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历史是人类创造的。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历史中。下关滨江风光带,一段南京过去的“风光”。下关滨江段,指的是从南京长江大桥下的大桥公园到中山码头、由东到西约3.2公里的长江南岸。东与幕燕滨江段相邻,北与浦口滨江段隔江相对。</p> 1世界桥梁史上的一段辉煌 <h3>南京长江大桥曾是南京地标、共和国的辉煌、中国著名景点,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600多个外交使团和无数中外游客。</h3> <h3>南京长江大桥,位于下关与浦口之间,1969年元旦全线贯通,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当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h3> <p>↑南桥头堡雕塑</p> <p>↑经过两年多封闭维修,2019年元旦南京长江大桥恢复通车。通车前几天允许步行游览,于是又重现了1968年大桥落成时人山人海的场景。</p> <h3>↑江堤老照片画壁</h3> <p>↑南桥头堡下,江水下落后的江边</p> <p>↑从上至下:引桥、回龙桥、河边木栏小道、人行道铁护栏。</p> 2火车的记忆 <h3>↑下关火车主题园↓↓。曾几何时,动车、高铁逐渐取代了人们铁路出行的绿皮火车,主宰百年铁轨的一代火车成了各个主题园区的陈列。日新月异的都市今天,对绿皮火车的记忆和情感,随着几代人的老去而慢慢消散,将来只会停留在年轻人的好奇中。</h3> <h3>↑铁路轮渡栈桥旧址↓↓</h3> <h3>南京铁路轮渡是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也是亚洲第一条铁路轮渡。由于当时长江天堑阻断南北交通咽喉,铁路轮渡变得格外迫切和重要。1933年10月火车轮渡落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到场,全国游泳名将杨秀琼为轮渡通航剪彩。从此大江南北的津浦线和京沪线(南京至上海)相贯通,中国铁路网连为一体。</h3><h3></h3> <h3>↑江堤老照片画壁</h3> <h3>南京铁路轮渡由英国多门浪公司建造,所用枕木、钢轨、钢梁等材料也全部由英国进口。</h3> <h3>随着南京长江大桥及新的枢纽配套工程相继建成,1973年5月,南京铁路轮渡封闭停航。</h3> 3消失在现代公路下的惠民河 <h3>惠民河老江口水闸,纪念性质的旧址。惠民河,长3公里,原名惠通河,明初将惠通河与秦淮河、护城河连通,成为入江水道,1914年改名惠民河,1998年填河铺路,不复存在。南京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启航地,大型宝船及大部分海船都在龙江造船厂建造,造好后从惠民河经龙江关进入长江。龙江关相当于现代的海关,查验往来船货,抽厘纳税,也是“下关”之名的由来。</h3> <h3>↑江堤铜雕“惠民河”。惠民河曾经是长江上各种民船汇聚的避风良港,被人称为“小江”。惠民河上曾有四座桥梁:中山桥、惠民桥、铁路桥、龙关桥,除了铁路桥专属专用以外,其他桥梁都是市民的观景台。惠民桥下还曾有著名的鲜鱼巷水产农贸市场,每天都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h3> 4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h3>当年的民国海军医院,临近长江、码头、军舰,地理位置极佳,大批的伤兵曾在这里得到救治。现存的旧址为江边路46号、48号两处建筑群。</h3> <h3>↑江边路48号,是外科及外科病房旧址。因为一直被某售楼处占用,受到不少网上诟病。</h3> <h3>↑江边路46号↓原住院部旧址,朝北的是急诊科与抢救室,朝南的是内科及内科病房。常常能见到婚拍的身影。</h3> 5大马路的“外滩”梦 <h3>↑江堤老照片画壁。大马路,清朝两江总督张之洞1895年下令修筑,北起长江边,南接商埠街,长616米,成为通往南京城内的主要干道,车辆往来如织。大马路曾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所以南京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的说法。大马路目前还保存了几座民国时代的精美建筑,不过都有其他单位占据。</h3> <h3>↑民国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h3> <p>↑凿去了中间的徽记,令人想不出原来的模样</p> <p>↑“庆华鞋帽洋货〇庄”,昔日繁华已是过眼云烟,在远近的现代高楼大厦的夹击中摇摇欲坠。</p> <h3>↑民国中国银行(旧址)↓</h3> <h3>↑民国航运候船厅(旧址)↓,现在成为“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和“南京滨江商务区规划展览馆”。昔日的人声鼎沸,已化为沉静史料。</h3> <p>↑“郑和下西洋”塑像</p> 6江滩遗韵 <h3>下关长江边曾是鳞次栉比的各种作业码头,人们只能站在高高的堤坝上,隔着半人多高厚厚的水泥护墙,远眺对岸、日落、滔滔江流和繁忙船只,到了夏天的夜晚,往往坐满了纳凉观景的情侣。现在堤坝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底层门面房,二层观光道”的数公里建筑。</h3> <h3>↑揽江台,是由六号码头及趸船改建而成。穿过钢铁栈道,稳稳的趸船犹如江心小岛,四周临水,一览无遗,江风徐来,心旷神怡。</h3> <h3>↑江豚观赏地的标志</h3> <h3>↑彩虹港湾。岁月匆匆,人生不同,别人的从容,不必都去懂。</h3> <h3>↑长江一钓客</h3> <h3>↑民国时期的滩头防御工事</h3> <p>↑铜质浮雕“下关记忆”,长29米,高3.5米,2014年制作,记录南京下关厚重的历史文化。随着经济腾飞、潮流变换,大马路的前后面临着拆迁,郑和下西洋时的启航处惠民河1998年已经被整体填埋,南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民国时期建成的中山桥1999年被拆毁,下关2013年时也被撤销建制、合并为鼓楼区的一部分,一切的一切似乎只能存在记忆中了。</p> <h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中山码头是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一,当时避居国际安全区的一万多青壮难民惨遭杀害。1937年12月16日傍晚,日军从原华侨招待所的难民中,搜捕所谓有“当兵”嫌疑者五千余人,用机枪集体射杀后弃尸江中;12月18日,日军又从大方巷的难民中,搜捕青年四千余名押解于此用机枪射杀;在此先后,日军还在附近的南通路北麦地和九甲圩江边,枪杀难民八百余人。</h3> <h3>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h3><h3>数长河落日,人间春秋。</h3> 7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 <h3>民国首都电厂,位于江边路1号,前身是清末中国第一家官办公用电气事业-金陵电灯官厂,1920年成为下关发电所,民国时期有“全国模范电厂”、“首都的眼睛”之誉。共和国时期成为江苏省装机容量最大、华东电网的主力骨干发电厂,曾经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一的发电任务。</h3> <p>↑黑黑的输送带,谁能数得清输送过多少黑黑的煤</p> <p>↑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并不受时间和地点影响;叛逆,炽烈,悲情,浪漫,世所不容,却又被后人记忆;人世无常,但是离别常有;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也可能是身边人。</p> 8奉安大典的南京起点 <h3>1928年,为保障奉安大典中运送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军舰停靠,国民政府专门修建了下关江边码头,并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后更名为“中山码头”以作纪念。现在仍然作为一座渡轮码头,常年开行驶往对岸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可以刷用南京公交卡。</h3> <h3>作为民国时期、共和国初期的渡江唯一通道,中山码头轮渡运输日益繁忙,高峰期每天约150班次。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山码头客流量迅速下降。2004年南京北站(即浦口火车站)停运后,轮渡过江的客流进一步减少。</h3> <h3>↑江堤老照片画壁。奉安大典,是由国民政府前后历时四年为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举行的国葬,备极隆重。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南京中山陵于1926年动工,1929年春建成。1929年6月1日为奉安日,举行奉安大典完毕。</h3> <h3>↑江堤老照片画壁。1949年4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集结掩护下,渡江部队从中山码头一带渡过长江登陆,由挹江门攻入南京城。</h3> <h3>↑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中山北路与热河南路交叉路口,建于1979年,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h3> <h3>↑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纪念碑北侧100米原有一座著名的中山桥,建于1929年奉安大典,是南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成为连接中山码头和市区的交通要道,并以孙中山之名命名其为“中山桥”,1999年被炸毁,现存地名。</h3> 9绣球山与明初往事 <h3>↑绣球公园南大门。公园始建于1952年,因园内有绣球山而得名。绣球山是狮子山的余脉,两山形成“狮子盘绣球”之地势。</h3> <h3>绣球公园是万民娱乐的地方,除了下棋打牌,练武、钓鱼、弹唱、遛鸟、歌舞、书画、游艇等也是人数众多,所以专门前来摄影的人也不在少数。</h3> <h3>↑明代墓葬神道石刻。</h3> <h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挹江门丛葬地纪念碑。碑文是:“挹江门附近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南京崇善堂、红卍字会等慈善团体先后六批,共收死难者遗骸五千一百多具,埋葬于挹江门东城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园石榴园等地。特立此碑,以志其事,藉慰死者,兼励后人,牢记历史,振兴中华。”</h3> <p>↑绣球山,宋元之前是长江江滩中礁石,朱元璋1374年把卢龙山改名为狮子山的同时,也赐名了绣球山。</p> <p>↑马娘娘像,位于绣球山上。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2-1382年),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与朱元璋一起平天下创帝业,成了皇后仍能勤俭持家,爱民如子。民间有着马娘娘的许多正面传说。《明史》给予的评价是“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p> <p>↑马娘娘的生平故事浮雕。</p> <h3>↑望夫亭,位于绣球山顶平台,据传是马娘娘等待夫君朱元璋征战归来的地方。时代进步,如今的女将们早已经不用去沙场厮杀了,只需要一块荫凉地,在牌场中大声呼呵就可以痛快人生了。</h3> <h3>↑马娘娘脚印石。绣球山顶石崖上有一个鞋形凹槽,终年积水,很是奇特,民间于是留下了马娘娘脚印的许多故事传说。上方为近代铜制的绣花鞋。</h3> <h3>↑明誓石。1373年,大明奸臣胡惟庸篡夺相位,徐达等开国元勋都死于他的谗言之下。1378年马娘娘因其迫害忠良而忧愤成疾,一日来到绣球山,挥剑劈石,以表明誓杀奸贼。恰巧此时一声惊雷,山石裂开,于是就有了这块“明誓石”。第二年,在马娘娘的协力下,胡惟庸阴谋败露,但是朱元璋矫枉过正,杀了胡惟庸及其党羽数万人,成了明史上有名的“胡案”。</h3> <h3>↑龙回头。侧看犹如巨大龙头。明朝胡惟庸奸党倒行逆施,朱元璋听信谗言,善恶不辨,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胡党铲除后,官员百姓奔走相告,都说是“龙回头”了,于是蜂拥来此焚香膜拜,祈求此后政治清明,国泰民安。</h3> <h3>↑天下第一军灶。1360年陈友谅在采石称帝后,亲率百万大军围攻应天(南京),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应天城内上下一片惊慌,马娘娘全力主战,并带领一群妇女在绣球山上,开凿了这个天下无双的石灶,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埋锅做饭,终于使得士气大盛,奋勇争先,最终击败陈友谅,为明朝开国立业奠定了基础。</h3> <h3>↑东湖水榭。戏曲票友的区域</h3> <h3>↑晚晴廊。这是太极推手和练武健身的区域↓</h3> <h3>↑西大门的园中相邻着四座小桥,桥边树下是钓友们钟爱的地方</h3> <h3>缺了一条腿,少了半边脸,依然威武的镇桥石狮。</h3> 10挹江门的风雨硝烟 <h3>挹江门,原来是一段明城墙,1921年将城墙凿开建为单孔城门,成为中山码头和下关火车站入城的交通要道,1928年改名为挹江门,为准备奉安大典,改为三孔多跨连拱的复式券门,是南京城第一个三孔券门,由戴季陶题写“挹江门”匾额。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从挹江门进入南京市主城区。</h3> <h3>↑城墙根的机枪口</h3> <h3>↑挹江门城楼,1984年成为由邓小平题词的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纪念馆迁出。</h3> <h3>↑挹江门城楼旁有城墙步道,可以通往仪凤门和阅江楼景区,也可以向北俯视绣球公园。</h3> 11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 <h3>小时候读书时,对鲁迅《朝花夕拾》中提到的江南水师学堂有点印象。鲁迅和周作人都曾在江南水师学堂就读过,鲁迅学的是1898-1902年的管轮班,不过那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已开始腐败和没落了。</h3> <h3>江南水师学堂,又称为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始建于1890年,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校,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是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民国成立后,改为海军军官学校,1925年时停办,1929年成为海军部署地。1949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海军学校,1970年改为某研究所署地至今。</h3> <h3>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带走了许多的人和事,不管你是否选择忘和记。突然的一个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过去曾经打动过你的点滴,原来还在心里的某个角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