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在 老家尚亮一盏灯

碧月

<h3>娘在 老家尚亮一盏灯</h3> <h3>“人活八十八,不知跛和瞎”老娘今年88岁了,早年的白内瞕,现已接近失明。五年前做过一次手术,只要还能做,我允诺春节后再去医院看看。</h3> <h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75岁患肝癌走了(2003.01.02),母亲这17年来独自一人生活在我那留存的老屋。她就是老家的一盏灯,照亮儿女们回家的路,拨动儿女们牵动的心</h3> <h3>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闲来也喜欢作些记录,但对于母亲的情怀却少有描述,在她88岁之际,或许来日不多,我谨以图片和拙笔录入岁月的点滴。</h3> <h3>1932年5月20日,母亲出生在东荆河岸一个渔民家庭,从十岁起便会出门卖鱼,虽一字不识,但她心算利索,很早就是直路河集市一带的名人。在我们的心目中她就是能人!直至现在仍然思路清晰,反应敏捷,爱管家中一切事务。 </h3><h3> 1955年农业合作化,祖上渔转农,母亲身材不高,集体农活使她吃尽了苦头。在那靠工分吃饭的年月,父母拉扯我们姊妹7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我们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生产队发现我们一家一天未开门,便发了救济粮,那撕心裂肺的痛楚,至今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h3> <h3>2008年5月2日,母亲来到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宝贵的纪念。 </h3><h3> 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瞻仰到毛主席遗容,因连续几天不开放。 </h3><h3> 天安门城楼,故宫,人民大会堂她都亲身体验了,说今生值得了!</h3> <h3>大会堂门前留个影</h3> <h3>毛主席纪念堂前作个纪念</h3> <h3>动物园里参个观</h3> <h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我来了”! </h3><h3> 2008年5月3日,时年76岁的老娘兴奋的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没想到她一步一印,竟然登上了长城之巅,历史记下了她坚韧的一瞬。</h3> <h3>长城中途歇一会</h3> <h3>这是2017年2月9日婶娘80大寿的全家福,老一辈的悉数到场,婶娘、老妈、姑姑、姑夫在前排就座。还有一些后辈因事没能入镜!</h3> <h3>母亲是老家的明灯,也是我们的“菜篮子”,每当回老家一趟,总是丝瓜,南瓜,辣椒,白菜,萝卜,一些她亲手种植的蔬菜。</h3><h3> 土鸡蛋便是她必不可少的菜单,养鸡使她费尽了心机。周围作物屏障大,鼬狼及野狗经常出没,有时一窝小鸡几周就消失了。但她一直坚持着! </h3> <h3>去年她已87岁高龄,后院一块菜地天旱缺肥,她挑了十几担猪粪,一天下来累的不行。我们姊妹几个知道后数落了一顿,她说再也不干了,也干不了了! </h3><h3> 今年也只能帮助摘下花生,或者干点杂务。前几天听幺妹说老娘眼神不好,走路摔了一跤,脚崴了。看来白内障手术能否进行迫在眉睫,不然她生活就不能自理了!</h3> <h3>母亲年轻时就喜欢做恶梦,那时都是父亲叫醒。父亲走了17年了,她经历了一个人入夜的恶梦,周围搬迁人烟稀少的恐惧,屋大夜静的猜忌,更是眼睛不好心生疑惑。夜晚停电就是她的大忌,大弟刘孔洲就是照明畅通的保护神。</h3> <h3>老娘的三件套,🔑钥匙,手机,拐杖。大家没有看错,拐杖是一个🌂伞把子,由于不服老,买了几个拐杖都放在家里。</h3> <h3>2014年5月24日,应影友要求,到新台老家体验柴火灶,锅巴饭,农家小炒。拍摄东荆河落日余晖,</h3><h3> 老妈兴致勃勃,全程参与了需要的角色,感受到了影友们的摄影情趣和感情生活。</h3> <h3>一只狗,一只猫,就是老娘夜晚的伴,都十几年了,猫狗都难以为继了!</h3> <h3>有时我们回家就尽量多夜宿陪她,和她聊我们的家长里短,(她是我们的活地图,2007年草写一本家史,一些历史详情都是她提供)每到夜晚她都心生恐惧,我可想她这17年是如何度过的! </h3><h3> 她也算高寿了,可也活的艰辛!</h3> <h3>有时间两妯娌走在一起坐坐,聊聊,共同回忆一下往事。</h3> <h3>前几年还有一些老乡亲白天来聊聊天,拉拉家常,可岁月无情,走了一批又一批,所剩无几了哦!</h3> <h3>娘在,家在!娘走,灯灭!愿这盏灯永远亮着!</h3> <h3>老娘永远是我们的一盏心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