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猪和猪肉的传说

清风明月

<h3>  话说最近微信朋友圈,娱乐八卦里随处可见有关猪肉涨价的调侃段子、视频和图片。“一狗子前腿紧抓猪栏,踮起后腿,弓着身子,尽力地与栏内一猪耳鬓厮磨。下面有一行注释:猪贵狗不嫌”。想想也是:近三个月来,猪肉从每斤十元出头的价钱一路飙升到二三十元,目下直奔四十,大有突破四十勇闯五十的决心和气概。对我这血脂偏高不常吃肉的人来说,猪肉涨价的消息也就一听了之,最多感慨几句物价上涨的速度令人迅雷不及掩耳而已,还够不到着急上火的地步,倒是让我想起记忆深处的几个有关猪和猪肉的趣事来。于是便写下了这篇文字。</h3> <h3>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家的农村几乎家家在开春后都要从集市上几块钱捉一头猪娃回来养着,有时也就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白送一头––“猪下一窝毁墙根”,一头老母猪一窝下七八个猪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那个吃粮极度困难的年代,人都难以糊口何况猪乎?我们小孩子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猪喂食,那时的猪春夏秋三季都以灰灰菜,胖娃娃,打碗花等野草为食,就是现在每到春季市郊的农民拿到城里卖钱的那几样野菜。城里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现在时兴吃绿色环保的野菜。冬天的猪大多吃的是从小麦和高粱粒上脱下的皮壳,叫做麦衣和稻黍衣,偶尔也吃点麸面,为的是给猪追膘。一年四季都要用洗锅涮碗后的泔水给猪拌食,说是泔水其实清汤寡水,没有几个米渣和油星,偶尔有剩饭剩菜人都留到下一顿自己吃了,猪鸡哪有吃粮食的福分。老人们经常教育小孩子不要糟蹋浪费粮食,否则雷神爷是要劈头的。诸如“白馍馍夹韭菜,吃不完了拿回来”的告诫语经常挂在大人小孩的嘴边,不像现在的网上,经常有专家郑重其事地警醒人们:“剩饭剩菜是致癌的元凶”。人们早已不相信浪费粮食会遭天谴报应的古训,倒是把养生、健康、长寿放在头等大事。因此,现在的大小酒店与饭馆的老板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不知如何处理掉堆积如山的剩饭和剩菜,前几年还有乡下的养猪场到各饭店收拉剩饭菜回去喂猪,而这几年到处讲环保,不少养殖场被关闭,因此饭店要出钱求人才肯把“垃圾”运走。</h3> <h3>  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喂养了一满年的猪终于“死到临头”了。天刚麻麻亮,家家锅里的水烧的滚开,村子里近门子的几家人联合在一起,准备挨家挨户地杀猪。大人追撵着、叫喊着,猪挣扎着、嚎叫着,吓得鸡扑棱棱地飞上了树,惊得狗颤兢兢地钻进了窝。几个壮汉把一头二三百斤重的大肥猪按倒在几条用草绳捆绑在一起的长凳子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婶娘们端着面盆,抢着接住从猪脖子里冒出来的热血,我们小孩子则磕绊在大人的脚前腿后,争捡着和泥带血的猪毛,拔下状如针刺的猪鬃,准备开学前卖给收购站换本子费。</h3><h3><br></h3> <h3>  早饭时分,一条条被烫光了皮、刮凈了毛的猪,白花花赤条条地挂在树杈上,等待着开膛破肚。晚上,猪杀完了,头脐里物一切收拾干净了。案头正上方的墙上贴上了新请的灶神,灶神两边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色楷字对联。上了香,化了表,罩了幔肚油的猪头被恭敬地献在案板中央,祈求灶神爷保佑一家人来年平安健康。幔肚油学名叫猪网油,顾名思义,极像一张洁白的鱼网,也像一方织花的围巾,罩了网油的猪头煞是好看,恰似过门的新媳妇顶了白盖头一般。本家的大人们聚在一起,炒上三五个菜,喝着烧酒,谈论着村子里今天谁家杀的猪足有一拃厚的膘,谁家的猪净肉估摸超过了三百斤。这时各家蒸的猪油包子和血叶子也出锅了,我们小孩子就端了盘子挨家挨户去给没有杀猪的左邻右舍送鲜,东家一个油包子,西邻一个血叶子,于是,全村人在小年的夜里都吃上了清晨还在圈里哼哼撒欢的新鲜的猪肉。</h3> <h3>  第二天腊月二十四,是县城最大的肉集市,家家户户都去赶年集,卖肉买肉,置办各种年货。那时的人喜欢吃肥肉,讲求膘肥肉厚油多,猪头猪腿还可以卖给公家干部,肚肠肝肺却几乎无人问津。这些猪下水便给自家留着,准备过年时招待客人。鸡羊肉更没有人吃,从“羊肉膻气鸡肉顽,想吃猪肉没有钱”的俗话中可见一斑。记得小时候母亲把煮好的猪下水盛在一个小竹笼子里,用铁钩挂在厨房的屋梁上,为的是既防鼠狗糟蹋又防我们偷吃。我常常坐在厨房的门槛上,仰望着露在笼沿外的猪尾巴,流着长长的涎水,掐指头盼着哪天过年、哪天来客人。有一年过完了正月十五,家里却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记得笼子里还有一截猪肠子,就想做一碗酸辣肚丝汤招待客人。于是搬了凳子取下笼子,但竹笼里却空空如也,最后在笼底的垫纸上只发现了几粒老鼠屎。为此,我很长时间了还对那只老鼠的机灵与口福耿耿于怀。</h3> <h3>  那个年代,也不是年年都能杀猪,都有肉卖。记得好像是七三年年底,大队的广播上天天喊着要割资本主义尾巴,斗私批修之风像西北风一样呼啸地刮着。腊月二十三这天,个别胆子大点的人家偷偷地杀了猪,第二天不敢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一经公家发现,轻则没收罚款,重则游街示众。人们把肉摊悄悄地摆在了离城四五里外的一条小沟里。满把膘的上好肉才卖一块钱一斤。临近晌午时分,县上的稽查队突然逮到了风声,便立即出动,围追堵截。于是,肉市便做鸟兽散。这一年猪肉虽然很便宜,但有许多家里却没有买到猪肉过年。</h3> <h3>  我现在常常对两件事情萦绕于心,不能释怀。现在的人们,其生活和几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现在平时的吃穿比原来过年时都强几十倍,家禽家畜的生活方式随之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猫根本不逮老鼠,“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由此推之现在找不到一只好猫,倒是有一种“好猫”牌的香烟非常畅销,经久不衰;“狗改不了吃屎”早成了神话,现在的狗们吃饭非专用“狗粮”不能下咽,看病有宠物医院,出门穿着马甲,还有阔太陪护着,在家里的地位高于男主人,几乎与宝贝儿子的地位并驾齐驱,其身价成千上万,一旦走失或出现意外,主人则痛不欲生,必动用一切媒体悬赏找寻之。言归正传,继续来说本文的“主人公”:据说现在的大型养猪场有三道防护墙,定期还要给猪打疫苗,猪们统一食宿,纯粮食、饲料喂养。而原来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五谷杂粮,难见油荤,更不用说猪了。但过去的猪全长肥膘,现在的猪却只长瘦肉,菜市场买的猪肉有些连一指厚的膘都不够,全是红一色的精瘦肉。假令苏东坡活到当下,先生的偏爱美食都成了“无猪之炊”。而人却正好相反。过去的人食不果腹瘦骨嶙峋,却筋强骨健,意气风发;现在的人食不厌精大腹便便,但骨软皮厚,“娘腔娘炮”。此其一也。其二:几十年前的猪几乎都是黑毛猪,偶见白毛猪人称“洋猪”,人们常用“猪黑还笑老鸹黑”来讽刺“五十步笑百步”的人,可见猪黑是天经地义的,是经典而传统的。近年来很难再见到黑毛的猪,菜市场买的全是白猪的肉,可见“洋猪”对传统猪的掠夺与替代。现在城里也有挂着“黑土猪肉”招牌的肉铺。“黑白”是瞒不过人的,即使洗涮干净了也能从其皮囊里立即加以辨识;但“土”却不敢恭维。我印象中的“土猪”当是“春天偷啃麦苗与韭菜,夏天在村边的涝池里满身泥浆的打滚,秋天在玉米地里故意和人捉迷藏,冬天则躺在麦荚垛下肚皮朝天、四肢不收地晒太阳”的种种标准形象,现在的猪们敢说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么?哪还敢说自己是经典的“土”么?</h3> <h3>  据官方说今年猪肉涨价的原因多多:几年前猪场关闭,去年非洲猪瘟,今年美国贸易战等等。前几天和一肉贩闲聊,问及猪肉涨价的原因,其人曰“一言以蔽之,物以稀为贵:猪无后”。据说现在的猪崽奇缺,一只要一千多块,真正是“千金小猪”。我又问到“猪无后”的原因,其人又曰“盖闻东北近年广种一引进玉米良种,鼠食之而绝迹。但此物特超产,经济效益绝好,多用于畜牧业饲料–畜禽食之而望繁其后也?”由食物链的连锁反应,由此及彼,细思此言,恐甚——“后继无猪”倒也罢了,倘若“后继无粮”呢?甚者“后继无人”,奈何?</h3> <h3>  道听途说,无稽之谈。止增笑料耳!</h3><h3> 2019.11.15</h3>