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清冬寒意浓 西夏调研寄情深

柳依依

<h3>  2019年11月12日,西夏区初中语文有幸迎来了教育部对统编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也特别有幸迎来了语文教材使用情况研究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自治区教研室高研部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安奇、西夏区教育局副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程岗陪同进行了此次调研。</h3> <h3>  本次调研分为入校听课和座谈交流两部分。上午由十八中语文组三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h3> <h3>  任华老师带来了朱自清先生《背影》一文的教学展示。她带着孩子们从“单元导读”出发,聚焦“背影”,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读懂作者语言背后的愧疚与自责。学生活动充分而入情,有的孩子在悄悄地流泪,有的孩子讲述自己读懂父爱的经历时情不自已。</h3> <h3>  王蓉老师带来的是毛泽东主席《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学展示。她同样从“单元导读”出发,从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用怎样的方式去“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的当代价值三个维度组织教学,指导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段落层次和作者思路,感受主席对白求恩大夫美好品行的礼赞。</h3> <h3>  黄玲老师带来了法国作家莫泊桑先生《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教学展示。她紧扣单元提示,在学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通过为小说主要人物“建档”的方式,从品读“人物外在言行”到探究“人物内心世界”,再到理解“人物生存处境”、“时代背景”等,教给学生用“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解读小说主旨。黄老师专业功底扎实,课堂教学举重若轻。</h3> <h3>  考虑到一天的调研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凑,可能没有时间听到两位专家的点评,课间老师们将郑教授和安老师团团围住。郑教授评课要言不烦、鞭辟入里,她尖锐地指出语文课堂一定要“关注学生语言背后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认识。思维有条理了,表达就不零散。”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郑老师从操作层面给老师们点明了方向。她高度评价了几位教师的课堂表现,并满怀深情地说:“如果能这样,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有希望了!”</h3><h3> 安老师也高度评价了几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从单元教学出发、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同时也落实了教材对“学法指导"的要求,且都指向“立德树人"的目标。老师们因此倍受鼓舞!</h3> <h3>  下午参加座谈的人员有:来自西夏区八所中学的十二位教师代表、三所中学的校长代表,以及银川、吴忠等市县区的六位教研员代表。</h3><h3> 郑教授就做课教师问卷、访谈教师问卷、校长问卷等对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受访代表们围绕统编教材的变化与评价、培训与效果、使用统编教材的困难与建议等访谈问题,一一向郑教授作了诚恳而充分的汇报。</h3> <h3>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2017年秋季在宁夏使用以来,在自治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安奇老师的带领下,广大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学科素养”为重要载体,从考试评价到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要将统编教材的编写思想和理念落地生根,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h3><h3> 受访代表分别从各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统编教材的变化,也谈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建议教材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建议古诗文教学篇目不要过于集中,建议选篇时尽可能考虑西部的学情,建议提高学校图书馆名著的复本率等。</h3><h3> 在访谈过程中,郑教授时而追问,时而沉思,时而与老师们交流互动,她用心地把大家的发言详实地记录下来,并对统篇教材在宁夏地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寄予厚望。</h3> <h3>  一天的调研工作转瞬即逝,老师们与心目中敬爱多年的郑桂华教授依依话别,非常期待她能再次来到西夏区听课指导。</h3><h3> 通过这次调研,无论是学校管理层面,还是一线教师层面,还是县区教研指导方面,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统编教材作为意识形态学科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的我们将信心满满地肩负起国家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此次部级调研对于做好西夏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意义重大也必将影响深远。</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