导致孩子从心底讨厌学习,放弃学习。</h3><h3>下面我们来看看,厌学行为到底有哪些具体表现呢?</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b>2. 厌学行为的几种具体表现</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1)第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学习的时候,容易被外界的干扰或刺激吸引,坐也坐不住,这种表现在低年级孩子身上,会比较突出。</h3><h3>我看到过这样的反馈:孩子上课时坐不住,经常东张西望,捅捅同学,玩铅笔,甚至一个橡皮都可以玩一节课。家长担心孩子是多动症,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h3><h3>事后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妈妈比较严厉,对孩子的表现稍不满意就会吼他。爸爸工作忙,早出晚归,常有喝酒应酬,对孩子教育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家里还有小妹妹,父母对妹妹很呵护,平时对他也就照顾不周,一旦学习上有问题就会导致批评打骂他。</h3><h3>父母的责罚使他经常处于紧张害怕这种焦虑中,虽然他也想好好学习,但是一想起父母,就不由自主的焦虑,也就出现了上述的厌学行为。</h3><h3><br></h3><h3>(2)第二种需要引起父母注意的表现,就是孩子经常出现非身体原因的疾病,在某些情境下经常容易生病,到医院检查找不到发病原因,但就是反复发作。比如肚子疼、头晕、呕吐、发低烧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留意孩子在什么情境下出现这些现象。</h3><h3>有个孩子经常小病不断,一旦生病就上不了学,然而去医院却也查不出原因,医生建议找找心理医生吧。结果了解到孩子在学校还是非常优秀的。父母是大学老师,教育方式也是温和,民主,但是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对孩子的考试名次都有严格要求。</h3><h3>同时呢,在课外兴趣班,学校社团活动也有寄予厚望。这样,孩子一方面没有理由拒绝父母的要求,一方面又面临很大的压力。孩子感受到压力时无法表达,身体本能出现保护反应,这其实是潜意识的一种负面学习情绪。</h3><h3><br></h3><h3>(3)第三种需要引起注意的厌学行为,是孩子的成绩突然下降或学习表现变化大。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一旦到了假期开学后,上课时回答不出简单的问题,开始也出现低级错误,成绩下滑,作业也经常拖延。</h3><h3>什么原因呢?</h3><h3>经过了解,孩子开学后换了班主任,但是她十分喜欢以前的老师,所以对新的班主任有些害怕和抵触,他自己也不知道学习上会出现这种状况。幸好老师发现的早,及时和孩子父母沟通,经过梳理,孩子很快恢复了。</h3><h3>假如老师和父母没有找到原因,只是批评指责,那很可能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继续下降。这种外界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容易附着在孩子学习上,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下降。</h3><h3><br></h3><h3>(4)第四种厌学行为,也是很常见的。就是平时完成作业都很好,也能主动学习,但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这种情况,大多是特定情境下的潜意识厌学表现,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考不好会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结果也是越担心越考不好。</h3><h3>我们都当过学生,大多数有应该过这种亲身体验。其实任何一次的考试成绩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可能只是某一部分内容没有掌握,可能当时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不佳。或者是因为父母、老师的要求过高,担心自己考不好被批评。或者是孩子在以往经历中,负面评价太多,而自己完全认同了这些负性评价。</h3><h3>按我们平时的理解,孩子考试紧张无非是压力大,心理素质差。家长就会对他说:“你不用紧张,平常心就好了!” 实际上这种安慰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家长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h3><h3><br></h3><h3>(5)第五种厌学,平时是很难发现的,就是虽然孩子学习很认真,成绩也很好,但是其内心实际上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这种平时没有迹象,反而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h3><h3>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报道:高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考上大学就开始沉迷游戏,不愿学习,逐渐失去目标,丧失自我。这也是同样原因,中学巨大的压力让他没法发泄,到了宽松的大学环境,就会找不到目标,从而极度的放松自己。</h3><h3>上面介绍了厌学行为的几种常见表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帮孩子把厌学变成好学呢?</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二、如何从“厌学”转变为“好学”</font></b></h1><h3><br></h3><h3>孩子之所以出现厌学行为乃至厌学,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问题。</h3><h3>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厌学行为时,如果只是一味的教育孩子,持续的给孩子施压,最终只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的爆发。严重的话,孩子就会在学习上和父母产生冲突,最后导致孩子学习状态越来越不好,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h3><h3>孩子学习的好与坏,不仅在于孩子,还在于家长,所以当孩子学习不好时,不要只怪孩子,我们也需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h3><h3>我们都知道,好学的基础是来自孩子的内驱力。比如正向的学习情绪,自身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孩子还不能自主的解决问题时,在从厌学到好学的转变上,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还是我们父母自身。这就需要我们由外而内去有效引导孩子。</h3><h3>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从来自家长的外驱力和来自孩子的内驱力两个方面谈一谈。</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b>1.来自家长的外驱力</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a.理解孩子,不指责</b></font></h3><h3>当孩子出现以上厌学行为的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要急于主观臆断或者指责批评。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况。先去查明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情景、什么情绪下发生的,反思一下当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者不当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询问孩子的心情如何。在正确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再进行积极的干预。</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b.接纳孩子,要宽容</font></b></h3><h3>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这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是一个身心发育完全健康的人,有时还不能独立处理或者解决问题。</h3><h3>其实当孩子出现错误,她们也在自责,也在难过,这时如果我们再去批评指责,只是火上浇油。也许你说批评过就好了,但是这种效果只是暂时的,积压的多了,反而只是负面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带着关心和信任去接纳这些问题和错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的宽容和接纳,也可以让孩子不再陷于错误的愧疚和自责之中。</h3><h3>比如我们可以这么说:妈妈知道你是一个认真上进的孩子,只是今天的作业比较多,也比较难。所以你着急了,写的有点乱,错的有点多。那么现在我们慢点来,做不完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用心。</h3><h3>接纳孩子的前提,就是第一条,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具体行为,然后提出具体的,能让孩子欣然接受的建议。</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b>c.问题交流,要平等</b></font></h3><h3>做为父母,我们常用自己的经验去教育孩子,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应该怎么做。这样就变成命令,当然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意,都渴望被当成一个极大生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装东西的瓶子。她们希望能有机会自己给自己做主。</h3><h3>这时我们可以这么说:孩子,发生什么了,你能告诉我们吗?这次你完成作业速度又快,还没有错误,那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觉得爸爸妈妈能做点什么,才能帮到你呢?</h3><h3>同时要尝试引导孩子自己提出方法,去解决问题。其实孩子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他主动思考,主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h3><h3>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多听多问,少指挥,让孩子自己说出来。</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d.引导孩子,要正向</font></b></h3><h3>现在的我们,基本能够意识到打击教育带来的后果,就会对孩子进行积极表扬,而实际上很多表扬是在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别孩子,孩子们在表扬声中会陷入成人的价值观,考量自己是否值得肯定。而鼓励更多的是教给孩子进行“自我评价",也就是自己内在对自己的肯定程度。</h3><h3>那么我们该怎么引导呢?</h3><h3>首先,更多的应该是鼓励;</h3><h3>其次,是针对具体行为,没有价值评判的表扬;</h3><h3>最后,就是减少没有效果的批评指责。</h3><h3>具体的说法就很多啦,我这里列举了一些表扬的语言,大家有机会可以用起来。</h3> <h3>为了帮孩子把厌学变成好学,我们下了这么多功夫,做了这么多的外驱力,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形成孩子自身的内驱力。</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2. 来自孩子的内驱力</font></b></h3><h3>从厌学到好学,来自我们父母的外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孩子本身的内驱力才是根本,必须是孩子自己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源。一个孩子能够坚持,有恒心,都是因为先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索欲望,感受到了探索的快乐,下一步才可能坚持。</h3><h3>因此,我们如果想要让孩子自己有学习动力,就需要首先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求知是快乐的。引发孩子对于“求知”本身的欲望,这个内在动力才能持久。</h3><h3>要注意的是:外驱力越强,内驱力就越弱。所以,我们靠逼孩子是逼不出学习动力的,刚才提到的四种外驱力,本质上也是为了促使孩子内驱力的形成。而且,家长要引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还得从日常对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引导。</h3><h3>下面分享三个引发孩子学习内驱力的方法:</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b>a.有意识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b></font></h3><h3>孩子的学习和爱好,一定是基于兴趣的培养。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持续学习的可能性。</h3><h3>培养孩子兴趣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学会去触发学习与他兴趣之间的联系。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引导的好了,都可以转化为学习上的兴趣。</h3><h3>例如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那就鼓励他认识游戏的原理,学习少儿编程。如果孩子喜欢旅游,那么就可鼓励孩子出行前自己制定游览计划,并查阅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导游。</h3><h3>我家女儿四年级,现在特别喜欢做漂亮的手账笔记,有时花的时间久了,当然会影响学习。那么该怎么办呢?其实做好手账,真的不容易,形式上就需要对手账的整体排版,各种配图方式都要掌握,内容上包括结构层次,重点难点都要把握。</h3><h3>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过多责怪孩子花时间长,影响学习。而是引导孩子,把笔记相关的内容去深入学习理解,做到内容简练而又重点突出,而且形式上就要对现在的画画加强理解,因为构图的思想都是类似的。</h3><h3>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这样引导下,孩子的学习和手账的制作能力都有提高,还能互相促进。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好孩子的兴趣,去设定目标,激发内在的动力。</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b.引导性的分享孩子学习成果</font></b></h3><h3>我们想想,一个人每天去劳动,如果劳动成果没人分享,那么他是没有持久动力的。就像我们为家人精心准备了一大桌美食,结果家人都不喜欢,那么我们失落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以后还会有兴趣继续去做吗?</h3><h3>孩子也一样,要让他有学习兴趣,就要让他觉得,我们愿意跟他分享一天的学习收获。</h3><h3>孩子回到家,我们可以每天挑着问问:</h3><h3>“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h3><h3>“你们今天生物学了哪些有趣的内容?”</h3><h3>“今天历史课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好听的故事?”</h3><h3>这样孩子分享了学习成果,也会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h3><h3><br></h3><h3><b><font color="#167efb">c.发自内心体会孩子学习成就</font></b></h3><h3>著名作家刘墉说过:“让孩子有成就感,比成绩更重要。”诚然,成就感是构建孩子自信心的基础,也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孩子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人生体验。</h3><h3>比如,一个人天天做同一件事情,没有成就感,怎么会有兴趣?但是孩子的成绩拿不出手,班级里老师只表扬成绩好的孩子,我们怎么让孩子有成就感呢?</h3><h3>其实成就感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绝不仅仅是具体的考试成绩。我们其实可以这样做:比如,在带孩子辅导作业时,我们可以这么说:“宝贝,你看这个单词怎么念呀?”孩子一般都会自告奋勇得说:“哈哈,让我来教你。”在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便会获得成就感。</h3><h3>比如,我们遇到问题,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出主意。比如,今天爸爸正在写文章,突然想引用一句古诗,就是想不起来了。这时不要急着去百度,可以来问问孩子,让他来帮助我们,这样他就会非常有“成就感”。</h3><h3>比如,期末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聊一聊这学期都有哪些收获。爸爸妈妈可以分享自己在工作上都有哪些成就,同时也鼓励孩子聊聊这学期都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掌握了什么新技能。</h3><h3>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开心,原来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不是必须学习成绩好才有成就,那孩子就会增添了信心,拥有学习动力啦。</h3><h3>成就感带给孩子的快乐与自信是其他任何体验都无法比拟的,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把金钥匙。</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b>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得不到成就感,是因为被我们"截胡"了。孩子的路终归要孩子去走,我们能做的可以是适时的放手,锻炼孩子,提升孩子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并拥抱未来。</b></font></h3> <h3>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也只是说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其中涉及到很多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也不能展开去讲。</h3><h3>毕竟,孩子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巨系统,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做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毕竟育儿先育己。如果学习方法错误,即使我们付出十分的努力,或许只能收到无用的功劳。</h3><h3>当然,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关于学习和家庭教育的好课。比如启丹老师,卢勤老师,刘墉老师,陈美龄老师的经典育儿和学习类优质课程,大家有机会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也可以和我沟通。</h3><h3>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