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雨亭烈士

谢晓京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雨亭 </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身殉国抗日民族英雄</b></h5><h3><b><br></b></h3><h3> 鲁雨亭(1899-1940),生于1899年,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人,抗日民族英雄。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曾先后在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担任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等职。1940年4月英勇牺牲,时年41岁。</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雨亭烈士</b></h5><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鲁雨亭,1920年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在军政界先后担任军法官、军法处处长、县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外患日急,奋笔写下《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1931年10月21日天津《大公报》,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御外侮。<br></h3><h3><br></h3><h3> 1937年初,鲁雨亭出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同年11月,经李宗仁推荐,他被委任为永城县县长,为抗日救亡,他组织成立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开办青年训练班,组织工作团,在全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永城县的帮助下,鲁雨亭变卖自己的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在永城组织抗日联防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11月正式建立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等领导下,游击队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一带,打开了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h3><h3><br></h3><h3>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一带,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鲁雨亭派人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作出重大抉择,走共产党的路,请求将永城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他由衷地表示:“要救国救民及达到世界人类真正的和平与幸福,自己只有站在马克思、列宁的旗帜下,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h3><h3><br></h3><h3> 1939年8月,永城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担任总队长,孔石泉为政委。9月,由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等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他率领第一总队活跃在芒砀山区,打击日伪军。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毙伤日伪军数百人,部队发展壮大到两个团,近3000人。</h3><h3><br></h3><h3> 1940年4月1日,日军3000余人分四路向芒砀山区分进合击。鲁雨亭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率领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人集中兵力进攻鲁雨亭指挥部所在的李黑楼阵地,他放弃安全突围的机会,带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的血战,不幸壮烈牺牲,以身殉国,时年41岁。</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毁家纾难 抗日殉国</b></h5> <h3 style="text-align: left;">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鲁雨亭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举荐,回到永城县任县长,领导民众抗战。他上任伊始,即组织成立起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亲兼主任,积极响应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永城县的中共组织真诚合作,共商抗日大计,创办抗日青年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训练班结束后,他在中共组织帮助下,以这批抗日骨干为基础,组织农村抗日救亡工作团,分赴全县5个区开展救亡运动,唤醒民众起来抗日。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他决定改造基层政权,任用进步爱国青年,让农村工作团接管农村民、乡、联保政权,并在全县农村建立抗日联庄会和抗日联防自卫队。<br></h3><h3><br></h3><h3> 1938年5月13日,永城县沦陷。国民党军队沿陇海线向西溃退,不少人劝鲁雨亭撤往大后方,以图远谋。但他决心守土抗战,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丈夫精忠报国,虽死犹生。我是永城县长,永城我是守定了!”</h3><h3><br></h3><h3> 在永城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下,鲁雨亭几经周折,终于在1938年11月创建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自任队长。游击队成立初期,活动经费十分困难,部队衣食无着。鲁雨亭不忍心加重贫苦群众的负,,他毁家纾难,变卖祖业田产,买弹药枪支,把自己家中的粮食拿出来供应游击队食用,救济贫困的战士家属。鲁雨亭还把自己家中的土地分给阵亡的游击队员家属,每位烈士家属都可得到鲁家5亩土地,权作抚恤金。鲁雨亭家原是永城县四大富户之一,拥有土地1500余亩,房屋300余间,牛马牲口50余头及许多店铺、作坊,这些家产大部分被鲁雨亭变卖用于抗日救国事业,有人劝他给孩子们留些家产,他说:“爱钱不如爱身,爱身不如爱国。今日报国之时,生命在所不惜,何况家产?孩子们的路,由他们自己走去吧!”&nbsp;</h3><h3><br></h3><h3> 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率领下不断向日伪汉奸武装出击,稳定了永(城)夏(邑)肖(县)砀(山)边一带的局面,游击队也迅速发展到900余人。1938年10月,彭雪枫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南确山竹沟出发,向豫东敌后挺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抵达永城县书案店。鲁雨亭闻讯后,主动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并从县抗日游击队中抽调一批骨干分子,到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接受军政训练。5月,彭雪枫派张先舟、杜浩杰等人到鲁雨亭部帮助工作,发展党组织。8月,鲁雨亭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29日,鲁雨亭率永城县抗日游击队969人,加入新四军,被整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代号友爱),下辖两个团,鲁雨亭任总队长。不久,夏邑县常备队编入一总队,部队发展到2000余人。鲁雨亭入党后,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和民族解放事业,他在给父亲鲁紫铭的信中写道:“儿以身许国20年矣,今又以身许党,责任重大。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矢志不渝,争取国家解放,民族自由,主义实施,竭儿一身所有。……儿固抱定牺牲决心,与敌周旋。未成仁当先成功,不成功必要成仁,儿志决矣!”</h3><h3><br></h3><h3> 此后,鲁雨亭在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下,率一总队健儿,驰骋豫皖苏边敌后,向日伪军勇猛出击,屡战屡胜,捷报频传。12月4日,攻克永城袁楼伪据点; 23日,攻克夏邑东关伪据点; 23日,攻克大丁庄伪据点; 12月1日,攻克大房庄日伪据点,击毙日军横山少佐以下30余人。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一总队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为创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一总队也不断发展壮大,至1940年春,全总队已拥有3000余人枪。</h3><h3><br></h3><h3>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敌后迅速崛起,引起了日军恐慌,被视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1940年3月中旬,日军纠集重兵对豫皖苏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新四军第六支队(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编)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命令全体官兵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坚决、果敢地抗击来犯之敌,彻底粉碎敌人的大“扫荡”。鲁雨亭奉命率第一总队在永城、萧县一带配合兄弟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3月16日,鲁雨亭指挥一总队主力在永(城)砀(山)公路伏击日军汽车,毙敌联队长佐野以下60余人。25日,鲁雨亭率部在于楼、柳楼迎战来犯日军,歼敌20余人,残敌败逃。之后,鲁雨亭又两次派部袭击王白楼等地敌据点,重创日军。31日,鲁雨亭在阎井、蒋庄、丁楼一带设伏,毙伤日军70余人,日酋北支派遣军陇海部队指挥官板本什平及北山大尉等均被鲁雨亭部击毙。</h3><h3><br></h3><h3> 日军在永城遭到沉重打击后,恼羞成怒。纠集砀山、黄口、萧县等地兵力数千人,分四路向永城芒砀山地区进犯,妄图一举消灭鲁雨亭部。4月1日清晨,日军千余人,分乘30多辆汽车,直犯一总队总部所在地山城集。一总队一团和三总队一部在磨山、保安山一线与日军激战,毙敌100余人。</h3><h3><br></h3><h3> 为了方便指挥部队,鲁雨亭把总队部由山城集转移到了芒砀山制高点夫子崖。敌人发现后,即集中火力猛攻夫子崖,炮弹不断地在鲁雨亭等人身边爆炸,鲁雨亭沉着指挥部队作战,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由于敌人火力明显优于我军,主力部队奉命撤退,转移外线作战。鲁雨亭率总队部特务连及二团一部从夫子崖向南突围。总队部刚刚转移到李黑楼东南侧,即遭到大批日军堵截。鲁雨亭临危不惧,亲率通讯排,冲破敌人阵地,迅速占领了李黑楼。总队部控制李黑楼后,鲁雨亭立即选择地形,配置兵力,准备迎战围攻之敌。他率领特务连固守村东;总队政委孔石泉指挥一个排防守村北;参谋朱浩带5名战士坚守村东南小石桥;参谋鲁健指挥二团一个连坚守村西南角及小白河一线;萧县洪河大队防守村西北角。</h3><h3><br></h3><h3> 日军发现鲁雨亭的总部进了村子,马上从四面八方向李黑楼包围过来。日军先用大炮猛轰村子,顿时房屋倒塌,浓烟滚滚,大火熊熊。然后,800多名敌人在数十挺机枪掩护下,向村中新四军发起疯狂进攻。在村东边,战士们隐蔽在壕沟里,把枪口指向敌人。鲁雨亭在一棵大树下,看着敌人渐渐接近了我军阵地,200米,100米,50米了!鲁雨亭手握驳壳枪,瞄准敌人,怒吼道:“打!”一名日军应声倒下。战士们将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敌人丢下29具尸体,狼狈逃了回去。孔石泉也率领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从北边的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5时许,敌人的一次次进攻都被打退了。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战士们从早上战斗到下午,一天水米未进,忍饥挨饿,伤亡不断增加,能坚持作战的部队不足百人。弹药所剩无几,又与跳到外线的主力部队失去联系。危难之际,鲁雨亭鼓励战士们坚持到底:“同志们!我抛了官,弃了家,你们从家里出来,不就是要抗日吗?现在正是打日军的时候,咱们就得敢干,死咱也要死在这里,死在一起!”</h3><h3><br></h3><h3> 战斗中,哪里最危险,鲁雨亭就在哪里出现,从村东到村西,从村南到村北,他一边指挥战斗,一边观察敌情。敌人又向村东南发动进攻了,小石桥阵地在敌人炮火轰击下失守,敌人向村里冲来。鲁雨亭指挥战士们顽强抵抗,他大声喊道:“同志们!报国杀敌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与李黑楼共存亡!李黑楼就是我们的坟墓!冲啊!"</h3><h3><br></h3><h3> 战士们高呼:“愿与总队长共存亡,冲啊……”在鲁雨亭率领下,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一举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夺回了小石桥阵地。</h3><h3><br></h3><h3> 村东南的敌人刚刚被打退,村东边的敌人又发动进攻了。鲁雨亭伏在路沟边,沉着指挥战斗,他手握驳壳枪,狠狠朝敌人射击,随着“叭叭”的枪声,敌人的尸体就倒在距他只有20多米的地方。</h3><h3><br></h3><h3> 这时,有两位农民冒着呼啸的子弹,艰难地爬到鲁雨身边,力劝他赶快撤走。他们说:“鲁县长,仗不好打了,你快走吧!”他们脱下自己的衣服,说:“你穿上这个衣服,比穿军装好走。或者就藏在我们家里吧!”</h3><h3><br></h3><h3> 鲁雨亭摇摇头,坚定地说:“大叔,你们的情我领了。你们快走吧,这里很危险。我不能走,就是死,也要死在李黑楼!”</h3><h3><br></h3><h3> 黄昏,鲁雨亭根据情况判断敌人要撤退了。他决定发起反击,战士们随着鲁雨亭的一声呐喊,纷纷从村边的壕沟里跳出来向村南的敌人冲去,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鲁雨亭冲在前边,将手榴弹投向敌人,敌人开始溃退。突然,一颗敌弹打来,击中鲁雨亭头部,他倒下去了,又试图站起来,但没有成功,鲜血从头上涌出,他挥了挥手,喃喃说道:“同志们……冲……”。惨烈的李黑楼战斗以敌人的溃败而告终,日军被击毙300余人,新四军六支队一总队也有134官兵英勇牺牲,90余人负伤。</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b></h5><h3><b><br></b></h3> <h3>  鲁雨亭壮烈殉国了,他实践了自己“精忠报国”、“为国效死”的誓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