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应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设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扩大他们的眼界。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活动中的细微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所论、所想。</h3> 课题来源 <h3> 午睡起来,孩子们一个个都睡眼惺忪的,洗手、喝水之后便坐在椅子上。“今天我们的午点是蒸红薯哦。”刚介绍完餐点,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赶紧来排队拿午点。甚至都回到座位上,还在讨论着自己手里的红薯,“我最喜欢吃红薯了,绵绵的。”“我也喜欢吃红薯,我妈妈在家也给我做呢。”“老师,我还想吃红薯,这个太好吃了。”看到他们对美味的红薯充满了兴趣,我想起来种植园里圆滚滚的红薯也已悄然成熟,何不趁着这次机会带孩子们跟红薯展开一场秋的邂逅……</h3> 记忆中的红薯 <h3>Q1:你见过的红薯的是什么样子的?</h3><h3>庞诗怡:红薯下面是弯弯的,它的样子是弯弯的。</h3><h3>张靖远:红薯皮是红红的。</h3><h3>王铮琪:红薯皮那里的长线很长。(里面的红薯丝)</h3><h3>杨晨宇:红薯皮是紫的。</h3><h3>Q2:那你们还知道红薯的其他特征吗?</h3><h3>杨婧涵:红薯吃起来是绵的。</h3><h3>乔怡丹:红薯粗粗的。</h3><h3>杨紫轩:红薯像个长条条一样。</h3><h3>任瑞麟:红薯里面是白色的,烤了之后里面是黄色。</h3><h3>张靖远:红薯是从土里长出来的。</h3><h3>庞诗怡:红薯是在土里长出来的,然后用铲子挖出来的。</h3><h3>Q3:你们都在哪里见过红薯呢?</h3><h3>杨晨宇:我在超市见过。</h3><h3>解晨宇:我在马路上见过一个叔叔卖红薯。</h3><h3>杜宇翔:我在我们家地里见过红薯。</h3> <h3>画出我们记忆中的红薯。</h3> 探秘红薯 <h3>01.挖红薯需要带什么工具?需要注意些什么?</h3><h3>刘禹桐:我们可以用锄头挖。</h3><h3>杨紫轩:还可以用铲子挖。</h3><h3>宋梓琛:我们应该带个篮子,可以把挖出来的红薯装好带回教室。</h3><h3>郭舒滢:我们拿着工具不能挥来挥去,不然会把小朋友弄伤的。</h3><h3>种思涵:我们还不能把衣服弄脏。</h3> <h3>0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h3><h3> 来到种植园,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进入红薯地,有的用锄头挖、有的用铲子挖,还有些直接用手挖……</h3> <h3> 杨紫轩说:“我发现一个超大红薯,但是我的力气好像有点小,挖不出来。”她起身求助了站在她身旁的庞诗怡和孙珈睿,三个人最终挖出了一个大红薯。</h3> <h3> 一大片红薯地变为平地,个头硕大的红薯成为孩子们劳动的果实。他们举起手中的红薯比试着,炫耀着,脸上写满了喜悦和得意。</h3> <h3> 在挖红薯的过程中,小朋友共同分享,互相帮助,在说说、看看、试试中感知了红薯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它的形状、皮色、肉色都不同而异,红薯叶子的形状和颜色也都不一样。</h3> <h3>03.美味的红薯</h3><h3>烤红薯:1.洗干净红薯。</h3><h3>2.切块。</h3><h3>3.放进烤箱</h3><h3>4.装盘分享。</h3> <h3> 即使是平凡的食物,只要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那就是道美味佳肴。</h3> 红薯畅想 <h3>01.好玩的红薯茎</h3><h3> 红薯的根、茎、叶不仅是优良的食物,也具有很好的探索价值。瞧!孩子们收集了红薯茎,制作项链、耳环、手链。</h3> <h3>02.水培红薯</h3><h3> 红薯除了直接种到泥土里会发芽,水培是否也能发芽呢?孩子们就在自然角里进行了尝试。让我们静静等待新的生命萌芽!</h3> <h3>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指南》中也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本次微课程活动的开展,完全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开始时,充分尊重和保护好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活动,孩子们初步掌握了关于红薯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关注自然的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亲近自然、合作劳动、品尝劳动果实以及收获、品尝带来的喜悦。宝贝们与红薯的故事还未完待续,期待他们都能有新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