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九六五年秋季,我进入榆社一中高六班学习,全班共有四十二名学生,分别来自县城的各个乡镇。我们怀揣大学梦,聚集在一起,进入了刻苦的求学阶段。班主任杨丞瑛老师是一位操着标准普通话的上海人,她清新靓丽的容貌,成为同学们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她渊博的学识,聪慧的头脑,优美绝伦的教学才能,更使众多学子崇拜仰慕,我们有幸得到这样一个老师的引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足。物理老师李济,数学老师胡铭,俄语老师王超礼都是来自名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各怀绝技,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使同学们获益良多。我们乡镇初中阶段没有学俄语的课程设计,而在县城读书的同学们初中已学三年,我们要想赶得上,谈何容易?但我们在王超礼老师的辛勤教学下,只用了一个学期就齐平了,我当时是俄语课代表,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也花了很大精力去背单词,学语法,算是班里一个学得较好的学生,深得老师的好评。高中第一年我们从书本上学到了扎扎实实的语数文理知识,通过学校开展的德智体能各项活动的锤炼,使我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趋于成熟,有了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向着跨入梦想的大学校园更加刻苦求知,引领起航。</p><p> 进入六六年春季学期后段,校园里似乎不再安静,常常有在外地上大学的人回母校做动员,大量传递外部传单,使好多学子蠢蠢欲动,在校园发起了文革运动。于秋季开学时,大串联开始了,同学们大都选择乘坐汽车,火车串联,而我却与另一部分同学组成了长征红卫队,䠌上了步行串联的征途,历时一百天。(此处另写)回校后我们大都选择了离校回家,虽然中间也响应党的号召复课闹革命,想回校继续学习,但那时学生老师都人心浮噪,学习状况也难以恢复,也就等于是中断了宝贵的学习生涯,大学梦碎了,至今想来仍然是于心不甘呀!三十年后遇到曾经的班主任老师孙岗山,曾对我说:“你夲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中文系大学生。” 唉!可叹我生不逢时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