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文刊登在《山东散文》2020年第四期,和临沂市《双月湖》杂志2021年第三期上。</p> <h3><font color="#010101"><p> 南行记---篁岭晒秋</p><p> 周士元</p></font></h3> <p> 最早知道江西婺源是因为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是每年春天驴友们都趋之若鹜的目标,阴差阳错,我两次与婺源失之交臂。现在终于来到了这里,当然这次不是因为油菜花,而是来这里婺源的篁岭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晒秋民俗风情画。<br> 婺源篁岭古村地处地无三尺平的江西省上饶市篁岭山区,又称悬挂在山崖上的村庄。这里的山势崎岖、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数百年来人们就在这里生活、劳作,摸索出了一套和大自然结合的办法。这里的民居不讲究朝向,都随山势而建、随地势布局,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有的因为地势从前边村路上看上去就是一幢普通的房子,实则是二层的楼房,体现了和自然条件的完美融合。“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特别是这里独有的吊脚楼的形式,让远道而来的游客都感觉新鲜新奇。<br> 篁岭古村既是自然的宠儿,也是人文的杰作,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是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地方,被誉为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南方的小“布达拉宫”。更特别的是,这里的农民特有的晒秋的风俗,每家每户都在自己的墙壁上、柱杆上,空地上、晒台上,甚至屋面上晒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比如红红的尖椒,金黄的菊花及稻谷、黄豆,河里捞出的小鱼小虾及玉米、红薯干还有春天的竹笋、蕨菜等等,都摊凉在当地独有的圆圆的竹制的簸箩等等晒具里,还都凉拼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字样,体现了生活在这古老的地方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个场面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的新鲜感,更是心灵的震撼。正因为如此,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驴友们的天堂,是美术家和摄影家的乐园。<br> 也是因为如此,篁岭已经成了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的风情画,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更是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篁岭因此而闻名遐迩,成为乡村旅游的明珠;篁岭油菜花梯田还和元阳梯田、龙脊梯田一起被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每年的这个时候篁岭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br> 社会在变,人更是在变,以前被称为穷乡僻壤的地方,现在已经都成了世外桃源。记得今年春天在山西汾阳、在碛口古镇,在吕梁文学季,作家叶兆言曾经说过现在的古镇都是因为落后才得以完美地保留下来的,从这一个意义上说落后也不全部都是坏事。<br> 婺源是一个略显尴尬的地方,区划上它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文化传承上却属于地地道道的徽州文化。七十多年前,在胡适的支持下婺源曾经兴起轰轰烈烈的“回皖运动”,并且竟然成功了。可没过多久婺源又被再一次划归了江西,直至今日。看来婺源这个尴尬的境地只能无限地尴尬下去了。<br> 其实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婺源正因为这个尴尬才成就了它现在日益辉煌的局面。<br> “不来篁岭,白去婺源”,篁岭有山有水有竹,有好多树龄几百年的樟树、红豆杉,更有一棵树龄一千年的古樟树,比篁岭古村的村龄还要高出400年。就是这棵古樟树,曾经它孤零零地独自在这里矗立了几百年,后来这里有了人类,成了村落,在它的注视和庇佑下,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它和别的这些数百上千棵古树们的存留,才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完美的融合。可以说现在这里的每一个村民也都是它的子民,不知道这里的人们会不会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是在一个特定的日子给它们这些古树们来一场特别的仪式、敬佑、礼献,我只知道它们这些古树们会惊诧于现在看到的人流越来越多是真的,它们肯定会困惑这些人是哪里来的,怎么还有这么多黄头发蓝眼睛的!<br> 说到徽州文化,一般人也许会首先想到头戴竹篱、上身着蜡染的蓝布斜襟褂,下穿青布阔腿裤子,担着两个竹箩筐的徽州女人。在这里我没有看见这个样子的徽州女人,我看见了好多担着竹箩的游客,是她们在体验徽州女人的生活吧。<br> 徽州女人是一个坚定的群体,或者可以直接说是一个坚定的物种,她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恪守。<br> “徽州女人不盖章!”<br> 这是前年我来黄山,在宏村偶遇女作家王彩霞在签名售书《墨痕集》,我跟她合影后,想请她在她的签名上盖章时她的回答。过后我想或许是她没有带章,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印章。不过看她说这句话的神情像极了黄山上的奇石“徽州女人”,从那以后,“徽州女人不盖章”这句话在我心里就成了或者说我宁愿是真的了。<br> 在篁岭古村,有一条溪水叫花溪水,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有一部电影《柳暗花明》,里边有一首歌曲就是关于花溪水的,只不过电影里的花溪水地处贵州省贵阳市,不过从那以后到现在40年过去了,凤阳花鼓、花溪水,安徽、贵州和江西省在我心里已经融汇交错、混在一起了。<br> “清清的花溪水,绕村向东流,穿过多少险石滩,洗掉了多少愁……”篁岭的花溪水是从上而下流,因为篁岭村的地势,花溪水的落差非常大,我们沿溪水两旁的弯曲的小道从下而上的边走边游览,这溪水上面时而有别致的跨越溪水的小桥,时而有裸露出溪水的踏脚石,是它们把这穿村而过的花溪水两边的村民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br> 这花溪水两旁的步道和整个篁岭村子的所有的元素一样,都是浑然天成的随意的布置,都恰到好处,看不出一点刻意的追求,就是放上去的装饰的物件,也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和整个村子里的所有的地方一样,这正是篁岭人的大气之处,也是篁岭人的高明之处。篁岭人没有被现在社会浮躁的意识形态所俘虏,就是迎合游客,他们也恪守着自己的道德操守,按自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形式格局,不被外面的世界所同化,他们爱护自然、敬佑自然,处处都体现了人和大自然完美的和谐统一。<br> 每一次外出驴行都享受和驴友在一起的感觉,可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羁绊,这次篁岭就没能去玻璃桥看看,其实正好歪打正着,让篁岭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的原汁原味的印象,留下了原生态山乡人家的风俗画卷。</p><p>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建那些现代化的游乐场和玻璃桥的。<br> 婺源春天的油菜花,秋天的晒秋风情画,已经成了江西婺源旅游的两大靓丽的名片。此行的目的地黄山还没有到,我已经被美醉了。<br><br> 2019.11.15</p> <h3><font color="#010101"> 文中有部分照片是这次江南行驴友所拍。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